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加热控制结构及具有其的热胆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0060686 阅读:6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1-16 22:38
本技术公开了一种加热控制结构及具有其的热胆,包括:控制壳体,设置在控制壳体内的隔帽和阀杆组件,以及由阀杆组件控制通断的触片组件,所述隔帽分隔控制壳体内部并形成上控制腔和下控制腔,所述上控制腔被设置为承接进水水流,并引导进水水流输出,且所述上控制腔受水流压力而压迫阀杆组件作用于触片组件接通;所述下控制腔内设有用于供余水水流进入的入水孔,所述下控制腔通过入水孔留置有余水并施以阀杆组件背离触片组件接通方向的作用力。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热水器,具体涉及一种加热控制结构及具有其的热胆


技术介绍

1、目前,电热水龙头由于其使用方便、加热效率高等特性而广泛受到市场的青睐,而近几年,随着电热水龙头的技术改进,为确保加热功能在正常进水时被开启,通常在进水通道内设置压力开关,通过压力开关来承受进水压力,从而确保加热功能正常开启。

2、例如现有技术中的一种带有压力开关的电热水龙头,公开号为cn218826832u,其通过弹性帽来承受水压,从而产生形变,进一步将刚性顶触件推动至通电位置,然而,该种压力开关所存在的缺陷在于,弹性帽的复位仅通过通电位置处的触片弹性,以及弹性帽自身的弹性,长期工作后,若出现弹性疲劳,则加热组件仍有可能出现误启动的情况;

3、现有技术中的另一种电热水龙头,公开号为cn216923354u,其通过在进水通道处设置竖向排布在顶部的进液检测通道和底部的液流孔,且压力开关设置在进液检测通道的顶部,此时,水流需要上行克服阻力再施压作用于压力开关,若水流较小,则可能出现加热组件不启动的情况,影响用户正常使用。


技术实现思路

1、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加热控制结构。

2、本技术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一种加热控制结构,包括:控制壳体,设置在控制壳体内的隔帽和阀杆组件,以及由阀杆组件控制通断的触片组件,所述隔帽分隔控制壳体内部并形成上控制腔和下控制腔,所述上控制腔被设置为承接进水水流,并引导进水水流输出,且所述上控制腔受水流压力而压迫阀杆组件作用于触片组件接通;

3、所述下控制腔内设有用于供余水水流进入的入水孔,所述下控制腔通过入水孔留置有余水并施以阀杆组件背离触片组件接通方向的作用力。

4、进一步,所述上控制腔上设置有用于供进水水流进入的进水口,以及用于供进水水流输出的出水口,所述进水口口径大于出水口口径。

5、进一步,所述阀杆组件包括穿设在下控制腔内的杆体,所述杆体一端与触片组件配合,所述杆体另一端承接于隔帽对应下控制腔的一侧。

6、进一步,所述隔帽具有作用于阀杆组件的主体部分,延伸于主体部分外侧的隔膜部分,以及致密的抵接在控制壳体上的密封部分,所述主体部分与隔膜部分形成承接水流的受压区域,且所述主体部分具有朝向水流施压方向伸出的趋势。

7、进一步,所述阀杆组件周侧延伸有止挡边,所述下控制腔内设有对应设置于止挡边的限位块。

8、进一步,所述下控制腔内设有连接座,所述阀杆组件穿设于连接座,且所述阀杆组件与连接座之间套设有密封套。

9、进一步,所述隔帽与上控制腔之间承接有弹簧,所述弹簧施以隔帽朝向阀杆组件动作的作用力。

10、进一步,所述触片组件包括固定在控制壳体底部的动触片和静触片,所述动触片由阀杆组件驱动,并与静触片构成通路。

11、一种热胆,包括上述的加热控制结构,还包括用于容纳上述加热控制结构的加热壳体,所述加热壳体内接通有进水通道和加热腔,所述加热腔内设有加热组件,所述进水通道和加热腔连通上控制腔,所述加热腔在加热组件下方设有余水区域,所述余水区域连通入水孔和下控制腔。

12、进一步,所述加热壳体底部设置有连通加热腔的进水连接座,所述进水连接座布置于控制壳体上方,且所述进水连接座下方界定出余水区域。

13、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具有以下优点和有益效果:在进水过程中,进水水流进入至上控制腔,并迫使隔帽向下挤压下控制腔,使得上控制腔内压力大于下控制腔,此时阀杆组件动作,从而驱使触片组件接通,而在进水完毕后,下控制腔内存储的余水始终保持有压力,并作用于上控制腔,迫使隔帽复位直至上控制腔与下控制腔压力平衡,以确保触片组件在缺水状态下断开;

14、另外的,上控制腔的进水口口径设置为小于出水口口径,以确保在出热水模式中,进水水流始终能够给予上控制腔一定的压差,确保触片组件在正常热水状态下接通。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加热控制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控制壳体(1),设置在控制壳体(1)内的隔帽(2)和阀杆组件(3),以及由阀杆组件(3)控制通断的触片组件(4),所述隔帽(2)分隔控制壳体(1)内部并形成上控制腔(1.1)和下控制腔(1.2),所述上控制腔(1.1)被设置为承接进水水流,并引导进水水流输出,且所述上控制腔(1.1)受水流压力而压迫阀杆组件(3)作用于触片组件(4)接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加热控制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控制腔(1.1)上设置有用于供进水水流进入的进水口(1.11),以及用于供进水水流输出的出水口(1.12),所述进水口(1.11)口径大于出水口(1.12)口径。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加热控制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阀杆组件(3)包括穿设在下控制腔(1.2)内的杆体(3.1),所述杆体(3.1)一端与触片组件(4)配合,所述杆体(3.1)另一端承接于隔帽(2)对应下控制腔(1.2)的一侧。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加热控制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隔帽(2)具有作用于阀杆组件(3)的主体部分(2.1),延伸于主体部分(2.1)外侧的隔膜部分(2.2),以及抵接在控制壳体(1)上的密封部分(2.3),所述主体部分(2.1)与隔膜部分(2.2)形成承接水流的受压区域(2.4),且所述主体部分(2.1)具有朝向水流施压方向伸出的趋势。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加热控制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阀杆组件(3)周侧延伸有止挡边(3.2),所述下控制腔(1.2)内设有对应设置于止挡边(3.2)的限位块(1.21)。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加热控制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下控制腔(1.2)内设有连接座(1.3),所述阀杆组件(3)穿设于连接座(1.3),且所述阀杆组件(3)与连接座(1.3)之间套设有密封套(5)。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加热控制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隔帽(2)与上控制腔(1.1)之间承接有弹簧(6),所述弹簧(6)施以隔帽(2)朝向阀杆组件(3)动作的作用力。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加热控制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触片组件(4)包括固定在控制壳体(1)底部的动触片(4.1)和静触片(4.2),所述动触片(4.1)由阀杆组件(3)驱动,并与静触片(4.2)构成通路。

9.一种热胆,包括权利要求1至8任一项所述的一种加热控制结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用于容纳上述加热控制结构的加热壳体(7),所述加热壳体(7)内接通有进水通道和加热腔(7.2),所述加热腔(7.2)内设有加热组件(8),所述进水通道和加热腔(7.2)连通上控制腔(1.1),所述加热腔(7.2)在加热组件(8)下方形成余水区域(9),所述余水区域(9)连通入水孔(1.4)和下控制腔(1.2)。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一种热胆,其特征在于:所述加热壳体(7)底部设置有进水连接座(7.1),所述进水连接座(7.1)布置于控制壳体(1)上方,且所述进水连接座(7.1)下方界定出余水区域(9),所述进水连接座(7.1)连通上控制腔以供水流输出至加热腔,所述进水连接座(7.1)连通下控制腔以供余水进入。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加热控制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控制壳体(1),设置在控制壳体(1)内的隔帽(2)和阀杆组件(3),以及由阀杆组件(3)控制通断的触片组件(4),所述隔帽(2)分隔控制壳体(1)内部并形成上控制腔(1.1)和下控制腔(1.2),所述上控制腔(1.1)被设置为承接进水水流,并引导进水水流输出,且所述上控制腔(1.1)受水流压力而压迫阀杆组件(3)作用于触片组件(4)接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加热控制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控制腔(1.1)上设置有用于供进水水流进入的进水口(1.11),以及用于供进水水流输出的出水口(1.12),所述进水口(1.11)口径大于出水口(1.12)口径。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加热控制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阀杆组件(3)包括穿设在下控制腔(1.2)内的杆体(3.1),所述杆体(3.1)一端与触片组件(4)配合,所述杆体(3.1)另一端承接于隔帽(2)对应下控制腔(1.2)的一侧。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加热控制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隔帽(2)具有作用于阀杆组件(3)的主体部分(2.1),延伸于主体部分(2.1)外侧的隔膜部分(2.2),以及抵接在控制壳体(1)上的密封部分(2.3),所述主体部分(2.1)与隔膜部分(2.2)形成承接水流的受压区域(2.4),且所述主体部分(2.1)具有朝向水流施压方向伸出的趋势。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加热控制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阀杆组件(3)周侧延伸有止挡边(3.2),所述下控制腔(1.2)内设有对应设置于止挡边(3...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杜志伟陈军杰
申请(专利权)人:宁波麦腾电器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