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热致变色弹性体及其制备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40051258 阅读:27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1-16 21:14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热致变色弹性体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S1,将乙酰丙酮钴、苯甲酸和苯甲醇混合均匀后装入容器并放入反应釜中,加热并保温,待冷却至室温后,制得湿凝胶;S2,将湿凝胶浸没在浸泡液中,并间隔一段时间更换浸泡液,所述浸泡液中含有环己烷或叔丁醇;S3,将湿凝胶冷冻成固态,再经冷冻干燥后,制得气凝胶;S4,制备聚二甲基硅氧烷分散液;S5,将气凝胶浸没在聚二甲基硅氧烷分散液中并静置,待气凝胶充分吸附分散液后,取出作固化处理,即得到所述热致变色弹性体。该热致变色弹性体表现出优良的机械性能和热致变色性能,在自适应伪装、温度指示器、泄漏点勘测和海洋工程等方面有着广泛的应用可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热致变色弹性体及其制备方法,属于热致变色材料。


技术介绍

1、热致变色材料是一种能够随温度变化而改变颜色的特殊材料。它们在不同温度下呈现出不同的颜色,并具有广泛的应用潜力。这些材料在不同温度下会因晶格结构、配体结构或分子排列等方面的变化从而导致材料颜色的改变。这些材料以可逆热致变色材料为主流,因其可以被多次循环利用,使其在颜色指示、温度测量、传感器及医学成像方面都有着广泛的研究和应用。目前,热致变色材料也面临着一些挑战。对于大规模生产和商业化应用来说,热致变色材料的制备成本是其关键问题,若能赋予常见商用弹性体以良好的机械性能和热致变色性能,便能在实现热致变色功能的同时,解决成本问题。

2、热致变色材料颜色可逆改变的常见方式之一,是在升降温过程中利用材料内部配位水分子的可逆吸附和脱附来达到晶体结构之间的可逆转化,利用不同的晶体结构对不同波长的光吸收度的差异,达到材料宏观颜色可逆变化的目的。而有研究表明co2+的配体结构在水分子的吸附和脱附过程中可以实现在配位八面体和配位四面体之间的可逆转化,并且对不同波长的光存在吸收度的差异。但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热致变色弹性体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热致变色弹性体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S1中,所述乙酰丙酮钴的摩尔浓度为12-160mM;所述乙酰丙酮钴、苯甲酸的摩尔比为(0.01~0.3):(0.05~1)。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热致变色弹性体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S1中,所述加热并保温为以2~10℃/min的升温速率加热到100~300℃,并保温5~24h。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热致变色弹性体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S2中,所述浸泡的时间为5~30天,每隔0.5~5天更换一次浸泡液。...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热致变色弹性体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热致变色弹性体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s1中,所述乙酰丙酮钴的摩尔浓度为12-160mm;所述乙酰丙酮钴、苯甲酸的摩尔比为(0.01~0.3):(0.05~1)。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热致变色弹性体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s1中,所述加热并保温为以2~10℃/min的升温速率加热到100~300℃,并保温5~24h。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热致变色弹性体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s2中,所述浸泡的时间为5~30天,每隔0.5~5天更换一次浸泡液。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热致变色弹性体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s3中,所述冷冻干燥的参数为:冷冻温度-20~-100℃,气压设置为30~100pa,时间为12...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程威张菏潍宋加贝
申请(专利权)人:厦门大学深圳研究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