System.ArgumentOutOfRangeException: 索引和长度必须引用该字符串内的位置。 参数名: length 在 System.String.Substring(Int32 startIndex, Int32 length) 在 zhuanliShow.Bind() 换热设备和换热设备的控制方法技术_技高网

换热设备和换热设备的控制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40105454 阅读:5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1-23 18:21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换热设备和换热设备的控制方法,换热设备包括外壳、导流组件、蒸发器、冷凝器和除湿模组,外壳具有进风口,导流组件设置在外壳的内部,导流组件具有与进风口连通的第一风道和第二风道,蒸发器设置在第一风道的内部,冷凝器设置在第二风道的内部,除湿模组的至少一部分设置在第二风道的内部,除湿模组用于对流经第二风道的气体进行除湿。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的换热设备和换热设备的控制方法能够解决现有技术中的冷风除湿机存在虽然能实现冷风功能,但除湿效果受到了一定程度的折损的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换热设备相关,具体而言,涉及一种换热设备和换热设备的控制方法


技术介绍

1、目前市场上的冷风型除湿机作为换热设备的一种,主要由压缩机、热交换器、风叶、水箱、壳体及控制器组成;其工作原理是:通过双风道的设计将冷热风进行分离,放置蒸发器的冷风风道用于冷凝除湿和出冷风;放置冷凝器的风道仅通过进出风循环对冷凝器进行散热。虽然通过冷热风分离实现了冷风功能,但除湿效果受到了一定程度的折损。

2、由上可知,现有技术中的冷风除湿机存在虽然能实现冷风功能,但除湿效果受到了一定程度的折损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1、本专利技术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换热设备和换热设备的控制方法,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的冷风除湿机存在虽然能实现冷风功能,但除湿效果受到了一定程度的折损的问题。

2、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换热设备,换热设备包括外壳,外壳具有进风口;导流组件,导流组件设置在外壳的内部,导流组件具有与进风口连通的第一风道和第二风道;蒸发器,蒸发器设置在第一风道的内部;冷凝器,冷凝器设置在第二风道的内部;除湿模组,除湿模组的至少一部分设置在第二风道的内部,除湿模组用于对流经第二风道的气体进行除湿。

3、进一步地,导流组件包括第一导流结构,第一导流结构具有第一风道;第二导流结构,第二导流结构具有第二风道,第一导流结构和第二导流结构沿第一方向间隔设置。

4、进一步地,外壳还具有第一出风口和第二出风口,第一风道和第一出风口连通,第二风道与第二出风口连通,第一导流结构包括第一壳体;第二壳体,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配合形成第一风道,蒸发器与第一壳体和/或第二壳体连接。

5、进一步地,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沿第一方向可拆卸地连接设置。

6、进一步地,第一壳体上具有第一风道的进风过风口,第一壳体具有设置在进风过风口外缘的导风板段,导风板段具有弧形的导风面,导风面用于向进风过风口导风。

7、进一步地,换热设备还包括第一风机,第一风机设置在第一风道的内部,第一风机为气体由进风口经第一风道朝向第一出风口流动提供驱动力。

8、进一步地,第一风机设置在第二壳体上;和/或第一风机设置在蒸发器远离进风口的一侧。

9、进一步地,外壳还具有第一出风口和第二出风口,第一风道和第一出风口连通,第二风道与第二出风口连通,第二导流结构包括第三壳体;第四壳体,第三壳体和第四壳体连接以形成进风通道,冷凝器和除湿模组与第三壳体和/或第四壳体连接;导风框,导风框与进风通道连通,导风框具有出风通道,进风通道和出风通道配合形成第二风道。

10、进一步地,冷凝器设置在进风通道的内部,除湿模组设置在冷凝器远离进风口的一侧。

11、进一步地,除湿模组包括冷端散热器,冷端散热器设置在出风通道的内部;热端散热器,热端散热器设置在进风通道的内部;隔热件,隔热件设置在冷端散热器和热端散热器之间。

12、进一步地,第四壳体上具有安装过孔,隔热件的至少一部分贯穿安装过孔。

13、进一步地,冷凝器设置在出风通道的内部,除湿模组包括冷端散热器,冷端散热器设置在进风通道的内部;热端散热器,热端散热器设置在出风通道的内部;隔热件,隔热件设置在冷端散热器和热端散热器之间。

14、进一步地,除湿模组还包括至少一个半导体制冷芯片,半导体制冷芯片用于控制冷端散热器和热端散热器。

15、进一步地,换热设备还包括第二风机,第二风机设置在第三壳体和/或第四壳体上;和/或第二风机设置在进风通道和出风通道的连接区域。

16、进一步地,换热设备还包括接水盘,接水盘设置在外壳的内部,并将外壳的内部分割为上部区域和下部区域,蒸发器、除湿模组、冷凝器和导流组件设置在上部区域并与接水盘接触;水箱,水箱与外壳连接,水箱设置在下部区域,水箱与接水盘连通设置;压缩机,压缩机与水箱和/或外壳连接,压缩机设置在下部区域。

17、进一步地,接水盘朝向上部区域的表面上具有支撑筋,蒸发器、除湿模组、冷凝器和导流组件支撑在支撑筋上。

18、进一步地,第一风道为冷风风道,第二风道为除湿风道,外壳还具有第一出风口和第二出风口,第一出风口位于外壳的顶板上,第二出风口位于外壳的后板上。

19、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另一方面,提供了一种换热设备的控制方法,换热设备为上述的换热设备,换热设备具有冷风模式和除湿模式,换热设备的控制方法包括:

20、接收控制指令;

21、根据控制指令判断并执行冷风模式或者除湿模式;

22、当执行冷风模式时,不启动除湿模组;

23、当执行除湿模式时,启动除湿模组。

24、进一步地,在当执行除湿模式时,启动除湿模组中包括:

25、获取实时湿度信息并与预设湿度信息进行比对;

26、将实时湿度信息与预设湿度信息的差值与预设差值进行比对;

27、根据比对结果执行开启第一预设数量或者第二预设数量的半导体制冷芯片。

28、进一步地,第一预设数量为两个,第二预设数量为四个。

29、应用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换热设备包括外壳、导流组件、蒸发器、冷凝器和除湿模组,外壳具有进风口,导流组件设置在外壳的内部,导流组件具有与进风口连通的第一风道和第二风道,蒸发器设置在第一风道的内部,冷凝器设置在第二风道的内部,除湿模组的至少一部分设置在第二风道的内部,除湿模组用于对流经第二风道的气体进行除湿。

30、由上可知,本申请的换热设备采用第一风道和第二风道配合的结构,在第一风道的内部设置蒸发器以用于换热并向外输出冷风,在第二风道的内部设置冷凝器和除湿模组,以实现在需要进行除湿作用时,采用除湿模组进行除湿,以实现在吹冷风的同时本申请还能通过除湿模组进行除湿补偿以提高除湿效果。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换热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换热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导流组件(20)包括: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换热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10)还具有第一出风口(111)和第二出风口(121),所述第一风道(2101)和所述第一出风口(111)连通,所述第二风道(2201)与所述第二出风口(121)连通,所述第一导流结构(210)包括: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换热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壳体(211)和所述第二壳体(212)沿所述第一方向可拆卸地连接设置。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换热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壳体(211)上具有所述第一风道(2101)的进风过风口,所述第一壳体(211)具有设置在所述进风过风口外缘的导风板段,所述导风板段具有弧形的导风面,所述导风面用于向所述进风过风口导风。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换热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换热设备还包括第一风机(60),所述第一风机(60)设置在所述第一风道(2101)的内部,所述第一风机(60)为气体由所述进风口(101)经所述第一风道(2101)朝向所述第一出风口(111)流动提供驱动力。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换热设备,其特征在于,

8.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换热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10)还具有第一出风口(111)和第二出风口(121),所述第一风道(2101)和所述第一出风口(111)连通,所述第二风道(2201)与所述第二出风口(121)连通,所述第二导流结构(220)包括: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换热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凝器(40)设置在所述进风通道(22011)的内部,所述除湿模组(50)设置在所述冷凝器(40)远离所述进风口(101)的一侧。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换热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除湿模组(50)包括: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换热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四壳体(222)上具有安装过孔(2221),所述隔热件(530)的至少一部分贯穿所述安装过孔(2221)。

12.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换热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凝器(40)设置在所述出风通道(22012)的内部,所述除湿模组(50)包括:

13.根据权利要求10或者12所述的换热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除湿模组(50)还包括至少一个半导体制冷芯片,所述半导体制冷芯片用于控制所述冷端散热器(520)和所述热端散热器(510)。

14.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换热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换热设备还包括第二风机(70),

1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换热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换热设备还包括:

16.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换热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接水盘(80)朝向所述上部区域的表面上具有支撑筋(810),所述蒸发器(30)、所述除湿模组(50)、冷凝器(40)和所述导流组件(20)支撑在所述支撑筋(810)上。

17.根据权利要求1至12中任一项所述的换热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风道(2101)为冷风风道,所述第二风道(2201)为除湿风道,所述外壳(10)还具有第一出风口(111)和第二出风口(121),所述第一出风口(111)位于所述外壳(10)的顶板(110)上,所述第二出风口(121)位于所述外壳(10)的后板(120)上。

18.一种换热设备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换热设备为权利要求1至17中任一项所述的换热设备,所述换热设备具有冷风模式和除湿模式,所述换热设备的控制方法包括:

19.根据权利要求18所述的换热设备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当执行所述除湿模式时,启动所述除湿模组(50)中包括:

20.根据权利要求19所述的换热设备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预设数量为两个,所述第二预设数量为四个。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换热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换热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导流组件(20)包括: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换热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10)还具有第一出风口(111)和第二出风口(121),所述第一风道(2101)和所述第一出风口(111)连通,所述第二风道(2201)与所述第二出风口(121)连通,所述第一导流结构(210)包括: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换热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壳体(211)和所述第二壳体(212)沿所述第一方向可拆卸地连接设置。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换热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壳体(211)上具有所述第一风道(2101)的进风过风口,所述第一壳体(211)具有设置在所述进风过风口外缘的导风板段,所述导风板段具有弧形的导风面,所述导风面用于向所述进风过风口导风。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换热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换热设备还包括第一风机(60),所述第一风机(60)设置在所述第一风道(2101)的内部,所述第一风机(60)为气体由所述进风口(101)经所述第一风道(2101)朝向所述第一出风口(111)流动提供驱动力。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换热设备,其特征在于,

8.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换热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10)还具有第一出风口(111)和第二出风口(121),所述第一风道(2101)和所述第一出风口(111)连通,所述第二风道(2201)与所述第二出风口(121)连通,所述第二导流结构(220)包括: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换热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凝器(40)设置在所述进风通道(22011)的内部,所述除湿模组(50)设置在所述冷凝器(40)远离所述进风口(101)的一侧。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换热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除湿模组(50)包括:

11.根...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林鸿雨鞠文宏姚刚何炜李小怀陈寒冬
申请(专利权)人: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