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备减振承台及监控设备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9997663 阅读:6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1-09 02:56
本技术提供一种设备减振承台及监控设备,设备减振承台包括座体、台架和多个设于座体与台架之间的减振单元;每个减振单元包括伸缩件、第一转接件和第二转接件,第一转接件连接伸缩件的一端,并且转动连接于座体和台架的一者;第二转接件连接伸缩件的另一端,并且转动连接于座体和台架的另一者;第一转接件以圆柱副形式转动连接于座体和台架的一者;及/或,第二转接件以圆柱副形式转动连接于座体和台架的另一者。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安防,尤其涉及一种设备减振承台及监控设备


技术介绍

1、为了对特定区域范围实施监控,需要在指定位置处安装监控相机,监控相机的视场角覆盖被监控区域。现状是监控相机经常出现因安装位置处发生振动导致监控相机改变位姿,从而引起监控画面模糊、被监控区域脱离视场角覆盖范围等问题。虽然已提出了一些利用减振器件缓冲减振的方案和构思,但由于振动源的空间方位、所产生振动的传播方向多样化且不固定,现有的缓冲减振方案只能削减来自特定方向的振动,难以在复杂多变的振动工况中发挥作用以维持监控相机的位姿稳定。


技术实现思路

1、鉴于此,本技术提供一种结构简单、能够削减沿多个方向传递而来的振动能量的设备减振承台。

2、本技术提供的设备减振承台包括座体、台架和多个设于座体与台架之间的减振单元;每个减振单元包括伸缩件、第一转接件和第二转接件,第一转接件连接伸缩件的一端,并且转动连接于座体和台架的一者;第二转接件连接伸缩件的另一端,并且转动连接于座体和台架的另一者;第一转接件以圆柱副形式转动连接于座体和台架的一者;及/或,第二转接件以圆柱副形式转动连接于座体和台架的另一者。

3、本技术的设备隔振承台中,每个减振单元为一个独立的减振支链,所有减振单元共同构成支链并联式减振系统,减振支链和台架/座体之间形成的圆柱副增加了整个减振系统的运动自由度数量,扩大了减振系统形变运动的形态变化范围,不仅能满足台架相对于座体发生高度改变时的减振需求,还可以应对台架相对于座体在固定高度处运动的减振需求,因此设备隔振承台既能削减沿座体高度方向传递而来的振动能量,也可以针对沿着座体高度方向的垂直方向传递而来的振动能量进行削减,而且结构简单易于装配,能够适应于更为复杂多变的振动环境,从而能更好地维持台架上的装置姿态稳定。

4、在其中一个实施方式中,台架设有多个对应于减振单元的远端转接件,座体设有多个对应于减振单元的近端转接件;减振单元通过第二转接件与远端转接件一一对应转动连接以形成多个圆柱副,并通过第二转接件与近端转接件一一对应转动连接以形成多个旋转副。

5、如此设置,每个减振单元为一个rpc链式减振机构,所有减振单元共同构成rpc支链并联式减振系统,既可以凭借rpc链式减振机构和台架之间的圆柱副削减来自多个方向的振动能量,还能够凭借rpc链式减振机构和座体之间的旋转副限制减振系统的振动幅度,因而可以在更短时间内消除或削弱振动,缩短搭载于台架上的监控装置震颤抖动的时间。

6、在其中一个实施方式中,多个远端转接件共面且不共线,多个近端转接件共面且不共线。

7、如此设置,能够防止台架相对座体发生失稳晃动,更容易维持设于台架的监控装置相对于座体的姿态稳定性,提高了座体的承载上限。

8、在其中一个实施方式中,多个远端转接件的连线图形的外接圆半径为r2,多个近端转接件的连线图形的外接圆半径为r1,r2<r1。

9、如此设置,起到了放缩振动幅度的效果,台架对于座体的振动敏感性降低,通过减振单元传导所引起的台架振动有更小的振幅,更容易被减振单元削减。

10、在其中一个实施方式中,台架与座体相对静止时,多个远端转接件所在的平面平行于多个近端转接件所在的平面。

11、如此设置,当环境振动传导至座体时,各个减振单元所承受的负载更均衡,避免其中部分减振单元承受过大的负载而加快损耗。

12、在其中一个实施方式中,还包括至少两个定轴转接件,每个定轴转接件包括限位部和设于座体或台架的第一枢转部,第一转接件包括与第一枢转部枢转配合的第一适配部,限位部与第一适配部沿第一枢转部的轴向排布。

13、如此设置,限位部在第一枢转部的轴向上占据一定的长度,并且能够止挡第一适配部沿第一枢转部的轴向发生移动,因而第一适配部仅有以第一枢转部的轴线为转动中心的转动自由度,即第一适配部与第一枢转部之间以形成旋转副的形式转动连接。

14、在其中一个实施方式中,定轴转接件还包括设于座体或台架的第一铰接座,第一枢转部设于第一铰接座,第一适配部与第一铰接座共同夹持限位部。

15、如此设置,限位部沿第一枢转部的轴向发生移动的自由度被限制,因此进一步限制了第一适配部沿第一枢转部的轴向发生移动的自由度,使得第一适配部与第一枢转部之间形成严格的旋转副转动连接。

16、在其中一个实施方式中,第一枢转部包括设于第一铰接座的第一枢轴,第一适配部包括套设于第一枢轴的第一轴套,限位部包括套设于第一枢轴的限位环。

17、如此设置,第一枢转部与第一适配部之间形成的转动配合可靠,不容易出现第一适配部脱离第一枢转部的情况,限位环对第一轴套的止挡效果更佳。

18、在其中一个实施方式中,第一铰接座开设有供第一枢轴伸入的轴孔、沿轴孔的径向延伸以供限位环滑入的推行槽,限位环在推行槽的槽底时,轴孔连通限位环的通孔,第一轴套与推行槽的槽壁分别抵接限位环的两端。

19、如此设置,降低了装配第一枢轴、第一轴套、第一铰接座和限位环的难度,装配时首先将限位环向推行槽内推动直至限位环到达推行槽槽底,然后将第一轴套的通孔与轴孔对中连通,接着将第一枢轴从轴孔中穿过,最后将第一枢轴从第一轴套的通孔中穿过。

20、在其中一个实施方式中,还包括至少两个动轴转接件,每个动轴转接件包括设于座体或台架的第二枢转部,第二转接件包括与第二枢转部同轴枢转配合的第二适配部,第二枢转部的轴向长度大于第二适配部的轴向长度,第二适配部能够沿轴向相对第二枢转部移动。

21、如此设置,第二适配部既有沿第二枢转部的轴线进行平移运动的平移自由度,也有以第二枢转部的轴线为转动中心的转动自由度,即第二适配部与第二枢转部之间形成以圆柱副形式的转动连接。

22、在其中一个实施方式中,动轴转接件还包括缓冲部,缓冲部与第二适配部沿第二枢转部的轴向排布,缓冲部连接于第二适配部的端部,且能够沿第二枢转部的轴向弹性收缩以允许第二适配部移动。

23、如此设置,缓冲部能够缓和第二适配部沿第二枢转部的轴向平移运动时带来的振动冲击,从而能够削减传导至台架的振动能量,提高对台架上的监控装置的隔振缓冲的保护效果。

24、在其中一个实施方式中,动轴转接件还包括设于座体或台架的第二铰接座,第二枢转部设于第二铰接座,第二适配部与第二铰接座共同夹持缓冲部。

25、如此设置,缓冲部与第二适配部之间保持稳定的弹性连接,第二适配部沿第二枢转部的轴向进行平移运动时的速率更容易维持稳定,不会出现因平移速度过大而对缓冲部施加较大的冲量,有利于提高缓冲部的使用寿命。

26、在其中一个实施方式中,第二枢转部包括设于第二铰接座的第二枢轴,第二适配部包括套设于第二枢轴的第二轴套,缓冲部包括套设于第二枢轴的缓冲环。

27、如此设置,第二枢转部与第二适配部之间形成的转动配合可靠,不容易出现第二适配部脱离第二枢转部的情况,缓冲部对第二轴套的缓冲效果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设备减振承台,其特征在于,包括座体(10)、台架(20)和多个设于所述座体(10)与所述台架(20)之间的减振单元(30);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设备减振承台,其特征在于,所述台架(20)设有多个对应于所述减振单元(30)的远端转接件(402),所述座体(10)设有多个对应于所述减振单元(30)的近端转接件(401);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设备减振承台,其特征在于,多个所述远端转接件(402)共面且不共线,多个所述近端转接件(401)共面且不共线,其中: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设备减振承台,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至少两个定轴转接件(41),每个所述定轴转接件(41)包括限位部(413)和设于所述座体(10)或所述台架(20)的第一枢转部(411),所述第一转接件(31)包括与所述第一枢转部(411)枢转配合的第一适配部(311),所述限位部(413)与所述第一适配部(311)沿所述第一枢转部(411)的轴向排布。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设备减振承台,其特征在于,所述定轴转接件(41)还包括设于所述座体(10)或所述台架(20)的第一铰接座(412),所述第一枢转部(411)设于所述第一铰接座(412),所述第一适配部(311)与所述第一铰接座(412)共同夹持所述限位部(413)。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设备减振承台,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枢转部(411)包括设于所述第一铰接座(412)的第一枢轴(4111),所述第一适配部(311)包括套设于所述第一枢轴(4111)的第一轴套(3111),所述限位部(413)包括套设于所述第一枢轴(4111)的限位环。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设备减振承台,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铰接座(412)开设有供所述第一枢轴(4111)伸入的轴孔(431)、沿所述轴孔(431)的径向延伸以供所述限位环滑入的推行槽(432),所述限位环在所述推行槽(432)的槽底时,所述轴孔(431)连通所述限位环的通孔,所述第一轴套(3111)与所述推行槽(432)的槽壁分别抵接所述限位环的两端。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设备减振承台,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至少两个动轴转接件(42),每个所述动轴转接件(42)包括设于所述座体(10)或所述台架(20)的第二枢转部(421),所述第二转接件(32)包括与所述第二枢转部(421)同轴枢转配合的第二适配部(321),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设备减振承台,其特征在于,所述动轴转接件(42)还包括缓冲部(423),所述缓冲部(423)与所述第二适配部(321)沿所述第二枢转部(421)的轴向排布,所述缓冲部(423)连接于所述第二适配部(321)的端部,且能够沿所述第二枢转部(421)的轴向弹性收缩以允许所述第二适配部(321)移动。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设备减振承台,其特征在于,所述动轴转接件(42)还包括设于所述座体(10)或所述台架(20)的第二铰接座(422),所述第二枢转部(421)设于所述第二铰接座(422),所述第二适配部(321)与所述第二铰接座(422)共同夹持所述缓冲部(423)。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设备减振承台,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枢转部(421)包括设于所述第二铰接座(422)的第二枢轴(4211),所述第二适配部(321)包括套设于所述第二枢轴(4211)的第二轴套(3211),所述缓冲部(423)包括套设于所述第二枢轴(4211)的缓冲环。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设备减振承台,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铰接座(422)开设有供所述第二枢轴(4211)伸入的轴孔(431)、沿所述轴孔(431)的径向延伸以供所述缓冲环滑入的推行槽(432),所述缓冲环在所述推行槽(432)的槽底时,所述轴孔(431)连通所述缓冲环的通孔,所述第二轴套(3211)与所述推行槽(432)的槽壁分别抵接所述缓冲环的两端。

1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设备减振承台,其特征在于,所述伸缩件(33)包括阻尼器(330),所述阻尼器(330)包括连接所述第一转接件(31)或所述第二转接件(32)之一的筒体(331)、连接所述第一转接件(31)或所述第二转接件(32)之另一的活塞(332),所述活塞(332)滑接于所述筒体(331),并划分所述筒体(331)的内腔(3311)为两个子腔(3312),两个所述子腔(3312)通过阻尼通道(3323)连通。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设备减振承台,其特征在于,所述阻尼器(330)还包括具有弹性的膈层(333),至少一个所述子腔(3312)内设有所述膈层...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设备减振承台,其特征在于,包括座体(10)、台架(20)和多个设于所述座体(10)与所述台架(20)之间的减振单元(30);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设备减振承台,其特征在于,所述台架(20)设有多个对应于所述减振单元(30)的远端转接件(402),所述座体(10)设有多个对应于所述减振单元(30)的近端转接件(401);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设备减振承台,其特征在于,多个所述远端转接件(402)共面且不共线,多个所述近端转接件(401)共面且不共线,其中: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设备减振承台,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至少两个定轴转接件(41),每个所述定轴转接件(41)包括限位部(413)和设于所述座体(10)或所述台架(20)的第一枢转部(411),所述第一转接件(31)包括与所述第一枢转部(411)枢转配合的第一适配部(311),所述限位部(413)与所述第一适配部(311)沿所述第一枢转部(411)的轴向排布。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设备减振承台,其特征在于,所述定轴转接件(41)还包括设于所述座体(10)或所述台架(20)的第一铰接座(412),所述第一枢转部(411)设于所述第一铰接座(412),所述第一适配部(311)与所述第一铰接座(412)共同夹持所述限位部(413)。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设备减振承台,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枢转部(411)包括设于所述第一铰接座(412)的第一枢轴(4111),所述第一适配部(311)包括套设于所述第一枢轴(4111)的第一轴套(3111),所述限位部(413)包括套设于所述第一枢轴(4111)的限位环。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设备减振承台,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铰接座(412)开设有供所述第一枢轴(4111)伸入的轴孔(431)、沿所述轴孔(431)的径向延伸以供所述限位环滑入的推行槽(432),所述限位环在所述推行槽(432)的槽底时,所述轴孔(431)连通所述限位环的通孔,所述第一轴套(3111)与所述推行槽(432)的槽壁分别抵接所述限位环的两端。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设备减振承台,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至少两个动轴转接件(42),每个所述动轴转接件(42)包括设于所述座体(10)或所述台架(20)的第二枢转部(421),所述第二转接件(32)包括与所述第二枢转部(421)同轴枢转配合的第二适配部(321),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设备减振承台,其特征在于,所述动轴转接件(42)还包括缓冲部(423),所述缓冲部(423)与所述第二适配部(321)沿所述第二枢转部(421)的轴向排布,所述缓冲部(423)连接于所述第二适配部(321)的端部,且能够沿所述第二枢转部(421)的轴向弹性收缩以允许所述第二适配部(321)移动。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设备减振承台,其特征在于,所述动轴转接件(42)还包括设于所述座体(10)或所述台架(20)的第二铰接座(422),所述第二枢转部(421)设于所述第二铰接座(422),所述第二适配部(321)与所述第二铰接座(422)共同夹持所述缓冲部(423)。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设备减振承台,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枢...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夏翔刘占龙陈国平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大华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