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ystem.ArgumentOutOfRangeException: 索引和长度必须引用该字符串内的位置。 参数名: length 在 System.String.Substring(Int32 startIndex, Int32 length) 在 zhuanliShow.Bind() 一种可重构的极化旋转反射面天线制造技术_技高网

一种可重构的极化旋转反射面天线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9988613 阅读:7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1-09 02:05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出了一种可重构的极化旋转反射面天线,包括由周期性排布的多个反射面单元组成的反射面、位于其上方的极化栅和镶嵌在其中心位置的馈电单元;反射面单元包括上下层叠的第一、第二介质基板;第一介质基板的上表面印制有辐射贴片和两个二极管组,第二介质基板的上下表面分别印制有金属地板、相位延时线;二极管组的两端通过第二金属化过孔,分别与辐射贴片和相位延时线连接;辐射贴片与金属地板通过第一金属化过孔连接。本发明专利技术通过调整加载在二极管组上电压的极性实现对其开关状态的控制,进而实现可重构,以及将馈电单元发射的线极化波转化为正交极化波的功能,再通过极化栅将其辐射到自由空间,有效拓宽了反射面天线的应用范围。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属于无线通信,涉及一种可重构的极化旋转反射面天线,可应用于微波通讯。


技术介绍

1、反射面天线具有高增益、高方向性、设计结构简单、工作频带较宽等优点。然而,天线自身弯曲的抛物面结构带来的体积大、剖面高、重量大、加工和安装困难以及馈源遮挡造成的性能损失等缺点对其实际应用产生了很大的限制。平面反射面天线对比于抛物面天线具有降低剖面的优点,但由于馈电单元馈电方式为空间馈电,故其剖面高度仍是其问题所在。

2、通过在平面反射面天线上加载极化栅能够将剖面高度降低为原有天线剖面高度的一半,但极化旋转反射面天线的波束只能朝向固定方向进行辐射,为了避免这种缺陷,只能通过设计不同的平面反射面天线实现波束扫描。

3、天线的可重构是指多天线阵列中各阵元之间的关系是可以根据实际情况灵活可变的而非固定的,可重构技术能够避免极化旋转反射面天线的波束只能朝向固定方向进行辐射而不能实现波束扫描的缺陷,与通过设计不同的平面反射面天线实现波束扫描相比,可重构的极化旋转反射面天线的应用范围更宽。


技术实现思路

1、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缺陷,提出了一种可重构的极化旋转反射面天线,用于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应用较范围的技术问题。

2、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取的技术方案包括由周期性排布的多个反射面单元组成的反射面、位于其上方的极化栅和镶嵌在反射面中心位置的馈电单元;所述反射面单元包括上下层叠的第一介质基板1和第二介质基板2;所述第一介质基板1的上表面印制有辐射贴片3和两个二极管组7;所述第二介质基板2的上表面印制有金属地板4,下表面印制有相位延时线5;所述辐射贴片3与金属地板4通过第一金属化过孔6连接;所述两个二极管组7的一端与辐射贴片3连接,另一端通过第二金属化过孔8与相位延时线5连接;

3、通过调整加载在两个二极管组7上电压的极性实现对二极管组开关状态的控制,进而实现天线的可重构,以及将馈电单元发射的线极化电磁波转化为与其正交极化的电磁波功能,再通过极化栅将正交极化的电磁波辐射到自由空间中。

4、作为优化,所述极化栅,通过介质支撑固定在反射面的上方。

5、作为优化,所述馈电单元,采用角锥喇叭天线的结构,其中心轴线与反射面的中心法线重合。

6、作为优化,所述二极管组7,包括多个并联的二极管。

7、作为优化,所述辐射贴片3,采用矩形结构,其中心位于第一介质基板1的中心法线上。

8、作为优化,所述相位延时线5,包括u型金属条带和位于其底边上的扇形金属贴片。

9、作为优化,所述两个二极管组7,其一端连接在辐射贴片3相邻的两个角的位置,另一端通过第二金属化过孔8连接在相位延时线5两个纵向臂与底边交汇的位置。

10、作为优化,所述第一介质基板1和第二介质基板2,其板面形状均为矩形。

11、作为优化,所述第一金属化过孔6,其中心轴线与第一介质基板1和第二介质基板2的中心法线重合。

12、本专利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优点:

13、1.本专利技术通过调整加载在两个二极管组上电压的极性实现对二极管组开关状态的控制,既能对反射面单元的相位进行自适应排布,以实现反射面天线的波束扫描,同时又能将馈电单元发射的线极化电磁波转化为与其正交极化的电磁波功能,避免了现有技术仅能实现极化旋转的缺陷,实现反射面天线的波束扫描,拓宽了应用范围。

14、2.本专利技术的相位延时线印制在第二介质基板的下表面,从而降低了相位延时线对反射面单元的耦合效应。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可重构的极化旋转反射面天线,包括由周期性排布的多个反射面单元组成的反射面、位于其上方的极化栅和镶嵌在反射面中心位置的馈电单元;所述反射面单元包括上下层叠的第一介质基板(1)和第二介质基板(2);所述第一介质基板(1)的上表面印制有辐射贴片(3);所述第二介质基板(2)的上表面印制有金属地板(4);所述辐射贴片(3)与金属地板(4)通过第一金属化过孔(6)连接;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介质基板(1)的上表面设置有两个二极管组(7);所述第二介质基板(2)的下表面印制有相位延时线(5);所述两个二极管组(7)的一端与辐射贴片(3)连接,另一端通过第二金属化过孔(8)与相位延时线(5)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极化旋转可重构反射面天线,其特征在于:所述极化栅,通过介质支撑固定在反射面的上方。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一种极化旋转可重构反射面天线,其特征在于:所述馈电单元,采用角锥喇叭天线的结构,其中心轴线与反射面的中心法线重合。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极化旋转可重构反射面天线,其特征在于:所述二极管组(7),包括多个并联的二极管。>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极化旋转可重构反射面天线,其特征在于:所述辐射贴片(3),采用矩形结构,其中心位于第一介质基板(1)的中心法线上。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一种极化旋转可重构反射面天线,其特征在于:所述相位延时线(5),包括U型金属条带和位于其底边上的扇形金属贴片。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一种极化旋转可重构反射面天线,其特征在于:所述两个二极管组(7),其一端连接在辐射贴片(3)相邻的两个角的位置,另一端通过第二金属化过孔(8)连接在相位延时线(5)两个纵向臂与底边交汇的位置。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极化旋转可重构反射面天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介质基板(1)和第二介质基板(2),其板面形状均为矩形。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极化旋转可重构反射面天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金属化过孔(6),其中心轴线与第一介质基板(1)和第二介质基板(2)的中心法线重合。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可重构的极化旋转反射面天线,包括由周期性排布的多个反射面单元组成的反射面、位于其上方的极化栅和镶嵌在反射面中心位置的馈电单元;所述反射面单元包括上下层叠的第一介质基板(1)和第二介质基板(2);所述第一介质基板(1)的上表面印制有辐射贴片(3);所述第二介质基板(2)的上表面印制有金属地板(4);所述辐射贴片(3)与金属地板(4)通过第一金属化过孔(6)连接;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介质基板(1)的上表面设置有两个二极管组(7);所述第二介质基板(2)的下表面印制有相位延时线(5);所述两个二极管组(7)的一端与辐射贴片(3)连接,另一端通过第二金属化过孔(8)与相位延时线(5)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极化旋转可重构反射面天线,其特征在于:所述极化栅,通过介质支撑固定在反射面的上方。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一种极化旋转可重构反射面天线,其特征在于:所述馈电单元,采用角锥喇叭天线的结构,其中心轴线与反射面的中心法线重合。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极化旋...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宁茜妍杨玉修任建尹应增
申请(专利权)人: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