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高空作业安全,具体是一种背部连接环闭环结构、以及包含有该背部连接环闭环结构的防坠落安全带。
技术介绍
1、高空作业时,为保障作业人员的人身安全,防坠落安全带是一种必不可少的安全设备。
2、全身式防坠落安全带在中国已经使用多年,是一种随时可用的个人防护装备,比如申请号为201921007680.4的中国技术专利所公开的一种防坠落安全带。目前,在国内市场销售的传统防坠落安全带配置有分布在人体背部合适位置的背部防坠挂点,背部防坠挂点通常采用d形结构的金属连接环,即d形五金件,金属连接环与缓冲绳相连。背部防坠挂点的常规设置方式是通过织带穿过金属连接环,把金属连接环保持在人体背部的适当位置。
3、然而,现有结构的传统防坠落安全带存在下述问题:当很小的力作用于背部防坠挂点的时候,就能使背部防坠挂点能沿着织带向上滑动或向下滑动;特别是,在冲击瞬间,当撞击力超过400kg时,就会产生受伤的风险。比如:如果背部防坠挂点沿着织带向上移动时,可能会导致背部防坠挂点的五金件撞击人体的后脑,进而造成伤害。又比如:如果佩戴者头朝下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背部连接环闭环结构,包括肩部系带(10)和臀部系带(20),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分流板(30)和防坠连接环(40),所述分流板(30)包括上下分布的上分流部(31)和下分流部(32),所述防坠连接环(40)包括相连的环保持部(41)和挂环部(42),所述环保持部(41)中开设有上下分布的上连接槽(43)和下连接槽(44)、分隔在上连接槽(43)和下连接槽(44)之间的第一筋板(45)、以及形成在下连接槽(44)下端处的第二筋板(46),所述肩部系带(10)穿设在上分流部(31)、上连接槽(43)和下连接槽(44)中、并向上包裹第一筋板(45),所述臀部系带(20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背部连接环闭环结构,包括肩部系带(10)和臀部系带(20),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分流板(30)和防坠连接环(40),所述分流板(30)包括上下分布的上分流部(31)和下分流部(32),所述防坠连接环(40)包括相连的环保持部(41)和挂环部(42),所述环保持部(41)中开设有上下分布的上连接槽(43)和下连接槽(44)、分隔在上连接槽(43)和下连接槽(44)之间的第一筋板(45)、以及形成在下连接槽(44)下端处的第二筋板(46),所述肩部系带(10)穿设在上分流部(31)、上连接槽(43)和下连接槽(44)中、并向上包裹第一筋板(45),所述臀部系带(20)穿设在下分流部(32)和下连接槽(44)中、并向下包裹第二筋板(46),所述肩部系带(10)对第一筋板(45)施加的作用力、与臀部系带(20)对第二筋板(46)施加的作用力相反。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背部连接环闭环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分流部(31)中开设有第一穿孔(331)、第二穿孔(332)和第三穿孔(333),所述第二穿孔(332)布置在第一筋板(45)处,所述肩部系带(10)依次穿设在第一穿孔(331)、第二穿孔(332)、下连接槽(44)、上连接槽(43)、第二穿孔(332)和第三穿孔(333)中;所述下分流部(32)中开设有第四穿孔(334)、第五穿孔(335)和第六穿孔(336),所述第五穿孔(335)分布在第二筋板(46)处,所述臀部系带(20)依次穿设在第四穿孔(334)、第五穿孔(335)、下连接槽(44)、第五穿孔(335)、和第六穿孔(336)中。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背部连接环闭环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分流部(31)中开设有第一穿孔(331)和第二穿孔(332),所述肩部系带(10)依次穿设在第一穿孔(331)、下连接槽(44)、上连接槽(43)和第二穿孔(332)中;所述下分流部(32)中开设有对称分布的第三穿孔(333)和第四穿孔(334)、以及对称分布的第五穿孔(335)和第六穿孔(336),所述臀部系带(20)依次穿设在第三穿孔(333)、第四穿孔(334)、下连接槽(44)、第五穿孔(335)和第六穿孔(336)中。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背部连接环闭环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分流部(31)中开设有第一穿孔(331),所述肩部系带(10)依次穿设在第一穿孔(331)、下连接槽(44)、上连接槽(43)和第一穿孔(331)中;所述下分流部(32)中开设有对称分布的第二穿孔(332)和第三穿孔(333)、以及对称分布的第四穿孔(3...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斯蒂芬·威廉·苏登,
申请(专利权)人:保威上海安全防护用品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