井下射频加热原位热解试验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40062042 阅读:25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1-16 22:50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井下射频加热原位热解试验装置,井下射频加热原位热解试验装置包括壳体、盖板、保护筒、控制柜、射频天线、密封结构、气体收集装置和液体收集装置,壳体具有顶部开口的容置腔,容置腔的内部填充有人工储层;盖板盖设在壳体的顶部开口处,盖板上具有与容置腔连通的过孔;保护筒安装在容置腔的内部,保护筒的筒口与过孔连通;射频天线与控制柜电连接,密封结构包括第一密封件和第二密封件,第一密封件设置在盖板与壳体之间,第二密封件设置在过孔的外周缘与保护筒的顶面之间;气体收集装置和液体收集装置均与容置腔连通设置。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的井下射频加热原位热解试验装置用来研究射频加热用于原位热解的效果及其可行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地下原位热解相关,具体而言,涉及一种井下射频加热原位热解试验装置


技术介绍

1、随着现代社会的飞速发展进步,对能源需求量越来越大,而常规的油气资源供应已经显得力不从心,我国油页岩以及富油煤等非常规油气资源储量丰富,但其开发难度较大,急需新型技术满足开采需求。

2、目前主要开发手段为地面热解与原位热解,地面热解技术在页岩油的应用时间久远,需先将油页岩开采到地面,其过程难度大、效率低,且利用的主要是浅层地层中赋存的油页岩,这极大限制了油页岩可利用的规模。地下水以及在干馏的过程中产生的大量灰渣等严重污染当地环境,影响人类的正常生产和生活,还有能源浪费、占地大等等一系列问题。原位热解技术与地面热解相比,没有开采到地面的环节,且热解过程在地下发生,无用的产物遗留在地下,对地面环境没有负面影响。

3、射频加热法作为电加热法的一种,用于原位热解具有巨大的应用优势。主要表现在其热损失较小,地下环境适应性强、加热效率高、加热速度快以及环保等诸多优点,此外,射频加热法的另一个好处是输出的电能可以直接应用到需要加热的储层区域,避免了额外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井下射频加热原位热解试验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井下射频加热原位热解试验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密封件(1110)为第一密封圈,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井下射频加热原位热解试验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10)的顶面具有第一安装孔、所述第一密封件(1110)上具有第二安装孔(1111)、所述盖板(30)上具有第三安装孔(301),所述第一安装孔、所述第二安装孔(1111)和所述第三安装孔(301)连通设置,所述井下射频加热原位热解试验装置还包括紧固件(1140)和锁紧件(1150),所述紧固件(1140)的至少一部分依次贯穿所...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井下射频加热原位热解试验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井下射频加热原位热解试验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密封件(1110)为第一密封圈,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井下射频加热原位热解试验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10)的顶面具有第一安装孔、所述第一密封件(1110)上具有第二安装孔(1111)、所述盖板(30)上具有第三安装孔(301),所述第一安装孔、所述第二安装孔(1111)和所述第三安装孔(301)连通设置,所述井下射频加热原位热解试验装置还包括紧固件(1140)和锁紧件(1150),所述紧固件(1140)的至少一部分依次贯穿所述第一安装孔、所述第二安装孔(1111)和所述第三安装孔(301)后与所述锁紧件(1150)固定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井下射频加热原位热解试验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密封件(1120)为第二密封圈,所述盖板(30)朝向所述容置腔(101)的侧面上具有设置在所述过孔(302)的外周缘处的环槽结构(320),所述第二密封件(1120)容置在所述环槽结构(320)的内部,所述保护筒(40)的顶面的至少一部分伸入所述环槽结构(320)的内部并与所述第二密封件(1120)抵接。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井下射频加热原位热解试验装置,沿所述容置腔(101)的轴向,所述环槽结构(320)的内部的第二密封件(1120)的长度小于所述保护筒(40)的长度。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井下射频加热原位热解试验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射频天线(50)裸露在所述容置腔(101)...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董雪林聂铁根高德利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石油大学北京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