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ystem.ArgumentOutOfRangeException: 索引和长度必须引用该字符串内的位置。 参数名: length 在 System.String.Substring(Int32 startIndex, Int32 length) 在 zhuanliShow.Bind() 一种顶部加热的烹饪器具制造技术_技高网

一种顶部加热的烹饪器具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0056485 阅读:6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1-16 22:01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顶部加热的烹饪器具,包括锅体和盖设与锅体上方的锅盖,所述锅盖包括外盖以及安装于外盖内侧的内盖,所述内盖与外盖之间设有加热装置,所述加热装置与所述内盖接触以对内盖进行加热,所述加热结构为小面加热装置,所述内盖上设有导热结构,导热结构覆盖式地分布于所述内盖,所述导热结构中容纳有导热介质,所述导热结构至少部分与所述小面加热装置对应接触,以通过导热介质将小面加热装置的热量传导内盖,所述小面加热装置至少部分设置于所述锅盖的下半区域。本发明专利技术通过覆盖式设于内盖上的导热结构以及设于锅盖下半区域的小面加热装置实现内盖的均匀加热,同时确保在开盖状态下小面加热装置与内盖之间的传热效率不受影响。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厨房小家电领域,特别涉及一种顶部加热的烹饪器具


技术介绍

1、目前,厨房用的电饭煲的锅盖一般包括外盖与内盖,在密封加热时,内盖的温度相对于锅体内部的温度较低,锅体产生的水蒸气不断上升,在接触内盖时非常容易在内盖下表面凝结形成冷凝水,冷凝水在烹饪过程可能会流入锅体内,降低锅体内的食物的口感,在现有的技术中包括在内盖和外盖之间设置保温板的方案,以提高内盖的温度,但现有的电饭煲中内盖和保温板之间通常设有一定的间隔,内盖和保温板之间的热传导主要依靠辐射,其热传导效率偏低,不能有效地提高内盖的温度,仍然存在形成冷凝水的可能。

2、针对上述问题,现有技术中提出了一种内盖加热的技术方案,通过将保温板设置在所述内盖和所述外盖之间,保温板设置有加热装置,且保温板的下表面和所述内盖的上表面的至少一部分直接接触来提升内盖的热传递效率,或在另一种方案中,通过在内盖和外盖之间的加热板,加热板与至少部分内盖接触,并在加热板上设计筋条以提升加热板与内盖的接触面积来提升传热效率。

3、上述的技术方案中,保温板上设置加热装置的的方式需要增设额外部件,且内盖上仍然有部分区域接收的热量较低,无法实现内盖整体的均匀加热,有冷凝水产生的可能,若要避免这种情况,需要通过提高加热装置的功率来实现,而大功率的加热装置会提升了电饭煲的整体电能消耗;加热板实现加热的方案中,需要较大面积的加热板来提升与内盖的接触区域,且设计包括筋条结构的加热板会增加电饭煲配件的生产成本,且其也需要较大功率的支持以阻止冷凝水的产生,能源消耗较大。

/>

技术实现思路

1、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顶部加热的烹饪器具,通过在内盖上设有容纳导热介质的导热结构,导热结构覆盖式设于内盖,并通过与至少部分导热结构接触的小面加热装置向导热介质传递热量,导热介质在导热结构中扩散至整个内盖,以实现内盖的整体加热,同时将小面加热装置设于锅盖的下半区域,在开盖状态下,导热介质可集中于小面加热的附近,以保证导热介质能够持续受热升温,进一步防止冷凝水的生成。

2、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如下所示:

3、一种顶部加热的烹饪器具,包括锅体和盖设与锅体上方的锅盖,所述锅盖包括外盖以及安装于外盖内侧的内盖,所述内盖与外盖之间设有加热装置,所述加热装置与所述内盖接触以对内盖进行加热,所述加热结构为小面加热装置,所述内盖上设有导热结构,导热结构覆盖式地分布于所述内盖,所述导热结构中容纳有导热介质,所述导热结构至少部分与所述小面加热装置对应接触,以通过导热介质将小面加热装置的热量传导内盖,所述小面加热装置至少部分设置于所述锅盖的下半区域。

4、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一种实施方式,所述小面加热装置相对外盖的下表面朝所述内盖方向凸出,所述内盖安装至外盖时与所述小面加热装置紧贴,以将小面加热装置抵接于所述外盖与内盖之间。

5、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一种实施方式,所述外盖上设有安装孔,所述小面加热装置固定于所述安装孔中并相对安装孔朝所述内盖方向凸出。

6、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一种实施方式,所述导热结构凸设于所述内盖的下表面,所述内盖的上表面至少部分所述小面加热装置对应接触以形成用于传递热量的接触平面。

7、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一种实施方式,所述导热结构包括传热区域以及与所述小面加热装置对应接触的加热区域,所述传热区域连通至所述加热区域,以使所述导热介质在开盖状态下集中在所述加热区域。

8、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一种实施方式,所述加热区域包括包括设于内盖上表面的接触面以及容纳有所述导热介质的容置腔,所述传热区域中设有传热脉管,所述传热脉管连通至所述容置腔。

9、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一种实施方式,所述接触面的面积与所述小面加热装置下表面的面积相等。

10、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一种实施方式,所述导热结构中设有容纳所述导热介质传热脉管,所述内盖上表面至少部分与所述小面加热装置接触,以配合所述传热脉管形成与所述小面加热装置对应接触的加热区域,所述传热脉管至少部分设于所述传热区域中。

11、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一种实施方式,所述小面加热装置设置于所述锅盖的下半区域的中心位置。

12、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一种实施方式,所述小面加热装置与所述外盖之间还设有隔热环。

13、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效果如下所示:

14、本专利技术通过在内盖上设置覆盖式分布的导热结构,导热结构内部设有导热介质,并在内盖与外盖之间设置有小面加热装置,小面加热装置与至少部分导热结构对应接触,在烹饪器具的烹饪过程中,导热介质接收到小面加热装置上传递的热量,并在导热结构中流动将热量扩散至整个内盖,实现以较小功率的加热装置对内盖整体进行有效加热,节约电能的同时能够防止内盖下表面生成冷凝水,同时为了防止锅盖长期处于开盖状态下生成冷凝水,本专利技术将小面加热装置设置于锅盖的下半区域,以使得导热介质大部分集中于小面加热装置附近,保证内盖的温度处于一定范围内,防止冷凝水的生成。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顶部加热的烹饪器具,包括锅体和盖设与锅体上方的锅盖,所述锅盖包括外盖以及安装于外盖内侧的内盖,所述内盖与外盖之间设有加热装置,所述加热装置与所述内盖接触以对内盖进行加热,其特征在于,所述加热结构为小面加热装置,所述内盖上设有导热结构,导热结构覆盖式地分布于所述内盖,所述导热结构中容纳有导热介质,所述导热结构至少部分与所述小面加热装置对应接触,以通过导热介质将小面加热装置的热量传导内盖,所述小面加热装置至少部分设置于所述锅盖的下半区域。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顶部加热的烹饪器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小面加热装置相对外盖的下表面朝所述内盖方向凸出,所述内盖安装至外盖时与所述小面加热装置紧贴,以将小面加热装置抵接于所述外盖与内盖之间。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顶部加热的烹饪器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外盖上设有安装孔,所述小面加热装置固定于所述安装孔中并相对安装孔朝所述内盖方向凸出。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顶部加热的烹饪器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热结构凸设于所述内盖的下表面,所述内盖的上表面至少部分所述小面加热装置对应接触以形成用于传递热量的接触平面。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顶部加热的烹饪器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热结构包括传热区域以及与所述小面加热装置对应接触的加热区域,所述传热区域连通至所述加热区域,以使所述导热介质在开盖状态下集中在所述加热区域。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顶部加热的烹饪器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加热区域包括包括设于内盖上表面的接触面以及容纳有所述导热介质的容置腔,所述传热区域中设有传热脉管,所述传热脉管连通至所述容置腔。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顶部加热的烹饪器具,其特征在于,所述接触面的面积与所述小面加热装置下表面的面积相等。

8.根据权利要求5中所述的一种顶部加热的烹饪器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热结构中设有容纳所述导热介质传热脉管,所述内盖上表面至少部分与所述小面加热装置接触,以配合所述传热脉管形成与所述小面加热装置对应接触的加热区域,所述传热脉管至少部分设于所述传热区域中。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顶部加热的烹饪器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小面加热装置设置于所述锅盖的下半区域的中心位置。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顶部加热的烹饪器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小面加热装置与所述外盖之间还设有隔热环。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顶部加热的烹饪器具,包括锅体和盖设与锅体上方的锅盖,所述锅盖包括外盖以及安装于外盖内侧的内盖,所述内盖与外盖之间设有加热装置,所述加热装置与所述内盖接触以对内盖进行加热,其特征在于,所述加热结构为小面加热装置,所述内盖上设有导热结构,导热结构覆盖式地分布于所述内盖,所述导热结构中容纳有导热介质,所述导热结构至少部分与所述小面加热装置对应接触,以通过导热介质将小面加热装置的热量传导内盖,所述小面加热装置至少部分设置于所述锅盖的下半区域。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顶部加热的烹饪器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小面加热装置相对外盖的下表面朝所述内盖方向凸出,所述内盖安装至外盖时与所述小面加热装置紧贴,以将小面加热装置抵接于所述外盖与内盖之间。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顶部加热的烹饪器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外盖上设有安装孔,所述小面加热装置固定于所述安装孔中并相对安装孔朝所述内盖方向凸出。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顶部加热的烹饪器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热结构凸设于所述内盖的下表面,所述内盖的上表面至少部分所述小面加热装置对应接触以形成用于传递热量的接触平面。

5.根据权利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朱泽春邹凌风王源王翔
申请(专利权)人:九阳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