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ystem.ArgumentOutOfRangeException: 索引和长度必须引用该字符串内的位置。 参数名: length 在 System.String.Substring(Int32 startIndex, Int32 length) 在 zhuanliShow.Bind() 一种治疗气虚血瘀型腰痹症的中药组合物、制剂与应用制造技术_技高网

一种治疗气虚血瘀型腰痹症的中药组合物、制剂与应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0000198 阅读:11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1-09 03:20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治疗气虚血瘀型腰痹症的中药组合物、制剂与应用,所述中药组合物由按重量计的黄芪20~30g,当归尾12~24g,肉苁蓉8~16 g,淫羊藿8~16 g,五灵脂6~12g,蒲黄6~12g,穿山甲6~12g,乳香3~6g,虻虫3~6g,桑寄生10~20 g,独活8~16g,漏芦6g~12g,大枣9~12g,甘草9~12g组成,适用于气虚血瘀型腰痹症。亦可对兼有风邪袭络证、寒湿阻络证或者风湿热痹证,在此方基础加减,达到因症施治的目的。本发明专利技术方剂针对气血虚弱、运行无力、血液瘀滞、阻滞脉络、不通则痛所致的腰痹症,以补气活血祛瘀为主,又兼补益肝肾为基本治则。具有标本兼治,攻补兼施,扶正祛邪的作用,临床总有效率达91.6%。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属于中药,具体涉及一种治疗气虚血瘀型腰痹症的中药组合物、制剂与应用


技术介绍

1、痹症作为一种常见的独特病证,早在先秦时期就已形成了早期的认识,“痹”字在古代,是仅就症状而描述,字以状形,指肢体屈伸不利。《素问·痹论篇》是迄今发现的最早的关于痹证的专论,其中记载:“风寒湿三气杂至,合而为痹也。其风气胜者为行痹,寒气胜者为痛痹,湿气胜者为着痹也”。随着中医理论的发展,清代时进一步从痹症中分离出腰痹的概念,《医级宝鉴》曰:“痹之为病随所着而命名,故有胸痹、腰痹之论。”腰痹是气血、经络及脏腑功能失调等原因引起的以腰部长期疼痛,弯腰、受寒或劳累加重,或伴有活动受限为主要表现的肢体痹病类疾病,其中腰痛是腰痹的最主要症状,也是本病在现有文献中最早的病名,《素问·刺腰痛论》篇中专门论治腰痛,其曰:“足太阳脉令人腰痛,引项脊尻背如重状。”“衡络之脉令人腰痛,不可以俯仰,仰则恐仆,得之举重伤腰,衡络绝,恶血归之。”在素问别篇中可见记载对腰痛的描述,《素问·脉要精微论》指出:“腰者,肾之府,转摇不能,肾将惫矣。”清代王清任编纂《医林改错》曰:“凡肩痛、臂痛、腰疼、腿疼,或周身疼痛,总名曰痹症”,明确把腰痛归为痹病范畴。腰痹主要包括现代医学的腰椎间盘突出、腰椎间盘膨出、腰椎间盘滑脱、腰椎椎管狭窄、腰椎骨质增生、腰椎退行性改变等疾病。现代医学对腰痹相关疾病的治疗主要有非甾体抗炎镇痛药物的应用,以及针对腰椎骨关节严重退行性改变的手术治疗。但是非甾体抗炎药伴随而来的是巨大的胃肠道反应以及心血管疾病的风险,手术治疗也会带来巨大的医疗资源的耗费。因此,如何更好地预防和治疗腰痹已成为当今医学研究的重要课题。随着人类社会的进步及科学技术的发展,医学模式已由“生物医学模式”转向“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中医学正体现了这一医学发展的新方向,在中医药中寻找安全有效防治腰痹的药物,以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延长寿命,是现代医学研究发展的必然趋势。通过中医辨证论治,以中药方剂解决腰痹症的治疗问题,对加速患者康复与功能恢复是一种良好的途径,临床应用潜力很大。


技术实现思路

1、本专利技术的第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治疗气虚血瘀型腰痹症的中药组合物,第二目的在于提供该中药组合物之制备剂型,以及用途。

2、本专利技术的第一目的是这样实现的,本专利技术所述一种治疗气虚血瘀型腰痹症的中药组合物,由按重量计的黄芪20~30g,当归尾12~24g,肉苁蓉 8~16 g,淫羊藿 8~16 g,五灵脂6~12g,蒲黄6~12g,穿山甲6~12g,乳香3~6g,虻虫3~6g,桑寄生 10~20 g,独活 8~16g,漏芦6g~12g,大枣9~12g,甘草9~12g组成。

3、第二目的是这样实现的,所述治疗气虚血瘀型腰痹症的中药组合物的药物制剂,是在所述中药组合物组方中加入医学上可以接受的辅料,制备成汤剂、颗粒剂、丸剂、片剂、胶囊剂、膏剂、糖浆剂、粉剂和散剂中的任意一种。

4、所述中药组合物的应用为在制备治疗气虚血瘀型腰痹症药物中的应用。

5、本专利技术人研究发现腰痹症是多因病症,既有内因所致,也有外因引发。外因多感受六淫之邪侵入,风为百病之长,常与寒湿等邪结合而伤人致病,久居冷湿之地或涉水冒雨、湿衣裹身,或劳作当风等,均可导致寒湿入侵,留着腰部,寒邪凝滞收引,湿邪黏滞不化,致腰部经脉阻滞,气血运行不畅而发生腰痹;或感受湿热之邪,阻遏经脉,亦发腰痹。如明·戴思恭《证治要诀》曰:“久坐水湿处,或为雨露所着,湿流入肾经,以致腰痛。”;内因多为先天禀赋不足,或年老体衰,或久病体虚,或劳欲过度,致肾精亏损,无以濡养筋脉骨,不荣则痛,而致腰痹。如宋·严用和《济生方》曰:“嗜欲过度,劳伤肾经,肾脏既虚,……遂致腰痛。”明·吴崑《医方考》曰:“水火俱衰,则土气乘之,……均之令人腰痛也。”临床发现气虚血瘀引起腰痹的患者不少,尤其是中老年人腰腿疼痛越来越多见。随着年龄的增长,人体脏腑功能逐渐衰退,劳作过度可导致气的耗损而气虚,气虚无以化血则血虚,气虚运化无力则血瘀,气血不能濡养筋骨而腰痛。又因肾气对机体有温煦、滋润的作用,肾气足,则风寒湿三气外袭至多阻滞于经脉,未达骨,素体肾气不足或久病正虚,则外邪入里,骨节腐蚀,筋骨挛缩。知天命者,多肾气亏虚,肾主骨髓,肾阳亏虚,腰脊失养,故酸软无力,其痛绵绵,喜温喜按,劳则耗气,故遇劳更甚,卧则减轻。宋·严用和《济生方》曰:“嗜欲过度,劳伤肾经,肾脏既虚,……遂致腰痛。”《素问·痹论》曰:“病久入深,营卫之行涩,经络时疏,故不通。”《素问·举痛论》曰:“经脉流行不止,环周不休,寒气入经而稽迟,泣而不行,客于脉外则血少,客于脉中则气不通,故卒然而痛”,可见气虚、瘀血是腰痹发病主要病理因素。因此,专利技术人审因论治,总结出治疗腰痹的基本法则——补气活血,祛瘀通督,并以此法为基础潜心研制了适合于气虚血瘀型腰痹症的中药组合药物。

6、本专利技术之方剂针对因年老体弱或久病正虚,气血亏虚,淤阻经络,筋骨失养所致的腰痹症,以补气活血祛瘀为主,又兼具祛风除湿之效。方中重用黄芪与当归尾共为君药,黄芪味甘、微苦,入肺脾二经,补脾胃之元气,资气血之源泉;当归尾 味甘、辛,甘温质润,归肝、心、脾经,重在补血活血、养血和营;两者配伍,黄芪以补气为主,归尾以活血为要,二药合用,补气行血,气行则血行,气血通调,则瘀去新生,扶正祛邪并施,标本证治兼顾。肉苁蓉、淫羊藿、五灵脂、蒲黄、穿山甲、乳香、虻虫共为臣药,肉苁蓉、淫羊藿同入肾经,温柔而不刚燥,助阳但不伤阴,为补肾壮阳之要药,二者与黄芪配伍,共壮一身元气。五灵脂,苦咸甘温,功善活血化瘀肢体,为治疗瘀滞疼痛之圣药,通调周身之气血;蒲黄甘寒性滑,长于行血消瘀,且能止血。二药合用,活血化瘀通利血脉,散瘀止痛,推陈出新之功益增。穿山甲性善走窜,功专行散,内达脏腑,外通经络,既能活血化瘀,又能通利经络、透达关节。乳香辛香走窜,苦泄温通,功善活血止痛,虻虫入肝经血分,性烈善破,能破血逐瘀,治正气虚损,瘀血内停之证。三药共奏破血行气、逐瘀散结、通络止痛之功。桑寄生、独活、漏芦、大枣共为佐药,桑寄生入肝肾二经,补肝肾强筋骨,独活入肾经,气芳香,性走窜,善行下焦而理下,能达经脉骨节之间,搜风祛湿,疏导腰膝下行腿足,为治疗风湿痹痛之要药,两者配伍扶正不留邪、祛邪不伤正。漏芦苦寒降泄,清热散结,舒筋活络通脉;大枣甘温,补中益气、养血安神。甘草调和诸药,兼使药之用。

7、本专利技术针对气虚血瘀型腰痹症的治疗具有标本兼治,攻补兼施,扶正祛邪的作用,在此方基础加减,达到因症施治的目的。本专利技术之方剂针对气血虚弱、运行无力、血液瘀滞、阻滞脉络、不通则痛所致的腰痹症,以补气活血祛瘀为主,又兼补益肝肾为基本治则。具有标本兼治,攻补兼施,扶正祛邪的作用,在益气养血、补益肝肾的同时,不忘活血化瘀;寓补于攻而不伤正,充分发挥了药味间的协同增效作用。本专利技术配伍精当,用药平淡清灵,临床适用性强,接受度高,临床总有效率高达91.6%,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治疗气虚血瘀型腰痹症的中药组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述中药组合物由按重量计的黄芪20~30g,当归尾12~24g,肉苁蓉 8~16 g,淫羊藿 8~16 g,五灵脂6~12g,蒲黄6~12g,穿山甲6~12g,乳香3~6g,虻虫3~6g,桑寄生 10~20 g,独活 8~16g,漏芦6g~12g,大枣9~12g,甘草9~12g组成。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治疗气虚血瘀型腰痹症的中药组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述中药组合物中加防风12g~20g、威灵仙12g~18g、乌梢蛇10~16g,适于用气虚血瘀,兼有风邪袭络证;达到搜风通络之功效,两者合用以加益气养血、补益肝肾、祛风止痛之力。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治疗气虚血瘀型腰痹症的中药组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述中药组合物中加川乌10~16g、苍术10~20g、麻黄8~12g,适用于气虚血瘀,兼有寒湿阻络证,达到燥湿健脾、散寒宣痹之效。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种治疗气虚血瘀型腰痹症的中药组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述中药组合物中加石膏10~20g,知母12~20g,忍冬藤10~16g,适于用气虚血瘀,兼有风湿热痹证,达到清热通络,祛风除湿之功效。

5.一种基于权利要求1~4任意一项所述治疗气虚血瘀型腰痹症的中药组合物的药物制剂,其特征在于,所述中药组合物组方中加入医学上可以接受的辅料,制备成汤剂、颗粒剂、丸剂、片剂、胶囊剂、膏剂、糖浆剂、粉剂和散剂中的任意一种。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治疗气虚血瘀型腰痹症的中药组合物的药物制剂,其特征在于,所述颗粒剂由下列工序制备: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治疗气虚血瘀型腰痹症的中药组合物的药物制剂,其特征在于,其特征在于所述制粒辅料为糊精、麦芽糊精或蔗糖中的一种或一种以上的组合。

8.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疗气虚血瘀型腰痹症的中药组合物的药物制剂,其特征在于,所述丸剂由下列工序制备:

9.权利要求1~4任意一项所述中药组合物在制备治疗气虚血瘀型腰痹症药物中的应用。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治疗气虚血瘀型腰痹症的中药组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述中药组合物由按重量计的黄芪20~30g,当归尾12~24g,肉苁蓉 8~16 g,淫羊藿 8~16 g,五灵脂6~12g,蒲黄6~12g,穿山甲6~12g,乳香3~6g,虻虫3~6g,桑寄生 10~20 g,独活 8~16g,漏芦6g~12g,大枣9~12g,甘草9~12g组成。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治疗气虚血瘀型腰痹症的中药组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述中药组合物中加防风12g~20g、威灵仙12g~18g、乌梢蛇10~16g,适于用气虚血瘀,兼有风邪袭络证;达到搜风通络之功效,两者合用以加益气养血、补益肝肾、祛风止痛之力。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治疗气虚血瘀型腰痹症的中药组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述中药组合物中加川乌10~16g、苍术10~20g、麻黄8~12g,适用于气虚血瘀,兼有寒湿阻络证,达到燥湿健脾、散寒宣痹之效。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种治疗气虚血瘀型腰痹症的中药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韦佳佳赵晨阳黎俊李晓丹陈涛王建伟侯刚李祖明肖艳琴
申请(专利权)人:云南省中医医院云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