换热装置、室外机和空调器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40033789 阅读:7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1-16 18:39
本技术提供了一种换热装置、室外机和空调器,其中,该换热装置包括:第一蒸发部,第一蒸发部的输入端用于连接室内机;第二蒸发部,第二蒸发部的输出端用于连接压缩机;气液分离部,第一蒸发部的输出端连通于气液分离部的输入端,气液分离部的液相输出端连通于第二蒸发部的液相输入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换热装置能够提高冷媒的分布均匀性,降低出口处过热气体比例过高的可能性,利于避免蒸发温度下降,降低换热装置结霜的风险,有利于提升室外机和空调器的整体性能,实现产品用户使用体验的进一步改善。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空调设备,尤其涉及一种换热装置、室外机和空调器


技术介绍

1、空调器在使用过程中,通常是通过制冷剂的吸热或放热来实现环境温度调节,因此换热器的性能对空调器的整体性能存在较大影响。然而,在实际应用中,室外机换热器有时会出现结霜现象,且实际换热能力有时难以达到预期,进而影响了空调器的整体性能,不利于产品使用体验的进一步提升。


技术实现思路

1、本技术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或相关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

2、为此,本技术的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换热装置。

3、本技术的第二方面提供了一种室外机。

4、本技术的第三方面提供了一种空调器。

5、有鉴于此,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第一方面提出了一种换热装置,包括:

6、第一蒸发部,第一蒸发部的输入端用于连接室内机;

7、第二蒸发部,第二蒸发部的输出端用于连接压缩机;

8、气液分离部,第一蒸发部的输出端连通于气液分离部的输入端,气液分离部的液相输出端连通于第二蒸发部的液相输入端。

9、在一种可行的实施方式中,第一蒸发部包括:

10、至少两个第一换热板翅,第一换热板翅形成有第一换热流路,至少两个第一换热板翅依次层叠布置;

11、介质输入管,穿设于各个第一换热板翅,介质输入管连通于第一换热流路的输入端;

12、第一介质输出管,穿设于各个第一换热板翅,第一介质输出管连通于第一换热流路的输出端。

13、在一种可行的实施方式中,气液分离部包括:

14、容置件,形成有容置腔,气液分离部的气相输出端和液相输出端均形成于容置件,且气相输出端和液相输出端均连通于容置腔;

15、其中,第一介质输出管连通于容置腔,气相输出端的位置高度高于液相输出端的位置高度。

16、在一种可行的实施方式中,气液分离部包括:

17、分离管,穿设于第一介质输出管,分离管的外周壁与第一介质输出管的内周壁之间形成有间隙,分离管形成有导通口,导通口一端连通于间隙,另一端连通于分离管的内部;

18、第一排气管,连通于分离管内部;

19、第一排液管,连通于间隙;

20、其中,第一换热流路的轴向与第一介质输出管的轴向相离。

21、在一种可行的实施方式中,气液分离部包括:

22、多个隔板,隔板的一端连接于第一介质输出管的内周壁,另一端向第一介质输出管的中部延伸,多个隔板沿第一介质输出管的周向间隔布置,以将第一介质输出管的内部限定出中部流通区域和沿中部流通区域周向分布的多个槽型流通区域;

23、第二排气管,连接于第一介质输出管,第二排气管的输入端对应于中部流通区域布置;

24、第二排液管,连接于第一介质输出管,第二排液管的输入端对应于槽型流通区域布置。

25、在一种可行的实施方式中,气液分离部包括:

26、第三排气管,穿设于各个第一换热板翅,第三排气管的位置高度高于第一介质输出管的位置高度;

27、连接流路,形成于第一换热板翅,连接流路的一端位于第一介质输出管的管壁,另一端位于第三排气管的管壁;

28、第三排液管,连接于第一介质输出管的输出端。

29、在一种可行的实施方式中,气液分离部的气相输出端用于连接压缩机。

30、在一种可行的实施方式中,第二蒸发部具有气相输入端,气液分离部的气相输出端连通于第二蒸发部的气相输入端。

31、在一种可行的实施方式中,第二蒸发部包括:

32、至少两个第二换热板翅,第二换热板翅形成有第二换热流路,至少两个第二换热板翅依次层叠布置;

33、气相输入管,穿设于各个第二换热板翅,气相输入管连通于第二换热流路的输入端;

34、液相输入管,穿设于各个第二换热板翅,液相输入管连通于第二换热流路的输入端;

35、第二介质输出管,穿设于各个第二换热板翅,第二介质输出管连通于第二换热流路的输出端。

36、在一种可行的实施方式中,在第一蒸发部包括第一换热板翅的情况下,沿第一换热板翅的长度方向或宽度方向,第二换热板翅设置于第一换热板翅的一侧。

37、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第二方面提出了一种室外机,包括:

38、压缩机;

39、如上述第一方面中任一项的换热装置,第二蒸发部的输出端连接于压缩机的输入端。

40、在一种可行的实施方式中,室外机还包括:

41、机壳,形成有安装空间、第一通风口和第二通风口,压缩机和换热装置设置于安装空间内,第一蒸发部对应于第一通风口布置,第二蒸发部对应于第二通风口布置;

42、第一送风装置,设置于机壳内,且位于第一通风口和第一蒸发部之间;

43、第二送风装置,设置于机壳内,且位于第二通风口和第二蒸发部之间。

44、在一种可行的实施方式中,室外机还包括:

45、单向阀,气液分离部的气相输出端通过单向阀连接于压缩机的输入端;或

46、第二膨胀阀,气液分离部的气相输出端通过第二膨胀阀连接于压缩机的输入端。

47、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第三方面提出了一种空调器,包括:

48、室内机,包括室内介质流路;

49、如上述第二方面中任一项的室外机,压缩机连接于室内介质流路的一端,第一蒸发部连接于室内介质流路的另一端。

50、相比现有技术,本技术至少包括以下有益效果: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换热装置在实际应用中可以作为室外机的一个部件,前述换热装置包括有第一蒸发部、第二蒸发部和气液分离部,其中,第一蒸发部的输入端和第二蒸发部的输出端分别用于连接室内机和压缩机,从而换热装置可以在实际应用中参与冷媒循环,并提高冷媒与外部环境之间的换热效率,气液分离部的输入端与第一蒸发部的输出端相连通,从而可以接收到第一蒸发部输出的冷媒,前述冷媒在经过第一蒸发部后通常会处于两相状态,也即处于气相和液相混合的状态,前述气液分离部能够对前述两相状态的冷媒进行气液分离处理,以使两相状态的冷媒被分离成干燥度较低的液相冷媒和干燥度较高的气相冷媒,气液分离部的液相输出端与第二蒸发部的液相输入端相连通,从而可以将分离出的液相冷媒供给至第二蒸发部进行进一步的换热,避免冷媒以两相混合状态进入第二蒸发部,有利于防止不同相态的冷媒在第二蒸发部内流动时,因流速影响而引起的各相冷媒分布不均的现象发生,提高冷媒在第二蒸发部内的分布均匀性,进而能够降低换热装置出口处过热气体比例过高的可能性,利于换热装置充分发挥换热性能并避免蒸发温度下降,降低换热装置结霜的风险,有利于提升室外机和空调器的整体性能,实现产品用户使用体验的进一步改善。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换热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换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蒸发部包括: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换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气液分离部包括: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换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气液分离部包括: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换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气液分离部包括: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换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气液分离部包括:

7.根据权利要求1至6中任一项所述的换热装置,其特征在于,

8.根据权利要求1至6中任一项所述的换热装置,其特征在于,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换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蒸发部包括: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换热装置,其特征在于,

11.一种室外机,其特征在于,包括: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室外机,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13.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室外机,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14.一种空调器,其特征在于,包括: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换热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换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蒸发部包括: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换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气液分离部包括: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换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气液分离部包括: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换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气液分离部包括: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换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气液分离部包括:

7.根据权利要求1至6中任一项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永松信一郎
申请(专利权)人:美的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