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明挖隧道装配式变形缝防水结构及施工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40068657 阅读:33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1-16 23:49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明挖隧道装配式变形缝防水结构及施工方法;该结构包括第一混凝土结构和第二混凝土结构,所述第一混凝土结构的端部设有第一端面板,所述第二混凝土结构的端部设有第二端面板,所述第二端面板和所述第一端面板榫卯配合且二者之间形成变形缝,所述变形缝内挤压填充有密封件。本发明专利技术通过第一端面板和第二端面板榫卯配合且两者之间形成变形缝,可改变变形缝的走向形成迷宫防水结构,在变形缝内设置密封件,可有效提高变形缝密封防水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隧道变形缝,尤其涉及一种明挖隧道装配式变形缝防水结构及施工方法


技术介绍

1、隧道是一种细长结构型式,由于地质和地基性质的变化,即便在同样的结构和覆土作用下,隧道结构基础产生的变形也会有所不同。当存在地质剧烈变化,或者结构形状突变等情况时,基础的不均匀沉降就更为明显,对结构危害也更大,为了适应结构变形,每隔一定距离需设置一处变形缝。

2、目前,明挖隧道变形缝防水常用的设施有止水带和膨胀橡胶条等。止水带的放置方式一般分为中埋式和外贴式两种,如说明书附图1所示,为现有明挖隧道变形缝防水结构,内设中埋式止水带01,但变形缝止水带很难准确定位和有效保护,导致浇筑混凝土时容易出现跑位、扭曲、卷边、破损以及止水带附近的混凝土难以有效振捣等问题,造成止水效果差,渗漏严重等现象。变形缝防水问题一直是业内的技术难题,因此,亟需一种明挖隧道装配式变形缝防水结构及施工方法来解决上述问题,实现快速、高质量施工,减少渗漏水病害风险。


技术实现思路

1、为了解决上述问题,一方面,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明挖隧道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明挖隧道装配式变形缝防水结构,包括第一混凝土结构和第二混凝土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混凝土结构的端部设有第一端面板,所述第二混凝土结构的端部设有第二端面板,所述第二端面板和所述第一端面板榫卯配合且二者之间形成变形缝,所述变形缝内挤压填充有密封件。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明挖隧道装配式变形缝防水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端面板包括从上至下依次设置的第一上层结构、第一中层结构和第一下层结构,所述第二端面板包括从上至下依次设置的第二上层结构、第二中层结构和第二下层结构;所述第二上层结构与第一上层结构对应设置,所述第二下层结构与第一下层结构对应设置,所述第一中层结构与第二...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明挖隧道装配式变形缝防水结构,包括第一混凝土结构和第二混凝土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混凝土结构的端部设有第一端面板,所述第二混凝土结构的端部设有第二端面板,所述第二端面板和所述第一端面板榫卯配合且二者之间形成变形缝,所述变形缝内挤压填充有密封件。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明挖隧道装配式变形缝防水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端面板包括从上至下依次设置的第一上层结构、第一中层结构和第一下层结构,所述第二端面板包括从上至下依次设置的第二上层结构、第二中层结构和第二下层结构;所述第二上层结构与第一上层结构对应设置,所述第二下层结构与第一下层结构对应设置,所述第一中层结构与第二中层结构榫卯配合形成u形槽缝。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明挖隧道装配式变形缝防水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u形槽缝包括依次连接的第一槽缝段、第二槽缝段和第三槽缝段,所述密封件设置在第一槽缝段以及第三槽缝段内。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明挖隧道装配式变形缝防水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中层结构和所述第二中层结构为工字钢构件,所述工字钢构件的长度方向平行于隧道横向;其中一个...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肖明清薛光桥贾志清何应道郭志明鲁志鹏彭安琪周畅王泽军吴悦
申请(专利权)人:中铁第四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