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ystem.ArgumentOutOfRangeException: 索引和长度必须引用该字符串内的位置。 参数名: length 在 System.String.Substring(Int32 startIndex, Int32 length) 在 zhuanliShow.Bind() 一种矿坑生态修复材料及其制备方法技术_技高网

一种矿坑生态修复材料及其制备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40060058 阅读:7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1-16 22:33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矿坑生态修复材料及其制备方法,所生成的底层覆接材料通过混合特定配方的土壤改良剂和植物营养源,制备了一种具有良好肥力和保水性的生态修复材料,拥有提供适当的养分、水分、通气和保持土壤稳定性的特性,同时能够促进有益微生物的生长和根系的发育,提高矿坑表层土壤的质地和养分含量,从而实现矿坑区域的快速生态修复,此外,该生态修复材料的制备方法简单、成本低廉,易于扩大应用规模,具备工程化的潜力和经济效益。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矿坑生态修复的,具体涉及一种矿坑生态修复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介绍

1、矿坑开采是人类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然而,这也给环境造成了严重的破坏。矿坑开采过程中,土壤被挖掘和扰动,导致水土流失、土壤侵蚀和生物多样性丧失等环境问题。传统的矿坑修复方法主要包括土壤改良和植被复绿,然而,这些方法在恢复矿区的生态系统功能方面存在一些限制。

2、传统的土壤改良方法,如添加有机肥料和矿物质,可以改善土壤结构,增加营养物质和水分的保持能力。然而,这些方法往往不能很好地修复矿坑区域的生态功能,因为他们缺乏特定的环境适应性和生态互动性。因此,需要开发一种新型的生态修复材料和方法,通过提供良好的土壤环境和适宜的植被条件,实现对矿坑区域生态系统的恢复和重建。


技术实现思路

1、本部分的目的在于概述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的一些方面以及简要介绍一些较佳实施例。在本部分以及本申请的说明书摘要和专利技术名称中可能会做些简化或省略以避免使本部分、说明书摘要和专利技术名称的目的模糊,而这种简化或省略不能用于限制本专利技术的范围。

2、鉴于上述现有矿区生态修复材料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本专利技术。

3、因此,本专利技术解决的技术问题是:解决现有矿区生态修复材料缺乏特定的环境适应性和生态互动性的问题。

4、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矿坑生态修复材料,按质量份数计具体包括如下组分:可降解纤维素30~60份、有机氮化合物20~40份、微生物混合物5~20份、种子和植物幼苗若干份、水分保持剂20~30份、稳定剂13~15份、3%碳酸氢钠水溶液10~50份、碳酸钙粉末20~50份。

5、作为本专利技术所述的矿坑生态修复材料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可降解纤维素具体包括木质纤维素、海藻纤维素及淀粉纤维素以2:1.5:1.2的质量比例混合制备而成。

6、作为本专利技术所述的矿坑生态修复材料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有机氮化合物具体包括氨基酸肥料与有机废弃物以1:1的质量比例混合,同步添加同等质量比例下2.5份的尿素酶水解液进行混合。

7、作为本专利技术所述的矿坑生态修复材料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水分保持剂具体为膨润土、石粉及硅橡胶以1:1:1.5的质量比例混合制备而成。

8、作为本专利技术所述的矿坑生态修复材料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所述稳定剂为氯化铵。

9、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还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矿坑生态修复材料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0、s1:混合搅拌釜中加入可降解纤维素及有机氮化合物,搅拌均匀后保温至30~35℃;

11、s2:加入微生物混合物发酵12h以上,当混合物的表面出现呈现结块的黑褐色沉淀时,加入稳定剂及3%碳酸氢钠水溶液,搅拌均匀后测定ph值,当ph值处于6~7时,停止搅拌;

12、s3:额外制备容纳网兜,反应釜中加入热熔性高温颗粒剂80~120份、成膜剂10~12份及35份有机粘合剂,在200℃下热熔后降至室温,加入分散剂20~30份及水分保持剂,制作成分散目为确定目标的扁平状容纳网兜;

13、s4:将s2步骤中制备的混合物将入容纳网兜中;

14、s5:容纳网兜上层添加改性土壤,下层添加固接粉层,三者之间通过改性白黏土进行结合;

15、s6:改性土壤层中种植种子和植物幼苗,同步于改性土壤层中均匀撒上碳酸钙粉末。

16、作为本专利技术所述的矿坑生态修复材料的制备方法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固接粉层具体包括石英粉与粒径0.01~0.025mm的陶瓷粉末以1:1.2的质量比例制备而成。

17、作为本专利技术所述的矿坑生态修复材料的制备方法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步骤s2中,当混合物的表面出现呈现结块的黑褐色沉淀时,搅拌混合物至均匀,测定上层混合液的粘度,当粘度处于2000~3000mpa·s发酵完成,可进行s3步骤。

18、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矿坑生态修复材料及其制备方法,所生成的底层覆接材料通过混合特定配方的土壤改良剂和植物营养源,制备了一种具有良好肥力和保水性的生态修复材料,拥有提供适当的养分、水分、通气和保持土壤稳定性的特性,同时能够促进有益微生物的生长和根系的发育,提高矿坑表层土壤的质地和养分含量,从而实现矿坑区域的快速生态修复,此外,该生态修复材料的制备方法简单、成本低廉,易于扩大应用规模,具备工程化的潜力和经济效益。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矿坑生态修复材料,其特征在于,按质量份数计具体包括如下组分:可降解纤维素30~60份、有机氮化合物20~40份、微生物混合物5~20份、种子和植物幼苗若干份、水分保持剂20~30份、稳定剂13~15份、3%碳酸氢钠水溶液10~50份、碳酸钙粉末20~50份。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矿坑生态修复材料,其特征在于:可降解纤维素具体包括木质纤维素、海藻纤维素及淀粉纤维素以2:1.5:1.2的质量比例混合制备而成。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矿坑生态修复材料,其特征在于:有机氮化合物具体包括氨基酸肥料与有机废弃物以1:1的质量比例混合,同步添加同等质量比例下2.5份的尿素酶水解液进行混合。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矿坑生态修复材料,其特征在于:水分保持剂具体为膨润土、石粉及硅橡胶以1:1:1.5的质量比例混合制备而成。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矿坑生态修复材料,其特征在于:所述稳定剂为氯化铵。

6.一种矿坑生态修复材料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矿坑生态修复材料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固接粉层具体包括石英粉与粒径0.01~0.025mm的陶瓷粉末以1:1.2的质量比例制备而成。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矿坑生态修复材料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S2中,当混合物的表面出现呈现结块的黑褐色沉淀时,搅拌混合物至均匀,测定上层混合液的粘度,当粘度处于2000~3000mPa·s发酵完成,可进行S3步骤。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矿坑生态修复材料,其特征在于,按质量份数计具体包括如下组分:可降解纤维素30~60份、有机氮化合物20~40份、微生物混合物5~20份、种子和植物幼苗若干份、水分保持剂20~30份、稳定剂13~15份、3%碳酸氢钠水溶液10~50份、碳酸钙粉末20~50份。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矿坑生态修复材料,其特征在于:可降解纤维素具体包括木质纤维素、海藻纤维素及淀粉纤维素以2:1.5:1.2的质量比例混合制备而成。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矿坑生态修复材料,其特征在于:有机氮化合物具体包括氨基酸肥料与有机废弃物以1:1的质量比例混合,同步添加同等质量比例下2.5份的尿素酶水解液进行混合。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矿坑生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叶涛王文胜柴陆军王晨清吴轩韩冬
申请(专利权)人:北矿大南京新能源环保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