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齿式抗拔抗压圆桩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0057494 阅读:8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1-16 22:10
本技术涉及一种齿式抗拔抗压圆桩,包括桩体、弧形凹槽,所述桩体为混凝土材料,桩体内埋设有预应力主筋,桩体为实心或设置有中心孔。弧形凹槽,截面为弧形,向桩体内凹陷,弧形凹槽有多个,环状均匀分布在所述桩体外侧。所述主筋与弧形凹槽的数量相同,且一一对应,所述主筋位于两个弧形凹槽之间。还包括加强肋,加强肋与桩体外缘等径,为圆形或环形,与桩体一体制造。所述加强肋有一个以上,设置于桩体端部或中部。本技术在外径不变的前提下,可以增加桩身侧壁面积,增加摩擦力,从而增加抗压、抗拔性能;同时大幅度节约混凝土预制桩的用料,节省成本;在用料不变时,可以提升圆桩外径及侧壁接触面积,大幅度提升抗压、抗拔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属于混凝土预制桩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齿式抗拔抗压圆桩


技术介绍

1、随着我国城市人口密度程度的不断加深,城市高层建筑的数量也越来越多。高层建筑的施工对比于中低层建筑来说要复杂的多,其中重要的是采用钢筋混凝土预制桩,来解决高层建筑遇到的问题。桩支承于坚硬的或较硬的持力层,具有很高的竖向单桩承载力或群桩承载力,足以承担高层建筑的包括偏心荷载在内的全部竖向荷载。预制桩凭借巨大的单桩侧向刚度或群桩基础的侧向刚度及其整体抗倾覆能力,抵御由于风和地震引起的水平荷载与力矩荷载,保证高层建筑的抗倾覆稳定性。

2、现有的圆形预制桩,其轴向荷载由桩侧摩擦阻力和桩底土反力来支承,而桩侧摩擦阻力起主要支承作用,抗拔、抗压性能的改善需要增加桩侧摩擦阻力,因此亟待设计一种新的抗拔抗压圆桩结构,提高抗拔、抗拉性能。


技术实现思路

1、针对现有技术所存在的上述不足,本技术目的是通过改进预制混凝土圆桩的结构,增加预制混凝土圆桩的抗拔、抗拉性能,以保证高层建筑的抗倾覆稳定性。

2、本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齿式抗拔抗压圆桩,包括

3、桩体,所述桩体为混凝土材料,桩体内埋设有预应力主筋,桩体为实心或设置有中心孔,桩体端部安装端板或机械连接接头,

4、弧形凹槽,截面为弧形,向桩体内凹陷,弧形凹槽有多个,环状均匀分布在所述桩体外侧。

5、根据本技术又一实施例或前述任一实施例的圆桩,其中,所述主筋与弧形凹槽的数量相同,且一一对应,所述主筋位于两个弧形凹槽之间

6、根据本技术又一实施例或前述任一实施例的圆桩,其中,所述桩体外侧壁与弧形凹槽连接处设置有倒圆。倒圆可使桩身避免应力集中,避免锐边,且提高美观度。

7、根据本技术又一实施例或前述任一实施例的圆桩,其中,还包括加强肋,加强肋与桩体外缘等径,为圆形或环形,与桩体一体制造。

8、根据本技术又一实施例或前述任一实施例的圆桩,其中,所述加强肋有一个以上,设置于桩体端部或中部。

9、根据本技术又一实施例或前述任一实施例的圆桩,其中,所述桩体在弧形凹槽最深处的壁厚比不低于60mm。

10、本技术的有益效果:

11、本技术所述的齿式抗拔抗压圆桩,设置弧形凹槽,外径不变的前提下,可以增加桩身侧壁面积,增加摩擦力,从而增加抗压、抗拔性能;同时大幅度节约混凝土预制桩的用料,节省成本;在用料不变时,可以提升圆桩外径及侧壁接触面积,大幅度提升抗压、抗拔效果。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齿式抗拔抗压圆桩,包括桩体(1),所述桩体(1)为混凝土材料,桩体(1)内埋设有预应力主筋(3),桩体(1)为实心或设置有中心孔(4),桩体(1)端部安装端板或机械连接接头,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齿式抗拔抗压圆桩,其特征在于:所述主筋(3)与弧形凹槽(2)的数量相同,且一一对应,所述主筋(3)位于两个弧形凹槽(2)之间。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齿式抗拔抗压圆桩,其特征在于:所述桩体(1)外侧壁与弧形凹槽(2)连接处设置有倒圆(201)。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齿式抗拔抗压圆桩,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加强肋(5),加强肋(5)与桩体(1)外缘等径,为圆形或环形,与桩体(1)一体制造。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齿式抗拔抗压圆桩,其特征在于:所述加强肋(5)有一个以上,设置于桩体(1)端部或中部。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齿式抗拔抗压圆桩,其特征在于:所述桩体(1)在弧形凹槽(2)最深处的壁厚比不低于60mm。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齿式抗拔抗压圆桩,包括桩体(1),所述桩体(1)为混凝土材料,桩体(1)内埋设有预应力主筋(3),桩体(1)为实心或设置有中心孔(4),桩体(1)端部安装端板或机械连接接头,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齿式抗拔抗压圆桩,其特征在于:所述主筋(3)与弧形凹槽(2)的数量相同,且一一对应,所述主筋(3)位于两个弧形凹槽(2)之间。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齿式抗拔抗压圆桩,其特征在于:所述桩体(1)外侧壁与弧形凹槽(...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邵宏胜王道远梁君邵开洋那开洲
申请(专利权)人:滨海新高构件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