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活性炭吸附塔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0056833 阅读:4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1-16 22:04
本技术公开了一种活性炭吸附塔结构,包括管状滤箱,所述管状滤箱的底端密闭套接有第一布气罩,所述管状滤箱的顶端密闭套接有第二布气罩,所述第一布气罩连通有第一单元进气管,所述第一单元进气管的管段上安装有第一电磁阀,所述第二布气罩连通有第二单元进气管,所述第二单元进气管的管段上安装有第二电磁阀,所述管状滤箱的侧边连通有第一单元排气管和第二单元排气管,所述第一单元排气管的管段上安装有第三电磁阀,所述第二单元排气管的管段上安装有第四电磁阀。本技术方便拆卸活性炭板,可以将活性炭板的过滤性能发挥到最大,提高活性炭板的利用价值,减少浪费,便于气体更均匀的与活性炭板相接触。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吸附塔,尤其涉及一种活性炭吸附塔结构


技术介绍

1、含尘气体由风机提供动力,正压或负压进入塔体,由于活性炭固体表面上存在着未平衡和未饱和的分子引力或化学健力,因此当此固体表面与气体接触时,就能吸引气体分子,使其浓聚并保持在固体表面,污染物质从而被吸附,废气经过滤器后,进入设备排尘系统,净化气体高空达标排放。活性炭吸附塔是处理有机废气、臭味处理效果最好的净化设备。但是目前在实际的使用中我们发现,对于活性炭板的利用只是仅仅的一面,在拆解中我们发现,活性炭的另一面利用的比较少,因此,活性炭板的整体利用率不高,非常浪费。


技术实现思路

1、本技术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点,而提出的一种活性炭吸附塔结构。

2、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

3、一种活性炭吸附塔结构,包括管状滤箱,所述管状滤箱的底端密闭套接有第一布气罩,所述管状滤箱的顶端密闭套接有第二布气罩,所述第一布气罩连通有第一单元进气管,所述第一单元进气管的管段上安装有第一电磁阀,所述第二布气罩连通有第二单元进气管,所述第二单元进气管的管段上安装有第二电磁阀,所述管状滤箱的侧边连通有第一单元排气管和第二单元排气管,所述第一单元排气管的管段上安装有第三电磁阀,所述第二单元排气管的管段上安装有第四电磁阀,所述管状滤箱的侧边滑动贯穿有活性炭板。

4、优选的,所述活性炭板将管状滤箱分隔为上腔体和下腔体,所述第一单元排气管与上腔体连通,所述第二单元排气管与下腔体连通。>

5、优选的,所述管状滤箱的内壁固定有u形的固定座,所述活性炭板滑动安装在固定座内。

6、优选的,所述管状滤箱的侧边固定有凸台,所述活性炭板滑动贯穿凸台,所述活性炭板的一端固定有把手。

7、优选的,所述管状滤箱的侧边铰接有盖板,所述盖板的内壁固定有橡胶垫,所述管状滤箱的侧边固定有固定柱,所述固定柱上转动套接有转动板,所述转动板上通过螺纹套接有螺杆。

8、优选的,所述螺杆的一端固定有钢球,所述盖板上开设有条形滑槽,所述钢球抵压在条形滑槽内.

9、优选的,所述第一布气罩上开设有矩形阵列布置的第一排气孔,所述第二布气罩上开设有矩形阵列布置的第二排气孔。

10、优选的,所述第一单元进气管和第二单元进气管连通有同一个的主进气管,所述第一单元排气管和第二单元排气管连通有同一个的主排气管。

11、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

12、1、本技术中,固定座用于卡住活性炭板,把手方便抽拉活性炭板,便于活性炭板的安装与拆卸,橡胶垫有助于减少气体泄漏,提高密闭性,当需要固定盖板时,通过转动螺杆,可将钢球抵压在条形滑槽内,从而可压紧盖板,此时方便固定活性炭板,当需要打开盖板时,拧松螺杆,将转动板转动度即可,此时方便拆卸活性炭板。

13、2、本技术中,当利用活性炭板的底面进行过滤时,第二电磁阀、第四电磁阀关闭,第一电磁阀、第三电磁阀打开,此时,待过滤气体依次通过主进气管、第一单元进气管、第一布气罩、第一排气孔、下腔体、活性炭板、上腔体、第一单元排气管、主排气管并最后由主排气管排出完成过滤;当利用活性炭板的顶面进行过滤时,第二电磁阀、第四电磁阀打开,第一电磁阀、第三电磁阀关闭,此时,待过滤气体依次通过主进气管、第二单元进气管、第二布气罩、第二排气孔、上腔体、活性炭板、下腔体、第二单元排气管、主排气管并最后由主排气管排出完成过滤;通过上述过程可以将活性炭板的过滤性能发挥到最大,提高活性炭板的利用价值,减少浪费,同时上述过程中设置的第一布气罩、第一排气孔、第二布气罩、第二排气孔可充分将待过滤气体分散开,便于气体更均匀的与活性炭板相接触。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活性炭吸附塔结构,包括管状滤箱(1),其特征在于,所述管状滤箱(1)的底端密闭套接有第一布气罩(6),所述管状滤箱(1)的顶端密闭套接有第二布气罩(11),所述第一布气罩(6)连通有第一单元进气管(3),所述第一单元进气管(3)的管段上安装有第一电磁阀(2),所述第二布气罩(11)连通有第二单元进气管(5),所述第二单元进气管(5)的管段上安装有第二电磁阀(12),所述管状滤箱(1)的侧边连通有第一单元排气管(14)和第二单元排气管(16),所述第一单元排气管(14)的管段上安装有第三电磁阀(13),所述第二单元排气管(16)的管段上安装有第四电磁阀(17),所述管状滤箱(1)的侧边滑动贯穿有活性炭板(8)。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活性炭吸附塔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活性炭板(8)将管状滤箱(1)分隔为上腔体和下腔体,所述第一单元排气管(14)与上腔体连通,所述第二单元排气管(16)与下腔体连通。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活性炭吸附塔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管状滤箱(1)的内壁固定有U形的固定座(9),所述活性炭板(8)滑动安装在固定座(9)内。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活性炭吸附塔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管状滤箱(1)的侧边固定有凸台(25),所述活性炭板(8)滑动贯穿凸台(25),所述活性炭板(8)的一端固定有把手(23)。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活性炭吸附塔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管状滤箱(1)的侧边铰接有盖板(24),所述盖板(24)的内壁固定有橡胶垫(22),所述管状滤箱(1)的侧边固定有固定柱(19),所述固定柱(19)上转动套接有转动板(20),所述转动板(20)上通过螺纹套接有螺杆(21)。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活性炭吸附塔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螺杆(21)的一端固定有钢球(18),所述盖板(24)上开设有条形滑槽,所述钢球(18)抵压在条形滑槽内。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活性炭吸附塔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布气罩(6)上开设有矩形阵列布置的第一排气孔(7),所述第二布气罩(11)上开设有矩形阵列布置的第二排气孔(10)。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活性炭吸附塔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单元进气管(3)和第二单元进气管(5)连通有同一个的主进气管(4),所述第一单元排气管(14)和第二单元排气管(16)连通有同一个的主排气管(15)。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活性炭吸附塔结构,包括管状滤箱(1),其特征在于,所述管状滤箱(1)的底端密闭套接有第一布气罩(6),所述管状滤箱(1)的顶端密闭套接有第二布气罩(11),所述第一布气罩(6)连通有第一单元进气管(3),所述第一单元进气管(3)的管段上安装有第一电磁阀(2),所述第二布气罩(11)连通有第二单元进气管(5),所述第二单元进气管(5)的管段上安装有第二电磁阀(12),所述管状滤箱(1)的侧边连通有第一单元排气管(14)和第二单元排气管(16),所述第一单元排气管(14)的管段上安装有第三电磁阀(13),所述第二单元排气管(16)的管段上安装有第四电磁阀(17),所述管状滤箱(1)的侧边滑动贯穿有活性炭板(8)。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活性炭吸附塔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活性炭板(8)将管状滤箱(1)分隔为上腔体和下腔体,所述第一单元排气管(14)与上腔体连通,所述第二单元排气管(16)与下腔体连通。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活性炭吸附塔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管状滤箱(1)的内壁固定有u形的固定座(9),所述活性炭板(8)滑动安装在固定座(9)内。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活性炭吸附塔结...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凯
申请(专利权)人:苏州坤腾环境工程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