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王邦星专利>正文

一种立式管道升降装置及升降系统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40092378 阅读:4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1-23 16:24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立式管道升降装置和升降系统,其中升降装置包括:支撑竖管,所述支撑竖管上设置有多个升降组件;所述升降组件包括升降管、钢丝绳部件、底滑轮部件和绞车组件,所述升降管均间隔贯穿于所述支撑竖管的内壁上,多个所述升降组件的升降管之间由内向外间隔套设;所述底滑轮部件和所述绞车组件均设置于所述支撑竖管的外侧;所述钢丝绳部件的一端连接于所述升降管上,所述钢丝绳部件的另一端通过所述底滑轮部件缠绕于所述绞车组件上;具有结构简单、操作方便、能够满足不同高度的高空作业需求,且重量较轻,便于移动和使用,便于对升降管和钢丝绳部件更换和维修的有益效果;适用于高空作业的升降装置的技术领域。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申请涉及用于高空作业的升降装置的,具体设计一种立式管道升降装置和升降系统。


技术介绍

1、在对高低压线路及其设备进行架设、检修和维护等过程中,需要外线电工进行高空作业,高空作业升降装置需要满足将重达几吨的设备和配件运送到高空的使用要求。

2、为了解决上述问题,通常采用液压式升降装置、绳拉式升降装置或汽车千斤顶式升降装置将所需设备和配件进行运送,虽然上述三种方式均可以实现将设备和配件运送的使用需求,但是也都存在着相应的缺点,采用液压式升降装置时,其重量较重,不轻便,易造成使用不便的问题;采用绳拉式升降装置时,升降的最大重量限度为500斤,不能满足较大重量设备的运送需求,且安全系数较低;采用汽车千斤顶式升降装置时,受力不稳定,操作平台易倾斜,安全系数较低,且升降的高度是有限的,不能满足较高位置的运送需求。


技术实现思路

1、为了解决上述技术缺陷之一,本申请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立式管道升降装置及升降系统

2、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第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立式管道升降装置,包括:支撑竖管,所述支撑竖管上设置有多个升降组件;所述升降组件包括升降管、钢丝绳部件、底滑轮部件和绞车组件,所述升降管均间隔贯穿于所述支撑竖管的内壁上,多个所述升降组件的升降管之间由内向外间隔套设;所述底滑轮部件和所述绞车组件均设置于所述支撑竖管的外侧;所述钢丝绳部件的一端连接于所述升降管上,所述钢丝绳部件的另一端通过所述底滑轮部件缠绕于所述绞车组件上。

3、优选地,所述升降管的外壁上均对称设置有至少一对垂向通槽,每对所述垂向通槽均包括两个垂向通槽,每个所述垂向通槽的底部均设置有提升钩;所述钢丝绳部件包括与所述垂向通槽的个数和位置相对应的钢丝绳束,所述底滑轮部件包括与所述垂向通槽的个数和位置相对应的底滑轮;所述绞车组件包括与所述垂向通槽的对数相同数量的绞车;所述钢丝绳束的一端分别与对应的所述提升钩相连接,所述钢丝绳束的另一端伸入对应的所述垂向通槽后通过对应的所述底滑轮与对应的所述绞车相连接。

4、更优选地,相邻设置的两个升降管中,设置于外侧的升降管的顶部安装有与设置于内侧的升降管的提升钩的数量和位置相对应的第一定滑轮,使得设置于内侧的升降管的提升钩上连接的钢丝绳束伸入设置于内侧的升降管上对应的垂向通槽后依次通过设置于外侧的升降管上对应的第一定滑轮、对应的底滑轮后与对应的所述绞车相连接。

5、更优选地,所述支撑竖管的顶部安装有与设置于最外侧的升降管的提升钩的数量和位置相对应的第二定滑轮,使得设置于最外侧的升降管的提升钩上连接的钢丝绳束伸入设置于最外侧的升降管上对应的垂向通槽后依次通过对应的第二定滑轮、对应的底滑轮后与对应的所述绞车相连接。

6、优选地,所述支撑竖管的内壁底部设置有第一缓冲弹簧,所述第一缓冲弹簧的顶部与最外侧的所述升降管的底部抵触连接;设置于中部的所述升降组件的升降管内壁底部设置有第二缓冲弹簧,所述第二缓冲弹簧的顶部与设置于内侧的相邻所述升降组件的升降管的底部抵触连接。

7、优选地,所述升降组件还包括限位部件,所述限位部件为时间继电器和霍尔传感器组件;所述升降装置还包括plc控制组件;所述时间继电器集成于所述plc控制组件内;所述霍尔传感器组件设置于所述升降管的内壁上;所述霍尔传感器组件与所述plc控制组件电连接。

8、优选地,所述提升钩上均设置有套环。

9、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第二个方面,提供了一种立式管道升降系统,包括作业平台和设置于所述作业平台下方的至少四组升降设备,每组所述升降设备均包括沿垂向依次连接的至少一个如上面任一项内容所述的升降装置;所述作业平台与设置于最顶部的所述升降装置的最内侧的升降管的顶部相连接。

10、优选地,相邻设置的两个所述升降装置之间通过连接板相连接;所述连接板的顶部与设置于上方的所述升降装置的支撑竖管的底部相连接,所述连接板的底部与设置于下方的所述升降装置的最内侧的升降管的顶部相连接。

11、本申请提供的升降装置结构简单,操作方便,能够满足不同高度的高空作业需求,且重量较轻,便于移动和使用,使提升的物品能够平稳地进行升降。通过多个升降管由内向外套设的设置方式,在需要提升物品时逐层提升升降管,升降组件的个数可以随作业高度进行调整,能够满足不同高度的高空作业需求;钢丝绳部件通过底滑轮部件和绞车能够平稳地对升降管进行提升,结构简单,且安全系数较高。多个升降管之间、升降管与钢丝绳部件之间均为可拆卸连接,便于更换和维修,使用方便。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立式管道升降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支撑竖管(10),所述支撑竖管(10)上设置有多个升降组件(20);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立式管道升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升降管(201)的外壁上均对称设置有至少一对垂向通槽(2011),每对所述垂向通槽(2011)均包括两个垂向通槽(2011),每个所述垂向通槽(2011)的底部均设置有提升钩(2012);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立式管道升降装置,其特征在于,相邻设置的两个升降管(201)中,设置于外侧的升降管(201)的顶部安装有与设置于内侧的升降管(201)的提升钩(2012)的数量和位置相对应的第一定滑轮(2013),使得设置于内侧的升降管(201)的提升钩(2012)上连接的钢丝绳束(2021)伸入设置于内侧的升降管(201)上对应的垂向通槽(2011)后依次通过设置于外侧的升降管(201)上对应的第一定滑轮(2013)、对应的底滑轮(2031)后与对应的所述绞车相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立式管道升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竖管(10)的顶部安装有与设置于最外侧的升降管(201)的提升钩(2012)的数量和位置相对应的第二定滑轮(101),使得设置于最外侧的升降管(201)的提升钩(2012)上连接的钢丝绳束(2021)伸入设置于最外侧的升降管(201)上对应的垂向通槽后依次通过对应的第二定滑轮(101)、对应的底滑轮(2031)后与对应的所述绞车相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立式管道升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竖管(10)的内壁底部设置有第一缓冲弹簧(30),所述第一缓冲弹簧(30)的顶部与最外侧的所述升降管(201)的底部抵触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立式管道升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升降组件(20)还包括限位部件,所述限位部件为时间继电器和霍尔传感器组件;所述升降装置还包括PLC控制组件;

7.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立式管道升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提升钩(2012)上均设置有套环(2014)。

8.一种立式管道升降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作业平台(1)和设置于所述作业平台(1)下方的至少四组升降设备,每组所述升降设备均包括沿垂向依次连接的至少一个如权利要求1~7中任一项所述的升降装置(2);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立式管道升降系统,其特征在于,相邻设置的两个所述升降装置(2)之间通过连接板(3)相连接;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立式管道升降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支撑竖管(10),所述支撑竖管(10)上设置有多个升降组件(20);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立式管道升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升降管(201)的外壁上均对称设置有至少一对垂向通槽(2011),每对所述垂向通槽(2011)均包括两个垂向通槽(2011),每个所述垂向通槽(2011)的底部均设置有提升钩(2012);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立式管道升降装置,其特征在于,相邻设置的两个升降管(201)中,设置于外侧的升降管(201)的顶部安装有与设置于内侧的升降管(201)的提升钩(2012)的数量和位置相对应的第一定滑轮(2013),使得设置于内侧的升降管(201)的提升钩(2012)上连接的钢丝绳束(2021)伸入设置于内侧的升降管(201)上对应的垂向通槽(2011)后依次通过设置于外侧的升降管(201)上对应的第一定滑轮(2013)、对应的底滑轮(2031)后与对应的所述绞车相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立式管道升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竖管(10)的顶部安装有与设置于最外侧的升降管(201)的提升钩(2012)的数量和位置相对应的第二定滑轮(101)...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邦星王世焱
申请(专利权)人:王邦星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相关技术
    暂无相关专利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