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ystem.ArgumentOutOfRangeException: 索引和长度必须引用该字符串内的位置。 参数名: length 在 System.String.Substring(Int32 startIndex, Int32 length) 在 zhuanliShow.Bind() 一种悬挂式船只过坝方法及设施技术_技高网

一种悬挂式船只过坝方法及设施技术

技术编号:40016490 阅读:11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1-16 16:05
一种悬挂式船只过坝方法和设施,其方法包括以下步骤:a.在大坝下游和上游之间设置轨道和控制室,悬挂小车与轨道相匹配,悬挂小车底部铰接升船机,悬挂小车和升船机均与控制室电连接;b.船只从大坝下游到上游时,升船机在大坝下游,控制室引导船只开进升船机中并停稳,将船只缆绳系于升船机上;c.控制室启动悬挂小车在轨道上向上游移动;d.移动至大坝上游,升船机底部缓慢浸入上游水面内,船只浮起时停止悬挂小车,解开船只缆绳,船只游出升船机进入上游水面。本发明专利技术能够使小型船只顺利在大坝上游和下游之间通过,不必在水坝位置建设专门的过船设施,悬挂式过船设施可以根据需要设计过船线路,规避水流水位等不利过船因素,过船线路灵活、过船方法简单。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属于水利水电机械,具体地涉及船只过坝的方法和设施。


技术介绍

1、为了水利水电或景观需求,很多河流都修建了各种型式水坝。水坝的修建使船只不能顺利地在河流上下游自由行驶。对于大型水坝,为了使船舶能顺利通过各种水坝,一般利用船闸、斜面升船机和垂直升船机等过船设施进行过坝,这些升船机一般包含各种型式的水工建筑物和机电设备,升船机一般建设在水坝上。对于小型河流水坝或者人工河湖,由于建设成本、水流速度和通航水位等原因,很多水坝都没有建设或没有条件建设过船设施。

2、鉴于此,本申请设计一种悬挂式船只过坝方法和设施,能够使小型船只顺利在大坝上游和下游之间通过,不必在水坝位置建设专门的过船设施。


技术实现思路

1、为解决上述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悬挂式船只过坝方法。本专利技术能够使小型船只顺利在大坝上游和下游之间通过,不必在水坝位置建设专门的过船设施,悬挂式过船设施可以根据需要设计过船线路,规避水流水位等不利过船因素,过船线路灵活、过船方法简单。

2、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以下述方式实现的:

3、一种悬挂式船只过坝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4、a.在大坝下游和上游之间设置轨道和控制室,悬挂小车与轨道相匹配,悬挂小车底部铰接升船机,悬挂小车和升船机均与控制室电连接;

5、b.船只从大坝下游到上游时,升船机在大坝下游,控制室引导船只开进升船机中并停稳,将船只缆绳系于升船机上;

6、c.控制室启动悬挂小车在轨道上向上游移动;p>

7、d.移动至大坝上游,升船机底部缓慢浸入上游水面内,船只浮起时停止悬挂小车,解开船只缆绳,船只游出升船机进入上游水面。

8、上述悬挂式船只过坝方法,所述步骤a的轨道通过若干立柱设置在大坝下游和上游之间。

9、上述悬挂式船只过坝方法, 所述轨道为设置在大坝下游和上游之间两侧的环形轨道或者在大坝下游和上游之间的一侧的非环形轨道。

10、上述悬挂式船只过坝方法,所述步骤a中的轨道为底部开口的矩形截面,轨道的截面大小与悬挂水车相配合,轨道内部顶面设置有用于给升船机供电的滑触线,步骤a中的悬挂小车包括小车架,小车架上设置有4个竖向的支撑轮、4个水平导向轮、供电拉杆、驱动装置和吊杆,水平导向轮设置在小车架的四个角上且与轨道竖直面上设置的水平轮导向面相匹配,4个支撑轮竖向设置在小车架的四个角上且与轨道底板内侧的竖向导向面相匹配,供电拉杆设置在小车架后部一侧,供电拉杆携带供电受电器与轨道内滑触线保持接触,驱动装置设置在小车架前部中间位置,悬挂小车的驱动装置采用电力驱动,连接于前两个支撑轮作为驱动轮,吊杆设置在小车架底部,且伸出轨道外与升船机铰接。

11、上述悬挂式船只过坝方法,所述步骤a中升船机包括与吊杆铰接的悬吊架,悬吊架两侧铰接平衡梁,平衡梁底部通过若干悬吊绳连接船厢。

12、上述悬挂式船只过坝方法,所述步骤a中至少两个悬挂小车的吊杆与悬吊架铰接,悬吊架通过的两侧固定设置吊板,平衡梁的中部通过铰轴设置在吊板底部,在平衡梁两端设置有角度调节机构,角度调节机构包括角度传感器和调节油缸,调节油缸的一端铰接于平衡梁,另一端铰接于悬吊架,角度传感器设置在平衡梁上,角度传感器和调节油缸均与控制室内的控制器电连接。

13、上述悬挂式船只过坝方法,所述步骤a中船厢为两端开口的凹形结构,船厢两侧为主梁,中间有与主梁连接的横梁,两侧为船厢侧板,底部为底板,设置为与待运船只船底匹配的中间低两侧高的结构,底板上固定有弹性支撑块,对当落到船只底板上的船只进行支撑,主梁顶面上设置有缆桩,缆绳系缆在缆桩上,当船只底部还未接触船厢弹性支撑块前,升船机携带船厢运行时,船厢通过缆绳实现船只的牵引同步运行。

14、一种悬挂式船只过坝设施,包括升船机,还包括轨道、控制室、悬挂小车,轨道设置在大坝下游和上游之间,控制室设置在便于监视、操作和方便通行的位置,悬挂小车与轨道相匹配,悬挂小车底部铰接升船机,悬挂小车和升船机均与控制室电连接,所述轨道为底部开口的矩形截面,轨道的截面大小与悬挂水车相配合,轨道内部顶面设置有用于给升船机供电的滑触线,悬挂小车包括小车架,小车架上设置有4个竖向的支撑轮、4个水平导向轮、供电拉杆、驱动装置和吊杆,水平导向轮设置在小车架的四个角上且与轨道竖直面上设置的水平轮导向面相匹配,4个支撑轮竖向设置在小车架的四个角上且与轨道底板内侧的竖向导向面相匹配,供电拉杆设置在小车架后部一侧,供电拉杆携带供电受电器与轨道内滑触线保持接触,驱动装置设置在小车架前部中间位置,悬挂小车41的驱动装置414采用电力驱动,连接于前两个支撑轮411作为驱动轮,吊杆设置在小车架底部,且伸出轨道外与升船机铰接。

15、上述悬挂式船只过坝设施,所述轨道通过若干立柱设置在大坝下游和上游之间,轨道为底部开口的矩形截面,轨道的截面大小与悬挂水车相配合,轨道内部顶面设置有用于给升船机供电的滑触线,所述悬挂小车包括小车架,小车架上设置有4个竖向的支撑轮、4个水平导向轮、供电拉杆、驱动装置和吊杆,水平导向轮设置在小车架的四个角上且与轨道竖直面上设置的水平轮导向面相匹配,4个支撑轮竖向设置在小车架的四个角上且与轨道底板内侧的竖向导向面相匹配,供电拉杆设置在小车架后部一侧,供电拉杆携带供电受电器与轨道内滑触线保持接触,驱动装置设置在小车架前部中间位置,悬挂小车的驱动装置采用电力驱动,连接于前两个支撑轮作为驱动轮,吊杆设置在小车架底部,且伸出轨道外与升船机铰接。

16、上述悬挂式船只过坝设施,所述步骤a中至少两个悬挂小车的吊杆与悬吊架铰接,悬吊架通过的两侧固定设置吊板,平衡梁的中部通过铰轴设置在吊板底部,在平衡梁两端设置有角度调节机构,角度调节机构包括角度传感器和调节油缸,调节油缸的一端铰接于平衡梁,另一端铰接于悬吊架,角度传感器设置在平衡梁上,角度传感器和调节油缸均与控制室内的控制器电连接。

17、相对于现有技术,本专利技术有以下技术效果:

18、本专利技术能够使小型船只顺利在大坝上游和下游之间通过,不必在水坝位置建设专门的过船设施,悬挂式过船设施可以根据需要设计过船线路,规避水流水位等不利过船因素,过船线路灵活、过船方法简单。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悬挂式船只过坝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悬挂式船只过坝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a的轨道通过若干立柱设置在大坝下游和上游之间。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悬挂式船只过坝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轨道为设置在大坝下游和上游之间两侧的环形轨道或者在大坝下游和上游之间的一侧的非环形轨道。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悬挂式船只过坝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a中的轨道为底部开口的矩形截面,轨道的截面大小与悬挂小车相配合,轨道内部顶面设置有用于给升船机(4)供电的滑触线(21),步骤a中的悬挂小车包括小车架(415),小车架(415)上设置有(4)个竖向的支撑轮(411)、4个水平导向轮(412)、供电拉杆(413)、驱动装置(414)和吊杆(416),水平导向轮设置在小车架的四个角上且与轨道竖直面上设置的水平轮导向面(22)相匹配,4个支撑轮竖向设置在小车架的四个角上且与轨道底板内侧的竖向导向面(23)相匹配,供电拉杆设置在小车架后部一侧,供电拉杆(413)携带供电受电器与轨道(2)内滑触线(21)保持接触,驱动装置设置在小车架前部中间位置,悬挂小车(41)的驱动装置(414)采用电力驱动,连接于前两个支撑轮(411)作为驱动轮,吊杆设置在小车架底部,且伸出轨道外与升船机铰接。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悬挂式船只过坝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a中升船机包括与吊杆(416)铰接的悬吊架(42),悬吊架(42)两侧铰接平衡梁(43),平衡梁底部通过若干悬吊绳(45)连接船厢(44)。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悬挂式船只过坝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a中至少两个悬挂小车的吊杆与悬吊架铰接,悬吊架通过的两侧固定设置吊板(421),平衡梁(42)的中部通过铰轴设置在吊板(421)底部,在平衡梁(43)两端设置有角度调节机构,角度调节机构包括角度传感器(431)和调节油缸(432),调节油缸(432)的一端铰接于平衡梁(43),另一端铰接于悬吊架(42),角度传感器(431)设置在平衡梁(43)上,角度传感器和调节油缸均与控制室的控制器电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悬挂式船只过坝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a中船厢(44)为两端开口的凹形结构,船厢(44)两侧为主梁(443),中间有与主梁(443)连接的横梁(445),两侧为船厢侧板,底部为底板(441),设置为与待运船只(5)船底匹配的中间低两侧高的结构,底板上固定有弹性支撑块(442),对当落到船只(5)底板(441)上的船只进行支撑,主梁(443)顶面上设置有缆桩(444),缆绳(51)系缆在缆桩(444)上,当船只(5)底部还未接触船厢(44)弹性支撑块(442)前,升船机(4)携带船厢(44)运行时,船厢(44)通过缆绳(51)实现船只(5)的牵引同步运行。

8.一种权利要求1-7中任一项所述的悬挂式船只过坝方法所用的悬挂式船只过坝设施,包括升船机,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轨道(2)、控制室(1)、悬挂小车(41),轨道设置在大坝下游和上游之间,悬挂小车(41)与轨道(2)相匹配,悬挂小车底部铰接升船机(4),悬挂小车(41)和升船机(4)均与控制室电连接,所述轨道为底部开口的矩形截面,轨道的截面大小与悬挂小车相配合,轨道内部顶面设置有用于给升船机(4)供电的滑触线(21),悬挂小车包括小车架(415),小车架(415)上设置有4个竖向的支撑轮(411)、4个水平导向轮(412)、供电拉杆(413)、驱动装置(414)和吊杆(416),水平导向轮设置在小车架的四个角上且与轨道竖直面上设置的水平轮导向面(22)相匹配,4个支撑轮竖向设置在小车架的四个角上且与轨道底板内侧的竖向导向面(23)相匹配,供电拉杆设置在小车架后部一侧,供电拉杆(413)携带供电受电器与轨道(2)内滑触线(21)保持接触,驱动装置设置在小车架前部中间位置,悬挂小车41的驱动装置414采用电力驱动,连接于前两个支撑轮411作为驱动轮,吊杆设置在小车架底部,且伸出轨道外与升船机铰接。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悬挂式船只过坝设施,其特征在于:所述轨道通过若干立柱(3)设置在大坝下游和上游之间,轨道为底部开口的矩形截面,轨道的截面大小与悬挂水车相配合,轨道内部顶面设置有用于给升船机(4)供电的滑触线(21),所述悬挂小车包括小车架(415),小车架(415)上设置有4个竖向的支撑轮(411)、4个水平导向轮(412)、供电拉杆(413)、驱动装置(414)和吊杆(416),水平导向轮设置在小车架的四个角上且与轨道竖直面上设置的水平轮导向面(22)相匹配,4个支撑轮竖向设置在小车架的四个角上且与轨...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悬挂式船只过坝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悬挂式船只过坝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a的轨道通过若干立柱设置在大坝下游和上游之间。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悬挂式船只过坝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轨道为设置在大坝下游和上游之间两侧的环形轨道或者在大坝下游和上游之间的一侧的非环形轨道。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悬挂式船只过坝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a中的轨道为底部开口的矩形截面,轨道的截面大小与悬挂小车相配合,轨道内部顶面设置有用于给升船机(4)供电的滑触线(21),步骤a中的悬挂小车包括小车架(415),小车架(415)上设置有(4)个竖向的支撑轮(411)、4个水平导向轮(412)、供电拉杆(413)、驱动装置(414)和吊杆(416),水平导向轮设置在小车架的四个角上且与轨道竖直面上设置的水平轮导向面(22)相匹配,4个支撑轮竖向设置在小车架的四个角上且与轨道底板内侧的竖向导向面(23)相匹配,供电拉杆设置在小车架后部一侧,供电拉杆(413)携带供电受电器与轨道(2)内滑触线(21)保持接触,驱动装置设置在小车架前部中间位置,悬挂小车(41)的驱动装置(414)采用电力驱动,连接于前两个支撑轮(411)作为驱动轮,吊杆设置在小车架底部,且伸出轨道外与升船机铰接。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悬挂式船只过坝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a中升船机包括与吊杆(416)铰接的悬吊架(42),悬吊架(42)两侧铰接平衡梁(43),平衡梁底部通过若干悬吊绳(45)连接船厢(44)。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悬挂式船只过坝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a中至少两个悬挂小车的吊杆与悬吊架铰接,悬吊架通过的两侧固定设置吊板(421),平衡梁(42)的中部通过铰轴设置在吊板(421)底部,在平衡梁(43)两端设置有角度调节机构,角度调节机构包括角度传感器(431)和调节油缸(432),调节油缸(432)的一端铰接于平衡梁(43),另一端铰接于悬吊架(42),角度传感器(431)设置在平衡梁(43)上,角度传感器和调节油缸均与控制室的控制器电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悬挂式船只过坝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a中船厢(44)为两端开口的凹形结构,船厢(44)两侧为主梁(443),中间有与主梁(443)连接的横梁(445),两侧为船厢侧板,底部为底板(441),设置为与待运船只(5)船底匹配的中间低两侧高的结构,底板上固定有弹性支撑块(442),对当落到船只(5)底板(441)上的船只进行支撑,主梁(443)顶面上设置有缆桩(444),缆绳(51)系缆在缆桩(444)上,当船只(5)底部还未接触船厢(44)弹性支撑块(442)前,升船机(...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莉赵进科冯宇胡美玲赵亚楠马新彦张利伟耿清波孟鹏飞王少伟刘双全韩百科
申请(专利权)人:华电郑州机械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