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道接头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9989556 阅读:4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1-09 02:09
本技术提供一种管道接头,包括:外壳,所述外壳内设有第一径向挡壁,所述外壳的端部具有用于连接第一管道的管部;内管,所述内管的第一端对准所述管部,所述内管具有径向的凸缘,所述内管的第二端具有用于连接第二管道的连接结构;压环,所述压环与所述外壳连接,所述压环具有第二径向挡壁;其中,所述外壳和/或所述压环具有环形挡壁,所述凸缘轴向被所述第一径向挡壁和所述第二径向挡壁限制,所述凸缘径向被所述环形挡壁限制。本技术方便安装以及对接方便。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管道接头,尤其涉及一种方便安装以及对接方便的管道接头。


技术介绍

1、cn203082419u公开了一种波浪软管的管接头结构,该结构在接管头的两端分别设置了螺纹,一端的螺纹与帽盖连接而将软管连接,另一端的螺纹连接另一管子实现管子与软管的对接。在对接的过程中一端的软管对接好后,对接另一端的管子时会使软管跟着接管头转动,不利于对接。


技术实现思路

1、鉴于此,有必要提供一种方便安装以及对接方便的管道接头。

2、本技术提供一种管道接头,其特征在于,包括:

3、外壳,所述外壳内设有第一径向挡壁,所述外壳的端部具有用于连接第一管道的管部;

4、内管,所述内管的第一端对准所述管部,所述内管具有径向的凸缘,所述内管的第二端具有用于连接第二管道的连接结构;

5、压环,所述压环与所述外壳连接,所述压环具有第二径向挡壁;

6、其中,所述外壳和/或所述压环具有环形挡壁,所述凸缘轴向被所述第一径向挡壁和所述第二径向挡壁限制,所述凸缘径向被所述环形挡壁限制。

7、进一步的,所述压环通过螺钉与所述外壳可拆卸连接,和/或,所述压环通过卡扣结构与所述外壳可拆卸连接。

8、进一步的,所述外壳具有第一定位结构,所述压环具有第二定位结构,所述第一定位结构与所述第二定位结构配合实现所述外壳与所述压环的周向定位。

9、进一步的,所述外壳具有向外侧凸出形成的第一凸部。

10、进一步的,所述外壳的内部于凸部对应位置处形成有腔部,所述压环具有可置入所述腔部的第二凸部;在所述第二凸部处设置用于连接所述螺钉的螺孔,和/或,在所述第二凸部处设置用于实现所述卡扣结构的扣接部。

11、进一步的,通过一锁环连接所述连接结构实现所述第二管道的连接。

12、进一步的,所述内管的第一端设有密封圈。

13、相较于现有技术,本技术有益效果:本技术设置了所述外壳和所述压环,在所述内管设置了径向的凸缘,所述外壳和/或所述压环具有环形挡壁,所述凸缘轴向被所述挡壁和所述压环限制,所述凸缘径向被所述环形挡壁限制,连接第二管道后,可以周向地转动所述外壳,而所述内管则保持不动并且所述内管的端部保持对准所述外壳的管部,周向转动所述外壳实现所述管部与第一管道的连接,因此非常方便对接第一管道和第二管道,第一管道不会发生扭曲,本技术的管道接头本身安装也比较方便。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管道接头,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管道接头,其特征在于,所述压环通过螺钉与所述外壳可拆卸连接,和/或,所述压环通过卡扣结构与所述外壳可拆卸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管道接头,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具有第一定位结构,所述压环具有第二定位结构,所述第一定位结构与所述第二定位结构配合实现所述外壳与所述压环的周向定位。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管道接头,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具有向外侧凸出形成的第一凸部。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管道接头,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的内部与凸部对应位置处形成有腔部,所述压环具有可置入所述腔部的第二凸部;在所述第二凸部处设置用于连接所述螺钉的螺孔,和/或,在所述第二凸部处设置用于实现所述卡扣结构的扣接部。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管道接头,其特征在于,通过一锁环连接所述连接结构实现所述第二管道的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管道接头,其特征在于,所述内管的第一端设有密封圈。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管道接头,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管道接头,其特征在于,所述压环通过螺钉与所述外壳可拆卸连接,和/或,所述压环通过卡扣结构与所述外壳可拆卸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管道接头,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具有第一定位结构,所述压环具有第二定位结构,所述第一定位结构与所述第二定位结构配合实现所述外壳与所述压环的周向定位。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管道接头,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具有向外侧凸出形成...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晓敏吴海萍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市长阳电子实业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