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清洁机构及二氧化碳吸收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9988704 阅读:7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1-09 02:05
本技术涉及二氧化碳吸收技术领域,特别是一种清洁机构及二氧化碳吸收装置,包括一种清洁机构,包括安装部件,其包括安装块、固定连接在所述安装块顶端的过滤桶,以及适配安装在所述安装块外侧的螺栓公卡块,所述安装块的顶端开设有下落槽,所述安装块的两侧开设有安装腔;通过启动电机带动扇叶对空气中的二氧化碳进行吸收过滤的同时,会带动刮环对过滤桶外壁的杂质进行刮除,从而可以保证设备对空气进行净化的同时,会对过滤桶的外壁进行清洁,避免设备长时间的使用后,造成过滤桶堵塞,影响对空气净化的情况发生,而且无需停机,通过人工进行手动清洁,一定程度的减轻了工作人员的劳动负担,提高了设备的实用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二氧化碳吸收,特别是一种清洁机构及二氧化碳吸收装置


技术介绍

1、在封闭的空间内,如船舱中,常常会由于二氧化碳浓度过高而导致人员发生二氧化碳中毒,特别是当船舱空间发生火灾时,二氧化碳浓度会急剧升高,对当事人员生命安全产生重大威胁,为此,通常会使用二氧化碳吸收装置对空间内部的二氧化碳进行吸收,以保证空间内部人员的安全。

2、为了保证二氧化碳吸收装置可以进行正常有效的运转,通常会设置有过滤筒,从而可以对空气中的杂质进行过滤,以保证设备的正常运转,但是的二氧化碳吸收装置在长时间的使用后,过滤筒的外壁表面会附着有大量的杂质,导致过滤筒发生堵塞,影响正常吸入空气的情况发生,此时需要人工将二氧化碳吸收装置停机,接着对过滤筒外壁的杂质进行清洁,但是该清洁方式不仅费时费力,而且需要将设备停机,容易造成清洁后忘记对设备进行再次启动的情况发生;不仅如此,还需要对清洁后的杂质进行收集处理,而目前任然需要人工进行二次收集处理,导致在实际的清洁过程中,费时费力,大大的提高了工作人员的劳动强度。


技术实现思路

1、本部分的目的在于概述本技术的实施例的一些方面以及简要介绍一些较佳实施例。在本部分以及本申请的说明书摘要和技术名称中可能会做些简化或省略以避免使本部分、说明书摘要和技术名称的目的模糊,而这种简化或省略不能用于限制本技术的范围。

2、鉴于上述或现有技术中存在需要人工将二氧化碳吸收装置停机,接着对过滤筒外壁的杂质进行清洁的问题,提出了本技术。

3、因此,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清洁机构。

4、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清洁机构,包括,

5、安装部件,其包括安装块、固定连接在所述安装块顶端的过滤桶,以及适配安装在所述安装块外侧的螺栓公卡块;

6、其中,所述安装块的顶端开设有下落槽,所述安装块的两侧开设有安装腔,所述安装腔的内壁开设有条形槽,所述安装腔的顶端开设有限位腔;

7、驱动部件,其包括固定连接在所述过滤桶内部的固定杆、适配安装在所述固定杆一端的吸收组件,以及与所述吸收组件适配安装的传动组件;

8、其中,所述过滤桶的外侧设置有除尘组件。

9、作为本技术清洁机构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所述吸收组件包括固定连接在所述固定杆一端的电机、固定连接在所述电机输出端的转动杆,以及固定连接在所述转动杆外侧的扇叶。

10、作为本技术清洁机构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所述传动组件包括固定连接在所述转动杆顶端的连接杆,以及固定连接在所述连接杆一端的齿环。

11、作为本技术清洁机构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所述安装块的顶端固定连接有导杆、转动连接在所述安装块顶端的往复丝杆,以及固定连接在所述往复丝杆顶端的齿轮。

12、作为本技术清洁机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所述除尘组件包括与所述往复丝杆外侧螺纹连接的第一滑块,以及滑动连接在所述导杆外侧的第二滑块;

13、其中,所述第一滑块与所述第二滑块的一端固定连接有刮环,并且所述刮环在所述过滤桶的外壁滑动。

14、本技术的清洁机构有益效果:通过启动电机带动扇叶对空气中的二氧化碳进行吸收过滤的同时,会带动刮环对过滤桶外壁的杂质进行刮除,从而可以保证设备对空气进行净化的同时,会对过滤桶的外壁进行清洁,避免设备长时间的使用后,造成过滤桶堵塞,影响对空气净化的情况发生,而且无需停机,通过人工进行手动清洁,一定程度的减轻了工作人员的劳动负担,提高了设备的实用性。

15、鉴于在实际使用过程中,还存在需要对清洁后的杂质进行收集处理,而目前任然需要人工进行二次收集处理的问题。

16、因此,本技术的另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二氧化碳吸收装置。

17、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还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二氧化碳吸收装置,包括所述的清洁机构,以及,

18、支撑机构,其包括与所述安装块铰接的放置筒、固定连接在所述放置筒底端的底座,以及适配安装在所述放置筒外侧的母卡块;

19、其中,所述母卡块与所述螺栓公卡块适配安装。

20、作为本技术二氧化碳吸收装置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所述安装腔的内部适配安装有收集盒,所述安装块的顶端固定连接有防护板,所述防护板的顶端固定连接有顶板;

21、其中,所述限位腔的内部适配安装有遮挡部件。

22、作为本技术二氧化碳吸收装置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所述放置筒的内部固定连接有内框,所述放置筒的外侧开设有通气槽。

23、作为本技术二氧化碳吸收装置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所述遮挡部件包括滑动连接在限位腔内部的滑杆、固定连接在所述滑杆一端的挡环,以及固定连接在所述挡环底端的衔接块。

24、作为本技术二氧化碳吸收装置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所述衔接块的一端铰接有推杆,所述推杆的内侧转动连接有转轴;

25、其中,所述转轴的两端与所述条形槽的内壁固定连接,并且所述转轴的内部设置有扭力弹簧。

26、本技术的二氧化碳吸收装置的有益效果:通过下落槽以及挡环的配合,从而可以对落下的杂质进行暂存,当需要彻底进行清除时,只需要插入收集盒,从而可以使下落槽内部的杂质落入收集盒的内部,接着将收集盒取出,对收集盒内部的杂质进行彻底清除即可,而当收集盒取出时,从而会使挡环复位,从而可以使下落槽形成收集空间,可以对杂质进行暂存,从而使设备可以对杂质进行收集的同时,可以快速的对收集的杂质进行清除,并且无需进行停机,大大的提高了设备的实用性,并且当收集盒是否插入安装腔的内部,都可以对杂质进行暂存,避免了对收集盒取出后,忘记安装,造成无法对杂质进行收集的情况发生,从而大大的提高了设备的实用性。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清洁机构,其特征在于:包括,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清洁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吸收组件(202)包括固定连接在所述固定杆(201)一端的电机(202a)、固定连接在所述电机(202a)输出端的转动杆(202b),以及固定连接在所述转动杆(202b)外侧的扇叶(202c)。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清洁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传动组件(203)包括固定连接在所述转动杆(202b)顶端的连接杆(203a),以及固定连接在所述连接杆(203a)一端的齿环(203b)。

4.如权利要求1~3任一所述的清洁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块(101)的顶端固定连接有导杆(203c)、转动连接在所述安装块(101)顶端的往复丝杆(203d),以及固定连接在所述往复丝杆(203d)顶端的齿轮(203e)。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清洁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除尘组件(204)包括与所述往复丝杆(203d)外侧螺纹连接的第一滑块(204a),以及滑动连接在所述导杆(203c)外侧的第二滑块(204b);

6.一种二氧化碳吸收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1~5任一所述的清洁机构,以及,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二氧化碳吸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腔(101b)的内部适配安装有收集盒(304),所述安装块(101)的顶端固定连接有防护板(305),所述防护板(305)的顶端固定连接有顶板(306);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二氧化碳吸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放置筒(301)的内部固定连接有内框(301a),所述放置筒(301)的外侧开设有通气槽(301b)。

9.如权利要求7或8所述的二氧化碳吸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遮挡部件(307)包括滑动连接在限位腔(101d)内部的滑杆(307a)、固定连接在所述滑杆(307a)一端的挡环(307b),以及固定连接在所述挡环(307b)底端的衔接块(307c)。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二氧化碳吸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衔接块(307c)的一端铰接有推杆(307d),所述推杆(307d)的内侧转动连接有转轴(307e);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清洁机构,其特征在于:包括,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清洁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吸收组件(202)包括固定连接在所述固定杆(201)一端的电机(202a)、固定连接在所述电机(202a)输出端的转动杆(202b),以及固定连接在所述转动杆(202b)外侧的扇叶(202c)。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清洁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传动组件(203)包括固定连接在所述转动杆(202b)顶端的连接杆(203a),以及固定连接在所述连接杆(203a)一端的齿环(203b)。

4.如权利要求1~3任一所述的清洁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块(101)的顶端固定连接有导杆(203c)、转动连接在所述安装块(101)顶端的往复丝杆(203d),以及固定连接在所述往复丝杆(203d)顶端的齿轮(203e)。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清洁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除尘组件(204)包括与所述往复丝杆(203d)外侧螺纹连接的第一滑块(204a),以及滑动连接在所述导杆(203c)外侧的第二滑块(204b...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方以群范维文宇坤包晓辰赵后雨袁恒荣陈海庭张婷婷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特色医学中心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