器械通道组件、插入部及内窥镜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0019943 阅读:24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1-16 16:36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器械通道组件、插入部及内窥镜,涉及内窥镜技术领域。器械通道组件用于引导处置器械伸出内窥镜的头端座。器械通道组件包括固定连接的接管和钳道管,钳道管与接管的连接处不存在阻碍处置器械自钳道管伸入接管的干涉面,可以避免处置器械的前端面在穿过器械通道组件的过程中产生干涉,进而可以减弱穿刺针、喷管、圈套器等处置器械伸出头端座的过程中的卡顿感,提升临床诊疗体验。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内窥镜,特别涉及一种器械通道组件、插入部及内窥镜


技术介绍

1、内窥镜是一种兼有诊断及微创治疗功能的医疗设备。内窥镜通常包括可伸入腔体内的插入部和可对该插入部中的弯曲部进行弯曲控制的操作部。其中,插入部的头端座设置有成像探头,可实时采集腔体内的图像供医生观察;该插入部内还贯穿设置有器械通道组件,该器械通道组件的一端与操作部上形成的通道口连通,另一端与头端座连通,在进行内镜诊疗的过程中,相关处置器械可以自通道口穿入,经由器械通道组件的引导,再自头端座伸出到腔体内,以进行微创治疗。

2、然而,在实际应用中,本申请专利技术人发现:在内窥镜存在弯曲角度的情况下,穿刺针、喷管、圈套器等处置器械伸出头端座的过程中容易出现卡顿现象,严重时甚至会完全卡死,影响内镜诊疗过程。


技术实现思路

1、有鉴于此,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器械通道组件,能够减弱穿刺针、喷管、圈套器等处置器械伸出头端座的过程中的卡顿感,提升临床诊疗体验。

2、本专利技术的另一目的是提供一种包括上述器械通道组件的插入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器械通道组件,用于引导处置器械伸出内窥镜的头端座(41),其特征在于,所述器械通道组件包括固定连接的接管(1)和钳道管(2),所述钳道管(2)与所述接管(1)的连接处不存在阻碍所述处置器械自所述钳道管(2)伸入所述接管(1)的干涉面。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器械通道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接管(1)包括前筒体(11)和后筒体(13),所述前筒体(11)的内径小于所述后筒体(13)的内径,所述前筒体(11)和所述后筒体(13)的连接处形成有定位面(121),所述钳道管(2)嵌入所述后筒体(13)内,且所述钳道管(2)的前端抵接于所述定位面(121);

3.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器械通道组件,用于引导处置器械伸出内窥镜的头端座(41),其特征在于,所述器械通道组件包括固定连接的接管(1)和钳道管(2),所述钳道管(2)与所述接管(1)的连接处不存在阻碍所述处置器械自所述钳道管(2)伸入所述接管(1)的干涉面。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器械通道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接管(1)包括前筒体(11)和后筒体(13),所述前筒体(11)的内径小于所述后筒体(13)的内径,所述前筒体(11)和所述后筒体(13)的连接处形成有定位面(121),所述钳道管(2)嵌入所述后筒体(13)内,且所述钳道管(2)的前端抵接于所述定位面(121);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器械通道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钳道管(2)的内径小于或等于所述前筒体(11)的内径。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器械通道组件,其特征在于,在径向上,所述定位面(121)的内缘(b)位于所述前筒体(11)的内壁的外侧;所述前筒体(11)和所述后筒体(13)的连接处还形成有倾斜设置的过渡面(122),所述过渡面(122)连接所述前筒体(11)的内壁与所述定位面(121)。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器械通道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钳道管(2)的内壁的延长线与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龚鹏程荆峰邹银辉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开立生物医疗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