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背部连接环闭环结构及防坠落安全带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0059614 阅读:7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1-16 22:29
本技术提供一种背部连接环闭环结构及防坠落安全带,背部连接环闭环结构包括肩部系带、臀部系带、分流板和防坠连接环,分流板包括上分流部和下分流部,防坠连接环包括相连的环保持部和挂环部,环保持部中开设有上下分布的上连接槽和下连接槽、分隔在上连接槽和下连接槽之间的第一筋板、以及形成在下连接槽下端处的第二筋板,肩部系带穿设在上分流部、上连接槽和下连接槽中,臀部系带穿设在下分流部和下连接槽中,肩部系带对第一筋板施加的作用力、与臀部系带对第二筋板施加的作用力相反。本申请通过力的定位和平衡,消除起防坠挂点作用的防坠连接环在坠落前、以及在在坠落冲击瞬间沿其所在的织带移动的可能,显著降低安全风险。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高空作业安全,具体是一种背部连接环闭环结构、以及包含有该背部连接环闭环结构的防坠落安全带。


技术介绍

1、高空作业时,为保障作业人员的人身安全,防坠落安全带是一种必不可少的安全设备。

2、全身式防坠落安全带在中国已经使用多年,是一种随时可用的个人防护装备,比如申请号为201921007680.4的中国技术专利所公开的一种防坠落安全带。目前,在国内市场销售的传统防坠落安全带配置有分布在人体背部合适位置的背部防坠挂点,背部防坠挂点通常采用d形结构的金属连接环,即d形五金件,金属连接环与缓冲绳相连。背部防坠挂点的常规设置方式是通过织带穿过金属连接环,把金属连接环保持在人体背部的适当位置。

3、然而,现有结构的传统防坠落安全带存在下述问题:当很小的力作用于背部防坠挂点的时候,就能使背部防坠挂点能沿着织带向上滑动或向下滑动;特别是,在冲击瞬间,当撞击力超过400kg时,就会产生受伤的风险。比如:如果背部防坠挂点沿着织带向上移动时,可能会导致背部防坠挂点的五金件撞击人体的后脑,进而造成伤害。又比如:如果佩戴者头朝下跌到,背部防坠挂点沿着织带迁移,从而导致佩戴者在坠落之后发生倒立悬挂,容易造成伤害。因此,在坠落事故中,现有防坠落安全带存在背部防坠挂点被迫沿着织带移动并重新定位的问题,从而给佩戴者带来巨大伤害。


技术实现思路

1、鉴于以上所述现有技术的缺点,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背部连接环闭环结构,有效限制背部防坠挂点沿织带滑动。

2、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一种背部连接环闭环结构,包括肩部系带、臀部系带、分流板和防坠连接环,所述分流板包括上下分布的上分流部和下分流部,所述防坠连接环包括相连的环保持部和挂环部,所述环保持部中开设有上下分布的上连接槽和下连接槽、分隔在上连接槽和下连接槽之间的第一筋板、以及形成在下连接槽下端处的第二筋板,所述肩部系带穿设在上分流部、上连接槽和下连接槽中、并向上包裹第一筋板,所述臀部系带穿设在下分流部和下连接槽中、并向下包裹第二筋板,所述肩部系带对第一筋板施加的作用力、与臀部系带对第二筋板施加的作用力相反。

3、可选地,所述上分流部中开设有第一穿孔、第二穿孔和第三穿孔,所述第二穿孔布置在第一筋板处,所述肩部系带依次穿设在第一穿孔、第二穿孔、下连接槽、上连接槽、第二穿孔和第三穿孔中;所述下分流部中开设有第四穿孔、第五穿孔和第六穿孔,所述第五穿孔分布在第二筋板处,所述臀部系带依次穿设在第四穿孔、第五穿孔、下连接槽、第五穿孔、和第六穿孔中。

4、可选地,所述上分流部中开设有第一穿孔和第二穿孔,所述肩部系带依次穿设在第一穿孔、下连接槽、上连接槽和第二穿孔中;所述下分流部中开设有对称分布的第三穿孔和第四穿孔、以及对称分布的第五穿孔和第六穿孔,所述臀部系带依次穿设在第三穿孔、第四穿孔、下连接槽、第五穿孔和第六穿孔中。

5、可选地,所述上分流部中开设有第一穿孔,所述肩部系带依次穿设在第一穿孔、下连接槽、上连接槽和第一穿孔中;所述下分流部中开设有对称分布的第二穿孔和第三穿孔、以及对称分布的第四穿孔和第五穿孔,所述臀部系带依次穿设在第二穿孔、第三穿孔、下连接槽、第四穿孔和第五穿孔中。

6、可选地,所述上分流部中开设有第一穿孔、第二穿孔、第三穿孔和第四穿孔,所述第三穿孔布置在第一筋板处,所述肩部系带依次穿设在第一穿孔、第二穿孔、第三穿孔、下连接槽、上连接槽、第三穿孔、第二穿孔和第四穿孔中;所述下分流部中开设有第五穿孔、第六穿孔、第七穿孔和第八穿孔,所述第七穿孔布置在第二筋板处,所述臀部系带依次穿设在第五穿孔、第六穿孔、第七穿孔、下连接槽、第七穿孔、第六穿孔和第八穿孔中。

7、可选地,所述上分流部中开设有对称分布的第一穿孔和第二穿孔、第三穿孔、以及对称分布的第四穿孔和第五穿孔,所述第三穿孔布置在第一筋板的下端处,所述肩部系带依次穿设在第一穿孔、第二穿孔、第三穿孔、下连接槽、上连接槽、第三穿孔、第四穿孔和第五穿孔中;所述下分流部中开设有第六穿孔、第七穿孔和第八穿孔,所述第八穿孔分布在第二筋板的下端处,所述臀部系带依次穿设在第六穿孔、第七穿孔、第八穿孔、下连接槽、第八穿孔、第七穿孔和第六穿孔中。

8、可选地,所述肩部系带或臀部系带上固设有指示标签。

9、可选地,所述分流板为一体式塑料件。

10、可选地,所述防坠连接环为一体式金属件。

11、本技术还提供一种防坠落安全带,包括调节扣组件和如上所述的背部连接环闭环结构,所述肩部系带的两端、以及臀部系带的两端都与调节扣组件相连。

12、如上所述,本技术涉及的背部连接环闭环结构及防坠落安全带,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3、本申请通过肩部系带和臀部系带在防坠连接环中的穿设将防坠连接环固定保持住,特别是,肩部系带对第一筋板施加的作用力、与臀部系带对第二筋板施加的作用力相反,通过这种力的定位和平衡,使得在坠落撞击的瞬间肩部系带和臀部系带作用在防坠连接环上的力是平衡的,由此消除起防坠挂点作用的防坠连接环在坠落前、以及在在坠落冲击瞬间沿其所在的织带移动的可能,有效避免发生坠落时防坠连接环撞击到佩戴者颈部或头部、以及使佩戴者倒立悬挂的危险现象,显著降低安全风险,可靠地保障高空作业安全性。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背部连接环闭环结构,包括肩部系带(10)和臀部系带(20),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分流板(30)和防坠连接环(40),所述分流板(30)包括上下分布的上分流部(31)和下分流部(32),所述防坠连接环(40)包括相连的环保持部(41)和挂环部(42),所述环保持部(41)中开设有上下分布的上连接槽(43)和下连接槽(44)、分隔在上连接槽(43)和下连接槽(44)之间的第一筋板(45)、以及形成在下连接槽(44)下端处的第二筋板(46),所述肩部系带(10)穿设在上分流部(31)、上连接槽(43)和下连接槽(44)中、并向上包裹第一筋板(45),所述臀部系带(20)穿设在下分流部(32)和下连接槽(44)中、并向下包裹第二筋板(46),所述肩部系带(10)对第一筋板(45)施加的作用力、与臀部系带(20)对第二筋板(46)施加的作用力相反。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背部连接环闭环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分流部(31)中开设有第一穿孔(331)、第二穿孔(332)和第三穿孔(333),所述第二穿孔(332)布置在第一筋板(45)处,所述肩部系带(10)依次穿设在第一穿孔(331)、第二穿孔(332)、下连接槽(44)、上连接槽(43)、第二穿孔(332)和第三穿孔(333)中;所述下分流部(32)中开设有第四穿孔(334)、第五穿孔(335)和第六穿孔(336),所述第五穿孔(335)分布在第二筋板(46)处,所述臀部系带(20)依次穿设在第四穿孔(334)、第五穿孔(335)、下连接槽(44)、第五穿孔(335)、和第六穿孔(336)中。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背部连接环闭环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分流部(31)中开设有第一穿孔(331)和第二穿孔(332),所述肩部系带(10)依次穿设在第一穿孔(331)、下连接槽(44)、上连接槽(43)和第二穿孔(332)中;所述下分流部(32)中开设有对称分布的第三穿孔(333)和第四穿孔(334)、以及对称分布的第五穿孔(335)和第六穿孔(336),所述臀部系带(20)依次穿设在第三穿孔(333)、第四穿孔(334)、下连接槽(44)、第五穿孔(335)和第六穿孔(336)中。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背部连接环闭环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分流部(31)中开设有第一穿孔(331),所述肩部系带(10)依次穿设在第一穿孔(331)、下连接槽(44)、上连接槽(43)和第一穿孔(331)中;所述下分流部(32)中开设有对称分布的第二穿孔(332)和第三穿孔(333)、以及对称分布的第四穿孔(334)和第五穿孔(335),所述臀部系带(20)依次穿设在第二穿孔(332)、第三穿孔(333)、下连接槽(44)、第四穿孔(334)和第五穿孔(335)中。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背部连接环闭环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分流部(31)中开设有第一穿孔(331)、第二穿孔(332)、第三穿孔(333)和第四穿孔(334),所述第三穿孔(333)布置在第一筋板(45)处,所述肩部系带(10)依次穿设在第一穿孔(331)、第二穿孔(332)、第三穿孔(333)、下连接槽(44)、上连接槽(43)、第三穿孔(333)、第二穿孔(332)和第四穿孔(334)中;所述下分流部(32)中开设有第五穿孔(335)、第六穿孔(336)、第七穿孔(337)和第八穿孔(338),所述第七穿孔(337)布置在第二筋板(46)处,所述臀部系带(20)依次穿设在第五穿孔(335)、第六穿孔(336)、第七穿孔(337)、下连接槽(44)、第七穿孔(337)、第六穿孔(336)和第八穿孔(338)中。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背部连接环闭环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分流部(31)中开设有对称分布的第一穿孔(331)和第二穿孔(332)、第三穿孔(333)、以及对称分布的第四穿孔(334)和第五穿孔(335),所述第三穿孔(333)布置在第一筋板(45)的下端处,所述肩部系带(10)依次穿设在第一穿孔(331)、第二穿孔(332)、第三穿孔(333)、下连接槽(44)、上连接槽(43)、第三穿孔(333)、第四穿孔(334)和第五穿孔(335)中;所述下分流部(32)中开设有第六穿孔(336)、第七穿孔(337)和第八穿孔(338),所述第八穿孔(338)分布在第二筋板(46)的下端处,所述臀部系带(20)依次穿设在第六穿孔(336)、第七穿孔(337)、第八穿孔(338)、下连接槽(44)、第八穿孔(338)、第七穿孔(337)和第六穿孔(336)中。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背部连接环闭环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肩部系带(10)或臀部系带(20...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背部连接环闭环结构,包括肩部系带(10)和臀部系带(20),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分流板(30)和防坠连接环(40),所述分流板(30)包括上下分布的上分流部(31)和下分流部(32),所述防坠连接环(40)包括相连的环保持部(41)和挂环部(42),所述环保持部(41)中开设有上下分布的上连接槽(43)和下连接槽(44)、分隔在上连接槽(43)和下连接槽(44)之间的第一筋板(45)、以及形成在下连接槽(44)下端处的第二筋板(46),所述肩部系带(10)穿设在上分流部(31)、上连接槽(43)和下连接槽(44)中、并向上包裹第一筋板(45),所述臀部系带(20)穿设在下分流部(32)和下连接槽(44)中、并向下包裹第二筋板(46),所述肩部系带(10)对第一筋板(45)施加的作用力、与臀部系带(20)对第二筋板(46)施加的作用力相反。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背部连接环闭环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分流部(31)中开设有第一穿孔(331)、第二穿孔(332)和第三穿孔(333),所述第二穿孔(332)布置在第一筋板(45)处,所述肩部系带(10)依次穿设在第一穿孔(331)、第二穿孔(332)、下连接槽(44)、上连接槽(43)、第二穿孔(332)和第三穿孔(333)中;所述下分流部(32)中开设有第四穿孔(334)、第五穿孔(335)和第六穿孔(336),所述第五穿孔(335)分布在第二筋板(46)处,所述臀部系带(20)依次穿设在第四穿孔(334)、第五穿孔(335)、下连接槽(44)、第五穿孔(335)、和第六穿孔(336)中。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背部连接环闭环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分流部(31)中开设有第一穿孔(331)和第二穿孔(332),所述肩部系带(10)依次穿设在第一穿孔(331)、下连接槽(44)、上连接槽(43)和第二穿孔(332)中;所述下分流部(32)中开设有对称分布的第三穿孔(333)和第四穿孔(334)、以及对称分布的第五穿孔(335)和第六穿孔(336),所述臀部系带(20)依次穿设在第三穿孔(333)、第四穿孔(334)、下连接槽(44)、第五穿孔(335)和第六穿孔(336)中。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背部连接环闭环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分流部(31)中开设有第一穿孔(331),所述肩部系带(10)依次穿设在第一穿孔(331)、下连接槽(44)、上连接槽(43)和第一穿孔(331)中;所述下分流部(32)中开设有对称分布的第二穿孔(332)和第三穿孔(333)、以及对称分布的第四穿孔(3...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斯蒂芬·威廉·苏登
申请(专利权)人:保威上海安全防护用品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相关技术
    暂无相关专利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