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新的治疗消渴病的中药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本发明专利技术中药组合物主要由以下原料药组成:天花粉、葛根、天门冬、麦门冬、枸杞子、石斛、玉竹、茯苓、山药、麦芽、谷芽、神曲、生石膏、知母、栀子、淡竹叶、夏枯草、黄连、苦参、生地黄、牡丹皮、赤芍、地骨皮、泽泻、薏苡仁、枳实、陈皮、海金沙、香附、木香、元胡、郁金、人参、生黄芪等。本发明专利技术中药组合物可按照常规的中药制剂方法制备成任何一种常用口服制剂。本发明专利技术可显著改善:因消渴而引起的多饮,多食,多尿,乏力,消瘦,以及后期多种合并症等症状,临床疗效确切,疗效显著,见效迅速。本发明专利技术中药组合物还具有费用低廉、基本无毒副作用等优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wool]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治疗消渴病的中药组合物。尤其涉及一种以中草药为原料 药的治疗消渴病的中药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介绍
消渴是以多饮,多食,多尿,乏力,消瘦,或尿有甜味为主要临床表现的一种慢性疾 病。消渴病的病因比较复杂,禀赋不足、饮食失节、情志失调、劳欲过度等原因均可导致消 渴。消渴病变的脏腑主要在肺、胃、肾,尤以肾为关键。其病机主要在于阴津亏损,燥热偏胜, 而以阴虚为本,燥热为标,两者互为因果。消渴根据其症状轻重不同,有上、中、下三消之分, 及肺燥、胃热、肾虚之别。而易发生诸多并发症为本病的另一特点。消渴病是现代社会中发病率甚高的一种疾病,尤以中老年发病较多。“三多”和消 瘦的程度,是判断病情轻重的重要标志。早期发现,坚持长期治疗,生活规律,重视饮食控制 的患者,其预后较好。儿童患本病者,大多病情较重,症状多具典型性,预后较差。并发症是 影响病情、损伤患者劳动力和危及患者生命的重要因素,故应十分注意及早防治。现代医学针对临床某一症状治疗,往往达不到预期效果,找不到合适的治疗方法, 为了克服上述缺陷,本专利技术基于中医治疗消渴的辨病与辨证相结合的原则,标本兼治,虚实 并治,内外通调,缓急兼收,筛选出清热润燥、养阴生津的天然植物药,根据中医理论组方, 按照一定的重量配比制备而成。提供一种疗效显著、成本低廉、毒副作用极小的治疗消渴的 中药组合物。本专利技术的上述中药组合物加入制备不同的剂型时所需的各种常规辅料,例如崩解 剂、润滑剂、黏合剂等以常规的中药制剂方法制备成任何一种常用的口服制剂,例如可以 是丸剂、胶囊剂、片剂、散剂、颗粒剂或口服液等。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什克服以上所述的缺憾,提供一种疗效显著、成本低 廉、几乎无毒副作用的治疗消渴病的中药组合物。本专利技术所要的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通过以下技术途径来实现的。本专利技术的一种治疗消渴病的中药组合物,主要以下重量份的组分组成天花粉1 150份、葛根1 300份、天门冬1 150份、麦门冬1 150份、枸杞子 1 200份、石斛1 150份、玉竹1 150份、茯苓1 100份、山药1 150份、麦芽1 150份、谷芽1 150份、神曲1 120份、生石膏1 300份、知母1 100份、桅子1 100份、淡竹叶1 100份、夏枯草1 100份、黄连1 100份、苦参1 100份、生地黄 1 100份、牡丹皮1 120份、赤芍1 120份、地骨皮1 120份、泽泻1 100份、薏苡 仁1 100份、枳实1 120份、陈皮1 120份、海金沙1 120份、香附1 120份、木香1 100份、元胡1 120份、郁金1 100份、桃仁1 50份、红花1 50份、炙乳香 1 50份、炙没药1 50份、三棱1 50份、莪术1 50份。优选为天花粉50份、葛根100份、天门冬50份、麦门冬50份、枸杞子100份、石斛50份、玉竹 50份、茯苓30份、山药30份、麦芽30份、谷芽30份、神曲30份、生石膏100份、知母20份、 桅子20份、淡竹叶20份、夏枯草30份、黄连20份、苦参20份、生地黄20份、牡丹皮30份、 赤芍20份、地骨皮30份、泽泻20份、薏苡仁30份、枳实30份、陈皮50份、海金沙30份、香 附30份、木香20份、元胡20份、郁金20份、桃仁15份、红花15份、炙乳香15份、炙没药15 份、三棱15份、莪术15份。本专利技术的中药组合物各组分的重量份用量还可以是白术1 100份、生黄芪1 120份、丹参1 100份、党参1 100份、人参1 50 份、当归1 120份、白芍1 120份、赤芍1 100份、沙参1 120份、炙鳖甲1 50份、 炙龟板1 50份、五味子1 50份、桑螵蛸1 50份、金樱子1 50份。优选为白术30份、生黄芪30份、丹参20份、党参20份、人参15份、当归30份、白芍30份、赤 芍20份、沙参30份、炙鳖甲15份、炙龟板15份、五味子15份、桑螵蛸15份、金樱子15份。本专利技术的上述中药组合物加入制备不同剂型时所需的各种常规辅料,例如崩解 剂、润滑剂、黏合剂等以常规的中药制剂方法制备成任何一种常用的口服制剂,例如可以是 丸剂、胶囊剂、片剂、散剂、颗粒剂或口服液等。本专利技术中药组合物基于中医五脏阴阳辨证纲领的创新思路,结合泰一和浦创新理 论体系“万病归宗理论”、“五脏阴阳辨证纲领”、“三维守恒调控法则”和临床治疗“双合原 则”作为指导,结合疾病发生、发展及转变的规律,按照创新药物体系进行分类,形成以“五 脏基本功能调整、阴阳平衡协调方”为君,“五脏主要病机调整方”为臣,“重大疾病治疗方” 为佐,“临床基本症状对症治疗方”为使的中药成药“创新药物体系”。本专利技术所用的中草药原料药均可从中医药店购得,其规格符合国家医药标准。用法用量本专利技术的用药量取决于具体剂型,病人年龄、体重、健康状况等因素。作 为指导内服1)胶囊剂每天三次,每次服2 5粒,每粒含药量0. 4克,温水送服。2)片 剂每天三次,每次2 4片,每片含药量0. 5克,温水送服。3)丸剂每天三次,每次5克, 温水送服。4)颗粒剂每天三次。每次5克,温水送服。本专利技术针对消渴病患者的治疗非常有效,各种原料药相互协调在一起能够起到最 大程度发挥药效,可有效提高患者机体的自我协调能力,显著改善脏腑功能和临床自觉症 状,此外还具有无毒副作用、费用较低等优点。具体实施例方式以下通过实施例来进一步描述本专利技术,应该理解的是,这些实施例仅用于例证 的目的,绝不限于本专利技术。胶囊剂的制备按以下重量份称取各原料天花粉50份、葛根100份、天门冬50份、麦门冬50份、枸杞子100份、石斛50份、玉竹50份、茯苓30份、山药30份、麦芽30份、谷芽30份、神曲30 份、生石膏100份、知母20份、桅子20份、淡竹叶20份、夏枯草30份、黄连20份、苦参20 份、生地黄20份、牡丹皮30份、赤芍20份、地骨皮30份、泽泻20份、薏苡仁30份、枳实30 份、陈皮50份、海金沙30份、香附30份、木香20份、元胡20份、郁金20份、桃仁15份、红 花15份、炙乳香15份、炙没药15份、三棱15份、莪术15份。将上述重量的各组分混合后碾成细粉过1500目筛后装入胶囊即得。颗粒剂的制备按以下重量份称取各原料天花粉50份、葛根100份、天门冬50份、麦门冬50份、枸 杞子100份、石斛50份、玉竹50份、茯苓30份、山药30份、麦芽30份、谷芽30份、神曲30 份、生石膏100份、知母20份、桅子20份、淡竹叶20份、夏枯草30份、黄连20份、苦参20 份、生地黄20份、牡丹皮30份、赤芍20份、地骨皮30份、泽泻20份、薏苡仁30份、枳实30 份、陈皮50份、海金沙30份、香附30份、木香20份、元胡20份、郁金20份、桃仁15份、红 花15份、炙乳香15份、炙没药15份、三棱15份、莪术15份。将上述重量分各原料混合,碾成细粉过1500目筛后,加入乙醇做黏合剂,加入淀 粉做填充剂,压制成颗粒剂。片剂的制备按以下重量份称取各原料天花粉50份、葛根100份、天门冬50份、麦门冬50份、枸 杞子100份、石斛50份、玉竹50份、茯苓30份、山药30份、麦芽30份、谷芽30份、神曲30 份、生石膏1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治疗消渴病的中药组合物,其特征是:主要有以下重量份的原料药组成:天花粉1~150份、葛根1~300份、天门冬1~150份、麦门冬1~150份、枸杞子1~200份、石斛1~150份、玉竹1~150份、茯苓1~100份、山药1~150份、麦芽1~150份、谷芽1~150份、神曲1~120份、生石膏1~300份、知母1~100份、栀子1~100份、淡竹叶1~100份、夏枯草1~100份、黄连1~100份、苦参1~100份、生地黄1~100份、牡丹皮1~120份、赤芍1~120份、地骨皮1~120份、泽泻1~100份、薏苡仁1~100份、枳实1~120份、陈皮1~120份、海金沙1~120份、香附1~120份、木香1~100份、元胡1~120份、郁金1~100份、桃仁1~50份、红花1~50份、炙乳香1~50份、炙没药1~50份、三棱1~50份、莪术1~50份。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峰,王文奎,
申请(专利权)人:泰一和浦北京中医药研究院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11[中国|北京]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