壳体组件、电池单体、电池和用电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40031729 阅读:10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1-16 18:20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壳体组件、电池单体、电池和用电装置,壳体组件包括壳体和第一极柱,壳体形成有安装孔,第一极柱包括一体成型的极柱本体、第一限位台和第二限位台,极柱本体穿设于安装孔,第一限位台和第二限位台沿安装孔的轴向方向设置于极柱本体的两端,且第一限位台限位配合于壳体的外侧,第二限位台限位配合于壳体的内侧,以使第一极柱铆接于壳体。根据本申请的壳体组件,组装方便,且能提升第一极柱与壳体连接的可靠性和稳定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申请涉及电池,尤其是涉及一种壳体组件、电池单体、电池和用电装置


技术介绍

1、近些年,新能源汽车有了飞跃式的发展,在电动汽车领域,电池作为电动汽车的动力源,起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通常,电池包括多个电池单体,电池单体通过极柱实现充电、放电,目前极柱通常采用焊接方式设于电池单体的壳体上,使得极柱安装工艺较为复杂,不利于产品生产效率的提升。


技术实现思路

1、本申请旨在至少解决相关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申请提出一种组装方便的壳体组件、电池单体、电池和用电装置。

2、第一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壳体组件,包括:壳体,壳体形成有安装孔;第一极柱,第一极柱包括一体成型的极柱本体、第一限位台和第二限位台,极柱本体穿设于安装孔,第一限位台和第二限位台沿安装孔的轴向方向设置于极柱本体的两端,且第一限位台限位配合于壳体的外侧,第二限位台限位配合于壳体的内侧,以使第一极柱铆接于壳体。

3、上述技术方案中,一方面,第一极柱的结构包括极柱本体、第一限位台和第二限位台,使得第一极柱能铆接于壳体,方便了第一极柱与壳体的组装,简化制作工序,同时提升了第一极柱与壳体连接的可靠性和稳定性;同时,第一极柱的极柱本体、第一限位台和第二限位台三者一体成型,既能节省零部件,节省成本,又能保证第一极柱的强度,使得第一极柱与壳体配合后在电池单体充放电过程中不易因振动或外部拉扯而脱离壳体,也不易因振动或外部拉扯而开裂或损坏,能提高电池单体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4、在一些实施例中,以安装孔的横截面为投影面,以安装孔的轴向方向为投影方向,第一限位台在投影面上的投影的周向轮廓的至少部分为直线;和/或,第二限位台在投影面上的投影的周向轮廓的至少部分为直线。

5、上述技术方案中,第一限位台和第二限位台为极柱翻边形成后与壳体铆接的部分,在翻边铆接后,当第一限位台和第二限位台的至少部分为直线时,直线部分相较于弧线部分而言所受的拉扯较小,不易在翻边铆接后出现开裂,能保证第一极柱的强度,提高第一极柱的可靠性和稳定性,从而能进一步地提高电池单体的可靠性和稳定性。同时,当第一限位台和第二限位台的至少部分为直线时,能适配于片状结构的导电部,使导电部能充分利用第一极柱的空间,以充分提高第一极柱的空间利用率,以保证电池单体的能量密度和快充性能。

6、在一些实施例中,以安装孔的横截面为投影面,以安装孔的轴向方向为投影方向;第一限位台在投影面上的投影的周向轮廓通过直线和弧线组合构成;和/或,第二限位台在投影面上的投影的周向轮廓通过直线和弧线组合构成。

7、上述技术方案中,在翻边铆接后,第一限位台和第二限位台的直线部分相较于弧线部分而言所受的拉扯较小,不易在翻边铆接后出现开裂,能保证极柱的强度,提高极柱的可靠性和稳定性,从而能进一步地提高电池单体的可靠性和稳定性;第一限位台和第二限位台的弧线部分用于保证第一限位台或第二限位台能顺利地与壳体铆接成型,还能用于作为直线部分与直线部分的过渡,保证极柱的整体强度,以保证电池单体的可靠性和稳定性。

8、在一些实施例中,以安装孔的横截面为投影面,以安装孔的轴向方向为投影方向,第一限位台在投影面上的投影的周向轮廓包括两条直线和两条弧线,两条直线相对且间隔设置,两条直线的相对的一端分别通过一个弧线连接;和/或,第二限位台在投影面上的投影的周向轮廓包括两条直线和两条弧线,两条直线相对且间隔设置,两条直线的相对的一端分别通过一个弧线连接。

9、上述技术方案中,通过设置第一限位台在投影面上的投影的周向轮廓包括两条直线和两条弧线,和/或,设置第二限位台在投影面上的投影的周向轮廓包括两条直线和两条弧线,便于使得第一限位台对应投影轮廓为直线的部分和第一限位台对应投影轮廓为曲线的部分具有合适的占比、和/或,使得第二限位台对应投影轮廓为直线的部分和第二限位台对应投影轮廓为曲线的部分具有合适的占比,有利于进一步兼顾第一极柱的强度和铆接顺畅性,从而提升电池单体的可靠性和稳定性。

10、在一些实施例中,以安装孔的横截面为投影面,以安装孔的轴向方向为投影方向;第一限位台在投影面上的投影在第一方向上的尺寸大于第一限位台在投影面上的投影在第二方向上的尺寸;和/或,第二限位台在投影面上的投影在第一方向上的尺寸大于第二限位台在投影面上的投影在第二方向上的尺寸;其中,第一方向、第二方向和轴向方向两两相互垂直。

11、在上述技术方案中,将第一限位台和第二限位台设置为长条状,能增加第一极柱与壳体配合的长度,能提高铆接的稳定性和可靠性,以能进一步提高电池单体的稳定性与可靠性。

12、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限位台在投影面上的投影在第一方向上的尺寸大于第一限位台在投影面上的投影在第二方向上的尺寸的三倍;和/或,第二限位台在投影面上的投影在第一方向上的尺寸大于第二限位台在投影面上的投影在第二方向上的尺寸的三倍。

13、上述技术方案中,通过设置第一限位台和/或第二限位台在投影面上的投影在第一方向上的尺寸大于或等于其在投影面上的投影在第二方向上的尺寸的三倍,能适用于壳体设置第一极柱的壁体在第一方向上长度较长的情况,能充分利用壳体设置第一极柱的壁体的尺寸,以提高第一极柱与壳体铆接的面积,以提高第一极柱与壳体的铆接强度,从而提高电池单体的可靠性和稳定性。

14、在一些实施例中,壳体具有第一壁,安装孔形成于第一壁,第一方向为第一壁的长度方向,第二方向为第一壁的宽度方向。

15、上述技术方案中,通过设置第一方向为第一壁的长度方向,第二方向为第一壁的宽度方向,便于使得第一壁的长度方向可以与极柱的横截面的长度方向一致,且第一壁的宽度方向可以与第一极柱的横截面的宽度方向一致,以有效使得第一壁与第一壁上的第一极柱在第一方向和第二方向上均取得良好匹配,以使第一壁上的第一极柱进一步充分利用第一壁提供的布置区域,以提高第一极柱与壳体铆接的面积,以提高第一极柱与壳体的铆接强度,从而提高电池单体的可靠性和稳定性。

16、在一些实施例中,极柱本体在第一方向上的长度尺寸大于或等于第一壁在第一方向上的长度尺寸的1/3;和/或,极柱本体在第二方向上的宽度尺寸大于或等于第一壁在第二方向上的宽度尺寸的1/4;和/或,极柱本体与安装孔配合的部分的横截面积大于或等于第一壁的面积的4%;和/或,沿安装孔的轴向方向,极柱本体的厚度尺寸大于与第一壁的厚度尺寸的比值大于1且小于1.5。

17、上述技术方案中,当极柱本体的长度与第一壁的长度比、宽度比中的至少一个满足上述对应范围时,极柱本体在第一壁的长度方向和宽度方向上的占比大,极柱本体与安装孔配合部分的尺寸大,能提高第一极柱与第一壁铆接的稳定性,保证第一极柱的铆接强度,以提高电池单体的可靠性和稳定性;当极柱本体的横截面与第一壁的面积比位于上述范围内时,第一极柱的过流面积大,能提高第一极柱的过流和快充能力;当极柱本体的厚度与第一壁的厚度比满足上述对应范围时,便于使得极柱本体可靠配合于安装孔,以便使得第一限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壳体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壳体组件,其特征在于,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壳体组件,其特征在于,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壳体组件,其特征在于,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壳体组件,其特征在于,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壳体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限位台在所述投影面上的投影在第一方向上的尺寸大于所述第一限位台在第二方向上的尺寸的三倍;和/或,所述第二限位台在所述投影面上的投影在第一方向上的尺寸大于所述第二限位台在第二方向上的尺寸的三倍。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壳体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具有第一壁,所述安装孔形成于所述第一壁,所述第一方向为所述第一壁的长度方向,所述第二方向为所述第一壁的宽度方向。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壳体组件,其特征在于,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壳体组件,其特征在于,

10.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壳体组件,其特征在于,

11.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壳体组件,其特征在于,

12.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壳体组件,其特征在于,

13.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壳体组件,其特征在于,

14.根据权利要求1-13中任一项所述的壳体组件,其特征在于,

1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壳体组件,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16.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壳体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绝缘密封部件包括:

17.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壳体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的外侧壁形成有第一配合槽,所述第一配合槽用于容纳所述绝缘件。

18.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壳体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的内侧壁形成有配合凸起,所述配合凸起与所述第一密封件抵接配合。

19.一种电池单体,其特征在于,包括电芯组件和根据权利要求1-18中任一项所述的壳体组件,所述电芯组件设于所述壳体内且与所述第一极柱电连接。

20.根据权利要求19所述的电池单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电芯组件包括活性物质涂覆部和导电部,所述活性物质涂覆部容纳于所述壳体内,所述导电部用于电连接所述活性物质涂覆部和所述第一极柱;

21.根据权利要求20所述的电池单体,其特征在于,所述容纳部具有第一容纳槽,所述第一极柱朝向所述活性物质涂覆部一侧的表面为极柱内端面,所述第一容纳槽的槽口形成在所述极柱内端面上,所述导电部的至少部分容纳于所述第一容纳槽内。

22.根据权利要求21所述的电池单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容纳槽的槽壁具有第一沉槽,所述导电部与所述第一极柱电连接的位置至少部分位于所述第一沉槽内。

23.根据权利要求21所述的电池单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极柱具有第一凹槽,所述第一极柱的远离所述活性物质涂覆部的一侧表面为极柱外端面,所述第一凹槽的槽口形成在所述极柱外端面上。

24.根据权利要求23所述的电池单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池单体还包括槽盖,所述槽盖设于所述第一极柱且封盖所述第一凹槽的槽口。

25.根据权利要求20所述的电池单体,其特征在于,所述容纳部具有第二容纳槽,所述第一极柱远离所述活性物质涂覆部一侧的表面为极柱外端面,所述第二容纳槽的槽口形成在所述极柱外端面上,所述第二容纳槽通过第一穿孔与所述壳体的内部连通,所述导电部穿设于所述第一穿孔且至少部分容纳于所述第二容纳槽内。

26.根据权利要求25所述的电池单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容纳槽具有第二沉槽,所述导电部与所述第一极柱电连接的位置至少部分位于所述第二沉槽内。

27.根据权利要求25所述的电池单体,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组件还包括第一盖板,所述第一盖板与所述第一极柱配合,且封闭所述第二容纳槽的槽口,所述第一盖板与所述第一极柱电连接。

28.根据权利要求25所述的电池单体,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组件还包括第二盖板,所述第二盖板盖设于所述第一穿孔及位于所述第二容纳槽内的所述导电部外。

29.根据权利要求20-28中任一项所述的电池单体,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30.根据权利要求29所述的电池单体,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架设有导向部,所述导向部围设形成所述避让孔的至少部分,所述导向部至少部分延伸到所述容纳部。

31.根据权利要求29所述的电池单体,其特征在于,所述避让孔包括第一孔段和第二孔段,所述第二孔段位于所述第一孔段的靠近所述活性物质涂覆部的一侧,且所述第二孔段的横截面积沿着远离所述第一孔段的方向逐渐增大,所述活性物质涂覆部包括集流体和设于所述集流体上的活性物质层,所述导电...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壳体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壳体组件,其特征在于,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壳体组件,其特征在于,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壳体组件,其特征在于,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壳体组件,其特征在于,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壳体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限位台在所述投影面上的投影在第一方向上的尺寸大于所述第一限位台在第二方向上的尺寸的三倍;和/或,所述第二限位台在所述投影面上的投影在第一方向上的尺寸大于所述第二限位台在第二方向上的尺寸的三倍。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壳体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具有第一壁,所述安装孔形成于所述第一壁,所述第一方向为所述第一壁的长度方向,所述第二方向为所述第一壁的宽度方向。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壳体组件,其特征在于,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壳体组件,其特征在于,

10.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壳体组件,其特征在于,

11.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壳体组件,其特征在于,

12.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壳体组件,其特征在于,

13.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壳体组件,其特征在于,

14.根据权利要求1-13中任一项所述的壳体组件,其特征在于,

1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壳体组件,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16.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壳体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绝缘密封部件包括:

17.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壳体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的外侧壁形成有第一配合槽,所述第一配合槽用于容纳所述绝缘件。

18.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壳体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的内侧壁形成有配合凸起,所述配合凸起与所述第一密封件抵接配合。

19.一种电池单体,其特征在于,包括电芯组件和根据权利要求1-18中任一项所述的壳体组件,所述电芯组件设于所述壳体内且与所述第一极柱电连接。

20.根据权利要求19所述的电池单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电芯组件包括活性物质涂覆部和导电部,所述活性物质涂覆部容纳于所述壳体内,所述导电部用于电连接所述活性物质涂覆部和所述第一极柱;

21.根据权利要求20所述的电池单体,其特征在于,所述容纳部具有第一容纳槽,所述第一极柱朝向所述活性物质涂覆部一侧的表面为极柱内端面,所述第一容纳槽的槽口形成在所述极柱内端面上,所述导电部的至少部分容纳于所述第一容纳槽内。

22.根据权利要求21所述的电池单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容纳槽的槽壁具有第一沉槽,所述导电部与所述第一极柱电连接的位置至少部分位于所述第一沉槽内。

23.根据权利要求21所述的电池单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极柱具有第一凹槽,所述第一极柱的远离所述活性物质涂覆部的一侧表面为极柱外端面,所述第一凹槽的槽口形成在所述极柱外端面上。

24.根据权利要求23所述的电池单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池单体还包括槽盖,所述槽盖设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林文法陈从胜张盛武唐鸣浩郑于炼
申请(专利权)人:宁德时代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