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浙江大学专利>正文

一种土遗址裂缝生物修复剂及修复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40036655 阅读:19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1-16 19:04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土遗址裂缝生物修复剂及修复方法,其特征在于,土遗址裂缝生物修复剂的原料以质量百分比计为碳酸酐酶溶液21.038%、脱脂奶粉0.07%、黄原胶0.018%、天冬氨酸0.018%、活性氧化镁5.615%、碳酸氢钠2.948%、秸秆纤维0.105%、遗址土粉28.075%和细砂42.113%。修复方法为:清理裂缝;提取碳酸酐酶溶液;制备土遗址裂缝生物修复剂;填充生物修复剂。本发明专利技术立足于碳酸酐酶对二氧化碳水合反应的催化作用以及活性氧化镁的碳化反应,形成流动性好、粘结力大、强度高和收缩性低的土遗址裂缝生物修复剂,为土遗址提供了一种生态兼容性更强,更加低碳环保的生物修复材料和方法。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文物保护,尤其涉及一种土遗址裂缝生物修复剂及修复方法


技术介绍

1、土遗址是以土为主要建筑材料的具有重大历史、文化和科学价值的古遗址,是研究文明起源及发展历程的重要依据。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在自然因素和人为作用的影响下,土遗址出现墙根掏蚀和土体开裂等破坏现象,不仅劣化土体力学性能,损伤结构完整性,也会为雨水、植物根系提供路径,导致风蚀,进一步加速外部条件对遗址体的破坏,引起更为严重的永久性结构性病害。

2、目前,国内针对土遗址的加固材料大致分为三类:(1)无机材料,例如氢氧化钡溶液、氢氧化钙溶液和水玻璃等;(2)有机材料,例如有机硅材料、环氧树脂、丙烯酸树脂、有机水性氟材料等;(3)复合材料,例如硅溶胶-硅树脂材料、丙烯酸-有机硅-环氧树脂体杂化材料等。这些材料各自在一定程度上都存在着一定的问题和局限性,例如透气性和渗透性差、盐析、起壳、脱落等。

3、为了延长土遗址的寿命,针对土遗址中比较典型的土体掏蚀和开裂问题,亟需提供一种兼容性好、低收缩、耐候性好、稳定性好等特点的土遗址裂缝修复材料及修复方法。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土遗址裂缝生物修复剂,其特征在于,其原料以质量百分比计,包括:碳酸酐酶溶液21.038%、脱脂奶粉0.07%、黄原胶0.018%、天冬氨酸0.018%、活性氧化镁5.615%、碳酸氢钠2.948%、秸秆纤维0.105%、遗址土粉28.075%和细砂42.113%。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土遗址裂缝生物修复剂,其特征在于,所述碳酸酐酶提取自绳状龙须菜、硫脲氢祖蓝、藻类中的任意一种;所述碳酸酐酶溶液的活性不低于2000kU/L。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土遗址裂缝生物修复剂,其特征在于,所述脱脂奶粉、黄原胶和天冬氨酸的粒径均小于0.075mm。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土遗址裂缝生物修复剂,其特征在于,其原料以质量百分比计,包括:碳酸酐酶溶液21.038%、脱脂奶粉0.07%、黄原胶0.018%、天冬氨酸0.018%、活性氧化镁5.615%、碳酸氢钠2.948%、秸秆纤维0.105%、遗址土粉28.075%和细砂42.113%。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土遗址裂缝生物修复剂,其特征在于,所述碳酸酐酶提取自绳状龙须菜、硫脲氢祖蓝、藻类中的任意一种;所述碳酸酐酶溶液的活性不低于2000ku/l。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土遗址裂缝生物修复剂,其特征在于,所述脱脂奶粉、黄原胶和天冬氨酸的粒径均小于0.075mm。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土遗址裂缝生物修复剂,其特征在于,所述秸秆纤维的长度范围为10~40mm,直径范围为1~2mm。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土遗址裂缝生物修复剂,其特征在于,所述遗址土粉通过将与被修复土遗址土本体相同的土烘干、碾碎、研磨、过0.075mm孔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高雅清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