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基于虚拟现实技术的动静脉内瘘锻炼设备及管理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40103785 阅读:29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1-23 18:06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基于虚拟现实技术的动静脉内瘘锻炼设备及使用方法,包括红外运动传感模块、虚拟运动展示模块、中央处理平台和VR可视化设备;红外运动传感模块实时定位锻炼任务中手指、手臂及肢体等相关变量;虚拟运动展示模块通过视觉模拟手部及手臂触感构建仿真训练环境;运动变量数据经过中央处理平台计算后映射至VR可视化设备内,VR可视化设备可以直接呈现模拟的瘘侧肢体本体空间运动,中央处理平台收集训练任务中的运动参数数据及生理指标数据,进行计算交互反馈,分析对应的虚拟运动环境及进阶任务,判断训练目标达成率,从而实现差异化的平衡功能训练。本专利可用于动静脉内瘘侧肢体的手部运动、手臂运动以及限制血流情况下的肢体运动等促进动静脉内瘘成熟的功能锻炼。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数字健康,具体而言,建设一种基于虚拟现实技术的动静脉内瘘锻炼设备及管理方法


技术介绍

1、血管通路是血液透析患者得以有效透析、长期存活的基本条件,包括自体动静脉内瘘(arteriovenous fistulas,avf)、人工血管内瘘(arteriovenous graft,avg)和中心静脉导管。其中,动静脉内瘘是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生命线”,对患者的生存质量和透析效果有显著影响。

2、在我国透析患者中avf占血管通路使用率80%~85%以上。目前在国内以及国际上,avf都是公认的首选的长期血管通路,但其成熟率偏低成为困扰临床医生的难题。建立良好的动静脉内瘘一般在8~12周左右成熟,可使用4~5年或更久,且不影响患者的日常生活,但随着血液透析患者基数的增加,动静脉内瘘建立失败、血栓形成、成熟过晚、过早失用等问题也逐渐增多。研究显示20%~60%的avf无法成熟,糖尿病患者内瘘失败率高达70%。为了使动静脉内瘘保持长期有效的功能,内瘘手术成功后对其进行监测和评估至关重要,及早的对内瘘进行功能锻炼有助于促进内瘘的成熟,保持内瘘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基于虚拟现实技术的动静脉内瘘锻炼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红外运动传感模块,虚拟运动展示模块,中央处理平台及VR可视化设备。中央处理平台可依据红外运动传感模块得到的数据进行处理,并通过所述虚拟运动展示模块输出对应的虚拟运动场景及任务内容,从而为患者提供精准的动静脉内瘘功能训练内容。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虚拟现实技术的动静脉内瘘锻炼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红外运动传感模块还包含内置生理参数传感的穿戴设备,能够实时记录手指、手臂及动静脉内瘘侧肢体的空间角度、力量、位移,以及生理指标等参数并传输给中央处理平台。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虚拟现实技...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基于虚拟现实技术的动静脉内瘘锻炼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红外运动传感模块,虚拟运动展示模块,中央处理平台及vr可视化设备。中央处理平台可依据红外运动传感模块得到的数据进行处理,并通过所述虚拟运动展示模块输出对应的虚拟运动场景及任务内容,从而为患者提供精准的动静脉内瘘功能训练内容。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虚拟现实技术的动静脉内瘘锻炼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红外运动传感模块还包含内置生理参数传感的穿戴设备,能够实时记录手指、手臂及动静脉内瘘侧肢体的空间角度、力量、位移,以及生理指标等参数并传输给中央处理平台。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虚拟现实技术的动静脉内瘘锻炼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红外运动传感模块还包含可发射远红外线的套袖,套袖材料由碳纤维发热丝构成,长度为20-30cm, 佩戴在使用者需治疗的部位。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虚拟现实技术的动静脉内瘘锻炼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虚拟运动展示模块可构建出可视化仿真训练环境,并通过...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贾婉宁董婉范雪亭高莉倩
申请(专利权)人:中日友好医院中日友好临床医学研究所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