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调防眩机构及导轨灯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9978329 阅读:22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1-09 01:19
本技术公开了一种可调防眩机构,包括灯体、发光组件、光学组件和至少一个可伸缩调节的防眩件,以及驱动件。灯体具有壳体,壳体包括第一开口、第二开口和壳体侧壁,壳体侧壁围绕形成安装腔体;壳体侧壁开设有滑槽,滑槽的中轴线与第一开口所在平面的法线相互平行;防眩件包括第一端部、第二端部和防眩侧壁,防眩侧壁的内侧壁设有防眩结构,第一端部从第一开口凸出,且第一端部与第一开口的之间距离可调;驱动件穿过滑槽与防眩件驱动连接,驱动件沿着滑槽的中轴线滑动。可调防眩机构的驱动件驱动至少一个防眩件进行伸缩,从而调节防眩保护角和光斑尺寸,以满足防眩和出光角度的需求。本技术还提供了包括该可调防眩机构的导轨灯。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led照明装置的,尤其涉及一种可调防眩机构及导轨灯


技术介绍

1、在商照轨道的照明装置中,其出射角度和发光面可按需求进行调节,但发光面出射的光线如果直接照射在眼睛上会造成一定的眩光伤害。因此这类照明装置对于防眩和光斑调节的要求越来越高。

2、光斑的尺寸大小一般通过防眩罩及其他光学件配合形成,市面上常通过以下两种形式对光学部件进行设置:(1)固定式光斑,这是较为常见的一种光学形式,光学系统部件相对固定,为不可调状态,可在出厂即优化好眩光效果;但由于部件固定,故光斑不能随场景需要进行优化调整,无法满足用户的多样化需求;(2)固定式眩光结构,通常需要结合标准光学件进行发光面下沉设计,保护角通常设计为15°左右;但对于防眩要求高的用户,无法做到有效兼容。

3、此外,在防眩结构上,市面上的照明装置还采用雾状扩散罩和蜂窝网的结构。由于雾状扩散罩主要起到基础扩散作用,蜂窝网起到辅助防眩作用,二者的防眩性能均无法满足商照轨道灯的要求。

4、因此,有必要对现有照明装置的防眩结构进行优化,使其满足用户对光斑和防眩的多样性需求。<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可调防眩机构,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调防眩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端部设有卡槽,所述驱动件包括按钮以及从所述按钮延伸出来的驱动块,所述驱动块卡合连接于所述卡槽中。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可调防眩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防眩侧壁朝所述发光组件方向延伸设有弹臂,所述弹臂设有朝向所述壳体侧壁的凸块,所述凸块抵接于所述壳体侧壁。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调防眩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防眩结构包括两个或两个以上的防眩环体;相邻两个防眩环体的高度相同或不同。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可调防眩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防眩件设置...

【技术特征摘要】

1.可调防眩机构,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调防眩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端部设有卡槽,所述驱动件包括按钮以及从所述按钮延伸出来的驱动块,所述驱动块卡合连接于所述卡槽中。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可调防眩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防眩侧壁朝所述发光组件方向延伸设有弹臂,所述弹臂设有朝向所述壳体侧壁的凸块,所述凸块抵接于所述壳体侧壁。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调防眩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防眩结构包括两个或两个以上的防眩环体;相邻两个防眩环体的高度相同或不同。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可调防眩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防眩件设置为单个的第一防眩体,所述第一端部与所述第一开口的距离,随着所述驱动件在所述滑槽的滑动距离而变化。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可调防眩机构,其特...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汪续宗刘芳周小科刘亚运李培标
申请(专利权)人:惠州雷士光电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