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ystem.ArgumentOutOfRangeException: 索引和长度必须引用该字符串内的位置。 参数名: length 在 System.String.Substring(Int32 startIndex, Int32 length) 在 zhuanliShow.Bind() 双馈交替极无轴承磁通反向电机的转子坐标系下数学模型制造技术_技高网

双馈交替极无轴承磁通反向电机的转子坐标系下数学模型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0011272 阅读:8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1-16 15:18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双馈交替极无轴承磁通反向电机的转子坐标系下数学模型,由双馈交替极无轴承磁通反向电机工作原理得知悬浮与电枢绕组间几乎没有互感,得出电机电磁转矩和径向悬浮力之间的控制是互相解耦的,能够通过控制方法独立控制,转子坐标系下数学模型运用派克变换,将电机各物理量从定子坐标系变换到转子同步旋转坐标系下,建立电机转子坐标系下的数学模型,电机中定转子绕组相数以及定转子绕组磁链基波频率均不同,因此采用两个维数不同的派克变换矩阵,分别将定子绕组和转子绕组中的各物理量变换到转子同步旋转坐标系下,具体包括派克变换矩阵、磁链方程、电压方程、功率和转矩方程。本发明专利技术电机具有高转矩密度、低转矩脉动、容错的优势。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电机,具体涉及双馈交替极无轴承磁通反向电机的转子坐标系下数学模型


技术介绍

1、定子永磁型无刷电机由于具有高转矩(功率)密度、宽调速能力、高运行可靠性等特点,受到国内外学者的广泛关注。其中,交替极结构的磁通反向永磁电机作为定子永磁型无刷电机的一类典型拓扑得到了重视。交替极磁通反向永磁电机的永磁体与电枢绕组均置于定子侧,具有良好的散热性能,并且其永磁体结构与表贴式永磁电机相似,贴装于定子齿表面,减少了磁钢用量,降低磁钢间漏磁等问题。但是当前,绝大部分高速电机仍采用机械轴承支撑,其在高速工况下运行时的摩擦严重,导致电机温升增加、损耗增大等一系列问题。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气浮轴承、磁悬浮轴承等技术被相继提出,但受气体密封工艺和工作环境的约束,后者会使电机的轴向长度增加,导致系统的集成度和电机的最高转速上限降低。因此,无轴承电机作为一种电机与磁悬浮轴承融合的想法被提出,其具有无摩擦、纯净度高等优点,尤其适用于航空航天和医药化工等高精尖领域。作为一种高集成度的无轴承电机,双馈交替极无轴承磁通反向电机推动了该领域本体结构和控制方法的进一步简化,同时顺应了电机系统高速化、高功率密度的发展趋势,在航空高速和超高速起动发电机等领域、风力发电机和飞轮储能系统中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2、由于磁通反向永磁电机是一个非线性、强耦合的复杂系统,利用常规的磁通反向永磁电机铁心结构在实践中较难实现转矩和悬浮力的解耦控制,因此双馈交替极无轴承磁通反向电机的新型拓扑结构也是一个重要研究方向。双馈交替极无轴承磁通反向电机的本体设计和控制策略的研究都需要以准确的数学模型作为理论依据,径向力解析模型的推导是双馈交替极无轴承磁通反向电机悬浮控制策略的基础。


技术实现思路

1、为解决上述问题,本专利技术公开了双馈交替极无轴承磁通反向电机的转子坐标系下数学模型,针对frpm电机转矩密度较低、转矩脉动较大的不足,基于磁场调制原理,改变frpm电机的绕组结构并采用双馈模块化设计,提出一种具有良好转矩特性的双馈交替极无轴承磁通反向电机。首先介绍双馈交替极无轴承磁通反向电机的拓扑结构;其次,阐明双馈交替极无轴承磁通反向电机的工作原理,揭示轴向模块配合下永磁磁链谐波抵消与齿槽转矩抑制机理。然后,从输出转矩、转矩脉动、过载能力和调速范围等方面综合比较双馈交替极无轴承磁通反向电机与磁通反向永磁电机的电磁特性,验证了所提出的双馈交替极无轴承磁通反向电机具有高转矩密度、低转矩脉动、容错的优势。

2、具体方案如下:

3、双馈交替极无轴承磁通反向电机的转子坐标系下数学模型,其特征在于:由双馈交替极无轴承磁通反向电机工作原理得知悬浮与电枢绕组间几乎没有互感,得出电机电磁转矩和径向悬浮力之间的控制是互相解耦的,能够通过控制方法独立控制,并为了简化分析双馈交替极无轴承磁通反向电机磁路计算过程,作出如下假设:各种材料的磁导率为常数,不受温度、压力外部因素的影响;分析中不考虑端部效应和磁饱和现象对磁场的影响;忽略定、转子轭的磁阻,所述转子坐标系下数学模型运用派克变换,将电机各物理量从定子坐标系变换到转子同步旋转坐标系下,建立电机转子坐标系下的数学模型,双馈交替极无轴承磁通反向电机中定转子绕组相数以及定转子绕组磁链基波频率均不同,因此采用两个维数不同的派克变换矩阵,分别将定子绕组和转子绕组中的各物理量变换到转子同步旋转坐标系下,具体包括派克变换矩阵、磁链方程、电压方程、功率和转矩方程。

4、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改进,双馈交替极无轴承磁通反向电机拓扑是由12/14极交替极磁通反向电机演变而来,双馈交替极无轴承磁通反向电机在传统交替极磁通反向电机的基础上,在其定子齿上附加一套额外的悬浮力绕组;转子部分增加了一套转矩绕组,提高转矩密度;并且双馈交替极无轴承磁通反向电机的永磁体用量相比于传统磁通反向电机减半,且所有永磁体极性相同,永磁体旁的铁磁极靴自动充当另一极的作用;转矩绕组与悬浮绕组分别置于定子上,减少了磁场耦合;定子与转子间的气隙为主气隙,匝链绝大部分永磁磁链;定转子采用定子永磁型电机常用的双凸极结构,转子无永磁体,加强了转子的机械一体性。

5、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悬浮力绕组采用集中式绕组的连接方式,将其分为:i1,i2,i3,i4,i5,i6,共六相,用于产生径向悬浮力;每相悬浮力绕组由相对位置的两个绕组线圈串联而成,转矩绕组的每相都有四个绕组线圈串联而成,将其分为:a,b、c,共三相,用于产生转矩;其中,a、b、c三相的连接方式是类似的,每相差120°电角度。

6、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双馈交替极无轴承磁通反向电机工作原理为:双馈交替极无轴承磁通反向电机包含转矩磁场、悬浮磁场和永磁磁场,其中定子内部分别嵌有2套绕组,用来产生转矩磁场和悬浮力磁场,定子磁极采用交替极产生永磁磁场,为了增大转距密度,在转子内嵌有一套绕组产生转矩磁场;通过定子和转子的两套转矩绕组和定子中的一套悬浮绕组不同极对数磁场的叠加,使气隙磁场不能对称平衡,从而产生可以使转子悬浮的径向悬浮力,这种径向悬浮力能实现转子在径向稳定悬浮。

7、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派克变换矩阵为:

8、ωs=psωm  (15)

9、ωr=prωm  (16)

10、根据定转子坐标系相对位置关系,建立如公式(17)和(18)所示的定子绕组派克变换矩阵和转子绕组派克变换矩阵;

11、

12、

13、

14、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改进,双馈交替极无轴承磁通反向电机在定子坐标系下的定子磁链方程和转子磁链方程分别如下式所示,由永磁磁链、定转子绕组自身的电枢反应磁链和定转子绕组之间的互感磁链组成;

15、

16、

17、将公式(5)和(6)简化为:

18、

19、

20、式中,和分别表示定子和转子绕组磁链矩阵,和分别为定子和转子绕组电流矩阵,和分别表示定子和转子绕组电感矩阵,和表示定转子绕组之间的互感矩阵,和分别表示定子永磁磁链和转子永磁磁链矩阵。

21、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磁链方程为:将定子磁链方程(5)和转子磁链方程(6)两边乘上定子派克变换矩阵和转子派克变换矩阵,得转子同步旋转坐标系下的磁链方程为:

22、

23、式中,ψsd,ψsq和ψs0分别为定子绕组d轴、q轴和0轴磁链,ψrd1和ψrq1、ψrd3和ψrq3、ψrd5和ψrq5分别为转子绕组基波、3次谐波、5次谐波子空间d轴和q轴磁链,ψr0为转子绕组0轴磁链,isd,isq和is0分别为定子绕组d轴、q轴和0轴电流,ird1和irq1、ird3和irq3、ird5和irq5分别为转子绕组基波、3次谐波、5次谐波子空间的d轴和q轴电流。lssdq,lrrdq分别为d轴、q轴定子和转子自感,msrdq,mrsdq分别为d轴、q轴定子和转子互感。

24、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电压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双馈交替极无轴承磁通反向电机的转子坐标系下数学模型,其特征在于:由双馈交替极无轴承磁通反向电机工作原理得知悬浮与电枢绕组间几乎没有互感,得出电机电磁转矩和径向悬浮力之间的控制是互相解耦的,能够通过控制方法独立控制,并为了简化分析双馈交替极无轴承磁通反向电机磁路计算过程,作出如下假设:各种材料的磁导率为常数,不受温度、压力外部因素的影响;分析中不考虑端部效应和磁饱和现象对磁场的影响;忽略定、转子轭的磁阻,所述转子坐标系下数学模型运用派克变换,将电机各物理量从定子坐标系变换到转子同步旋转坐标系下,建立电机转子坐标系下的数学模型,双馈交替极无轴承磁通反向电机中定转子绕组相数以及定转子绕组磁链基波频率均不同,因此采用两个维数不同的派克变换矩阵,分别将定子绕组和转子绕组中的各物理量变换到转子同步旋转坐标系下,具体包括派克变换矩阵、磁链方程、电压方程、功率和转矩方程。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馈交替极无轴承磁通反向电机的转子坐标系下数学模型,其特征在于:双馈交替极无轴承磁通反向电机拓扑是由12/14极交替极磁通反向电机演变而来,双馈交替极无轴承磁通反向电机在传统交替极磁通反向电机的基础上,在其定子齿上附加一套额外的悬浮力绕组;转子部分增加了一套转矩绕组,提高转矩密度;并且双馈交替极无轴承磁通反向电机的永磁体用量相比于传统磁通反向电机减半,且所有永磁体极性相同,永磁体旁的铁磁极靴自动充当另一极的作用;转矩绕组与悬浮绕组分别置于定子上,减少了磁场耦合;定子与转子间的气隙为主气隙,匝链绝大部分永磁磁链;定转子采用定子永磁型电机常用的双凸极结构,转子无永磁体,加强了转子的机械一体性。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双馈交替极无轴承磁通反向电机的转子坐标系下数学模型,其特征在于:所述悬浮力绕组采用集中式绕组的连接方式,将其分为:I1,I2,I3,I4,I5,I6,共六相,用于产生径向悬浮力;每相悬浮力绕组由相对位置的两个绕组线圈串联而成,转矩绕组的每相都有四个绕组线圈串联而成,将其分为:A,B、C,共三相,用于产生转矩;其中,A、B、C三相的连接方式是类似的,每相差120°电角度。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双馈交替极无轴承磁通反向电机的转子坐标系下数学模型,其特征在于:所述双馈交替极无轴承磁通反向电机工作原理为:双馈交替极无轴承磁通反向电机包含转矩磁场、悬浮磁场和永磁磁场,其中定子内部分别嵌有2套绕组,用来产生转矩磁场和悬浮力磁场,定子磁极采用交替极产生永磁磁场,为了增大转距密度,在转子内嵌有一套绕组产生转矩磁场;通过定子和转子的两套转矩绕组和定子中的一套悬浮绕组不同极对数磁场的叠加,使气隙磁场不能对称平衡,从而产生可以使转子悬浮的径向悬浮力,这种径向悬浮力能实现转子在径向稳定悬浮。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馈交替极无轴承磁通反向电机的转子坐标系下数学模型,其特征在于:所述派克变换矩阵为: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馈交替极无轴承磁通反向电机的转子坐标系下数学模型,其特征在于: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双馈交替极无轴承磁通反向电机的转子坐标系下数学模型,其特征在于:所述磁链方程为:将定子磁链方程(5)和转子磁链方程(6)两边乘上定子派克变换矩阵和转子派克变换矩阵,得转子同步旋转坐标系下的磁链方程为: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馈交替极无轴承磁通反向电机的转子坐标系下数学模型,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压方程为:双馈交替极无轴承磁通反向电机在转子同步旋转坐标系下的电压方程表示为: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馈交替极无轴承磁通反向电机的转子坐标系下数学模型,其特征在于:所述功率和转矩方程为:在转子同步旋转坐标系下,双馈交替极无轴承磁通反向电机的输入功率表示为:

...

【技术特征摘要】

1.双馈交替极无轴承磁通反向电机的转子坐标系下数学模型,其特征在于:由双馈交替极无轴承磁通反向电机工作原理得知悬浮与电枢绕组间几乎没有互感,得出电机电磁转矩和径向悬浮力之间的控制是互相解耦的,能够通过控制方法独立控制,并为了简化分析双馈交替极无轴承磁通反向电机磁路计算过程,作出如下假设:各种材料的磁导率为常数,不受温度、压力外部因素的影响;分析中不考虑端部效应和磁饱和现象对磁场的影响;忽略定、转子轭的磁阻,所述转子坐标系下数学模型运用派克变换,将电机各物理量从定子坐标系变换到转子同步旋转坐标系下,建立电机转子坐标系下的数学模型,双馈交替极无轴承磁通反向电机中定转子绕组相数以及定转子绕组磁链基波频率均不同,因此采用两个维数不同的派克变换矩阵,分别将定子绕组和转子绕组中的各物理量变换到转子同步旋转坐标系下,具体包括派克变换矩阵、磁链方程、电压方程、功率和转矩方程。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馈交替极无轴承磁通反向电机的转子坐标系下数学模型,其特征在于:双馈交替极无轴承磁通反向电机拓扑是由12/14极交替极磁通反向电机演变而来,双馈交替极无轴承磁通反向电机在传统交替极磁通反向电机的基础上,在其定子齿上附加一套额外的悬浮力绕组;转子部分增加了一套转矩绕组,提高转矩密度;并且双馈交替极无轴承磁通反向电机的永磁体用量相比于传统磁通反向电机减半,且所有永磁体极性相同,永磁体旁的铁磁极靴自动充当另一极的作用;转矩绕组与悬浮绕组分别置于定子上,减少了磁场耦合;定子与转子间的气隙为主气隙,匝链绝大部分永磁磁链;定转子采用定子永磁型电机常用的双凸极结构,转子无永磁体,加强了转子的机械一体性。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双馈交替极无轴承磁通反向电机的转子坐标系下数学模型,其特征在于:所述悬浮力绕组采用集中式绕组的连接方式,将其分为:i1,i2,i3,i4,i5,i6...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益飞王仁忠陶峰徐皓宇林志伟赵明伟
申请(专利权)人:苏州市职业大学苏州开放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