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施工预制梁用的活动钢底座及其标准节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003091 阅读:333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施工预制梁用的活动钢底座及其标准节,其标准节包括梁底模板以及借助螺栓与梁底模板联接的支承座;所述梁底模板中的第一钢板下部位于其两侧对称设有第一槽钢,两侧的第一槽钢中间固接有第一角钢;所述支承座中的第二角钢对称设置于底部,且与地面接触,第二角钢上方设有第三角钢,第三角钢上面设有第二槽钢,所述支承座一侧的第二槽钢与另一侧的第二角钢之间设有第四角钢,支承座前后两端均设有第三钢板;第一槽钢与第二槽钢之间设有第二钢板。本活动钢底座借助螺栓使用上述标准节拼装而成。采用本发明专利技术,施工时间短、成本低、可在不同工点重复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预制梁施工用的临时附属工程,尤其是一种施工预制梁用的活动 钢底座及其标准节。
技术介绍
在山区修建高速公路要跨越山沟山谷,高桥多,路基挖填方量大,无大块平坦场地 可用于梁预制,现浇梁因造价原因,多数桥采用预制梁。目前,一般制造预制梁用的台座为 混凝土台座,表面铺钢板或使用水磨石。混凝土台座施工时间长,并且制造成本高,预制梁 完成后需运走才可以进行下片梁的施工。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施工时间短、成本低、可重复使用的施工预 制梁用的活动钢底座及其标准节。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中制造标准节所采取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施工预制 梁用的活动钢底座标准节,其关键技术在于它包括梁底模板以及借助螺栓与梁底模板联接 的支承座;所述梁底模板中的第一钢板下部且位于其左右两侧对称设有第一槽钢,左右两 侧的第一槽钢中间固接有第一角钢;所述支承座中的第二角钢对称设置于底部,并且其与 地面接触,第二角钢上方设有第三角钢,第三角钢上面设有第二槽钢,所述支承座一侧的第 二槽钢与另一侧的第二角钢之间设有第四角钢,支承座前后两端均设有第三钢板;第一槽 钢与第二槽钢之间设有第二钢板。上述第三钢板上设有螺栓孔,可借助螺栓来连接相邻的 标准节。第二钢板上部的部件组成梁底模板部分,第二钢板下部的部件组成支承座部分。上 述技术方案中关于位置关系(比如两侧、两端等)的描述,以附图2剖视图为基准。优选的,上述第一钢板与第一角钢焊接,第一钢板与第一槽钢焊接,第一槽钢与第 一角钢焊接;第二角钢与第三角钢之间焊接;第四角钢与第二槽钢焊接,第四角钢与第二 角钢焊接。上述连接梁底模板与支承座的螺栓下面(即连接第一槽钢与第二槽钢的螺栓)设 有斜垫片,用于平整槽钢肢的斜度。本专利技术中施工预制梁用的活动钢底座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借助上述的活动钢底 座标准节制造,相邻的两活动钢底座标准节之间借助螺栓连接为一体,活动钢底座两端头 的标准节为端头底座,与端头底座相邻的标准节为端部底座,端头底座与端部底座之间设 置有吊装孔,吊装孔处设置吊装孔模板;所述吊装孔模板包括设于上部的第四钢板、对称设 置于第四钢板下部两侧的第三槽钢和设于两侧第三槽钢之间的第五角钢。上述端头底座与 端部底座的结构与其他活动钢底座标准节结构相同,只是在端头底座上部的第五钢板与端 部底座的第六钢板之间配套设置了一个平台,该平台用来放置吊装模板,制造时只需将第 五钢板与第六钢板制作短一点,从而形成一个凹陷下去的平台,即可在此平台上放置吊装 孔模板。端头底座与端部底座以及其他标准节没有固定连接在一起,端部底座和其他标准3CN 101839063 A说明书2/3页节连接为一体,端头底座和端部底座之间放置的吊装孔模板处形成一个吊装孔,梁体预制 张拉完成后,使用千斤顶从吊装孔模板处顶起梁体或直接起吊梁体。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所产生的有益效果在于本专利技术适用于场地比较狭小,附近没 有梁场,且无大块平坦场地的情况下施工使用,对于不同长度的预制梁,可以利用本活动钢 底座标准节拼装成所需长度的活动钢底座,且根据预制梁的宽度来加工活动钢底座的宽 度,其具有以下优点1、本专利技术施工时间比施工混凝土台座短。2、本专利技术可重复利用,可以作为周转材料,在不同工点使用,一个工地使用完成后 可运至另一个工地继续使用。3、尤其适合在场地比较狭小时(可预制几片或十几片梁位置)使用,在梁预制完 成后,抽出活动钢底座,而不移梁,可将梁放在原地。4、可调整预制梁的预拱度,通过调整第二钢板的厚度来进行调整。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标准节的侧视图;图2是图1的A-A剖视图;图3是本活动钢底座的简化示意图;图4是本吊装孔模板的示意图;图5是图4的B-B剖视图;图6是本活动钢底座的结构示意图;图7是斜垫片的示意图;图8是图7的C-C剖视图;图9是第二钢板的示意图;图10是第3钢板的示意图;图11是第三角钢的示意图;图12是第四角钢的示意图;其中,1、第一钢板;2、第一角钢;3、第一槽钢;4、第二钢板;5、第二槽钢;6、第三角 钢;7、第二角钢;8、第四角钢;9、第三钢板;10、螺栓;11、标准节;12、端部底座;13、吊装孔 模板;14、端头底座;15、第四钢板;16、第三槽钢;17、第五角钢;18、螺栓孔;19、平台;20、 斜垫片;21、第六钢板;22、第五钢板。具体实施例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参见附图2,每个标准节结构上分为两部分,上部为梁底模板部分,包括第一钢板 1、第一槽钢3以及第一角钢2 ;下部为支承座部分,结构包括第二角钢7、第三角钢6、第二 槽钢5、第四角钢8以及第三钢板9。第一钢板1与下面的第一槽钢3以及第一角钢2之间 点焊联接,第一槽钢3设于第一钢板1的两侧,第一槽钢3内塞橡胶管,防止预制梁混凝土 浇注时在此处漏浆,第一角钢2焊接于左右两侧的第一槽钢之间。第二角钢7与地面接触, 上部有第三角钢6,承受竖向载荷,上部的第二槽钢5可加强支承部分的刚度,并且梁底模 板部分连接。支承座的左右两部分使用第四角钢8交叉连接,使支承座形成一个整体。支4承座部分的各部件之间均为焊接。参见附图1,支承座部分的第三钢板9设于标准节两端头 位置,其上面设有螺栓孔18,借助螺栓将相邻的标准节拼装起来。第一槽钢3与第二槽钢5 之间设有第二钢板4,上下两部分通过螺栓10联接起来,螺栓10下部使用斜垫片20,斜垫 片用于平整槽钢肢的斜度。通过垫有不同厚度的第二钢板4,比如1、2、3、和5mm多种,可调 整梁底模板的反拱。上部的梁底模板部分与下部的支承部分借助螺栓10联接。参见附图3 附图6,对于不同长度的预制梁,可拼装所需长度的活动钢底座进行 施工,对于不同宽度的预制梁,活动钢底座按所需宽度进行加工。相邻的标准节之间采用螺 栓联接,端头底座14不与其他标准节连接。吊装孔模板放置于端头底座14与端头底座12 之间。采用本专利技术施工前应先平整场地并硬化,硬化厚度根据场地地质情况和场地使用 频率不同,一般为10 20cm,在施工完成的路基上可只硬化10 15cm。场地硬化时,在计 划生产预制梁位置预埋铁件,或者采用膨胀螺栓,用于固定本专利技术。将本专利技术由工厂加工完 成后运至施工现场,然后用螺栓将各部分联接起来,调整活动钢底座在一条直线上,然后放 置于预埋铁件的间隙中,防止安装模板时的碰撞偏位。若不移动活动钢底座时,可将其与预 埋铁件点焊。由于地面不平,支承座部分不能全部接触地面时,根据实际情况使用不同厚度 的钢板垫于其下部。梁底模板部分使用螺栓与支承座联接,用水准仪控制梁底模板部分的 高程,保证活动钢底座的水平和预拱度,使用不同厚度的钢板进行调节。端头底座14按梁 长布置在相应位置,一个制梁台座完成后,即可进行预制梁施工。梁体预制张拉完成后,使 用千斤顶从吊装模板处顶起梁体,两头垫枕木或其他支承梁体的材料,抽出活动钢底座,重 新选择场地拼装活动钢底座,即可进行下片梁的预制施工。若施工不同梁长时,可拼装数量 不同的标准节,或加工不同长度的标准节进行组合。若施工不同宽度的梁时,可在工厂将本 专利技术加工成与梁等宽。权利要求一种施工预制梁用的活动钢底座标准节,其特征在于包括梁底模板以及借助螺栓(10)与梁底模板联接的支承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施工预制梁用的活动钢底座标准节,其特征在于:包括梁底模板以及借助螺栓(10)与梁底模板联接的支承座;所述梁底模板中的第一钢板(1)下部且位于其两侧对称设有第一槽钢(3),两侧的第一槽钢(3)中间固接有第一角钢(2);所述支承座中的第二角钢(7)对称设置于底部,并与地面接触,第二角钢(7)上方设有第三角钢(6),第三角钢(6)上面设有第二槽钢(5),所述支承座一侧的第二槽钢(5)与另一侧的第二角钢(7)之间设有第四角钢(8),支承座前后两端均设有第三钢板(9);所述第一槽钢(3)与第二槽钢(5)之间设有第二钢板(4)。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五一
申请(专利权)人:中铁十七局集团第三工程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13[中国|河北]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