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ystem.ArgumentOutOfRangeException: 索引和长度必须引用该字符串内的位置。 参数名: length 在 System.String.Substring(Int32 startIndex, Int32 length) 在 zhuanliShow.Bind() 基于空气净化器的空气循环净化方法技术_技高网

基于空气净化器的空气循环净化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40054598 阅读:5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1-16 21:44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空气净化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基于空气净化器的空气循环净化方法。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步骤1、控制装设在空气净化器内壳体内的风机开启,使室内污染空气由空气净化器外壳体的左回风口和右回风口吸入;步骤2、进入至左回风区和右回风区内的室内污染空气在内壳体顶部中间的吸风口汇聚,并在内壳体内的风机段加压进入至内壳体内;步骤3、控制装设在空气净化器内壳体内的高效过滤器开启,以对进入至内壳体内的室内污染空气进行净化过滤处理,净化过滤处理得到的洁净空气送入室内。本发明专利技术通过设置左回风口、右回风口和送风管道的位置,有效引导室内空气形成循环流动,使得空气净化器能够更加高效地净化室内空气。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空气净化,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基于空气净化器的空气循环净化方法


技术介绍

1、雾霾是漂浮大气中的pm2.5等微粒、粉尘、气溶胶等粒子,在一定的湿度、温度等天气条件,在相对稳定状态下产生的天气现象。雾霾灾害,是大气长期污染造成的结果。为了能够在居家生活时减少空气污染对人体健康的损害,空气净化器逐渐成为家庭必需品。

2、传统的空气净化器一般只设置一个方向的进风口和一个方向的出风口,对于区域内空气的净化效果较差,无法使得室内空气流动性增加,导致净化效果不佳,净化效率低。

3、例如专利号为cn201710796806.x的一种空气净化器,空气净化器包括:壳体,所述壳体两侧为进风口,所述壳体顶部为出风孔;多层滤网,所述多层滤网设置在所述壳体内部;其中,所述壳体侧面顶部设置有滤网挡板,所述壳体侧面底部设置有限位弹簧及定位挡板,所述多层滤网分别通过所述限位弹簧及所述定位挡板设置在所述壳体内。该空气净化器只设置一个方向的进风口和一个方向的出风口,依靠该空气净化器进行空气循环净化的方法存在着净化效率低、对于区域内空气的净化效果较差,无法使得室内空气流动性增加等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1、在
技术实现思路
部分中引入了一系列简化形式的概念,这将在具体实施方式部分中进一步详细说明。本专利技术的
技术实现思路
部分并不意味着要试图限定出所要求保护的技术方案的关键特征和必要技术特征,更不意味着试图确定所要求保护的技术方案的保护范围。

2、为至少部分地解决上述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了基于空气净化器的空气循环净化方法,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3、步骤1、控制装设在空气净化器内壳体内的风机开启,使室内污染空气由空气净化器外壳体的左回风口和右回风口吸入,并分别流经空气净化器外壳体和空气净化器内壳体之间形成的左回风区和右回风区;

4、步骤2、进入至左回风区和右回风区内的室内污染空气在内壳体顶部中间的吸风口汇聚,并在内壳体内的风机段加压进入至内壳体内;

5、步骤3、控制装设在空气净化器内壳体内的高效过滤器开启,以对进入至内壳体内的室内污染空气进行净化过滤处理,净化过滤处理得到的洁净空气送入室内。

6、可选地,所述左回风口和右回风口相对设置在外壳体下侧板的左右两侧。

7、可选地,所述左回风口和右回风口内均安装有初滤网。

8、可选地,所述外壳体下侧板的前后两侧相对设置两个送风管道;两个送风管道均与内壳体内部连通,用以将净化过滤处理得到的洁净空气由前后两侧同时送入至室内。

9、可选地,两个所述送风管道位于左回风口和右回风口之间。

10、可选地,所述送风管道安装有送风盖板。

11、可选地,所述送风盖板包括送风格栅组件,送风格栅组件连接在内通风壳内侧下端,内通风壳内侧上端固定上挡板,内通风壳装设在外通风壳内侧,外通风壳固定在送风管道内,外通风壳顶端和内通风壳顶端形成回形进风口,外通风壳和内通风壳之间形成的通风腔室与回形进风口连通,外通风壳底端和内通风壳底端通过回形挡板密封固定;内通风壳内部中间固定分隔挡板,内通风壳位于分隔挡板下端的壳体上均匀环绕固定多根弯曲导风管,多根弯曲导风管的弯曲管口均朝向旋流轮组件设置,旋流轮组件上端转动在分隔挡板中心孔内;旋流轮组件下端与送风格栅组件连接,以带动送风格栅组件进行前后方向的往复式摆动运动。

12、可选地,所述旋流轮组件包括旋流叶轮,旋流叶轮固定在旋转管上,旋转管上端转动在分隔挡板中心孔内,旋转管下端的管盖与旋转轴上端固定连接,旋转轴下端固定旋转盘,旋转盘的偏心位置设有偏心轴;所述送风格栅组件包括装设在内通风壳下端的矩形框架,矩形框架转动连接多个并排设置的转动轴,多个转动轴下端均固定有格栅板,相邻格栅板之间形成条形风口,多个转动轴中部均固定有缺齿齿轮,多个缺齿齿轮上方均与齿条啮合,齿条上固定的滑套滑动在导向杆上,导向杆两端固定在矩形框架内部的两端;滑套顶部固定滑槽架,滑槽架与导向杆垂直设置,偏心轴滑动配合在滑槽架的横向滑槽内。

13、可选地,所述上挡板、内通风壳和分隔挡板之间形成加湿腔室,加湿腔室内装设水槽,水槽内设有超声波雾化器;内通风壳位于分隔挡板上方的壳体上固定有带第一单向进气阀的通气管,以使通风腔室内的气体可通过通气管向加湿腔室内单向流动;所述旋转管插入至加湿腔室内的一端固定连接并连通抽送气管,抽送气管的下端固定连接多根设有第二单向阀的抽气管,以使加湿腔室内的气体通过抽气管向抽送气管内部单向流动;抽送气管内密封滑动抽压盘,抽压盘位于多根抽气管上方,抽压盘顶部转动连接圆柱杆下端,圆柱杆中部滑动在抽送气管顶部的挡架上,圆柱杆顶端与倾斜连杆一端转动连接,倾斜连杆另一端转动在从动锥齿轮外侧面的偏心位置,从动锥齿轮通过短轴转动在分隔挡板上,从动锥齿轮与固定在抽送气管上的主动锥齿轮垂直啮合;旋转管位于分隔挡板下方的外管面上均匀环绕设置多个送气孔;旋转管内装设第三单向阀,第三单向阀位于多个送气孔上方,且位于多根抽气管下方,以使抽送气管内的气体向旋转管内单向流动。

14、相比现有技术,本专利技术至少包括以下有益效果:

15、本专利技术的一种基于空气净化器的空气循环净化方法,所述左回风口和右回风口相对设置在外壳体下侧板的左右两侧,用于引导室内空气进入至空气净化器内部,外壳体下侧板的前后两侧相对设置两个送风管道,用以将净化过滤处理得到的洁净空气由前后两侧同时送入至室内,通过设置左回风口、右回风口和送风管道的位置,即进风和出风的位置,有效引导室内空气形成循环流动,使得空气净化器能够更加高效地净化室内空气。

16、为使本专利技术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更明显易懂,下文特举较佳实施例,并配合所附附图,作详细说明如下。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基于空气净化器的空气循环净化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空气净化器的空气循环净化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左回风口(4)和右回风口(5)相对设置在外壳体(3)下侧板的左右两侧。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基于空气净化器的空气循环净化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左回风口(4)和右回风口(5)内均安装有初滤网。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基于空气净化器的空气循环净化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体(3)下侧板的前后两侧相对设置两个送风管道;两个送风管道均与内壳体(1)内部连通,用以将净化过滤处理得到的洁净空气由前后两侧同时送入至室内。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基于空气净化器的空气循环净化方法,其特征在于,两个所述送风管道位于左回风口(4)和右回风口(5)之间。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基于空气净化器的空气循环净化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送风管道安装有送风盖板(7)。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基于空气净化器的空气循环净化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送风盖板(7)包括送风格栅组件(8),送风格栅组件(8)连接在内通风壳(10)内侧下端,内通风壳(10)内侧上端固定上挡板(11),内通风壳(10)装设在外通风壳(12)内侧,外通风壳(12)固定在送风管道内,外通风壳(12)顶端和内通风壳(10)顶端形成回形进风口,外通风壳(12)和内通风壳(10)之间形成的通风腔室与回形进风口连通,外通风壳(12)底端和内通风壳(10)底端通过回形挡板密封固定;内通风壳(10)内部中间固定分隔挡板(13),内通风壳(10)位于分隔挡板(13)下端的壳体上均匀环绕固定多根弯曲导风管(1001),多根弯曲导风管(1001)的弯曲管口均朝向旋流轮组件(9)设置,旋流轮组件(9)上端转动在分隔挡板(13)中心孔内;旋流轮组件(9)下端与送风格栅组件(8)连接,以带动送风格栅组件(8)进行前后方向的往复式摆动运动。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基于空气净化器的空气循环净化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旋流轮组件(9)包括旋流叶轮(901),旋流叶轮(901)固定在旋转管(902)上,旋转管(902)上端转动在分隔挡板(13)中心孔内,旋转管(902)下端的管盖与旋转轴(903)上端固定连接,旋转轴(903)下端固定旋转盘(904),旋转盘(904)的偏心位置设有偏心轴(905);所述送风格栅组件(8)包括装设在内通风壳(10)下端的矩形框架(801),矩形框架(801)转动连接多个并排设置的转动轴(802),多个转动轴(802)下端均固定有格栅板(803),相邻格栅板(803)之间形成条形风口,多个转动轴(802)中部均固定有缺齿齿轮(804),多个缺齿齿轮(804)上方均与齿条(805)啮合,齿条(805)上固定的滑套(806)滑动在导向杆(807)上,导向杆(807)两端固定在矩形框架(801)内部的两端;滑套(806)顶部固定滑槽架(808),滑槽架(808)与导向杆(807)垂直设置,偏心轴(905)滑动配合在滑槽架(808)的横向滑槽内。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基于空气净化器的空气循环净化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挡板(11)、内通风壳(10)和分隔挡板(13)之间形成加湿腔室,加湿腔室内装设水槽,水槽内设有超声波雾化器;内通风壳(10)位于分隔挡板(13)上方的壳体上固定有带第一单向进气阀的通气管(1002),以使通风腔室内的气体可通过通气管(1002)向加湿腔室内单向流动。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基于空气净化器的空气循环净化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旋转管(902)插入至加湿腔室内的一端固定连接并连通抽送气管(906),抽送气管(906)的下端固定连接多根设有第二单向阀的抽气管(907),以使加湿腔室内的气体通过抽气管(907)向抽送气管(906)内部单向流动;抽送气管(906)内密封滑动抽压盘(908),抽压盘(908)位于多根抽气管(907)上方,抽压盘(908)顶部转动连接圆柱杆(909)下端,圆柱杆(909)中部滑动在抽送气管(906)顶部的挡架上,圆柱杆(909)顶端与倾斜连杆(910)一端转动连接,倾斜连杆(910)另一端转动在从动锥齿轮(911)外侧面的偏心位置,从动锥齿轮(911)通过短轴转动在分隔挡板(13)上,从动锥齿轮(911)与固定在抽送气管(906)上的主动锥齿轮(912)垂直啮合;旋转管(902)位于分隔挡板(13)下方的外管面上均匀环绕设置多个送气孔(913);旋转管(902)内装设第三单向阀,第三单向阀位于多个送气孔(913)上方,且位于多根抽气管(907)下方,以使抽送气管(906)内的气体向旋转...

【技术特征摘要】

1.基于空气净化器的空气循环净化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空气净化器的空气循环净化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左回风口(4)和右回风口(5)相对设置在外壳体(3)下侧板的左右两侧。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基于空气净化器的空气循环净化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左回风口(4)和右回风口(5)内均安装有初滤网。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基于空气净化器的空气循环净化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体(3)下侧板的前后两侧相对设置两个送风管道;两个送风管道均与内壳体(1)内部连通,用以将净化过滤处理得到的洁净空气由前后两侧同时送入至室内。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基于空气净化器的空气循环净化方法,其特征在于,两个所述送风管道位于左回风口(4)和右回风口(5)之间。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基于空气净化器的空气循环净化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送风管道安装有送风盖板(7)。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基于空气净化器的空气循环净化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送风盖板(7)包括送风格栅组件(8),送风格栅组件(8)连接在内通风壳(10)内侧下端,内通风壳(10)内侧上端固定上挡板(11),内通风壳(10)装设在外通风壳(12)内侧,外通风壳(12)固定在送风管道内,外通风壳(12)顶端和内通风壳(10)顶端形成回形进风口,外通风壳(12)和内通风壳(10)之间形成的通风腔室与回形进风口连通,外通风壳(12)底端和内通风壳(10)底端通过回形挡板密封固定;内通风壳(10)内部中间固定分隔挡板(13),内通风壳(10)位于分隔挡板(13)下端的壳体上均匀环绕固定多根弯曲导风管(1001),多根弯曲导风管(1001)的弯曲管口均朝向旋流轮组件(9)设置,旋流轮组件(9)上端转动在分隔挡板(13)中心孔内;旋流轮组件(9)下端与送风格栅组件(8)连接,以带动送风格栅组件(8)进行前后方向的往复式摆动运动。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基于空气净化器的空气循环净化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旋流轮组件(9)包括旋流叶轮(901),旋流叶轮(901)固定在旋转管(902)上,旋转管(902)上端转动在分隔挡板(13)中心孔内,旋转管(902)下端的管盖与旋转轴(903)上端固定连接,旋转轴(903)下端固定旋转盘(...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星明李喜来
申请(专利权)人:冠航环科深圳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