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属于建筑施工,尤其是涉及一种混凝土抹平装置及其抹平方法。
技术介绍
1、在混凝土浇筑过程中,如果施工不均匀或没有正确浇筑技术,可能会导致部分区域混凝土的厚度过厚,从而形成凸起,并且混凝土在固化过程中会发生一定程度的膨胀,如果没有适当的控制和处理,也可能会导致混凝土墙面出现凸起,在对混凝土墙进行腻子抹灰的工作时,为了墙体的美观,需要对混凝土墙表面的凸起进行抹平。
2、现有的抹平装置在使用时,存在以下缺点:
3、第一、现有的抹平装置在对混凝土墙表面的凸起进行抹平时,通常都是采用打磨机等设备人工进行抹平,由于混凝土墙面积较大,且最上方距离地面较高,操作人员的工作量很大,而且在高处对混凝土墙面进行抹平时,存在较大的安全隐患,另外,操作人员在近距离寻找凸起时,很难快速找到凸起的具体位置。
4、第二、在使用机械设备对混凝土墙面的凸起进行抹平时,机械都是通过施加一定的压力,使打磨盘靠近墙面,从而起到对凸起进行抹平的作用,机械设备施加的压力都是相同的,在对体积较大的凸起进行抹平时,打磨盘如果仍然以初始速度靠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混凝土抹平装置,包括底箱(1),其特征在于,所述底箱(1)的内壁转动连接有第一螺纹杆(2),所述底箱(1)的右侧壁固定连接有第一电机(3),所述第一电机(3)的输出端贯穿底箱(1)的侧壁,且和第一螺纹杆(2)固定连接,所述第一螺纹杆(2)的杆壁螺纹套设有第一螺纹筒(4),所述第一螺纹筒(4)的上侧壁固定连接有导向板(5),所述导向板(5)的上端伸出底箱(1),且固定连接有移动板(6),所述移动板(6)的上侧壁固定连接有竖箱(7),所述竖箱(7)的内壁转动连接有第二螺纹杆(8),所述竖箱(7)的上侧壁固定连接有第二电机(9),所述第二电机(9)的输出端贯穿竖箱(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混凝土抹平装置,包括底箱(1),其特征在于,所述底箱(1)的内壁转动连接有第一螺纹杆(2),所述底箱(1)的右侧壁固定连接有第一电机(3),所述第一电机(3)的输出端贯穿底箱(1)的侧壁,且和第一螺纹杆(2)固定连接,所述第一螺纹杆(2)的杆壁螺纹套设有第一螺纹筒(4),所述第一螺纹筒(4)的上侧壁固定连接有导向板(5),所述导向板(5)的上端伸出底箱(1),且固定连接有移动板(6),所述移动板(6)的上侧壁固定连接有竖箱(7),所述竖箱(7)的内壁转动连接有第二螺纹杆(8),所述竖箱(7)的上侧壁固定连接有第二电机(9),所述第二电机(9)的输出端贯穿竖箱(7)的侧壁,且和第二螺纹杆(8)固定连接,所述第二螺纹杆(8)的杆壁螺纹套设有第二螺纹筒(10),所述第二螺纹筒(10)的左侧壁固定连接有升降板(11),所述升降板(11)的左侧壁伸出竖箱(7),且固定连接有吸尘机构(12),所述吸尘机构(12)的后侧壁固定连接有多根第一电动推杆(15),多根所述第一电动推杆(15)的输出端固定连接有同一个回型框(16),所述回型框(16)的内壁通过驱动机构(17)连接有检测抹平机构(30)。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混凝土抹平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吸尘机构(12)包括吸尘板(121)和吸尘箱(122),所述吸尘板(121)固定连接在升降板(11)的左侧壁,所述吸尘箱(122)固定连接在吸尘板(121)的前侧壁,所述吸尘板(121)的前侧壁固定连接有吸尘泵(13),所述吸尘泵(13)的进气端和吸尘板(121)的侧壁连通,所述吸尘泵(13)的出气端和吸尘箱(122)的侧壁固定连通,所述吸尘板(121)为中空结构,所述吸尘板(121)的后侧壁开设有多个吸尘孔(14)。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混凝土抹平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机构(17)包括两根第三螺纹杆(171)和两个第三螺纹筒(172),所述回型框(16)的内壁固定连接有四个隔板(18),两根所述第三螺纹杆(171)分别转动连接在同一侧两个所述隔板(18)之间,两个所述第三螺纹筒(172)分别螺纹套接在两根第三螺纹杆(171)外,两根所述第三螺纹杆(171)的左端均穿过隔板(18),且固定套设有第一传送圈(19),所述回型框(16)的左侧壁固定连接有第三电机(20),所述第三电机(20)的输出端贯穿回型框(16)的侧壁,且固定套设有两个第二传动圈(21),所述第一传送圈(19)和第二传送圈外套设有同一个传送带(22),两个所述第三螺纹筒(172)相对一侧的侧壁均固定连接有支撑板(23),两个所述支撑板(23)相对一侧的侧壁固定连接有同一个移动箱(24),所述移动箱(24)的内壁固定连接有侧板(25),所述侧板(25)和移动箱(24)之间转动连接有同一根第四螺纹杆(26),所述侧板(25)的侧壁固定连接有第四电机(27),所述第四电机(27)的输出端和第四螺纹杆(26)固定连接,所述第四螺纹杆(26)的杆壁螺纹套设有第四螺纹筒(28),所述第四螺纹筒(28)的下侧壁固定连接有移动架(29),所述移动架(29)的下端伸出移动箱(24),且...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光峰,王梦祥,廖文清,张洛斌,唐熊强,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建筑第二工程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