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ystem.ArgumentOutOfRangeException: 索引和长度必须引用该字符串内的位置。 参数名: length 在 System.String.Substring(Int32 startIndex, Int32 length) 在 zhuanliShow.Bind() 模拟不同倾角油藏开发的变倾角模型装置及其应用方法制造方法及图纸_技高网

模拟不同倾角油藏开发的变倾角模型装置及其应用方法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40048787 阅读:5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1-16 20:52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模拟不同倾角油藏开发的变倾角模型装置及其应用方法,变倾角模型装置,包括:第一变倾角六面体岩心模型、第二变倾角六面体岩心模型和第三变倾角六面体岩心模型;所述第一变倾角六面体岩心模型与第二变倾角六面体岩心模型连接;所述第二变倾角六面体岩心模型与第三变倾角六面体岩心模型连接。本发明专利技术解决目前难以实现不同倾角的室内实验测试技术手段的研究,为数值模拟技术的研究提供客观的实验基础,并完善该方面的技术研究,为该类油藏提高采收率技术的优选提供帮助。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属于石油工业设备,特别涉及模拟不同倾角油藏开发的变倾角模型装置及其应用方法


技术介绍

1、高倾角油藏的倾角大,容易导致油水纵向平衡速度较快,低部注入水在重力作用下对高部位生产井的实际作用效果较差,高部位油井能量不足,油井含水低,产能也低。在常规注水开发后期,常常会在油藏顶部形成滞留“阁楼油”(杨敏,李小波,谭涛,等.古暗河油藏剩余油分布规律及挖潜对策研究——以塔河油田tk440井区为例[j].油气藏评价与开发.2020,10(02):43-48)。针对高倾角油藏提高采收率技术的应用十分迫切,准确应用有效手段则是关键。目前对于高倾角油藏研究多是基于油藏数值模拟技术手段(曹蕾.高倾角砂岩油藏注水适应性流线模拟——以乍得b盆地n区块pi2油层组为例[j].新疆石油天然气,2021,17(02):46-49.),其主要原因是因为室内实验的物理模型有一定的局限性。实际上数值模拟手段的研究,依赖于机理的准确性,且缺少对比修正的实际例子。而室内研究确实限制性较强,例如短岩心模型(一种点接触疏松砂岩岩心模型.公开号cn206546288u)、方岩心模型(一种用于疏松砂岩方岩心模拟模型.公开号cn206546281u)、平面岩心模型、组合岩心模型(一种柱状岩心拼接器.公开号cn202421028u)、三维大物理模型(一种适用于三维大模型特高含水期的电阻测定实验装置.公开号cn208816112u;一种新型复合驱驱油实验/试验模拟方法.公开号cn105696986b;稠油油藏立体开发三维实验装置.公开号cn103527176b)等等。</p>

2、这些模型均是不具备模拟一定倾角的物理模型,唯一的文献材料中(一种可模拟不同倾角油层驱油效果的装置以及方法.公开号cn106121603b)是通过调整岩心夹持器实现了倾角的调整,并没有体现出油藏的多倾角变化及其优化应用方法。这样的实验条件严重阻碍了高倾角、多梯度的油藏提高采收率方案优化研究的发展,仅仅依靠数字模拟技术手段是较为局限的。

3、因此,有必要针对这一类油藏室内研究的需求,设计一套可以模拟变倾角的模型装置及其如何应用优选提高采收率的使用方法,为数值模拟技术的研究提供客观的实验基础,并完善该方面的技术研究,为该类油藏提高采收率技术的优选提供帮助。


技术实现思路

1、针对上述问题,本专利技术公开了模拟不同倾角油藏开发的变倾角模型装置,包括:第一变倾角六面体岩心模型、第二变倾角六面体岩心模型和第三变倾角六面体岩心模型;

2、所述第一变倾角六面体岩心模型与第二变倾角六面体岩心模型连接;

3、所述第二变倾角六面体岩心模型与第三变倾角六面体岩心模型连接。

4、更进一步地,还包括:模型组合固定器;

5、所述模型组合固定器由矩形框架和多块平板组成,平板焊接在矩形框架侧壁上,各个平板上设置有多个螺纹孔,内部设置有蜂窝筛网;

6、一个所述模型组合固定器一端通过螺栓与第一变倾角六面体岩心模型一端连接,另一端通过螺栓与第二变倾角六面体岩心模型一端连接;

7、另一个所述模型组合固定器一端通过螺栓与第二变倾角六面体岩心模型另一端连接,另一端通过螺栓与第三变倾角六面体岩心模型一端连接。

8、更进一步地,还包括:模型支撑稳定架;

9、所述模型支撑稳定架包括水平板、斜板和高度调节装置;

10、所述水平板与斜板铰接;

11、所述高度调节装置与水平板和斜板连接;

12、所述模型支撑稳定架设置两个,其中一个设置于第二变倾角六面体岩心模型下方,且斜板与第二变倾角六面体岩心模型的下表面抵接;另一个设置于第三变倾角六面体岩心模型下方,且斜板与第三变倾角六面体岩心模型的下表面抵接。

13、更进一步地,还包括:管线通道接口和封堵转换管线接头;

14、所述第一变倾角六面体岩心模型、第二变倾角六面体岩心模型和第三变倾角六面体岩心模型的第一表面均设置有多个管线通道接口;

15、所述封堵转换管线接头包括螺纹旋钮、中空管、快速接口和水平阀门;

16、所述螺纹旋钮中设置有中空管;中空管上端设置有快速接口;中空管上设置有水平阀门;

17、所述封堵转换管线接头设置于管线通道接口上。

18、更进一步地,还包括:模型注采管线;

19、所述模型注采管线与快速接口连接。

20、更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变倾角六面体岩心模型的截面呈梯形,第一斜边倾角为第一设定值,第二斜边倾角为第二设定值;

21、所述第二变倾角六面体岩心模型的截面呈梯形,第三斜边倾角为第三设定值,第四斜边倾角为第四设定值;

22、所述第三变倾角六面体岩心模型的截面呈梯形,第五斜边倾角为第五设定值;第六斜边倾角为第六设定值。

23、更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变倾角六面体岩心模型、第二变倾角六面体岩心模型和第三变倾角六面体岩心模型内部均设置有岩心;

24、所述岩心间通过蜂窝筛网连接。

25、模拟不同倾角油藏开发的变倾角模型装置的应用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26、确定目标油藏储层特征,明确岩心模型条件;其中,所述岩心模型条件为第一变倾角六面体岩心模型、第二变倾角六面体岩心模型和第三变倾角六面体岩心模型的长、宽、高以及斜边倾角;

27、根据所述储层特征和岩心模型条件制备第一变倾角六面体岩心模型、第二变倾角六面体岩心模型和第三变倾角六面体岩心模型;

28、根据目标油藏倾角特征,组装第一变倾角六面体岩心模型、第二变倾角六面体岩心模型和第三变倾角六面体岩心模型;

29、根据实验需求,进行注采井网的设计,形成完整的变倾角模型装置;

30、根据实验需求,进行模拟实验。

31、更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变倾角六面体岩心模型、第二变倾角六面体岩心模型和第三变倾角六面体岩心模型通过模型组合固定器进行固定;

32、固定的所述第一变倾角六面体岩心模型、第二变倾角六面体岩心模型和第三变倾角六面体岩心模型通过模型支撑稳定架进行支撑。

33、更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变倾角六面体岩心模型的截面呈梯形,第一斜边倾角为第一设定值,第二斜边倾角为第二设定值;

34、所述第二变倾角六面体岩心模型的截面呈梯形,第三斜边倾角为第三设定值,第四斜边倾角为第四设定值;

35、所述第三变倾角六面体岩心模型的截面呈梯形,第五斜边倾角为第五设定值;第六斜边倾角为第六设定值。

36、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具有至少以下优点:解决目前难以实现不同倾角的室内实验测试技术手段的研究,为数值模拟技术的研究提供客观的实验基础,并完善该方面的技术研究,为该类油藏提高采收率技术的优选提供帮助。

37、本专利技术的其他特征和优点将在随后的说明书中阐述,并且,部分地从说明书中变得显而易见,或者通过实施本专利技术而了解。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和其他优点可通过在说明书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模拟不同倾角油藏开发的变倾角模型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变倾角六面体岩心模型(1)、第二变倾角六面体岩心模型(2)和第三变倾角六面体岩心模型(3);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模拟不同倾角油藏开发的变倾角模型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模型组合固定器(4);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模拟不同倾角油藏开发的变倾角模型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模型支撑稳定架(5);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模拟不同倾角油藏开发的变倾角模型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管线通道接口(6)和封堵转换管线接头(8);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模拟不同倾角油藏开发的变倾角模型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模型注采管线(7);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模拟不同倾角油藏开发的变倾角模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变倾角六面体岩心模型(1)的截面呈梯形,第一斜边倾角为第一设定值,第二斜边倾角为第二设定值;

7.根据权利要求5或6所述的模拟不同倾角油藏开发的变倾角模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变倾角六面体岩心模型(1)、第二变倾角六面体岩心模型(2)和第三变倾角六面体岩心模型(3)内部均设置有岩心;

8.模拟不同倾角油藏开发的变倾角模型装置的应用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模拟不同倾角油藏开发的变倾角模型装置的应用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变倾角六面体岩心模型(1)、第二变倾角六面体岩心模型(2)和第三变倾角六面体岩心模型(3)通过模型组合固定器(4)进行固定;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模拟不同倾角油藏开发的变倾角模型装置的应用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变倾角六面体岩心模型(1)的截面呈梯形,第一斜边倾角为第一设定值,第二斜边倾角为第二设定值;

...

【技术特征摘要】

1.模拟不同倾角油藏开发的变倾角模型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变倾角六面体岩心模型(1)、第二变倾角六面体岩心模型(2)和第三变倾角六面体岩心模型(3);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模拟不同倾角油藏开发的变倾角模型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模型组合固定器(4);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模拟不同倾角油藏开发的变倾角模型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模型支撑稳定架(5);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模拟不同倾角油藏开发的变倾角模型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管线通道接口(6)和封堵转换管线接头(8);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模拟不同倾角油藏开发的变倾角模型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模型注采管线(7);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模拟不同倾角油藏开发的变倾角模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变倾角六面体岩心模型(1)的截面呈梯形,...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桑国强张善严高明高建贾宁洪周体尧刘皖露黄佳孙盈盈韩旭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