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移动水稻插秧摆放盘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40040790 阅读:7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1-16 19:41
本技术涉及水稻插秧技术领域,具体是指可移动水稻插秧摆放盘装置,包括支撑架结构,支撑架结构上方设有分秧盘结构,其特征在于:分秧盘结构包括盘体,盘体一侧固定有C型框架,盘体一侧与C型框架一侧均开设有两个长通孔,长通孔内上下两侧均开设有滑槽,滑槽中滑动设置有两个滑块,滑块一侧开设有长方孔,长方孔中插设有分秧刀,分秧刀一端固定有挡台,挡台一端固定有把手,挡台与C型框架中的滑块一侧之间固定有压缩弹簧,盘体一侧开设有四个落秧口,盘体内侧固定有均匀固定有三个分割板。该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一种能够分割成块的秧苗、便于插秧的可移动水稻插秧摆放盘装置。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水稻插秧,具体是指可移动水稻插秧摆放盘装置


技术介绍

1、随着科技进步,水稻种植逐渐趋于自动化种植,但是由于自动化机械的成本较高,对于一般的种植农户来说较为经济压力较大,所以在进行水稻插秧时一般采用半自动化的插秧机械来进行插秧,现有的一种常见的插秧结构为:包括摆放盘,摆放盘中放置有成块的水稻秧苗,摆放盘下方固定有支撑底架,摆放盘与支撑底架之间有一定角度,然后支撑底架一端固定有拉杆,拉杆一侧铰接有摆杆,摆杆的一端固定有连接板,连接板的下侧固定有插秧头,摆放盘一侧开设有落秧口,在进行插秧时是通过不断的摆动摆杆,来带动插秧头不断地下落,以便于将秧苗插进水田中;但现有技术中,不断地摆动摆杆的话体力消耗较大,并且秧苗都是成块的,在进入到插秧后期,需要不断地将剩余的秧苗堆在落秧口,操作较为复杂等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1、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一种能够分割成块的秧苗、便于插秧的可移动水稻插秧摆放盘装置。

2、本技术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包括支撑架结构,所述支撑架结构上方设有分秧盘结构,所述分秧盘结构包括盘体,用于放置秧苗,所述盘体一侧固定有c型框架,便于支撑分秧刀,所述盘体一侧与c型框架一侧均开设有两个长通孔,所述长通孔内上下两侧均开设有滑槽,所述滑槽中滑动设置有两个滑块,所述滑块一侧开设有长方孔,所述长方孔中插设有分秧刀,能够使分秧刀进行滑动,以便于调整分割位置,所述分秧刀一端固定有挡台,所述挡台一端固定有把手,所述挡台与c型框架中的滑块一侧之间固定有压缩弹簧,便于使分秧刀回弹,所述盘体一侧开设有四个落秧口,所述盘体内侧固定有均匀固定有三个分割板,用于放置多块水稻秧苗。

3、作为本技术进一步的方案:所述盘体一端上侧固定有直角支撑板,用于支撑电动伸缩杆,所述直角支撑板上侧位于四个落秧口处均固定有电动伸缩杆,所述电动伸缩杆底端固定有插秧片,用于插秧,所述直角支撑板上侧位于电动伸缩杆一旁固定有蓄电池,能够为电动伸缩杆提供动力。

4、作为本技术进一步的方案:所述分秧刀长度大于盘体内侧宽度,便于将成块的秧苗分成条状,便于插秧。

5、作为本技术进一步的方案:所述支撑架结构包括底架,所述底架一端斜向固定有承接板,便于秧苗的自然滑落,所述承接板上侧固定有盘体,所述承接板一端与底架之间固定有支撑杆,用作支撑,所述底架下侧固定有三个支撑腿架,便于在水田中移动。

6、作为本技术进一步的方案:所述底架下侧一端固定有铰接座,所述铰接座一端铰接有拉杆,所述拉杆一端固定有拉把,用于拉动该装置。

7、作为本技术进一步的方案:所述压缩弹簧直径大于分秧刀最大宽度。

8、本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优点在于:本技术增加了分秧盘结构,能够通过分秧刀将成块的水稻秧苗分成条状,便于插秧,增加了电动伸缩杆,能够通过伸缩杆来将秧苗插入水田,既省时又省力。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可移动水稻插秧摆放盘装置,包括支撑架结构(1),所述支撑架结构(1)上方设有分秧盘结构(2),其特征在于:所述分秧盘结构(2)包括盘体(2.1),所述盘体(2.1)一侧固定有C型框架(2.2),所述盘体(2.1)一侧与C型框架(2.2)一侧均开设有两个长通孔(2.3),所述长通孔(2.3)内上下两侧均开设有滑槽(2.4),所述滑槽(2.4)中滑动设置有两个滑块(3),所述滑块(3)一侧开设有长方孔(3.1),所述长方孔(3.1)中插设有分秧刀(4),所述分秧刀(4)一端固定有挡台(4.1),所述挡台(4.1)一端固定有把手(4.2),所述挡台(4.1)与C型框架(2.2)中的滑块(3)一侧之间固定有压缩弹簧(5),所述盘体(2.1)一侧开设有四个落秧口(2.5),所述盘体(2.1)内侧固定有均匀固定有三个分割板(2.6)。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移动水稻插秧摆放盘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盘体(2.1)一端上侧固定有直角支撑板(2.7),所述直角支撑板(2.7)上侧位于四个落秧口(2.5)处均固定有电动伸缩杆(6),所述电动伸缩杆(6)底端固定有插秧片(6.1),所述直角支撑板(2.7)上侧位于电动伸缩杆(6)一旁固定有蓄电池(7)。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移动水稻插秧摆放盘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分秧刀(4)长度大于盘体(2.1)内侧宽度。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移动水稻插秧摆放盘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架结构(1)包括底架(1.1),所述底架(1.1)一端斜向固定有承接板(1.2),所述承接板(1.2)上侧固定有盘体(2.1),所述承接板(1.2)一端与底架(1.1)之间固定有支撑杆(1.3),所述底架(1.1)下侧固定有三个支撑腿架(1.4)。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可移动水稻插秧摆放盘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架(1.1)下侧一端固定有铰接座(1.5),所述铰接座(1.5)一端铰接有拉杆(8),所述拉杆(8)一端固定有拉把。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移动水稻插秧摆放盘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压缩弹簧(5)直径大于分秧刀(4)最大宽度。

...

【技术特征摘要】

1.可移动水稻插秧摆放盘装置,包括支撑架结构(1),所述支撑架结构(1)上方设有分秧盘结构(2),其特征在于:所述分秧盘结构(2)包括盘体(2.1),所述盘体(2.1)一侧固定有c型框架(2.2),所述盘体(2.1)一侧与c型框架(2.2)一侧均开设有两个长通孔(2.3),所述长通孔(2.3)内上下两侧均开设有滑槽(2.4),所述滑槽(2.4)中滑动设置有两个滑块(3),所述滑块(3)一侧开设有长方孔(3.1),所述长方孔(3.1)中插设有分秧刀(4),所述分秧刀(4)一端固定有挡台(4.1),所述挡台(4.1)一端固定有把手(4.2),所述挡台(4.1)与c型框架(2.2)中的滑块(3)一侧之间固定有压缩弹簧(5),所述盘体(2.1)一侧开设有四个落秧口(2.5),所述盘体(2.1)内侧固定有均匀固定有三个分割板(2.6)。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移动水稻插秧摆放盘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盘体(2.1)一端上侧固定有直角支撑板(2.7),所述直角支撑板(2.7)上侧位于四个落秧口(2.5)处均...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韦美清
申请(专利权)人:河池市宜州区农业机械化技术学校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相关技术
    暂无相关专利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