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垃圾中转站渗滤液处理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39973190 阅读:26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1-09 00:56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垃圾中转站渗滤液处理系统,包括依次连接的隔油调节池、混凝沉淀池、微电解臭氧氧化池、厌氧池、缺氧池、好氧池、沉淀池、臭氧氧化过滤池和污泥池;所述隔油调节池的进液口设置有格栅;所述隔油调节池分为隔油区和调节区;所述混凝沉淀池包括混凝区和沉淀区;所述微电解臭氧氧化池包括微电解区和第一臭氧氧化区;所述好氧池至少分为两级,均设置曝气装置、MBBR填料和填料拦截装置;所述臭氧氧化过滤池包括第二臭氧氧化区和过滤区;所述第一臭氧氧化区和第二臭氧氧化区所用的臭氧共用同一个臭氧发生器。本申请的垃圾中转站渗滤液处理系统,具有处理效果好、占地面积小、无浓缩液产生的优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污水处理,具体涉及一种垃圾中转站渗滤液处理系统


技术介绍

1、垃圾中转站在运行过程中会产生较多的废水,且往往是多种废水的混合,主要有垃圾渗滤液、冲洗废水及生活污水等。其中垃圾渗滤液是垃圾经压缩过程中产生的,其最大的特点是污染物浓度高、成分复杂多变、水质变化大,且具有恶臭,即便有冲洗废水的稀释作用,仍具有高污染性。虽然垃圾在垃圾中转站停留时间短,渗滤液产生量较小,且与垃圾填埋场和垃圾焚烧厂渗滤液相比具有较好的可生化性,但由于渗滤液的高污染性,必须作为垃圾中转站的重点处理对象,处理达标后才可排放。

2、目前垃圾渗滤液的处理多以膜法为主,热法为辅,其中膜法存在着投资成本高、产生浓缩液需要后续妥善处理、膜堵塞严重导致产水性能下降等问题,热法存在着运行成本高、设备故障率高、设备易结垢堵塞以及残渣残液的处理等问题。此外,传统的厌氧产沼工艺则存在着停留时间长、占地面积大等缺点。因此,需要寻找一种处理效果好、占地面积小、无浓缩液产生的垃圾中转站渗滤液处理系统。


技术实现思路

1、有鉴于此,本专利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垃圾中转站渗滤液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依次连接的隔油调节池、混凝沉淀池、微电解臭氧氧化池、厌氧池、缺氧池、好氧池、沉淀池、臭氧氧化过滤池和污泥池;所述隔油调节池的进液口设置有格栅;所述隔油调节池分为隔油区和调节区;所述混凝沉淀池包括混凝区和沉淀区;所述微电解臭氧氧化池包括微电解区和第一臭氧氧化区;所述好氧池至少分为两级,均设置曝气装置、MBBR填料和填料拦截装置;所述臭氧氧化过滤池包括第二臭氧氧化区和过滤区;所述第一臭氧氧化区和第二臭氧氧化区所用的臭氧共用同一个臭氧发生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垃圾中转站渗滤液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混凝沉淀池的混凝区通过管...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垃圾中转站渗滤液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依次连接的隔油调节池、混凝沉淀池、微电解臭氧氧化池、厌氧池、缺氧池、好氧池、沉淀池、臭氧氧化过滤池和污泥池;所述隔油调节池的进液口设置有格栅;所述隔油调节池分为隔油区和调节区;所述混凝沉淀池包括混凝区和沉淀区;所述微电解臭氧氧化池包括微电解区和第一臭氧氧化区;所述好氧池至少分为两级,均设置曝气装置、mbbr填料和填料拦截装置;所述臭氧氧化过滤池包括第二臭氧氧化区和过滤区;所述第一臭氧氧化区和第二臭氧氧化区所用的臭氧共用同一个臭氧发生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垃圾中转站渗滤液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混凝沉淀池的混凝区通过管道与加药装置相连,并设置搅拌装置,加药装置包括pac加药装置和pam加药装置;所述混凝沉淀池的沉淀区底部通过管道与污泥池相连。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垃圾中转站渗滤液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微电解臭氧氧化池的微电解区位于第一臭氧氧化区的上部,中间用承托层隔开。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垃圾中转站渗滤液处理系统,其特...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邱敬贤孙慧智周益辉高博周萍刘小贵石珍贵张立天李婕
申请(专利权)人:航天凯天环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