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亮光导板边缘暗区的光导结构及使用其的车灯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0047038 阅读:6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1-16 20:37
本技术公开了一种点亮光导板边缘暗区的光导结构及使用其的车灯,包括:具有一定厚度的呈扁平状的光导本体,以及成形在光导本体上的入光面、顶端反射面和侧端反射面;其中入光面和顶端反射面分别位于光导本体一对相对的侧端;侧端反射面位于入光面与顶端反射面之间且相对于入光面呈倾斜分布;侧端反射面与顶端反射面之间还形成有相对于侧端反射面呈凸起的衔接反射面;以及入光面上设有第一微光结构;顶端反射面上设有第二微光结构;光线自入光面进入光导本体先经顶端反射面进行第一次反射后再由衔接反射面和侧端反射面进行第二次反射来点亮光导本体。本技术在点亮暗区的前提下,还兼顾了生产成本以及产品的体积来满足相应场景的使用需求。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车灯,尤其涉及一种点亮光导板边缘暗区的光导结构及使用其的车灯


技术介绍

1、目前的现有技术中,由于汽车外形设计的要求,通常车灯的造型是不规则形状,其有效发光范围,比起车灯的体积来说利用率是比较低下的,如何设计更大发光扩散范围、以更小的车灯体积实现更大、更稳定的发光面积和发光强度,成为工业领域一个长期研究的课题。对于上述不规则的车灯造型来说,对应采用的光导板的形状也同样是不规则的,对于不规则形状的光导板来说,光在光导板内部的传递下可能出现部分光导板的边缘区域存在暗区而影响点亮均匀性的情况。

2、基于上述情况,公告号为cn218032953u公开了一种多角度均匀发光厚壁光导结构,针对厚壁件的侧端部存在的暗区问题,其通过led副光源发出的光线能够经准直结构准直后耦合入厚壁光导,并在厚壁光导内传播至光学面从而发生全内反射,再通过出光面出射,补充了厚壁光导右侧末端的亮度,进而解决了点亮存在的暗区问题,实现了多角度均匀发光的效果。对于该结构下的厚壁光导结构来说,由于其需要额外增加副光源和相应的准直结构,因此不可避免会增加整体光导结构的生产成本,同时考虑到对于副光源和准直结构的装配问题,还会增加整体光导结构的体积。故而对于此结构的光导结构来说,即不适于低成本以及装配空间有限的应用场景,而对于汽车领域来说,必然存在低端或者低配车辆的应用场景。

3、综上,对于形状为异形的光导结构来说,在解决点亮暗区的前提下,还需要兼顾生产成本以及产品的体积来满足相应场景的使用需求。


技术实现思路b>

1、本技术的第一目的是提供一种点亮光导板边缘暗区的光导结构,以解决点亮暗区的前提下,还需要兼顾生产成本以及产品的体积来满足相应场景的使用需求的技术问题。

2、本技术的第二目的是提供一种车灯,以解决点亮暗区的前提下,还需要兼顾生产成本以及产品的体积来满足相应场景的使用需求的技术问题。

3、本技术的点亮光导板边缘暗区的光导结构是这样实现的:

4、一种点亮光导板边缘暗区的光导结构,包括:具有一定厚度的呈扁平状的光导本体,以及成形在光导本体上的入光面、顶端反射面和侧端反射面;其中

5、所述入光面和顶端反射面分别位于光导本体一对相对的侧端;所述侧端反射面位于入光面与顶端反射面之间且相对于入光面呈倾斜分布;所述侧端反射面与顶端反射面之间还形成有相对于侧端反射面呈凸起的衔接反射面;以及

6、所述入光面上设有第一微光结构;所述顶端反射面上设有第二微光结构;光线自入光面进入光导本体先经顶端反射面进行第一次反射后再由衔接反射面和侧端反射面进行第二次反射来点亮光导本体。

7、在本技术可选的实施例中,所述侧端反射面相对于入光面形成有夹角β;

8、β的范围10°~30°。

9、在本技术可选的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微光结构包括依次排列的多个光折射面和设于每相邻的两个光折射面之间的衔接面。

10、在本技术可选的实施例中,每个所述光折射面的形状和尺寸均相同;每个所述衔接面的形状和尺寸都相同;

11、所述衔接面沿光导本体的长度方向的尺寸小于光折射面沿光导本体的长度方向的尺寸;以及

12、所述光折射面为平面或者弧形面。

13、在本技术可选的实施例中,光线经入光面射入光导本体形成的折射光线与入光面上经过该光线入射点的法线形成有夹角θ;

14、θ的范围38°~83°。

15、在本技术可选的实施例中,所述第二微光结构包括依次排列的多个全反射斜面和设于每相邻的两个全反射斜面之间的过渡面。

16、在本技术可选的实施例中,每个所述全反射斜面的形状和尺寸均相同;每个所述过渡面的形状和尺寸都相同;

17、所述过渡面沿光导本体的长度方向的尺寸小于全反射斜面沿光导本体的长度方向的尺寸。

18、在本技术可选的实施例中,所述全反射斜面为平面或者弧形面。

19、在本技术可选的实施例中,光线经入光面射入光导本体形成的折射光线与全反射斜面上对应该折射光线的入射点的法线形成有夹角γ;

20、γ的范围38°~83°。

21、本技术的车灯是这样实现的:

22、一种车灯,包括所述的点亮光导板边缘暗区的光导结构,以及设于光导本体的入光面一侧的沿光导本体的长度方向间隔分布的多个led光源。

23、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本技术具有以下的有益效果:本技术的点亮光导板边缘暗区的光导结构及使用其的车灯,通过入光面上设有的第一微光结构和顶端反射面上设有的第二微光结构的配合,使得光线自入光面进入光导本体先经顶端反射面进行第一次反射后再由衔接反射面和侧端反射面进行第二次反射来点亮光导本体。此结构下除了用于发光的led主光源,不需要再额外配置副光源和准直结构即可满足对于形成在光导本体上的衔接反射面所在区域的点亮效果,因此在点亮暗区的前提下,还兼顾了生产成本以及产品的体积来满足相应场景的使用需求。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点亮光导板边缘暗区的光导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具有一定厚度的呈扁平状的光导本体,以及成形在光导本体上的入光面、顶端反射面和侧端反射面;其中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点亮光导板边缘暗区的光导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侧端反射面相对于入光面形成有夹角β;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点亮光导板边缘暗区的光导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微光结构包括依次排列的多个光折射面和设于每相邻的两个光折射面之间的衔接面。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点亮光导板边缘暗区的光导结构,其特征在于,每个所述光折射面的形状和尺寸均相同;每个所述衔接面的形状和尺寸都相同;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点亮光导板边缘暗区的光导结构,其特征在于,光线经入光面射入光导本体形成的折射光线与入光面上经过该光线入射点的法线形成有夹角θ;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点亮光导板边缘暗区的光导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微光结构包括依次排列的多个全反射斜面和设于每相邻的两个全反射斜面之间的过渡面。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点亮光导板边缘暗区的光导结构,其特征在于,每个所述全反射斜面的形状和尺寸均相同;每个所述过渡面的形状和尺寸都相同;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点亮光导板边缘暗区的光导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全反射斜面为平面或者弧形面。

9.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点亮光导板边缘暗区的光导结构,其特征在于,光线经入光面射入光导本体形成的折射光线与全反射斜面上对应该折射光线的入射点的法线形成有夹角γ;

10.一种车灯,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1~9任一项所述的点亮光导板边缘暗区的光导结构,以及设于光导本体的入光面一侧的沿光导本体的长度方向间隔分布的多个LED光源。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点亮光导板边缘暗区的光导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具有一定厚度的呈扁平状的光导本体,以及成形在光导本体上的入光面、顶端反射面和侧端反射面;其中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点亮光导板边缘暗区的光导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侧端反射面相对于入光面形成有夹角β;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点亮光导板边缘暗区的光导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微光结构包括依次排列的多个光折射面和设于每相邻的两个光折射面之间的衔接面。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点亮光导板边缘暗区的光导结构,其特征在于,每个所述光折射面的形状和尺寸均相同;每个所述衔接面的形状和尺寸都相同;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点亮光导板边缘暗区的光导结构,其特征在于,光线经入光面射入光导本体形成的折射光线与入光面上经过该光线入射点的法线形成有夹角θ;

6....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郭克芹陶旭畅施红健周宝港
申请(专利权)人:常州星宇车灯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