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ystem.ArgumentOutOfRangeException: 索引和长度必须引用该字符串内的位置。 参数名: length 在 System.String.Substring(Int32 startIndex, Int32 length) 在 zhuanliShow.Bind() 超大超厚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方法技术_技高网

超大超厚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40050786 阅读:10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1-16 21:10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超大超厚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方法,解决了当混凝土温度较高时,直接采用自来水或者井水直接通入冷凝水管内,会使冷凝水管管壁附近的混凝土与中心混凝土的温差较大,冷凝水管管壁附近的混凝土出现裂缝的问题。本发明专利技术包括以下步骤:S1~材料配置:按照要求对混凝土原材料进行配比以及对拌和后混凝土的性能进行检测;S2~钢筋施工:根据结构设计要求,确定筏板的厚度、钢筋种类和数量,在筏板内铺设及固定筏板钢筋骨架。本发明专利技术通过使用加热器将冷却水加热至与混凝土中心温度相差小于25℃,再使用加热后的冷却水对混凝土进行降温,能够防止冷凝水管管壁附近的混凝土与中心混凝土的温差较大,避免冷凝水管管壁附近的混凝土出现裂缝。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建筑施工领域,特别是指超大超厚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方法


技术介绍

1、由于水泥的水化热作用,混凝土浇筑后要经历升温期、降温期和温度稳定期三个阶段。升温阶段水泥产生的水化热大量的聚集在混凝土内部不易散发,内外温差使混凝土内部产生压应力,外部产生拉应力,若大于相应龄期的容许拉应力时就有可能产生裂缝;降温阶段,新浇混凝土受内部钢筋、封底混凝土及桩头约束而不能自由收缩,此时弹性模量相对较低,若降温梯度过大就产生较大的温度拉应力,当该拉应力大于相应龄期的混凝土容许拉应力时,也容易产生温度裂缝,因此控制温差尽量降低温度梯度是保证不产生裂缝的根本。

2、目前现有技术中超大超厚大体积混凝土内部降温方式大多是通过预埋冷凝管道的方式进行降温,然而当混凝土温度较高时,直接采用自来水或者井水直接通入冷凝水管内,会使冷凝水管管壁附近的混凝土与中心混凝土的温差较大,冷凝水管管壁附近的混凝土出现裂缝,并且当冷却水对混凝土冷却过程中经过热交换水温升高并接近混凝土的温度时,会导致后续混凝土得不到降温,与外界温差较大,进而出现裂缝。


技术实现思路

1、为了解决
技术介绍
中所存在的当混凝土温度较高时,直接采用自来水或者井水直接通入冷凝水管内,会使冷凝水管管壁附近的混凝土与中心混凝土的温差较大,冷凝水管管壁附近的混凝土出现裂缝的问题,本专利技术提出了超大超厚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方法。

2、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是:超大超厚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3、s1~材料配置:按照要求对混凝土原材料进行配比以及对拌和后混凝土的性能进行检测;

4、s2~钢筋施工:根据结构设计要求,确定筏板的厚度、钢筋种类和数量,在筏板内铺设及固定筏板钢筋骨架,在电梯井和集水坑区域铺设及固定电梯井和集水坑钢筋骨架;

5、s3~测温装置埋设:在筏板平面上按间距10m~15m的施工原则设置多个温度监测点,在筏板上的温度监测点处,沿板厚方向上下间隔预埋3个测温头及导线,在电梯井和集水坑区域(5)的温度监测点处,沿板厚方向上下间隔预埋5个测温头及导线;

6、s4~预埋冷凝水管:在筏板钢筋骨架中心预埋水平设置的第一冷凝水管,在电梯井和集水坑周边的电梯井和集水坑钢筋骨架内预埋上下两层间隔设置的第二冷凝水管和第三冷凝水管,第三冷凝水管位于第二冷凝水管的下方;

7、s5~混凝土浇筑:采用一次成型工艺进行大体积混凝土施工,首先浇筑电梯井集水坑区域,采用分层浇筑,当电梯井和集水坑区域浇筑至与筏板底部齐平时,将筏板、电梯井和集水坑区域一同进行浇筑;

8、s6~混凝土降温:混凝土浇筑后,将第一冷凝水管、第二冷凝水管、第三冷凝水管与循环冷却水管网系统连接,循环冷却水管网包括水泵和流量调节阀,通过循环冷却水管网向第一冷凝水管、第二冷凝水管、第三冷凝水管注入能够循环流动的冷却水,当冷却水的温度与s3中测得混凝土中心温度相差大于25℃时,使用加热器将冷却水加热至与混凝土中心温度相差小于25℃,且加热后的冷却水温度低于混凝土中心温度,再将加热后的冷却水通入第一冷凝水管、第二冷凝水管、第三冷凝水管;

9、对混凝土降温结束且温度稳定后,用水泥浆对第一冷凝水管、第二冷凝水管、第三冷凝水管进行压浆封堵;

10、s7~混凝土养护:混凝土初凝后,进行保温养护;

11、s8~拆除养护工具:确定混凝土的实际强度达到设计要求后,拆除混凝土养护工具。

12、优选的,混凝土在浇筑时,当混凝土的浇筑厚度大于2500mm、混凝土强度等级高于c30,且混凝土拌合物浇筑时温度大于30℃时,启动循环冷却水管网系统;

13、混凝土初凝后,当s3中测得混凝土内部温度与表面温度之差超过25℃时,启动循环冷却水管网系统,s3中测得混凝土表面温度和大气温度之差超过20℃时,启动循环冷却水管网系统,当混凝土内部温度与表面温度之差小于15℃且混凝土表面温度和大气温度之差小于15℃时,关闭循环冷却水管网系统。

14、优选的,s6中第一冷凝水管、第二冷凝水管、第三冷凝水管的出水温度与进水温度之差小于3℃时,调节流量调节阀以降低冷却水的流速,第一冷凝水管、第二冷凝水管、第三冷凝水管的出水温度与进水温度之差大于6℃,或出水温度接近混凝土内部的温度时,调节流量调节阀以提高冷却水的流速。

15、优选的,s4中的第一冷凝水管为四段,四段第一冷凝水管分别曲折往复的铺设在筏板内的四个区域,筏板内的四个区域均匀分布,且前后方向上两个区域内的第一冷凝水管的进出口均设在筏板边缘的中间部位。

16、优选的,s5中在靠近筏板边缘的位置的第一冷凝水管上设置可拆安装的连接套筒,连接套筒位于筏板外,以使在使用水泥浆对第一冷凝水管进行压浆封堵时,能够取下连接套筒,使第一冷凝水管形成多个供水泥浆进入的入口。

17、优选的,s2中筏板内的筏板钢筋骨架包括固定设置在筏板底部的筏板底筋,筏板底筋的上方固定设有多个第一支撑杆,多个第一支撑杆呈矩阵间隔布设,所有第一支撑杆的顶端共同固定设有筏板面筋;

18、同一左右方向上的两个支撑杆之间均分别固定设有相对且倾斜设置的第一斜撑钢筋,两个相邻且相对的第一斜撑钢筋呈x型交叉结构,相邻两个第一斜撑钢筋的交叉处固定连接,且第一斜撑钢筋的底端固定设在筏板底筋上;

19、支撑杆的前侧固定设有第二斜撑钢筋,第二斜撑钢筋的底端固定设在筏板底筋上;

20、支撑杆包括前后左右方向交错设置的支撑筋和型钢柱。

21、优选的,s2中电梯井和集水坑内的钢筋骨架在施工时,在电梯井钢筋笼与电梯井和集水坑面筋的连接处、集水坑钢筋笼与电梯井和集水坑面筋的连接处均设置第五斜撑钢筋,并将第五斜撑钢筋的另一端固定在与其邻近的第二支撑杆上;

22、在高度大于2500mm的电梯井钢筋笼中部设置第六斜撑钢筋,并将第六斜撑钢筋的另一端固定在与其邻近的第二支撑杆上;

23、在电梯井钢筋笼的底部和第二支撑杆之间设置第一水平杆,并将第一水平杆左右穿过多个第二支撑杆,在集水坑钢筋笼的底部和第二支撑杆之间设置第二水平杆,并将第二水平杆左右穿过多个第二支撑杆;

24、当用于支撑的第二支撑杆的长度小于1500mm时,采用第二支撑筋进行支撑,当用于支撑的第二支撑杆的长度大于1500mm时,采用第二型钢柱进行支撑,并在第二支撑筋和第二型钢柱的底部设置第三斜撑钢筋进行固定;

25、当第二型钢柱的长度大于1800mm时,在相邻两个第二型钢柱之间设置第四斜撑钢筋进行固定。

26、优选的,s3中的温度监测点处预埋定位钢筋,并将测温头及导线固定在定位钢筋上,在测温头与定位钢筋之间设置隔温垫片,对测温头进行密封保护处理,并对露出混凝土面的测温线进行防潮、防进水保护。

27、优选的,s5中混凝土在浇筑时根据混凝土泵送时自然形成的坡度,在每个浇筑带的前后方向上间隔布置三道振捣棒,第一道布置在混凝土卸料点,第二道布置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超大超厚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方法,其特征所于,包括以下步骤: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超大超厚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混凝土在浇筑时,当混凝土的浇筑厚度大于2500mm、混凝土强度等级高于C30,且混凝土拌合物浇筑时温度大于30℃时,启动循环冷却水管网系统;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超大超厚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S6中第一冷凝水管(1)、第二冷凝水管(3)、第三冷凝水管(4)的出水温度与进水温度之差小于3℃时,调节流量调节阀以降低冷却水的流速,第一冷凝水管(1)、第二冷凝水管(3)、第三冷凝水管(4)的出水温度与进水温度之差大于6℃,或出水温度接近混凝土内部的温度时,调节流量调节阀以提高冷却水的流速。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超大超厚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S4中的第一冷凝水管(1)为四段,四段第一冷凝水管(1)分别曲折往复的铺设在筏板内的四个区域,筏板内的四个区域均匀分布,且前后方向上两个区域内的第一冷凝水管(1)的进出口均设在筏板边缘的中间部位。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超大超厚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S5中在靠近筏板边缘的位置的第一冷凝水管(1)上设置可拆安装的连接套筒(11),连接套筒(11)位于筏板外,以使在使用水泥浆对第一冷凝水管(1)进行压浆封堵时,能够取下连接套筒(11),使第一冷凝水管(1)形成多个供水泥浆进入的入口。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超大超厚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S2中筏板内的筏板钢筋骨架包括固定设置在筏板底部的筏板底筋(6),筏板底筋(6)的上方固定设有多个第一支撑杆,多个第一支撑杆呈矩阵间隔布设,所有第一支撑杆的顶端共同固定设有筏板面筋;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超大超厚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S2中电梯井和集水坑内的钢筋骨架在施工时,在电梯井钢筋笼(18)与电梯井和集水坑面筋(20)的连接处、集水坑钢筋笼(19)与电梯井和集水坑面筋(20)的连接处均设置第五斜撑钢筋(16),并将第五斜撑钢筋(16)的另一端固定在与其邻近的第二支撑杆上;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超大超厚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S3中的温度监测点处预埋定位钢筋,并将测温头及导线固定在定位钢筋上,在测温头与定位钢筋之间设置隔温垫片,对测温头进行密封保护处理,并对露出混凝土面的测温线进行防潮、防进水保护。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超大超厚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S5中混凝土在浇筑时根据混凝土泵送时自然形成的坡度,在每个浇筑带的前后方向上间隔布置三道振捣棒,第一道布置在混凝土卸料点,第二道布置在混凝土坡中间,第三道布置在混凝土坡角处,振捣时先振捣出料口处混凝土,震捣棒操作时以均匀排列的次序移动,每点振捣时间为20~30S。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超大超厚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第三道布置振捣棒插入混凝土的深度进入下一层混凝土内50~100mm。

...

【技术特征摘要】

1.超大超厚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方法,其特征所于,包括以下步骤: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超大超厚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混凝土在浇筑时,当混凝土的浇筑厚度大于2500mm、混凝土强度等级高于c30,且混凝土拌合物浇筑时温度大于30℃时,启动循环冷却水管网系统;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超大超厚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s6中第一冷凝水管(1)、第二冷凝水管(3)、第三冷凝水管(4)的出水温度与进水温度之差小于3℃时,调节流量调节阀以降低冷却水的流速,第一冷凝水管(1)、第二冷凝水管(3)、第三冷凝水管(4)的出水温度与进水温度之差大于6℃,或出水温度接近混凝土内部的温度时,调节流量调节阀以提高冷却水的流速。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超大超厚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s4中的第一冷凝水管(1)为四段,四段第一冷凝水管(1)分别曲折往复的铺设在筏板内的四个区域,筏板内的四个区域均匀分布,且前后方向上两个区域内的第一冷凝水管(1)的进出口均设在筏板边缘的中间部位。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超大超厚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s5中在靠近筏板边缘的位置的第一冷凝水管(1)上设置可拆安装的连接套筒(11),连接套筒(11)位于筏板外,以使在使用水泥浆对第一冷凝水管(1)进行压浆封堵时,能够取下连接套筒(11),使第一冷凝水管(1)形成多个供水泥浆进入的入口。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超大超厚大...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郭加斌陈坤鹏田贝贝高增锋杨文中王彩峰张瑞兵
申请(专利权)人:中建七局建筑装饰工程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