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属于动物模型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视网膜色素变性疾病模型的构建方法及其应用。
技术介绍
1、视网膜色素变性(retinitis pigmentosa, rp)是一种具有临床变异性的复杂遗传性视网膜疾病,在全球的发病率约为1/3000-1/7000,在中国的发病率达1/4500,基于中国人口众多,rp患者可达数百万。目前rp的诊断和治疗面临许多困难,尚无有效的治疗手段,严重影响了患者的健康和生活质量。rp的初始症状通常包括夜盲和进行性视野丧失,最终可能导致不可逆转的失明,并且眼底检查可见视网膜色素沉着。
2、在病理学方面,典型的rp特征是视杆细胞死亡,进而继发视锥细胞死亡。rp主要表现为光感受器受损、变性,视网膜外核层逐渐变薄直至消失,视网膜色素上皮及其他相关细胞层出现相应病理改变。rp在遗传上表现出高度的异质性,致病基因多、遗传模式多样,致病分子机制复杂,这使得其致病分子机制缺乏系统的病理机制研究,也给治疗干预带来了诸多困难。
3、然而,由于目前缺乏理想的rp动物模型,导致对rp的发病机制难以得到有效研究。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视网膜色素变性疾病动物模型的构建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构建方法为:采用基因编辑技术使目标动物视网膜的Setdb1基因不表达或表达受到抑制,得到视网膜前体细胞Setdb1基因不表达或低表达的动物,即可。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视网膜色素变性疾病动物模型的构建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视网膜前体细胞Setdb1基因不表达或低表达的动物是视网膜前体细胞Setdb1基因第5外显子序列被敲除的动物。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构建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基因编辑技术包括DNA同源重组技术、条件型基因敲除技术。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构建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视网膜色素变性疾病动物模型的构建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构建方法为:采用基因编辑技术使目标动物视网膜的setdb1基因不表达或表达受到抑制,得到视网膜前体细胞setdb1基因不表达或低表达的动物,即可。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视网膜色素变性疾病动物模型的构建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视网膜前体细胞setdb1基因不表达或低表达的动物是视网膜前体细胞setdb1基因第5外显子序列被敲除的动物。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构建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基因编辑技术包括dna同源重组技术、条件型基因敲除技术。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构建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条件型基因敲除技术为six3-cre条件型基因敲除技术。
5.根据权...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石毅,戴超,蒋灵晰,朱献军,张露含,张悦心,
申请(专利权)人:四川省医学科学院·四川省人民医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