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ystem.ArgumentOutOfRangeException: 索引和长度必须引用该字符串内的位置。 参数名: length 在 System.String.Substring(Int32 startIndex, Int32 length) 在 zhuanliShow.Bind() 薄硅异质结太阳能电池及其制备方法技术_技高网

薄硅异质结太阳能电池及其制备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40081484 阅读:7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1-23 14:47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薄硅异质结太阳能电池及其制备方法。从母片上分离出薄硅片,相比于线切割制备极大降低硅料损耗;薄硅片跟衬底键合在一起制备50微米以及更薄厚度的薄硅异质结太阳能电池,衬底可以吸收变形,减少热变形或外力变形造成的损害,降低硅料的使用量同时利于硅异质结太阳能电池的制备,提升良率,实现降本。薄硅异质结太阳能电池包括:薄单晶硅层;第一钝化层与第二钝化层分别附着于薄单晶硅层的第一面与第二面;第一型掺杂层与第二型掺杂层分别附着于第一钝化层与第二钝化层;第一导电电极层与第二导电电极层分别附着于第一型掺杂层与第二型掺杂层;以及衬底,键合于第一导电电极层上,从而缩减从硅料到电池的制备步骤,进一步降本。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薄膜太阳能电池,且特别涉及一种薄硅异质结太阳能电池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介绍

1、硅异质结太阳能电池以其制备温度低,制备工艺简单只有四步骤,转换效率高,可以>25%,而受到越来越大的重视,许多太阳能电池技术企业都在加大投资力度,追求更高效率的太阳能电池。在晶体硅太阳能电池中,硅片材料的成本占整个太阳能电池成本>50%,组件成本>40%,硅片厚度对太阳能电池的成本有关键性的影响,据统计,硅片厚度每减薄5微米(μm),电池成本降低0.007元/瓦,即降低电池成本的1.04%。

2、耗硅量的减少主要由两个方面的方法:刀缝损失的减少和硅片薄片化趋势。

3、目前硅片采用金刚线切割的方法获得,硅片的厚度取决于金刚线切割能力。硅材料的损失主要由切割线的直径、磨损构成。金刚石切割线(金刚线)与物件间形成高速的磨削运动,从而实现切割的目的。金刚线相较于传统的游离磨料式切割方式,金刚线切割具有环保、高效、稳定、经济等诸多优势,体现出了极显着的优势。金刚线切割快速普及,显着降低光伏发电成本。

4、图1为金刚线切割硅片的示意图。如图1所示,金刚线12切割出一定厚度的硅片11,两根金刚线轴心距离14是切割损耗13和硅片11厚度的总和,切割过程中产生磨粒15,以及使用冷却液16。目前主流金刚线12的线径为50μm,硅片切割的总损耗为:

5、50μm+20μm=70μm

6、如果硅片11的厚度是170μm,则硅料利用率为:

7、170μm/(170μm+70μm)=70%,也即硅料损耗占30%。

8、随着硅片越来越薄,硅材料的损失比重越来越高,假如硅片厚度是70μm,相对于而言硅料的利用率就降低到了50%,也就是硅料损耗增加到了50%,而且,到这个厚度,硅片的破损率会大大提高,导致用金刚线切割这么薄的硅片的成本非常高。

9、另外,在用金刚线切割硅片过程中需要用到冷却液(成分是表面活性剂、分散剂、消泡剂和水等)、硅棒胶水和树脂板(环氧树脂类的产品)以及切割过程中产生的硅粉都会对硅片表面污染,切割之后需要多次的清洗流程去除。导致的硅片磨损之外,还导致硅片表面粗糙度达微米级,后续清洗制绒工艺首先需要抛光去掉几微米厚度的磨损层。

10、理论计算表明,硅片厚度在20到200μm的太阳能电池转换效率都可以大于29%,目前硅片厚度180μm的硅异质结太阳能电池转换效率超过26%。因此硅片减薄到100μm以下对效率几乎没有影响,另外硅片减薄还降低了光生载流子在硅片中的运输距离,降低了复合几率,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提高开路电压,从而有助于转换效率的提升。

11、硅片越薄对制备的工艺要求越高,在太阳能电池制备过程中电池结构和处理硅片方式对电池的效率和良率变得越来越重要。硅片厚度达到100微米甚至更薄时,非常容易弯曲卷绕,热变形或外力变形容易造成损害,目前对厚硅片的生产处理方式变得不适用于薄硅片太阳能电池。


技术实现思路

1、本专利技术对于上述硅片减薄导致硅料利用率不高导致成本升高的问题采用硅片转移或者剥离的技术制备厚度小于50微米的硅片实现硅材料的降本,在硅异质结太阳能电池制备中采用衬底键合的方式,利用衬底吸收变形,减少热变形或外力变形造成的损害,改善薄硅片的可处理性,提升良率。

2、为达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薄硅异质结太阳能电池,包括:薄单晶硅层,厚度小于等于50微米;第一钝化层与第二钝化层,分别附着于所述薄单晶硅层的第一面与第二面;第一型掺杂层,附着于所述第一钝化层;第二型掺杂层,附着于所述第二钝化层;第一导电电极层与第二导电电极层,分别附着于所述第一型掺杂层与第二型掺杂层;以及衬底,键合于所述第一导电电极层上。第一导电电极层可以是透光的,也可以是不透光的,第二导电电极层是透光的,衬底可以是金属,也可以是非金属。

3、本专利技术的薄硅异质结太阳能电池,采用在母片(厚硅片或者单晶硅方块或者单晶硅棒)距离表面一定深度的位置制造一层分离层,这个深度也就是后面薄硅片的厚度。接着在母片表面上依次制备太阳能电池的第一钝化层,第一型掺杂层,第一型导电电极层。接着与衬底键合形成键合结构体,之后将预定厚度的薄硅层键合结构体一起沿着分离层从母片上分离下来,获得键合在衬底上的薄硅片,再对薄硅片的剥离面清洗制绒后依次制备第二钝化层和第二掺杂层,第二导电电极层,以及减反射层。

4、所述母片是由n或者p型材料,可以是厚硅片、硅方块或者单晶硅棒。

5、薄硅异质结太阳能电池中所述薄单晶硅层的厚度小于等于50微米。

6、在母片中离硅片表面预定的深度形成一个分离层,分离层的产生可以通过离子注入等方法形成,此分离层的厚度在几十到几百纳米(nm)。在硅材中注入离子,包括氢离子、氢气分子离子、氦气离子、氖气离子、氪气离子、氙气离子,或者它们的组合。进入硅材料中的离子与硅硅键产生撞击,打断该原子与其邻近原子间的键结,甚至取代原有的原子与其它邻近原子形成新的微弱键,比如氢-硅复合结构。其余过多注入剂量的离子或一些未因撞击而分裂成为单原子的注入分子离子,也嵌入晶格空隙中,使注入离子的分离层的区域变成应力集中区,而且注有离子的晶界间的凝聚力也相对较低,造成硅材中在注入离子分离层附近的机械性质脆弱,如同氢脆现象,形成分离层。

7、不同能量离子进入到母片中的深度不同,通过控制离子能量就可以控制分离层在母片中深浅,从而控制分离下来薄硅片的厚度。

8、薄硅异质结太阳能电池中所述的第一和第二钝化层是非晶硅本征材料,或者非晶硅基的多种材料。

9、薄硅异质结太阳能电池中所述第一型掺杂层是p型薄膜材料,而所述第二型掺杂层是n型薄膜材料;或者所述第一型掺杂层是n型薄膜材料,而所述第二型掺杂层是p型薄膜材料。

10、薄硅异质结太阳能电池中所述n型薄膜材料是n型非晶硅、n型微晶硅或者n型纳米硅;而所述p型薄膜材料是p型非晶硅、p型微晶硅或者p型纳米硅。

11、具体实施时,采用pecvd法进行制备,制备温度不超过350℃,例如在100至300℃之间,不需高温工艺,可以节省能源。pecvd薄膜沉积技术是利用辉光放电来激活粒子的一种化学气相沉积反应。在沉积过程中,辉光放电产生等离子体,从宏观上看这种等离子体温度不高,但其内部却处于受激发的状态,其电子能量足以使分子键断裂,并导致具有化学活性的物质(活化分子、原子、粒子、原子团等)产生,使本来需要在高温下才能进行的化学反应,在较低的温度下甚至常温下就能在衬底上形成固态薄膜。pecvd的反应气体为硅烷、甲烷、硼烷,磷烷和氢气的一种或者几种混合气体,按照一定的比例通入密闭腔室中,对混合气体施加一定的功率(直流、射频或者微波)形成等离子体,电离形成的各种基团在衬底上形成各种功能的薄膜。

12、上述钝化层和掺杂层可以是非晶硅、alox等金属氧化物、非晶硅氧化物、碳化物等材料所构成。

13、在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第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薄硅异质结太阳能电池,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薄硅异质结太阳能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薄单晶硅层的厚度小于或等于50微米。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薄硅异质结太阳能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衬底为金属衬底。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薄硅异质结太阳能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衬底为非金属衬底。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薄硅异质结太阳能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衬底为透明衬底。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薄硅异质结太阳能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衬底为非透明衬底。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薄硅异质结太阳能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薄单晶硅层是由N或者P型材料所构成。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薄硅异质结太阳能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导电电极层包括第一透明导电膜及金属电极层,所述第二导电电极层包括第二透明导电膜及栅电极,所述第一透明导电膜位于所述第一型掺杂层及所述金属电极层之间,所述金属电极层位于所述第一透明导电膜和所述衬底之间,以及所述第二透明导电膜位于所述第二型掺杂层与所述栅电极之间。

<p>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薄硅异质结太阳能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导电电极层包括第一透明导电膜,所述第二导电电极层包括第二透明导电膜及栅电极,所述第一透明导电膜位于所述第一型掺杂层及所述衬底之间,以及所述第二透明导电膜位于所述第二型掺杂层与所述栅电极之间。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薄硅异质结太阳能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衬底通过介质层键合于所述第一导电电极层。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薄硅异质结太阳能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介质层包括选自于由氧化层和氮化层所组成的群组的单一层或多层。

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薄硅异质结太阳能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衬底的面积大于所述薄单晶硅层的面积。

1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薄硅异质结太阳能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薄硅异质结太阳能电池还包括减反射膜,附着于所述第二导电电极层。

1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薄硅异质结太阳能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型掺杂层是P型薄膜材料,而所述第二型掺杂层是N型薄膜材料;或者所述第一型掺杂层是N型薄膜材料,而所述第二型掺杂层是P型薄膜材料。

15.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薄硅异质结太阳能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P型薄膜材料是P型非晶硅、P型微晶硅或者P型纳米硅材料,而所述N型薄膜材料是N型非晶硅、N型微晶硅或者N型纳米硅材料。

1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薄硅异质结太阳能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衬底为透明衬底,所述第一导电电极层为透明电极,所述透明衬底键合所述透明电极,以形成双面吸光的所述薄硅异质结太阳能电池。

17.一种薄硅异质结太阳能电池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18.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薄硅异质结太阳能电池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采用化学气相沉积、蒸发或雾化而直接制备在所述上部导电电极层及所述衬底的一者或两者的表面形成介质层以后,再将所述衬底通过所述介质层键合于所述上部导电电极层。

19.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薄硅异质结太阳能电池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以下步骤:

20.根据权利要求19所述的薄硅异质结太阳能电池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i中还包括:

21.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薄硅异质结太阳能电池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在将衬底键合至所述上部导电电极层以前,对所述衬底及所述上部导电电极层进行表面离子强化处理。

22.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薄硅异质结太阳能电池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单晶硅母片为硅棒、硅方块或者厚硅片。

23.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薄硅异质结太阳能电池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制备方法应用于制备具有大于50微米的厚度的硅片的太阳能电池。

24.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薄硅异质结太阳能电池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钝化层、所述第二钝化层、所述第一型掺杂层和所述第二型掺杂层的材料是选自于由非晶硅、AlOx金属氧化物、非晶硅氧化物、碳化物材料所组成的群组。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薄硅异质结太阳能电池,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薄硅异质结太阳能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薄单晶硅层的厚度小于或等于50微米。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薄硅异质结太阳能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衬底为金属衬底。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薄硅异质结太阳能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衬底为非金属衬底。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薄硅异质结太阳能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衬底为透明衬底。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薄硅异质结太阳能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衬底为非透明衬底。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薄硅异质结太阳能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薄单晶硅层是由n或者p型材料所构成。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薄硅异质结太阳能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导电电极层包括第一透明导电膜及金属电极层,所述第二导电电极层包括第二透明导电膜及栅电极,所述第一透明导电膜位于所述第一型掺杂层及所述金属电极层之间,所述金属电极层位于所述第一透明导电膜和所述衬底之间,以及所述第二透明导电膜位于所述第二型掺杂层与所述栅电极之间。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薄硅异质结太阳能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导电电极层包括第一透明导电膜,所述第二导电电极层包括第二透明导电膜及栅电极,所述第一透明导电膜位于所述第一型掺杂层及所述衬底之间,以及所述第二透明导电膜位于所述第二型掺杂层与所述栅电极之间。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薄硅异质结太阳能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衬底通过介质层键合于所述第一导电电极层。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薄硅异质结太阳能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介质层包括选自于由氧化层和氮化层所组成的群组的单一层或多层。

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薄硅异质结太阳能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衬底的面积大于所述薄单晶硅层的面积。

1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薄硅异质结太阳能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薄硅异质结太阳能电池还包括减反射膜,附着于所述第二导电电极层。

14.根据权利...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朱锋朴英美朱奕宁
申请(专利权)人:嘉善县登顶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