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ystem.ArgumentOutOfRangeException: 索引和长度必须引用该字符串内的位置。 参数名: length 在 System.String.Substring(Int32 startIndex, Int32 length) 在 zhuanliShow.Bind() 一种随日照转动的高效光伏集能系统技术方案_技高网

一种随日照转动的高效光伏集能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40092583 阅读:9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1-23 16:26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随日照转动的高效光伏集能系统,包括底座跟太阳能光伏板,所述底座的内部滑动连接有承接板,所述承接板的顶端固定连接有支撑柱,所述支撑柱的顶端转动连接有转轴;所述支撑柱的外表面固定连接有中控模组,所述中控模组的顶端固定连接有控制连接线,通过中控模组、光伏传感器、伺服电机、第一弹簧、夹持块、滑槽、滑块、连接杆、清理块跟螺纹杆的设计,可以在使用的过程中由光伏传感器来控制伺服电机带动太阳能光伏板进行偏移,从而可以实现随着日照来带动太阳能光伏板进行转动,进一步提高装置的太阳能集能效果,且可以利用转动产生的力来带动清理块对太阳能光伏板的外表面进行清理。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高效光伏集能系统,具体为一种随日照转动的高效光伏集能系统


技术介绍

1、太阳光伏系统,也称为光生伏特,是指利用光伏半导体材料的光生伏特效应而将太阳能转化为直流电能的设施。光伏设施的核心是太阳能电池板。用来发电的半导体材料主要有:单晶硅、多晶硅、非晶硅及碲化镉等。由于近年来各国都在积极推动可再生能源的应用,光伏产业的发展十分迅猛,太阳能光伏产业在我国已经发展二十多年,新能源给我国带来了无污染的空气、水源以及绿地,因此,我们国家大力扶持这一朝阳产业,并将这一产业列入战略工程;目前,国家建设了几百万亩的光伏产业,光伏板依靠太阳照射,将太阳能转换成电能,满足人们日常供电需求。

2、公开号为cn204559481u的技术专利公开了一种太阳能光伏板组件,包括太阳能光伏板,太阳能光伏板上设有边框,边框的上侧面设有至少两个第一安装孔,边框的左侧面设有至少两个第二安装孔,边框的下侧面设有至少两个第三安装孔,边框的右侧面设有至少两个第四安装孔,第一安装孔与第三安装孔相匹配,通过连接组件,实现纵向上相邻两个太阳能光伏板组件相互连接,第二安装孔与第四安装孔相匹配,通过连接组件,实现横向上相邻两个太阳能光伏板组件相互连接。

3、然而上述申请中使用的太阳能光伏板在实际使用的过程中,难以依靠自身来对太阳能光伏板的角度进行调节,使得装置不易长时间获得较多的阳光照射。


技术实现思路

1、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随日照转动的高效光伏集能系统,解决了上述
技术介绍
提出的问题。为实现以上目的,本专利技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一种随日照转动的高效光伏集能系统,包括底座跟太阳能光伏板,所述底座的内部滑动连接有承接板,所述承接板的顶端固定连接有支撑柱,所述支撑柱的顶端转动连接有转轴;

2、所述支撑柱的外表面固定连接有中控模组,所述中控模组的外表面固定连接有光伏传感器,所述中控模组的顶端固定连接有控制连接线,所述转轴的外表面固定连接有伺服电机,所述转轴的顶端设置有安装清理装置,所述转轴的顶端固定连接有放置板,所述放置板的内壁固定连接有第一弹簧,所述第一弹簧远离放置板内壁的一端固定连接有夹持块,所述放置板的外表面开设有滑槽,所述滑槽的内部滑动连接有滑块,所述滑块位于滑槽外部的一端顶端固定连接有连接杆,所述连接杆的底端固定连接清理块,所述放置板的内部贯穿且螺纹连接有螺纹杆。

3、优选的,所述控制连接线远离中控模组的一端固定连接于伺服电机的外表面。中控模组可以控制伺服电机进行工作。

4、优选的,所述螺纹杆位于放置板内部的一端同夹持块的外表面贴合,且所述放置板的内部左右两侧均设置有夹持块。转动螺纹杆可以带动夹持块进行移动。

5、优选的,所述承接板的顶端设置有支撑装置,所述承接板的顶端开设有移动槽,所述移动槽的内壁固定连接有第二弹簧,所述第二弹簧远离移动槽内壁的一端固定连接有移动块。第二弹簧可以对移动块进行支撑。

6、优选的,所述移动块的内部铰接连接有伸缩连接臂,所述支撑柱的外表面固定连接有安装块,所述伸缩连接臂远离移动块内部的一端铰接连接于安装块的内部。伸缩连接臂发生偏移可以对支撑柱进行支撑。

7、优选的,所述移动块的外表面固定连接固定杆,所述固定杆的外表面固定连接有挡板。

8、优选的,所述底座的内部设置有减震装置,所述底座的内部底端固定连接有第三弹簧,所述第三弹簧远离底座内部底端的一端同承接板底端固定连接。

9、优选的,所述底座内部的底端固定连接有限位块,所述限位块的内壁固定连接有阻尼块,所述限位块的内部滑动连接有挤压块。

10、优选的,所述挤压块的顶端同承接板的底端贴合,且所述挤压块位于阻尼块的上方。

11、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随日照转动的高效光伏集能系统。具备以下有益效果:

12、(1)、该随日照转动的高效光伏集能系统,通过中控模组、光伏传感器、伺服电机、第一弹簧、夹持块、滑槽、滑块、连接杆、清理块跟螺纹杆的设计,可以在使用的过程中由光伏传感器来控制伺服电机带动太阳能光伏板进行偏移,从而可以实现随着日照来带动太阳能光伏板进行转动,进一步提高装置的太阳能集能效果,且可以利用转动产生的力来带动清理块对太阳能光伏板的外表面进行清理。

13、(2)、该随日照转动的高效光伏集能系统,通过支撑装置跟减震装置,可以在户外使用时,利用外界产生的风力来带动伸缩连接臂对支撑柱进行支撑,提高装置在户外使用的稳定性,且可以对装置在工作时产生的震动进行缓冲,进一步增加装置的使用寿命,降低对太阳能光伏板的影响。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随日照转动的高效光伏集能系统,包括底座(1)跟太阳能光伏板(92),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1)的内部滑动连接有承接板(2),所述承接板(2)的顶端固定连接有支撑柱(3),所述支撑柱(3)的顶端转动连接有转轴(8);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随日照转动的高效光伏集能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连接线(6)远离中控模组(4)的一端固定连接于伺服电机(7)的外表面。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随日照转动的高效光伏集能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螺纹杆(99)位于放置板(91)内部的一端同夹持块(94)的外表面贴合,且所述放置板(91)的内部左右两侧均设置有夹持块(94)。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随日照转动的高效光伏集能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承接板(2)的顶端设置有支撑装置(10),所述承接板(2)的顶端开设有移动槽(101),所述移动槽(101)的内壁固定连接有第二弹簧(102),所述第二弹簧(102)远离移动槽(101)内壁的一端固定连接有移动块(103)。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随日照转动的高效光伏集能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移动块(103)的内部铰接连接有伸缩连接臂(104),所述支撑柱(3)的外表面固定连接有安装块(105),所述伸缩连接臂(104)远离移动块(103)内部的一端铰接连接于安装块(105)的内部。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随日照转动的高效光伏集能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移动块(103)的外表面固定连接固定杆(106),所述固定杆(106)的外表面固定连接有挡板(107)。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随日照转动的高效光伏集能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1)的内部设置有减震装置(11),所述底座(1)的内部底端固定连接有第三弹簧(111),所述第三弹簧(111)远离底座(1)内部底端的一端同承接板(2)底端固定连接。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随日照转动的高效光伏集能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1)内部的底端固定连接有限位块(112),所述限位块(112)的内壁固定连接有阻尼块(113),所述限位块(112)的内部滑动连接有挤压块(114)。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一种随日照转动的高效光伏集能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挤压块(114)的顶端同承接板(2)的底端贴合,且所述挤压块(114)位于阻尼块(113)的上方。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随日照转动的高效光伏集能系统,包括底座(1)跟太阳能光伏板(92),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1)的内部滑动连接有承接板(2),所述承接板(2)的顶端固定连接有支撑柱(3),所述支撑柱(3)的顶端转动连接有转轴(8);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随日照转动的高效光伏集能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连接线(6)远离中控模组(4)的一端固定连接于伺服电机(7)的外表面。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随日照转动的高效光伏集能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螺纹杆(99)位于放置板(91)内部的一端同夹持块(94)的外表面贴合,且所述放置板(91)的内部左右两侧均设置有夹持块(94)。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随日照转动的高效光伏集能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承接板(2)的顶端设置有支撑装置(10),所述承接板(2)的顶端开设有移动槽(101),所述移动槽(101)的内壁固定连接有第二弹簧(102),所述第二弹簧(102)远离移动槽(101)内壁的一端固定连接有移动块(103)。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随日照转动的高效光伏集能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移动块(103)的内部铰接连接有伸缩连...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健聪华锡锋郭宝顶李展杰
申请(专利权)人:广州城品新能源工程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