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井筒井壁水害治理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40089512 阅读:12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1-23 15:59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井筒井壁水害治理方法,包括收集井筒的资料,包括地质地层资料、含水层水文地质资料、井筒井壁渗漏水资料;在含水层中设计外围截流疏降巷道;截流疏降巷道涌水量预计;外围截流疏降巷道掘进施工;截流疏降巷道内侧帮砌碹防渗;截流疏降巷道外联直巷道内段止浆墙设计及施工;截流疏降巷道注浆充填。本发明专利技术专利针对井筒井壁出水量较大、井壁混凝土质量差、水害采用常规井壁注浆无法治理的情况,设计采用在井壁外围的含水层中施工截流疏降巷道,通过在巷道内侧帮施工混凝土防渗墙及巷道注浆充填,实现在井壁外围含水层中构建环形的隔水条带,以永久治理井壁水害。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井筒井壁水害治理方法领域,具体涉及一种井筒井壁水害治理方法。


技术介绍

1、矿山井筒承担着人员、设备、材料出入井及矿井通风的重要任务,被形象的称为矿井的“咽喉”,井筒的建设进度制约整个矿井的建设进度,井筒的运行环境影响整个矿井的运行安全。当前,井筒建设的方法主要有冻结法、钻井法、普通法等三种,其中普通法是井筒建设最常用方法。

2、普通法建井一般采用钻爆法凿岩,由于井筒一般较深,往往需穿越多个含水岩层,则井筒建设过程中常遇到水害问题,而注浆法是普通法凿井水害治理的主要方法。井筒注浆主要分为两种形式,一是在井筒掘进工作面揭露含水层前,预留岩帽或施工止浆垫,施工超前注浆孔,针对含水层开展预注浆工作,已提前治理含水层水害,然后再掘进通过;二是井筒预注浆效果差或未注浆情况下直接掘进穿过含水层,由于井筒为带水、顶水掘砌,井壁砌筑质量无法保证,井壁混凝土中的水泥被大量冲蚀,井壁混凝土往往蜂窝麻面、破裂、强度极低,无法起到封闭壁后含水层水的作用,井壁渗漏严重,针对此类水害,一般采用井壁注浆的方式,在井壁采用风锤施工破壁注浆孔,主注速凝且可注性较好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井筒井壁水害治理方法,适用于井筒围岩含水层厚度小于5m的工况,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井筒井壁水害治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S1中,井筒的资料具体包括地层结构、岩性,含水层岩性、富含水形式、渗透系数、含水层厚度,井筒出水段长跨度、井壁出水形式、井壁厚度及质量。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井筒井壁水害治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S2中,截流疏降巷道断面呈矩形,高度等于含水层厚度,巷道宽度2~3m,巷道在平面上整体呈圆环状;外围截流疏降巷道内侧帮与井壁的距离b1采用式(1)计算确定;外围截流疏降巷道与井壁间采用一段直巷道连接,直巷道...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井筒井壁水害治理方法,适用于井筒围岩含水层厚度小于5m的工况,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井筒井壁水害治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s1中,井筒的资料具体包括地层结构、岩性,含水层岩性、富含水形式、渗透系数、含水层厚度,井筒出水段长跨度、井壁出水形式、井壁厚度及质量。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井筒井壁水害治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s2中,截流疏降巷道断面呈矩形,高度等于含水层厚度,巷道宽度2~3m,巷道在平面上整体呈圆环状;外围截流疏降巷道内侧帮与井壁的距离b1采用式(1)计算确定;外围截流疏降巷道与井壁间采用一段直巷道连接,直巷道开孔点在井壁揭露含水层的位置,向外对接外围截流疏降巷道,直巷道设计为矩形,长、宽均为2~3m;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井筒井壁水害治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s3中,采用式(2)计算截流疏降巷道涌水量q1,获得涌水量预测数据后评价矿井排水系统的排水能力,看能否满足截流疏降巷道施工后的排水能力要求,如不够,则增加排水能力建设,保证巷道截流疏降过程矿井不积水;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井筒井壁水害治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s4中,按照设计施工外围截流疏降巷道及直巷道,直巷道从井壁出开孔,一直沿着含水层掘进,然后对接外围截流疏降巷道继续掘进;巷道为临时巷道,巷道宽度仅为2~3m...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钱自卫蔡逢华高国文谷云鹏贺申杨韩泰然孟凡贞范宝江杜芳军苏世亚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矿业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