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ystem.ArgumentOutOfRangeException: 索引和长度必须引用该字符串内的位置。 参数名: length 在 System.String.Substring(Int32 startIndex, Int32 length) 在 zhuanliShow.Bind() 一种混流式水轮机转轮制造技术_技高网

一种混流式水轮机转轮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0050923 阅读:10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1-16 21:11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混流式水轮机转轮,包括轮盘组件、叶片和连接组件,轮盘组件包括上盖、基盘、尾环;叶片设置有连板、接块、孔洞;连接组件设置于基盘内,包括固定件、驱动件、内齿轮、以及操作件。本发明专利技术所述装置通过设置连接组件,使叶片与轮盘组件之间能够便于拆装,且该连接组件的结构能够实现既可以对单一叶片进行拆卸,也可以同时对轮盘上所以已安装叶片进行拆卸,便于对整体或是单一损坏叶片进行拆卸,提高了维修的针对性,通过该设计,可以减少水轮机的停机时间,提高发电效率和经济效益。同时,该设计还可以适用于各种规模和类型的混流式水轮机,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混流式水轮机,特别是一种混流式水轮机转轮


技术介绍

1、在混流式水轮机中,转轮是水流动能转化的关键部件。转轮通常由轮盘和叶片组成。轮盘是一个圆盘状结构,具有较高的强度和刚度,承受水流的冲击力和转动力。叶片则是固定在轮盘上的薄片状结构,通过叶片的曲线形状和角度,将水流的动能转化为机械能。

2、然而,由于水轮机在运行过程中受到水流的冲击和磨损,叶片可能会受到损坏或磨损。当叶片受损或磨损严重时,需要对其进行维修或更换。传统的混流式水轮机叶片与轮盘之间通常采用固定焊接或铆接的方式连接,这种连接方式使得维修和更换叶片变得非常困难和耗时。通常需要将整个叶轮拆卸下来进行维修或更换,这不仅需要大量的时间和人力成本,还会导致水轮机的停机时间增加,影响发电效率和经济效益。


技术实现思路

1、鉴于上述现有的混流式水轮机转轮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本专利技术。

2、因此,本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问题在于如何解决三角区的支护问题。

3、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混流式水轮机转轮,其包括,轮盘组件,包括上盖、基盘、尾环,所述上盖与所述基盘可拆卸连接,所述尾环位于基盘下端;叶片,设置有连板、接块,所述连板设置于所述连板设置于所述叶片靠近所述基盘一端,所述接块设置于所述连板上,与所述基盘可拆卸连接,所述叶片远离所述连板一端与所述尾环可拆卸连接;连接组件,设置于所述基盘内,包括固定件、驱动件、内齿轮、以及操作件,所述驱动件设置于所述固定件上方,所述内齿轮环绕于所述驱动件外侧,所述操作件设置于所述驱动件上。

4、作为本专利技术所述混流式水轮机转轮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所述基盘设置有端口、通槽、第一柱槽、第二柱槽、第一环槽、第二环槽、齿槽、内齿轮槽、第一直槽、弧槽、第二直槽、把手槽,所述端口分布于所述基盘侧壁上,所述通槽贯穿所述端口,所述第一柱槽设置于所述通槽上方,所述第一环槽设置于所述第一柱槽上方,所述齿槽设置于所述第一环槽上方,所述第二环槽设置于所述齿槽上方,所述第二柱槽设置于所述第二环槽上方,所述内齿轮槽,设置于所述齿槽的外侧,且与所述齿槽相连通,所述第一直槽设置于所述第一柱槽的侧壁上,所述弧槽也设置于所述第一柱槽的侧壁上,且与所述第一环槽相连通,所述第二直槽设置于所述第二柱槽侧壁,所述把手槽设置于所述内齿轮槽侧壁,且贯穿基盘。

5、作为本专利技术所述混流式水轮机转轮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所述固定件包括卡柱、转筒,所述卡柱与所述通槽滑动配合,所述转筒与所述第一柱槽转动配合,所述卡柱与所述转筒内壁滑动配合;所述卡柱侧面设置有凸起,所述凸起与所述第一直槽滑动配合。

6、作为本专利技术所述混流式水轮机转轮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所述转筒设置有环板、螺旋槽、第一滑槽、第二滑槽、弧孔,所述环板设置于所述转筒一端,与所述第一环槽转动配合,所述螺旋槽贯穿所述转筒侧壁,所述第一滑槽设置于所述转筒外侧壁上,所述第二滑槽设置于所述环板的端面上,所述弧孔设置于所述环板的端面上,且与所述弧槽贯通。

7、作为本专利技术所述混流式水轮机转轮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所述第一滑槽包括第一周向段、第一轴向段、第一螺旋段,所述第一轴向段一端连通所述第一周向段一端,另一端连通所述第一螺旋段一端;所述第二滑槽包括第二周向段、第二径向段,所述第二周向段一端与所述第二径向段靠近所述转筒轴线的一端相连通。

8、作为本专利技术所述混流式水轮机转轮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所述驱动件包括弧形齿块和驱动座,所述弧形齿块设置于所述驱动座上,且设置于所述齿槽内,所述驱动座与所述第二柱槽转动配合;所述弧形齿块设置有第一连杆、第二连杆,所述第一连杆设置于所述弧形齿块上端,所述第二连杆设置于所述弧形齿块下端,且与所述第二滑槽滑动配合。

9、作为本专利技术所述混流式水轮机转轮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所述驱动座设置有第一端板、第二端板、第三滑槽、斜槽,所述第一端板与所述第二端板分别与所述弧形齿块的上下两端面贴合,所述第一端板与所述第二环槽转动配合,所述第二端板与所述环板贴合,且与所述第一环槽转动配合,所述第三滑槽贯穿所述驱动座侧壁,所述斜槽对应设置于所述第一端板与所述第二端板相对面上,所述斜槽贯穿所述第二端板,所述斜槽与所述第二连杆滑动配合;所述第三滑槽包括第三周向段、第三螺旋段、第三轴向段,所述第三螺旋段的两端分别连接所述第三周向段与所述第三轴向段的一端。

10、作为本专利技术所述混流式水轮机转轮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所述内齿轮转动设置于所述内齿轮槽内,且与所述弧形齿块啮合;所述内齿轮侧面还设置有把手,所述把手穿过所述把手槽。

11、作为本专利技术所述混流式水轮机转轮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所述操作件包括压柱、压板、弹簧、滑杆,所述压柱与所述驱动座内壁滑动配合,所述压板设置于所述压柱上端,所述弹簧一端与所述压板相连接,另一端与所述基盘上端相连接,所述滑杆设置于所述压柱下端,所述滑杆穿过所述弧孔,且与所述弧槽滑动配合。

12、作为本专利技术所述混流式水轮机转轮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所述压柱侧面设置有凸块,所述凸块与所述第三滑槽及所述第二直槽滑动配合;

13、所述滑杆侧面设置有凸台,所述凸台与所述第一滑槽滑动配合。

14、本专利技术有益效果为:通过设置连接组件,使叶片与轮盘组件之间能够便于拆装,且该连接组件的结构能够实现既可以对单一叶片进行拆卸,也可以同时对轮盘上所以已安装叶片进行拆卸,便于对整体或是单一损坏叶片进行拆卸,提高了维修的针对性,通过该设计,可以减少水轮机的停机时间,提高发电效率和经济效益。同时,该设计还可以适用于各种规模和类型的混流式水轮机,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混流式水轮机转轮,其特征在于:包括,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混流式水轮机转轮,其特征在于:所述基盘(102)设置有端口(102a)、通槽(102b)、第一柱槽(102c)、第二柱槽(102d)、第一环槽(102e)、第二环槽(102f)、齿槽(102g)、内齿轮槽(102h)、第一直槽(102i)、弧槽(102j)、第二直槽(102k)、把手槽(102l),所述端口(102a)分布于所述基盘(102)侧壁上,所述通槽(102b)贯穿所述端口(102a),所述第一柱槽(102c)设置于所述通槽(102b)上方,所述第一环槽(102e)设置于所述第一柱槽(102c)上方,所述齿槽(102g)设置于所述第一环槽(102e)上方,所述第二环槽(102f)设置于所述齿槽(102g)上方,所述第二柱槽(102d)设置于所述第二环槽(102f)上方,所述内齿轮槽(102h),设置于所述齿槽(102g)的外侧,且与所述齿槽(102g)相连通,所述第一直槽(102i)设置于所述第一柱槽(102c)的侧壁上,所述弧槽(102j)也设置于所述第一柱槽(102c)的侧壁上,且与所述第一环槽(102e)相连通,所述第二直槽(102k)设置于所述第二柱槽(102d)侧壁,所述把手槽(102l)设置于所述内齿轮槽(102h)侧壁,且贯穿基盘(102)。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混流式水轮机转轮,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件(301)包括卡柱(301a)、转筒(301b),所述卡柱(301a)与所述通槽(102b)滑动配合,所述转筒(301b)与所述第一柱槽(102c)转动配合,所述卡柱(301a)与所述转筒(301b)内壁滑动配合;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混流式水轮机转轮,其特征在于:所述转筒(301b)设置有环板(301d)、螺旋槽(301e)、第一滑槽(301f)、第二滑槽(301g)、弧孔(301h),所述环板(301d)设置于所述转筒(301b)一端,与所述第一环槽(102e)转动配合,所述螺旋槽(301e)贯穿所述转筒(301b)侧壁,所述第一滑槽(301f)设置于所述转筒(301b)外侧壁上,所述第二滑槽(301g)设置于所述环板(301d)的端面上,所述弧孔(301h)设置于所述环板(301d)的端面上,且与所述弧槽(102j)贯通。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混流式水轮机转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滑槽(301f)包括第一周向段(301i)、第一轴向段(301j)、第一螺旋段(301k),所述第一轴向段(301j)一端连通所述第一周向段(301i)一端,另一端连通所述第一螺旋段(301k)一端;

6.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混流式水轮机转轮,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件(302)包括弧形齿块(302a)和驱动座(302b),所述弧形齿块(302a)设置于所述驱动座(302b)上,且设置于所述齿槽(102g)内,所述驱动座(302b)与所述第二柱槽(102d)转动配合;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混流式水轮机转轮,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座(302b)设置有第一端板(302e)、第二端板(302f)、第三滑槽(302g)、斜槽(302h),所述第一端板(302e)与所述第二端板(302f)分别与所述弧形齿块(302a)的上下两端面贴合,所述第一端板(302e)与所述第二环槽(102f)转动配合,所述第二端板(302f)与所述环板(301d)贴合,且与所述第一环槽(102e)转动配合,所述第三滑槽(302g)贯穿所述驱动座(302b)侧壁,所述斜槽(302h)对应设置于所述第一端板(302e)与所述第二端板(302f)相对面上,所述斜槽(302h)贯穿所述第二端板(302f),所述斜槽(302h)与所述第二连杆(302d)滑动配合;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混流式水轮机转轮,其特征在于:所述内齿轮(303)转动设置于所述内齿轮槽(102h)内,且与所述弧形齿块(302a)啮合;所述内齿轮(303)侧面还设置有把手(303a),所述把手(303a)穿过所述把手槽(102l)。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混流式水轮机转轮,其特征在于:所述操作件(304)包括压柱(304a)、压板(304b)、弹簧(304c)、滑杆(304d),所述压柱(304a)与所述驱动座(302b)内壁滑动配合,所述压板(304b)设置于所述压柱(304a)上端,所述弹簧(304c)一端与所述压板(304b)相连接,另一端与所述基盘(102)上端相连接,所述滑杆(304d)设置于所述压柱(304a)下端,所述滑杆(304d)穿过所述弧孔(301h),且与所述弧槽(102j)滑动配合。

10.如权...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混流式水轮机转轮,其特征在于:包括,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混流式水轮机转轮,其特征在于:所述基盘(102)设置有端口(102a)、通槽(102b)、第一柱槽(102c)、第二柱槽(102d)、第一环槽(102e)、第二环槽(102f)、齿槽(102g)、内齿轮槽(102h)、第一直槽(102i)、弧槽(102j)、第二直槽(102k)、把手槽(102l),所述端口(102a)分布于所述基盘(102)侧壁上,所述通槽(102b)贯穿所述端口(102a),所述第一柱槽(102c)设置于所述通槽(102b)上方,所述第一环槽(102e)设置于所述第一柱槽(102c)上方,所述齿槽(102g)设置于所述第一环槽(102e)上方,所述第二环槽(102f)设置于所述齿槽(102g)上方,所述第二柱槽(102d)设置于所述第二环槽(102f)上方,所述内齿轮槽(102h),设置于所述齿槽(102g)的外侧,且与所述齿槽(102g)相连通,所述第一直槽(102i)设置于所述第一柱槽(102c)的侧壁上,所述弧槽(102j)也设置于所述第一柱槽(102c)的侧壁上,且与所述第一环槽(102e)相连通,所述第二直槽(102k)设置于所述第二柱槽(102d)侧壁,所述把手槽(102l)设置于所述内齿轮槽(102h)侧壁,且贯穿基盘(102)。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混流式水轮机转轮,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件(301)包括卡柱(301a)、转筒(301b),所述卡柱(301a)与所述通槽(102b)滑动配合,所述转筒(301b)与所述第一柱槽(102c)转动配合,所述卡柱(301a)与所述转筒(301b)内壁滑动配合;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混流式水轮机转轮,其特征在于:所述转筒(301b)设置有环板(301d)、螺旋槽(301e)、第一滑槽(301f)、第二滑槽(301g)、弧孔(301h),所述环板(301d)设置于所述转筒(301b)一端,与所述第一环槽(102e)转动配合,所述螺旋槽(301e)贯穿所述转筒(301b)侧壁,所述第一滑槽(301f)设置于所述转筒(301b)外侧壁上,所述第二滑槽(301g)设置于所述环板(301d)的端面上,所述弧孔(301h)设置于所述环板(301d)的端面上,且与所述弧槽(102j)贯通。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混流式水轮机转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滑槽(301f)包括第...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谭军汤隆周德超文强刘芮麟贾维斌周硕蒲海峰徐浩淇吕献德
申请(专利权)人:贵州乌江水电开发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