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ystem.ArgumentOutOfRangeException: 索引和长度必须引用该字符串内的位置。 参数名: length 在 System.String.Substring(Int32 startIndex, Int32 length) 在 zhuanliShow.Bind()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医疗辅助器械,具体为一种可调式中医内科针灸辅助装置。
技术介绍
1、针法是指在中医理论的指导下把针具按照一定的角度刺入患者体内,运用捻转与提插等针刺手法来对人体特定部位进行刺激从而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刺入点称为人体腧穴,简称穴位。根据最新针灸学教材统计,人体共有361个正经穴位。在中医内科中对患者进行针灸治疗时,通常会用到辅助装置的配合。
2、现有技术的中医内科针灸辅助装置在使用时,通常只是具备对针带的收纳等基本功能。虽然能够满足医生对针具的携带操作,但是其在实际使用时,还存在一些缺陷:首先其在将针带拉出装置后,针带与其上的针具的高度为固定设置的,难以适用于不同身高的医生进行后续针灸治疗,需要医生长期弯腰拿取,不够便捷;其次在对患者手部或腿部进行针灸治疗时,不具备对患者手部或腿部的支撑操作,使得医护人员需要转身选取适当的针具,再回头对患者手部或腿部穴位进行针灸治疗,反复如此,极大的增加了医护人员的体力消耗,甚至会导致医护人员体力消耗过大,导致注意力不集中,出现针灸错位的问题,影响针灸治疗的效果。为此,这里提出一种可调式中医内科针灸辅助装置来解决上述提出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1、本专利技术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功能单一、使用不便、适用环境单一等缺陷,提供一种可调式中医内科针灸辅助装置及其使用方法。
2、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可调式中医内科针灸辅助装置,包括底座,所述底座底部安装有若干个行走轮,且所述底座顶部靠
3、优选的,所述卡接机构包括两个矩形块,所述空心板左右两侧壁上均开设有若干个矩形孔,所述竖板靠近底部处开设有矩形槽,两个所述矩形块相远离一侧分别插接在对应矩形孔内腔,且两个所述矩形块相对一侧均延伸至矩形槽内腔,并共同固定连接有二号弹簧。
4、优选的,所述支撑机构包括u形块,所述u形块位于底座顶部,所述底座靠近前后两侧处均开设有两个通槽,所述u形块底部两侧分别贯穿对应的通槽,并共同固定连接有底块,所述底块底部固定连接有防滑垫,所述u形块内壁顶部上固定连接有一号弹簧,所述一号弹簧底端与底座顶部固定连接,且所述一号弹簧左右两侧均设有支撑块,所述支撑块顶部与底部分别与u形块内壁顶部与底座顶部固定连接。
5、优选的,所述收纳箱左右两侧均开设有侧槽,且所述收纳箱左右两侧均设有放置箱,两个所述放置箱相对一侧分别贯穿对应侧槽,并延伸至收纳箱内腔,且两个所述放置箱相远离一侧均固定连接有挡块,两个所述挡块相远离一侧均固定连接有提手,所述放置箱内壁前后两侧均开设有若干个卡槽,前后两个所述卡槽内腔共同插接安装有隔板。
6、优选的,所述竖板前后两侧均开设有限位槽,所述空心板内壁前后两侧均固定连接有限位条,两个所述限位条分别滑动连接在对应限位槽内腔。
7、优选的,所述侧板前侧靠近左右两侧处均固定连接有铁块,所述收纳箱左右两侧均固定连接有吸铁石。
8、优选的,所述u形块顶部固定连接有把手。
9、一种可调式中医内科针灸辅助装置的使用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0、s1:首先手握把手向上拉动u形块,使得u形块带动底部底块脱离地面,底块带动底部防滑垫移动,此时u形块拉伸一号弹簧,接着将支撑块塞入u形块内腔,实现对u形块的支撑操作,接着利用底部多个行走轮将整体辅助装置移动至合适位置,并将支撑块取出,此时底块与防滑垫便会在一号弹簧的作用下复位,与地面重新接触,实现对整体装置的定位操作;
11、s2:此时拉动左侧或者右侧的提手,使得提手带动对应挡块移动,挡块带动对应的放置箱抽离收纳箱,可将取下来的支撑块置于放置箱内部存放,便于后续使用;
12、s3:在患者针灸治疗的穴位为手部或腿部时,可向前拉动侧板,使得侧板带动垫板移动,垫板带动顶部支撑板移动,在支撑板移动至收纳箱外侧后,根据实际情况对支撑板的高度进行调整;
13、s4:此时可将两个紧固螺母拧松,并向上或向下移动支撑板,使得支撑板带动两个滑块在支撑板外侧滑动,在支撑板移动至合适高度后,再将紧固螺母拧紧,实现对支撑板的定位操作,接着将可将患者手部或腿部置于支撑板顶部,并进行后续的针灸治疗操作;
14、s5:在实际使用时,若需要对针带棍外侧的针带进行高度调整,便于不同身高的医护人员使用时,可按压左右两侧的矩形块),使得矩形块抽离矩形孔,同时两个矩形块共同压缩二号弹簧,然后向上或向下移动收纳箱,使得收纳箱带动底部竖板在空心板内部滑动,在滑动至合适高度后,两个矩形块便会在二号弹簧的弹力作用下复位,并重新插入对应的矩形孔内部,实现对竖板与空心板之间的定位操作,进一步实现收纳箱中针带的定位操作;
15、s6:此时可将滑盖向后侧滑动,使得收纳箱顶部裸露,进一步使得内部针带裸露出来,此时医护人员可将针带拉出,对针带上的针灸针具进行拿取,并进行后续的针灸治疗工作。
16、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
17、1、本专利技术在使用时,通过设置有空心板、竖板、矩形块和矩形孔,在需要对收纳箱的高度进行调整,以适用于不同医护人员使用时,可按压左右两侧的矩形块,使得矩形块抽离矩形孔,同时两个矩形块共同压缩二号弹簧,然后向上或向下移动收纳箱,使得收纳箱带动底部竖板在空心板内部滑动,在滑动至合适高度后,两个矩形块便会在二号弹簧的弹力作用下复位,并重新插入对应的矩形孔内部,实现对竖板与空心板之间的定位操作,进一步实现收纳箱的定位操作。
18、2、本专利技术在使用时,通过设置有垫板、支撑板、滑块和连接杆,在对患者手部或腿部进行针灸治疗时,可对支撑板的高度进行调整,此时可将两个紧固螺母拧松,并向上或向下移动支撑板,使得支撑板带动两个滑块在支撑板外侧滑动,在支撑板移动至合适高度后,再将紧固螺母拧紧,实现对支撑板的定位操作,接着将可将患者手部或腿部置于支撑板顶部,并进行后续的针灸治疗操作。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技术保护点】
1.一种可调式中医内科针灸辅助装置,包括底座(1),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1)底部安装有若干个行走轮(2),且所述底座(1)顶部靠近四角处均固定连接有伸缩杆(10),若干个所述伸缩杆(10)之间共同设有空心板(31),所述空心板(31)底部与底座(1)顶部固定连接,且所述空心板(31)内腔活动连接有竖板(32),所述竖板(32)顶部延伸至空心板(31)顶部,并固定连接有收纳箱(11),且所述竖板(32)与空心板(31)内腔之间设有卡接机构,所述收纳箱(11)顶部活动安装有滑盖(12),且所述收纳箱(11)内壁左右两侧共同固定连接有长轴(19),所述长轴(19)外侧套接有针带棍(20),且所述长轴(19)前侧设有限位板(22),所述限位板(22)前侧固定连接有垫板(23),所述收纳箱(11)前侧开设有横槽(21),所述垫板(23)前侧贯穿横槽(21),并固定连接有侧板(24),且所述垫板(23)顶部设有支撑板(39),所述支撑板(39)外侧靠近左右两侧处均滑动连接有滑块(25),两个所述滑块(25)前侧均铰接有连接杆(26),所述连接杆(26)靠近底部处设有短轴(27),且所述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调式中医内科针灸辅助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卡接机构包括两个矩形块(36),所述空心板(31)左右两侧壁上均开设有若干个矩形孔(35),所述竖板(32)靠近底部处开设有矩形槽(37),两个所述矩形块(36)相远离一侧分别插接在对应矩形孔(35)内腔,且两个所述矩形块(36)相对一侧均延伸至矩形槽(37)内腔,并共同固定连接有二号弹簧(38)。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调式中医内科针灸辅助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机构包括U形块(4),所述U形块(4)位于底座(1)顶部,所述底座(1)靠近前后两侧处均开设有两个通槽(3),所述U形块(4)底部两侧分别贯穿对应的通槽(3),并共同固定连接有底块(8),所述底块(8)底部固定连接有防滑垫(9),所述U形块(4)内壁顶部上固定连接有一号弹簧(6),所述一号弹簧(6)底端与底座(1)顶部固定连接,且所述一号弹簧(6)左右两侧均设有支撑块(7),所述支撑块(7)顶部与底部分别与U形块(4)内壁顶部与底座(1)顶部固定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调式中医内科针灸辅助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收纳箱(11)左右两侧均开设有侧槽(13),且所述收纳箱(11)左右两侧均设有放置箱(14),两个所述放置箱(14)相对一侧分别贯穿对应侧槽(13),并延伸至收纳箱(11)内腔,且两个所述放置箱(14)相远离一侧均固定连接有挡块(17),两个所述挡块(17)相远离一侧均固定连接有提手(18),所述放置箱(14)内壁前后两侧均开设有若干个卡槽(15),前后两个所述卡槽(15)内腔共同插接安装有隔板(16)。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调式中医内科针灸辅助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竖板(32)前后两侧均开设有限位槽(33),所述空心板(31)内壁前后两侧均固定连接有限位条(34),两个所述限位条(34)分别滑动连接在对应限位槽(33)内腔。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调式中医内科针灸辅助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侧板(24)前侧靠近左右两侧处均固定连接有铁块(29),所述收纳箱(11)左右两侧均固定连接有吸铁石(30)。
7.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可调式中医内科针灸辅助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U形块(4)顶部固定连接有把手(5)。
8.根据权利要求1-7任一项所述的一种可调式中医内科针灸辅助装置的使用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可调式中医内科针灸辅助装置,包括底座(1),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1)底部安装有若干个行走轮(2),且所述底座(1)顶部靠近四角处均固定连接有伸缩杆(10),若干个所述伸缩杆(10)之间共同设有空心板(31),所述空心板(31)底部与底座(1)顶部固定连接,且所述空心板(31)内腔活动连接有竖板(32),所述竖板(32)顶部延伸至空心板(31)顶部,并固定连接有收纳箱(11),且所述竖板(32)与空心板(31)内腔之间设有卡接机构,所述收纳箱(11)顶部活动安装有滑盖(12),且所述收纳箱(11)内壁左右两侧共同固定连接有长轴(19),所述长轴(19)外侧套接有针带棍(20),且所述长轴(19)前侧设有限位板(22),所述限位板(22)前侧固定连接有垫板(23),所述收纳箱(11)前侧开设有横槽(21),所述垫板(23)前侧贯穿横槽(21),并固定连接有侧板(24),且所述垫板(23)顶部设有支撑板(39),所述支撑板(39)外侧靠近左右两侧处均滑动连接有滑块(25),两个所述滑块(25)前侧均铰接有连接杆(26),所述连接杆(26)靠近底部处设有短轴(27),且所述连接杆(26)通过短轴(27)与垫板(23)顶部铰接,所述短轴(27)外侧螺纹连接有紧固螺母(28),所述底座(1)底部靠近前后两侧处均设有支撑机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调式中医内科针灸辅助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卡接机构包括两个矩形块(36),所述空心板(31)左右两侧壁上均开设有若干个矩形孔(35),所述竖板(32)靠近底部处开设有矩形槽(37),两个所述矩形块(36)相远离一侧分别插接在对应矩形孔(35)内腔,且两个所述矩形块(36)相对一侧均延伸至矩形槽(37)内腔,并共同固定连接有二号弹簧(38)。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调式中医内科针灸辅助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机构包括u...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严佳,阮兰英,赵怀智,陈露,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市奉贤区中医医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