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ystem.ArgumentOutOfRangeException: 索引和长度必须引用该字符串内的位置。 参数名: length 在 System.String.Substring(Int32 startIndex, Int32 length) 在 zhuanliShow.Bind() 一种低温抗冲击阻燃改性的聚碳酸酯基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技术_技高网

一种低温抗冲击阻燃改性的聚碳酸酯基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40012855 阅读:7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1-16 15:32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低温抗冲击阻燃改性的聚碳酸酯基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本发明专利技术聚碳酸酯复合材料由如下重量百分比的组分制成:双酚A聚碳酸酯80~91%;硅系增韧剂3~10%;增容剂0.5~2%;抗氧剂0.1~0.3%;阻燃剂5~10%;抗滴落剂0.1~1%。本发明专利技术低温抗冲击的聚碳酸酯基复合材料在零下40℃所测得的冲击强度仍能保持80%以上,解决了传统聚碳酸酯材料在低温下抗冲击性能差的缺点,并且可以改善其低温韧性以及阻燃和着色性能,提供了一种广泛应用的低温阻燃材料。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高分子改性材料,更具体的说,它涉及一种低温抗冲击阻燃改性的聚碳酸酯基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介绍

1、聚碳酸酯(pc)是一种综合性能优良的工程塑料,由于其具有优异的外观品质、高抗冲击性能、高耐热、良好的尺寸稳定性与电绝缘性,因而广泛应用于电子电气、汽车及个人防护用品等领域。近几年来电子电气、汽车领域外配件行业飞速发展,其中例如电信盒以及充电桩外壳多采用耐低温阻燃pc类材料。另外,在个人防护用品领域,防暴服和单兵防护组件等pc材料制品对材料的耐低温抗冲击、阻燃和制品的着色均匀性等提出了较严苛的要求。因此,提供一种具有低温抗冲击、阻燃和着色性等综合性能优异的双酚a型聚碳酸酯复合材料,对于低温抗冲击室外制品及个人防护用品领域材料的发展具有极大的推动作用。


技术实现思路

1、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低温抗冲击阻燃改性的聚碳酸酯基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解决了传统pc材料在低温下抗冲击性能差的缺点,并且可以改善其低温韧性、阻燃和制品着色性能。

2、第一方面,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聚碳酸酯复合材料,其由如下重量百分比的组分制成:

3、

4、上述的聚碳酸酯复合材料中,在300℃/1.2kg条件下,所述双酚a聚碳酸酯的熔融指数为7~15g/10min,如9g/10min。

5、上述的聚碳酸酯复合材料中,所述硅系增韧剂为甲基丙烯酸酯类硅系增韧剂,具体为聚甲基丙烯酸甲酯-有机硅氧烷-丙烯酸酯核壳共聚物。优选地,所述硅系增韧剂为日本三菱丽阳提供的型号为s-2130硅系增韧剂。

6、上述的聚碳酸酯复合材料中,所述抗氧剂由重量比为1.375:1的主抗氧剂1076和助抗氧剂168组成。

7、上述的聚碳酸酯复合材料中,所述增容剂为乙烯丙烯酸甲酯共聚物,简称ema。

8、上述的聚碳酸酯复合材料中,所述阻燃剂为磷系或磺酸盐系阻燃剂,具体为固体有机磷酸酯类阻燃剂。

9、上述的聚碳酸酯复合材料中,所述抗滴落剂为丙烯酸酯包覆的聚四氟乙烯(ptfe)。

10、上述的聚碳酸酯复合材料中,优选地,所述聚碳酸酯复合材料由如下重量百分比的组分制成:

11、

12、更优选地,所述聚碳酸酯复合材料由如下重量百分比的组分制成:

13、

14、第二方面,本专利技术提供所述的聚碳酸酯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5、(1)将所述双酚a聚碳酸酯干燥,使其水分含量<0.02%;

16、(2)将经步骤(1)处理的双酚a聚碳酸酯、所述硅系增韧剂、所述增容剂、所述抗氧剂、所述阻燃剂和抗滴落剂混合均匀,得到预混料;

17、(3)将所述预混料加入双螺杆挤出机的进料斗中,经过挤出、冷却、切割、造粒后得到所述聚碳酸酯复合材料。

18、上述的制备方法,步骤(1)中,所述干燥的温度为100℃,时间为6h;

19、步骤(2)中,所述混合的转速为1000rpm,时间为5~10min;

20、步骤(3)中,所述双螺杆挤出机的长径比为40~48,转速为300~400rpm,产能为15~50kg/h,各段螺杆的温度为200~260℃,具体为240℃-250℃-260℃-260℃-260℃-260℃-250℃-250℃-260℃。

21、进一步地,所述双螺杆挤出机的下料段温度为200~220℃,熔融段温度为240~260℃,机头熔体温度为260℃。

22、本专利技术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23、(1)本专利技术所开发的低温抗冲击的聚碳酸酯基复合材料在零下40℃所测得的冲击强度仍能保持80%以上,解决了传统聚碳酸酯材料在低温下抗冲击性能差的缺点,并且可以改善其低温韧性以及阻燃和着色性能,提供了一种广泛应用的低温阻燃材料。

24、(2)不同尺寸的核壳结构mbs对聚碳酸酯材料的耐低温抗冲击增韧效果相比,s-2130表现得性能更佳,且在改善阻燃性能和着色性方面有一定的优势。出于材料和制品的综合性能考虑,优先选用牌号为s-2130的硅系mbs作为耐低温抗冲击的聚碳酸酯基复合材料的改性硅系增韧剂。在具体实施例中,当s-2130硅系增韧剂添加量为7%时,对聚碳酸酯材料的耐低温抗冲击性能改性效果最佳。

25、(3)阻燃剂和抗滴落剂的添加对改性pc复合材料的阻燃效果有一定的改善作用,在抗滴落剂的选择方面,当选择a-3800时,pc复合材料表现出的阻燃性能更好。且s-2130本身具有的耐热阻燃性和着色均匀性使得改性pc复合材料阻燃性能达到v0级别且无滴落现象产生。另外,材料制品之间着色均匀性的对比也体现出s-2130具有更好的着色性能。

26、综上,本专利技术通过调控普通pc的比例及加入不同类型的硅系增韧剂(s-2030、s-2130),充分发挥硅氧烷的耐低温抗冲击作用及增韧剂的耐热性和着色均匀性,同时在增容剂、抗氧剂、阻燃剂和抗滴落剂的配合下,解决了传统聚碳酸酯材料脆、韧性不足的缺陷,并且在零下40℃所得的低温抗冲击pc具有韧性高、冲击强度高以及阻燃和着色性能优异的特点。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聚碳酸酯复合材料,其特征在于,其由如下重量百分比的组分制成: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聚碳酸酯复合材料,其特征在于:在300℃/1.2kg条件下,所述双酚A聚碳酸酯的熔融指数为7~15g/10min。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聚碳酸酯复合材料,其特征在于:所述硅系增韧剂为甲基丙烯酸酯类硅系增韧剂,具体为聚甲基丙烯酸甲酯-有机硅氧烷-丙烯酸酯核壳共聚物。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聚碳酸酯复合材料,其特征在于:所述硅系增韧剂为日本三菱丽阳提供的型号为S-2130硅系增韧剂。

5.根据权利要求1-4中任一项所述的聚碳酸酯复合材料,其特征在于:所述抗氧剂由重量比为1.375:1的主抗氧剂1076和助抗氧剂168组成。

6.根据权利要求1-5中任一项所述的聚碳酸酯复合材料,其特征在于:所述增容剂为乙烯丙烯酸甲酯共聚物。

7.根据权利要求1-6中任一项所述的聚碳酸酯复合材料,其特征在于:所述阻燃剂为磷系或磺酸盐系阻燃剂,具体为固体有机磷酸酯类阻燃剂。

8.根据权利要求1-7中任一项所述的聚碳酸酯复合材料,其特征在于:所述抗滴落剂为丙烯酸酯包覆的聚四氟乙烯。

9.权利要求1-8中任一项所述的聚碳酸酯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1)中,所述干燥的温度为100℃,时间为6h;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聚碳酸酯复合材料,其特征在于,其由如下重量百分比的组分制成: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聚碳酸酯复合材料,其特征在于:在300℃/1.2kg条件下,所述双酚a聚碳酸酯的熔融指数为7~15g/10min。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聚碳酸酯复合材料,其特征在于:所述硅系增韧剂为甲基丙烯酸酯类硅系增韧剂,具体为聚甲基丙烯酸甲酯-有机硅氧烷-丙烯酸酯核壳共聚物。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聚碳酸酯复合材料,其特征在于:所述硅系增韧剂为日本三菱丽阳提供的型号为s-2130硅系增韧剂。

5.根据权利要求1-4中任一项所述的聚碳酸酯复合材料,其特征在于:所述抗氧剂由重量比为1.3...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葛邓腾李永建杨会芳尹逸璇袁帅洁张巍峰
申请(专利权)人:新兴际华北京材料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