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ystem.ArgumentOutOfRangeException: 索引和长度必须引用该字符串内的位置。 参数名: length 在 System.String.Substring(Int32 startIndex, Int32 length) 在 zhuanliShow.Bind() 背光模块制造技术_技高网

背光模块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0016792 阅读:13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1-16 16:08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背光模块,包括反射元件、多个发光元件以及光扩散板。反射元件具有第一表面、第二表面及多个光源槽。第一表面和第二表面相对。光源槽从第一表面朝第二表面延伸,并分别具有位于第一表面的出光口。多个发光元件分别设置于光源槽内。光扩散板与第一表面相对设置,其中光扩散板与第一表面之间的距离介于0.5mm~4mm之间。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是有关一种光源模块,尤其是一种背光模块


技术介绍

1、液晶显示器的主要由背光模块、显示面板与外框构成。详细来说,背光模块又可分为侧光式背光模块与直下式背光模块,其中直下式背光模块的面光源具有亮度均匀的优点,且有利于达到区域调光(local dimming)的功能,使影像具有更好的对比度。因此,大部分以发光二极管(led)作为光源的大型液晶显示器会采用直下式背光模块。

2、然而,现有的背光模块无法有效地控制发光元件的出光角度。因此,现有的背光模块在执行区域调光时,从亮区出射的光线会干扰到邻近的暗区,因而影响暗区的显示效果,并导致影像的对比度降低。


技术实现思路

1、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背光模块,以具有出光角度小和出光亮度均匀的优点。

2、为达上述的一或部分或全部目的或是其他目的,本专利技术所提供的背光模块包括反射元件、多个发光元件以及光扩散板。反射元件具有第一表面、第二表面及多个光源槽。第一表面和第二表面相对。光源槽从第一表面朝第二表面延伸,并分别具有位于第一表面的出光口。多个发光元件分别设置于光源槽内。光扩散板与第一表面相对设置,其中光扩散板与第一表面之间的距离介于0.5mm~4mm之间。

3、在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的背光模块例如还包括支撑元件。支撑元件固定于反射元件,并抵于光扩散板,使光扩散板与第一表面之间具有距离。

4、在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的第一表面具有外缘,外缘围绕出光口。支撑元件可沿外缘固定于反射元件。

5、在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的支撑元件与反射元件可呈一体结构或分体结构。

6、在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的支撑元件的材料与反射元件的材料可包括橡胶、聚碳酸酯、聚碳酸酯、聚丙烯、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酯或聚乙烯。

7、在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的光源槽分别具有底部及反射部。底部分别于出光口相对,并适于供发光元件设置。反射部位于出光口与底部之间,并适于围绕发光元件。反射部包括第一反射面和第二反射面。第一反射面位于第二反射面和底部之间,且第二反射面位于第一反射面和出光口之间。第一反射面相对于第二表面的斜率可小于第二反射面相对于第二表面的斜率,或第一反射面的曲率可大于第二反射面的曲率。

8、在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的发光元件分别具有顶面和底面。顶面分别和底面相对,且顶面分别朝向出光口。顶面分别具有法向,各发光元件的出光强度的峰值角度与法向的夹角介于50度~90度,发光元件的光束角介于140度~180度。

9、在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的背光模块还可包括多个遮光元件。发光元件具有顶面和底面。顶面和底面相对,且顶面朝向出光口。遮光元件分别设置于顶面。

10、在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的夹角例如介于50度~70度。

11、在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的各发光元件的光束角例如介于140度~180度。

12、在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的发光元件分别具有顶面和底面。顶面分别和底面相对,且顶面分别朝向出光口。顶面分别具有法向,各发光元件的出光强度的峰值角度与法向的夹角可介于-5度~5度,且各发光元件的光束角可介于120度~140度。

13、在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的出光口中的彼此相邻的二出光口之间在第一表面具有间距,间距可介于0.01mm~2mm之间。

14、在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的光扩散板具有出光面及入光面,出光面背对第一表面,并与入光面相对。出光面及/或入光面可具有多个光学微结构。

15、在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的每一光学微结构具有斜面。斜面立于出光面及/或入光面,并相对出光面及入光面倾斜。光学微结构中相邻的二光学微结构的二斜面朝向彼此,且二斜面彼此邻接于连线。二斜面之间夹一角度,角度介于30度至150度。光学微结构中相邻的四光学微结构的连线相交于交点,且光学微结构中相邻的八光学微结构围绕交点而彼此邻接。

16、在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的光学微结构的形状可分别包括三角锥、四角锥、三角柱、圆柱、圆锥或球体。

17、在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的背光模块例如还包括光学膜片,其中光学膜片设置于光扩散板的背对反射元件的一侧。

18、本专利技术的背光模块采用反射元件和光扩散板,其中发光元件产生的光线经由反射元件反射后,能以较小的出光角度从反射元件出射。另,因为光扩散板与反射元件的第一表面之间的距离介于0.5mm~4mm之间,因此,从反射元件出射的光线会以较小的角度入射至光扩散板,进而缩小光线从光扩散板出射的角度。基于上述结构,本专利技术的背光模块能具有出光角度小和出光亮度均匀的优点,进而提升背光模块执行区域调光的亮暗对比度。

19、为让本专利技术的上述和其他目的、特征和优点能更明显易懂,下文特举实施例,并配合所附图式,作详细说明如下。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背光模块,其特征在于,包括: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背光模块,其特征在于,更包括一支撑元件,其中该支撑元件固定于该反射元件并抵于该光扩散板,使该光扩散板与该第一表面之间具有该距离。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背光模块,其特征在于,该第一表面具有一外缘,该外缘围绕该些出光口,该支撑元件沿该外缘固定于该反射元件。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背光模块,其特征在于,该支撑元件与该反射元件呈一体结构或分体结构。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背光模块,其特征在于,该支撑元件的材料与该反射元件的材料包括橡胶、聚碳酸酯、聚丙烯、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酯或聚乙烯。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背光模块,其特征在于,该些光源槽分别具有一底部及一反射部,该些底部分别于该些出光口相对,并适于供该些发光元件设置,该反射部位于该出光口与该底部之间,并适于围绕该发光元件,该反射部包括一第一反射面和一第二反射面,该第一反射面位于该第二反射面和该底部之间,且该第二反射面位于该第一反射面和该出光口之间,该第一反射面相对于该第二表面的一斜率小于该第二反射面相对于该第二表面的一斜率,或该第一反射面的一曲率大于该第二反射面的一曲率。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背光模块,其特征在于,该些发光元件分别具有一顶面和一底面,该些顶面分别和该些底面相对,且该些顶面分别朝向该些出光口,该些顶面分别具有一法向,各该些发光元件的出光强度的峰值角度与该法向的一夹角介于50度~90度,该些发光元件的一光束角介于140度~180度。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背光模块,其特征在于,更包括多个遮光元件,其中该发光元件具有一顶面和一底面,该顶面和该底面相对,且该顶面朝向该出光口,该些遮光元件分别设置于该些顶面。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背光模块,其特征在于,该些发光元件分别具有一顶面和一底面,该些顶面分别和该些底面相对,且该些顶面分别朝向该些出光口,该些顶面分别具有一法向,各该些发光元件的出光强度的峰值角度与该法向的一夹角介于-5度~5度,且各该些发光元件的一光束角介于120度~140度。

10.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背光模块,其特征在于,该些出光口中的彼此相邻的二该出光口之间在该第一表面具有一间距,该间距介于0.01mm~2mm之间。

11.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背光模块,其特征在于,该光扩散板具有一出光面及一入光面,该出光面背对该第一表面,并与该入光面相对,该出光面及/或该入光面具有多个光学微结构。

12.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背光模块,其特征在于,每一该些光学微结构具有一斜面,该斜面立于该出光面及/或该入光面,并相对该出光面及该入光面倾斜,该些光学微结构中相邻的二该光学微结构的二该斜面朝向彼此,且二该斜面彼此邻接于一连线,二该第一斜面之间夹一角度,该角度介于30度至150度,该些光学微结构中相邻的四该光学微结构的该些连线相交于一交点,且该些光学微结构中相邻的八该光学微结构围绕该交点而彼此邻接。

13.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背光模块,其特征在于,该些光学微结构的形状分别包括三角锥、四角锥、三角柱、圆柱、圆锥或球体。

1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背光模块,其特征在于,更包括一光学膜片,其中该光学膜片设置于该光扩散板的背对该反射元件的一侧。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背光模块,其特征在于,包括: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背光模块,其特征在于,更包括一支撑元件,其中该支撑元件固定于该反射元件并抵于该光扩散板,使该光扩散板与该第一表面之间具有该距离。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背光模块,其特征在于,该第一表面具有一外缘,该外缘围绕该些出光口,该支撑元件沿该外缘固定于该反射元件。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背光模块,其特征在于,该支撑元件与该反射元件呈一体结构或分体结构。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背光模块,其特征在于,该支撑元件的材料与该反射元件的材料包括橡胶、聚碳酸酯、聚丙烯、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酯或聚乙烯。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背光模块,其特征在于,该些光源槽分别具有一底部及一反射部,该些底部分别于该些出光口相对,并适于供该些发光元件设置,该反射部位于该出光口与该底部之间,并适于围绕该发光元件,该反射部包括一第一反射面和一第二反射面,该第一反射面位于该第二反射面和该底部之间,且该第二反射面位于该第一反射面和该出光口之间,该第一反射面相对于该第二表面的一斜率小于该第二反射面相对于该第二表面的一斜率,或该第一反射面的一曲率大于该第二反射面的一曲率。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背光模块,其特征在于,该些发光元件分别具有一顶面和一底面,该些顶面分别和该些底面相对,且该些顶面分别朝向该些出光口,该些顶面分别具有一法向,各该些发光元件的出光强度的峰值角度与该法向的一夹角介于50度~90度,该些发光元件的一光束角介于140度~180度。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背光模块,其特征在于,更包括多个遮光元件,...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沈文台许家维
申请(专利权)人:达运精密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