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ystem.ArgumentOutOfRangeException: 索引和长度必须引用该字符串内的位置。 参数名: length 在 System.String.Substring(Int32 startIndex, Int32 length) 在 zhuanliShow.Bind() 上行及下行数据传输调度方法、装置及CU设备制造方法及图纸_技高网

上行及下行数据传输调度方法、装置及CU设备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9995975 阅读:9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1-09 02:46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上行及下行数据传输调度方法、装置及CU设备,涉及5G NTN通信技术领域,应用于CU,CU部署在地面上,方法包括:获取CU到DU的单向时延,单向时延是DU的数据处理时延以及CU向DU的单向传输时延之和,DU部署在非地面;在第一时隙,向DU发送上行调度信息,以控制DU在第二时隙发送上行数据,第二时隙与第一时隙之间的差值是基于单向时延、第一时间偏移、DU到终端的预设传输时延确定的,第一时间偏移为:PDCCH时隙和PUSCH时隙间的时间偏移。应用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方案能够降低传输时延和系统时延抖动对CU和DU之间协同数据处理的影响。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申请涉及5g ntn通信,特别是涉及上行及下行数据传输调度方法、装置及cu设备。


技术介绍

1、在5g ntn(5th generation mobile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non-terrestrial network,第五代移动通信技术非地面网络)的再生场景下,基站分为cu(centralized unit,集中式单元)与du(distributed unit,分布式单元)两部分,其中cu被部署在地面,du被部署在非地面,mac(media access control,介质访问控制)层以上在cu中实现,phy(physical,物理)层和射频在du中实现,也就是在基站进行数据处理的过程中,需要cu与du之间协同进行数据处理。

2、具体的,cu与du之间通过空间传输链路、馈电链路等中间链路进行数据交互,但cu与du之间会存在传输时延,尤其是由于cu和du分别设置于地面与非地面,两者之间距离较远,传输时延和系统时延抖动都会更大,进而影响cu与du之间的协同数据处理。


技术实现思路

1、本申请实施例的目的在于提供上行及下行数据传输调度方法、装置及cu设备,以降低传输时延和系统时延抖动对cu和du之间协同数据处理的影响。具体技术方案如下:

2、第一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上行数据传输调度方法,应用于集中式单元cu,所述cu部署在地面,所述方法包括:

3、获取所述cu到分布式单元du的单向时延,其中,所述单向时延是所述du的数据处理时延以及所述cu向所述du的单向传输时延之和,所述du部署在非地面;

4、在第一时隙,向所述du发送上行调度信息,以控制所述du在第二时隙发送上行数据,所述第二时隙与所述第一时隙之间的差值是基于所述单向时延、第一时间偏移、du到终端的预设传输时延确定的,所述第一时间偏移为:物理下行控制信道pdcch时隙和物理上行共享信道pusch时隙间的时间偏移。

5、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中,通过以下公式计算所述第二时隙与所述第一时隙之间的差值:

6、;

7、其中,所述为所述第一时间偏移,所述为所述预设传输时延,所述u为传输协议定义的子载波间隔配置参数,所述为所述单向时延。

8、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方法还包括:

9、获取所述cu与所述du之间的双向时延,所述双向时延是所述du的数据处理时延以及所述cu与所述du的往返传输时延之和;

10、在第三时隙,接收所述du发送的上行数据,其中,所述第三时隙与所述第一时隙之间的差值是基于所述双向时延、第一时间偏移、所述预设传输时延确定的。

11、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中,通过以下公式计算所述第三时隙与所述第一时隙之间的差值:

12、;

13、其中,所述为所述第一时间偏移,上述为所述预设传输时延,所述u为传输协议定义的子载波间隔配置参数,所述为所述双向时延。

14、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预设传输时延和/或所述第一时间偏移是传输协议定义的。

15、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中,通过以下方式计算所述单向时延和/或双向时延:

16、确定所述cu向所述du发送链路探测请求包的第一时刻以及所述du接收到所述链路探测请求包的第二时刻;

17、确定所述du向所述cu发送链路探测响应包的第三时刻以及所述cu接收到所述链路探测响应包的第四时刻,其中,所述链路探测响应包是:所述du对所述链路探测请求包进行处理后得到的;

18、基于所述第三时刻与所述第一时刻之间的第一差值,计算所述单向时延,和/或基于所述第四时刻与所述第一时刻之间的第二差值,计算所述双向时延。

19、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中,计算得到所述单向时延和/或双向时延的方式还包括:

20、基于所述第三时刻与所述第二时刻,计算所述du的数据处理时延;

21、所述基于所述第三时刻与所述第一时刻之间的第一差值,计算所述单向时延,和/或基于所述第四时刻与所述第一时刻之间的第二差值,计算所述双向时延,包括:

22、在所述数据处理时延小于所述预设门限的情况下,将所述第三时刻与所述第一时刻之间的第一差值作为所述单向时延,和/或将所述第四时刻与所述第一时刻之间的第二差值作为所述双向时延,其中,所述预设门限是基于所述cu的预设最长数据缓存时长计算得到的;

23、在所述数据处理时延不小于所述预设门限的情况下,将所述第一差值与调度时长之和作为所述单向时延,和/或将所述第二差值与所述调度时长之和作为所述双向时延,其中,所述调度时长为:基于所述数据处理时延以及所述预设最长数据缓存时长计算得到的。

24、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中,在所述cu向du发送多个链路探测请求包的情况下,所述第一差值为多个链路探测请求包分别对应的第三时刻与第一时刻之间差值的统计值,所述第二差值为多个链路探测请求包分别对应的第四时刻与第一时刻之间差值的统计值。

25、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链路探测请求包是所述cu在所述链路探测请求包的发送周期的前目标数量个时隙依次发送的,其中,所述目标数量为:同步信号块ssb标识的配置数量。

26、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中,每一时隙发送一个链路探测包。

27、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链路探测请求包的发送周期为ssb发送周期的整数倍。

28、第二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下行数据传输调度方法,应用于集中式单元cu,所述cu部署在地面,所述方法包括:

29、获取所述cu到分布式单元du的单向时延,其中,所述单向时延是所述du的数据处理时延以及所述cu向所述du的单向传输时延之和,所述du部署在非地面上;

30、在第一时隙,向所述du发送下行调度信息,以控制所述du在第四时隙接收下行数据,其中,所述第四时隙与所述第一时隙之间的差值是:基于所述单向时延、第二时间偏移确定的,所述第二时间偏移为:物理下行控制信道pdcch时隙和物理下行共享信道pdsch时隙之间的时间偏移。

31、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中,通过以下公式计算所述第四时隙与所述第一时隙之间的差值:

32、;

33、其中,所述为所述第二时间偏移,所述为所述单向时延。

34、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方法还包括:

35、获取所述cu与所述du之间的双向时延,所述双向时延是所述du的数据处理时延以及所述cu与所述du的往返传输时延之和;

36、在第五时隙,接收所述du发送的下行调度反馈,其中,所述第五时隙与所述第一时隙之间的差值是基于所述双向时延、所述第二时间偏移、第三时间偏移、du到终端的预设传输时延确定的,所述第三时间偏移为:pdsch时隙与下行调度反馈之间的时间偏移。

37、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中,通过以下公式计算所述第五时隙与所述第一时隙之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上行数据传输调度方法,其特征在于,应用于集中式单元CU,所述CU部署在地面,所述方法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通过以下公式计算所述第二时隙与所述第一时隙之间的差值: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通过以下公式计算所述第三时隙与所述第一时隙之间的差值:

5.根据权利要求1-4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6.根据权利要求1-4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通过以下方式计算所述单向时延和/或双向时延: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计算得到所述单向时延和/或双向时延的方式还包括: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CU向DU发送多个链路探测请求包的情况下,所述第一差值为多个链路探测请求包分别对应的第三时刻与第一时刻之间差值的统计值,所述第二差值为多个链路探测请求包分别对应的第四时刻与第一时刻之间差值的统计值。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链路探测请求包是所述CU在所述链路探测请求包的发送周期的前目标数量个时隙依次发送的,其中,所述目标数量为:同步信号块SSB标识的配置数量。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每一时隙发送一个链路探测包。

11.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链路探测请求包的发送周期为SSB发送周期的整数倍。

12.一种下行数据传输调度方法,其特征在于,应用于集中式单元CU,所述CU部署在地面,所述方法包括: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通过以下公式计算所述第四时隙与所述第一时隙之间的差值:

14.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通过以下公式计算所述第五时隙与所述第一时隙之间的差值:

16.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时间偏移是传输协议定义的。

17.根据权利要求12-16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时间偏移是传输协议定义的。

18.根据权利要求12-16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通过以下方式计算所述单向时延和/或双向时延:

19.根据权利要求18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计算得到所述单向时延和/或双向时延的方式还包括:

20.根据权利要求18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CU向DU发送多个链路探测请求包的情况下,所述第一差值为多个链路探测请求包分别对应的第三时刻与第一时刻之间差值的统计值,所述第二差值为多个链路探测请求包分别对应的第四时刻与第一时刻之间差值的统计值。

21.根据权利要求20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链路探测请求包是所述CU在所述链路探测请求包的发送周期的前目标数量个时隙依次发送的,其中,所述目标数量为:同步信号块SSB标识的配置数量。

22.根据权利要求2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每一时隙发送一个链路探测包。

23.根据权利要求18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链路探测请求包的发送周期为SSB发送周期的整数倍。

24.一种上行数据传输调度装置,其特征在于,应用于集中式单元CU,所述CU部署在地面,所述装置包括:

25.一种下行数据传输调度装置,其特征在于,应用于集中式单元CU,所述CU部署在地面,所述装置包括:

26.一种CU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处理器、通信接口、存储器和通信总线,其中,处理器,通信接口,存储器通过通信总线完成相互间的通信;

27.一种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设备部署有CU,所述CU用于实现权利要求1-11或12-23中任一项的方法步骤。

28.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特征在于,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内存储有计算机程序,所述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权利要求1-11或12-23中任一项的方法步骤。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上行数据传输调度方法,其特征在于,应用于集中式单元cu,所述cu部署在地面,所述方法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通过以下公式计算所述第二时隙与所述第一时隙之间的差值: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通过以下公式计算所述第三时隙与所述第一时隙之间的差值:

5.根据权利要求1-4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6.根据权利要求1-4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通过以下方式计算所述单向时延和/或双向时延: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计算得到所述单向时延和/或双向时延的方式还包括: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cu向du发送多个链路探测请求包的情况下,所述第一差值为多个链路探测请求包分别对应的第三时刻与第一时刻之间差值的统计值,所述第二差值为多个链路探测请求包分别对应的第四时刻与第一时刻之间差值的统计值。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链路探测请求包是所述cu在所述链路探测请求包的发送周期的前目标数量个时隙依次发送的,其中,所述目标数量为:同步信号块ssb标识的配置数量。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每一时隙发送一个链路探测包。

11.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链路探测请求包的发送周期为ssb发送周期的整数倍。

12.一种下行数据传输调度方法,其特征在于,应用于集中式单元cu,所述cu部署在地面,所述方法包括: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通过以下公式计算所述第四时隙与所述第一时隙之间的差值:

14.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通过以下公式计算所述第五时隙与所述第一时隙之间的差值: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汪春霆王旭翟立君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星网网络系统研究院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