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ystem.ArgumentOutOfRangeException: 索引和长度必须引用该字符串内的位置。 参数名: length 在 System.String.Substring(Int32 startIndex, Int32 length) 在 zhuanliShow.Bind() 一种压缩机结构制造技术_技高网

一种压缩机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0044654 阅读:5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1-16 20:16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压缩机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底座;第一压缩机和第二压缩机;第一压缩机和第二压缩机相间隔设置地设置在底座上;连接组件,连接组件与第一压缩机和第二压缩机均连接;固定支架,固定支架与底座连接,固定支架包括固定孔;固定杆,固定杆穿设在固定孔内,固定杆与连接组件连接;固定部件,设置在底座上,固定部件与连接组件连接,以通过固定部件限制连接组件在平行于固定孔的沿伸方向的方向上移动。本发明专利技术的压缩机结构解决了压缩机并联时,噪声变大,并且相反方向的振动产生的应力变形会导致断管的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压缩机,具体涉及一种压缩机结构


技术介绍

1、在模块式风冷冷热水机组系统中,为了节约成本,在设计选型时,通常采用两个小型号压缩机并联成一个系统,代替一个大型号的压缩机。这样,不仅提高了压缩机的通用化,减少了物料管理成本,使用量大的压缩机成本也会相应可以减少。

2、然而,两个压缩机并联成一个系统时,因为两个变频压缩机各自振动,宽频率运行,导致管路振动非常复杂,特别是连接在不同压缩机上的管路,会直接互相影响,两个压缩机朝着相反的方向振动的瞬间,管路的应力变形将会加倍的变大。因此,在双压缩机并联时处理不好振动极易导致断管或噪音大。多系统运行时,拍振和喘振会使得系统有规律的振动周期性加大。

3、因此,现有技术有待于进一步发展。


技术实现思路

1、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技术不足,提供一种压缩机结构,以解决相关技术中两个压缩机并联时,系统震动剧烈的技术问题。

2、为达到上述技术目的,本专利技术采取了以下技术方案:提供了一种压缩机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底座;第一压缩机和第二压缩机;第一压缩机和第二压缩机相间隔设置地设置在底座上;连接组件,连接组件与第一压缩机和第二压缩机均连接;固定支架,固定支架与底座连接,固定支架包括固定孔;固定杆,固定杆穿设在固定孔内,固定杆与连接组件连接;固定部件,设置在底座上,固定部件与连接组件连接,以通过固定部件限制连接组件在平行于固定孔的沿伸方向的方向上移动。

3、进一步地,固定杆上设置有第一磁性件,固定孔内设置有第二磁性件;当固定杆相对于固定支架移动时,第一磁性件与第二磁性件相互排斥。

4、进一步地,压缩机结构还包括:控制模块,控制模块与第一磁性件和第二磁性件电连接,以通过向第一磁性件和第二磁性件供电,使第一磁性件和第二磁性件具备磁性;位置传感器,位置传感器用于测量固定杆的位置,位置传感器与控制模块信号连接。

5、进一步地,第一磁性件为环形结构,第一磁性件套设在固定杆上,第二磁性件为多个,多个第二磁性件相间隔地环绕第一磁性件设置,控制模块可选择地与至少一个第二磁性件电连接。

6、进一步地,连接组件包括连接部件,连接部件的一端设置有用于容纳第一压缩机的第一连接槽,连接部件的另一端设置有用于容纳第二压缩机的第二连接槽。

7、进一步地,连接部件包括第一连接部件和第二连接部件,第一连接槽设置在第一连接部件上,第二连接槽设置在第二连接部件上;第一连接部件上设置有第一连接板,第二连接部件上设置有第二连接板,以通过向第一连接板和第二连接板上穿设紧固件,使第一连接部件与第二连接部件连接。

8、进一步地,连接部件为多个,多个连接部件沿固定杆的沿伸方向相间隔地设置;固定杆与多个连接部件均连接;和/或,连接部件上设置有容纳槽,第一压缩机和/或第二压缩机还包括穿设在容纳槽内的气液分离器。

9、进一步地,固定部件包括:固定座,固定座设置在底座上;固定块,固定块与固定座连接,连接部件插设在固定块内。

10、进一步地,固定支架包括:相间隔设置的第一支撑梁和第二支撑梁;第一支撑梁和第二支撑梁均与底座连接;连接梁,连接梁的一端与第一支撑梁连接,连接梁的另一端与第二支撑梁连接;支撑板,位于第一支撑梁和第二支撑梁之间,第一支撑梁和第二支撑梁上均设置有支撑板,支撑板上设置有固定孔。

11、进一步地,支撑板包括设置在第一支撑梁上的第一支撑板和设置在第二支撑梁上的第二支撑板,固定杆包括插设在第一支撑梁上的固定孔内的第一固定杆和插设在第二支撑梁上的固定孔内的第二固定杆;和/或,支撑板为多个,多个支撑板相间隔地设置在第一支撑梁和/或第二支撑梁上。

12、进一步地,压缩机结构还包括:固定板,设置在第一压缩机和/或第二压缩机上;缓冲垫,缓冲垫的一端与固定板抵接,缓冲垫的另一端与底座抵接;连接组件上设置有用于避让固定板的避让孔。

13、有益效果:

14、1、采用本专利技术的压缩机结构,可以有效的减小压缩机在变频运行时的振动,降低不同频率运行时双压缩机不同振动大小和方向对管路系统的复杂影响,避免启动时管路所受振动应力过大导致管路寿命变短,同时也可在运行时提高压缩机的平稳性,改善压缩机的振动特性,使得压缩机传递给管路和机组壳体的振动同步,双震源优化成单震源输出振动,提高整机可靠性和寿命。

15、2、采用本专利技术的压缩机结构,可以根据压缩机在不同设计的管路和机组中,通过调整装置的电磁预紧力,达到最佳的降低压缩机振动的效果,极大提高了研发效率,同时也可以用于售后快速匹配降低压缩机的振动。通过调整支架紧固的弹簧力矩,对压缩机形成不同大小的约束,改善其振动。

16、3、采用本专利技术的压缩机结构,可以在不对压缩机形成固定的前提下,对压缩机有效的减小振动,避免了压缩机的音质在压缩机受到固定时音质差的问题。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压缩机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压缩机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杆(55)上设置有第一磁性件(550),所述固定孔(50)内设置有第二磁性件(501);当所述固定杆(55)相对于所述固定支架(5)移动时,所述第一磁性件(550)与所述第二磁性件(501)相互排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压缩机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压缩机结构还包括: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压缩机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磁性件(550)为环形结构,所述第一磁性件(550)套设在所述固定杆(55)上,所述第二磁性件(501)为多个,多个所述第二磁性件(501)相间隔地环绕所述第一磁性件(550)设置,所述控制模块可选择地与至少一个所述第二磁性件(501)电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压缩机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组件(4)包括连接部件(41),所述连接部件(41)的一端设置有用于容纳所述第一压缩机(1)的第一连接槽(411),所述连接部件(41)的另一端设置有用于容纳所述第二压缩机(2)的第二连接槽(412)。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压缩机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部件(41)包括第一连接部件(413)和第二连接部件(414),所述第一连接槽(411)设置在所述第一连接部件(413)上,所述第二连接槽(412)设置在所述第二连接部件(414)上;所述第一连接部件(413)上设置有第一连接板(415),所述第二连接部件(414)上设置有第二连接板(416),以通过向所述第一连接板(415)和所述第二连接板(416)上穿设紧固件,使所述第一连接部件(413)与所述第二连接部件(414)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压缩机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部件(41)为多个,多个所述连接部件(41)沿所述固定杆(55)的沿伸方向相间隔地设置;所述固定杆(55)与多个所述连接部件(41)均连接;和/或,所述连接部件(41)上设置有容纳槽(417),所述第一压缩机(1)和/或第二压缩机(2)还包括穿设在所述容纳槽(417)内的气液分离器(11)。

8.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压缩机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部件(31)包括: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压缩机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支架(5)包括: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压缩机结构,其特征在于,

11.根据权利要求1至9中任一项所述的压缩机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压缩机结构还包括: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压缩机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压缩机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杆(55)上设置有第一磁性件(550),所述固定孔(50)内设置有第二磁性件(501);当所述固定杆(55)相对于所述固定支架(5)移动时,所述第一磁性件(550)与所述第二磁性件(501)相互排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压缩机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压缩机结构还包括: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压缩机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磁性件(550)为环形结构,所述第一磁性件(550)套设在所述固定杆(55)上,所述第二磁性件(501)为多个,多个所述第二磁性件(501)相间隔地环绕所述第一磁性件(550)设置,所述控制模块可选择地与至少一个所述第二磁性件(501)电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压缩机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组件(4)包括连接部件(41),所述连接部件(41)的一端设置有用于容纳所述第一压缩机(1)的第一连接槽(411),所述连接部件(41)的另一端设置有用于容纳所述第二压缩机(2)的第二连接槽(412)。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压缩机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部件(41)包括第一连接部件(413)和...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权威刘金喜郭忠有张恩泉罗伟新
申请(专利权)人: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