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ystem.ArgumentOutOfRangeException: 索引和长度必须引用该字符串内的位置。 参数名: length 在 System.String.Substring(Int32 startIndex, Int32 length) 在 zhuanliShow.Bind() 一种辣椒抹芽去枝方法及辣椒抹芽去枝钳技术_技高网

一种辣椒抹芽去枝方法及辣椒抹芽去枝钳技术

技术编号:39972559 阅读:9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1-09 00:54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一种辣椒抹芽去枝方法及辣椒抹芽去枝钳,去除辣椒植株门椒着生处分杈点以下生长的所有侧芽、侧枝和叶片;抹芽去枝钳包括转轴连接的第一钳夹和第二钳夹,第一钳夹上设置有第一抹芽半孔,第二钳夹上设置有第二抹芽半孔,第一抹芽半孔和第二抹芽半孔离合式设置,第一抹芽半孔和第二抹芽半孔合并时构成完整抹芽孔。使用本发明专利技术辣椒抹芽去枝钳对辣椒抹芽去枝,具有不伤手、不脏手、单株一次性抹芽去枝的特点,抹芽去枝效率翻倍提升,抹芽去枝效率提升显著,减少了劳动者弯腰工作时间长,延长了人的手臂长度,能减小弯腰弧度,进一步缓解了劳动者疲劳度,特别适用于辣椒种植人员和辣椒研究人员在栽培辣椒工作中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属于辣椒种植,涉及辣椒抹芽去枝方法及辣椒抹芽去枝专用钳。


技术介绍

1、辣椒是一种喜欢温暖气候的作物,适宜生长温度为20℃~30℃,最适宜生长温度为25℃~28℃。辣椒抹芽去枝技术主要是通过物理方法获得高产优质,这项技术只是增加了一点劳动力,不会增加农户经济投入,因此深受辣椒种植者的欢迎。

2、侧枝和侧芽会消耗植株养分,如果不去抹芽和除侧枝,消耗大量植株养分,影响连续座果,果实数量也相应减少。四川地区,6~7月雨水较多,整体生长环境高温高湿,而辣椒进入生长旺盛期,株幅变大,若辣椒底部枝条多不利于水分蒸发,侧枝的辣椒果实易触地,果实畸形且易染病,导致辣椒减产,商品性低。

3、在实现本专利技术过程中,专利技术人发现现有技术中至少存在如下技术问题中的一个问题:

4、1、不同的辣椒抹芽去枝标准对辣椒产量影响较大;

5、2、现有技术中,辣椒抹芽通常采用徒手扳的方式抹去芽和/或侧枝;一是抹芽不彻底,二是抹芽效率低;通常抹芽都是弯腰操作,弯腰工作时间长,越会显著提升人的疲劳感。


技术实现思路

1、鉴于此,本专利技术目的之一在于提供一种更符合辣椒生产特点的辣椒抹芽去枝方法。

2、本专利技术目的之二在于提供一种提高辣椒抹芽去枝效率的辣椒抹芽去枝钳。

3、专利技术人通过长期的探索和尝试,以及多次的实验和努力,不断的改革创新,为解决以上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的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辣椒抹芽去枝方法,去除辣椒植株门椒着生处分杈点以下生长的所有侧芽、侧枝和叶片。

4、根据本专利技术方法的一个实施方式,辣椒移栽后25~30d进行第一次抹芽去枝;第一次抹芽去枝后的10~15d进行第二次抹芽去枝。

5、根据本专利技术方法的一个实施方式,辣椒抹芽去枝时,在辣椒主茎上涂抹杀菌剂液。

6、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了一种辣椒抹芽去枝钳,应用在前述方法中,包括转轴连接的第一钳夹和第二钳夹,所述第一钳夹上设置有第一抹芽半孔,所述第二钳夹上设置有第二抹芽半孔,第一抹芽半孔和第二抹芽半孔离合式设置,第一抹芽半孔和第二抹芽半孔合并时构成完整抹芽孔,所述抹芽孔直径为0.8~1.2cm。

7、根据本专利技术辣椒抹芽去枝钳的一个实施方式,所述第一抹芽半孔上,设置有多个第一抹芽齿和多个第一涂液块,多个第一抹芽齿和多个第一涂液块交替设置;所述第二抹芽半孔上,设置有多个第二抹芽齿和多个第二涂液块,多个第二抹芽齿和多个第二涂液块交替设置;第一涂液块和第二涂液块采用能够吸收和释放杀菌剂的柔性材料制成。

8、根据本专利技术辣椒抹芽去枝钳的一个实施方式,所述第一抹芽齿和第一涂液块平行于第一抹芽半孔母线方向设置;所述第二抹芽齿和第二涂液块平行于第二抹芽半孔母线方向设置。

9、根据本专利技术辣椒抹芽去枝钳的一个实施方式,所述柔性材料为海绵、棉花、或人工提取或合成植物纤维材料。

10、根据本专利技术辣椒抹芽去枝钳的一个实施方式,所述第一钳夹内设置有第一液腔,所述第一液腔连接第一涂液块;所述第二钳夹内设置有第二液腔,所述第二液腔连接第二涂液块。

11、根据本专利技术辣椒抹芽去枝钳的一个实施方式,所述第一钳夹和第二钳夹之间设置有弹性件;所述弹性件为弹性管;所述弹性管由弹簧和膜片构成;所述弹性管连通第一液腔和第二液腔。

12、根据本专利技术辣椒抹芽去枝钳的一个实施方式,所述第一液腔还连接有供液管;所述第一钳夹的钳柄端套设有手柄套。

13、与现有技术相比,上述技术方案中的一个技术方案具有如下优点:

14、a)按照本专利技术方法辣椒抹芽去枝后辣椒门椒下方空间增加,增强了主茎的通风透光性,降低单株植株叶片密度,从而减少整体密度,减少病害的发生,提高辣椒的商品性。

15、b)使用本专利技术辣椒抹芽去枝钳对辣椒抹芽去枝,具有不伤手、不脏手、单株一次性辣椒抹芽去枝的特点,辣椒抹芽去枝效率翻倍提升,辣椒抹芽去枝效率提升显著。

16、使用辣椒抹芽去枝钳辣椒抹芽去枝,大幅缩短了单位面积内辣椒苗辣椒抹芽去枝时间,减少了劳动者弯腰工作时间长,使用辣椒抹芽去枝钳,还相当于延长了人的手臂长度,能减小弯腰弧度,进一步缓解了劳动者疲劳度,特别适用于辣椒种植人员和辣椒研究人员在栽培辣椒工作中使用。

17、c)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方式中,辣椒抹芽去枝的同时涂抹杀菌剂,可减少伤口对植株的影响,也降低了抹芽后突发下雨对伤口的病害机率,并且涂抹杀菌剂相比喷雾方式,杀菌剂用量更少,且杀菌剂作用面积更广,实现了茎秆上无死角涂抹,病害防治效果更好。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辣椒抹芽去枝方法,其特征在于,去除辣椒植株门椒着生处分杈点以下生长的所有侧芽、侧枝和叶片。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辣椒移栽后25~30d进行第一次抹芽去枝;第一次抹芽去枝后的10~15d进行第二次抹芽去枝。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辣椒抹芽去枝时,在辣椒主茎上涂抹杀菌剂液。

4.一种辣椒抹芽去枝钳,应用在权利要求1~3任一项所述方法中,其特征在于,包括转轴连接的第一钳夹和第二钳夹,所述第一钳夹上设置有第一抹芽半孔,所述第二钳夹上设置有第二抹芽半孔,第一抹芽半孔和第二抹芽半孔离合式设置,第一抹芽半孔和第二抹芽半孔合并时构成完整抹芽孔,所述抹芽孔直径为0.8~1.2cm。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辣椒抹芽去枝钳,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抹芽半孔上,设置有多个第一抹芽齿和多个第一涂液块,多个第一抹芽齿和多个第一涂液块交替设置;所述第二抹芽半孔上,设置有多个第二抹芽齿和多个第二涂液块,多个第二抹芽齿和多个第二涂液块交替设置;第一涂液块和第二涂液块采用能够吸收和释放杀菌剂的柔性材料制成。

<p>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辣椒抹芽去枝钳,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抹芽齿和第一涂液块平行于第一抹芽半孔母线方向设置;所述第二抹芽齿和第二涂液块平行于第二抹芽半孔母线方向设置。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辣椒抹芽去枝钳,其特征在于,所述柔性材料为海绵、棉花、或人工提取或合成植物纤维材料。

8.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辣椒抹芽去枝钳,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钳夹内设置有第一液腔,所述第一液腔连接第一涂液块;所述第二钳夹内设置有第二液腔,所述第二液腔连接第二涂液块。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辣椒抹芽去枝钳,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钳夹和第二钳夹之间设置有弹性件;所述弹性件为弹性管;所述弹性管由弹簧和膜片构成;所述弹性管连通第一液腔和第二液腔。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辣椒抹芽去枝钳,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液腔还连接有供液管;所述第一钳夹的钳柄端套设有手柄套。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辣椒抹芽去枝方法,其特征在于,去除辣椒植株门椒着生处分杈点以下生长的所有侧芽、侧枝和叶片。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辣椒移栽后25~30d进行第一次抹芽去枝;第一次抹芽去枝后的10~15d进行第二次抹芽去枝。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辣椒抹芽去枝时,在辣椒主茎上涂抹杀菌剂液。

4.一种辣椒抹芽去枝钳,应用在权利要求1~3任一项所述方法中,其特征在于,包括转轴连接的第一钳夹和第二钳夹,所述第一钳夹上设置有第一抹芽半孔,所述第二钳夹上设置有第二抹芽半孔,第一抹芽半孔和第二抹芽半孔离合式设置,第一抹芽半孔和第二抹芽半孔合并时构成完整抹芽孔,所述抹芽孔直径为0.8~1.2cm。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辣椒抹芽去枝钳,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抹芽半孔上,设置有多个第一抹芽齿和多个第一涂液块,多个第一抹芽齿和多个第一涂液块交替设置;所述第二抹芽半孔上,设置有多个第二抹芽齿和多个第二涂液块,多个第二抹芽...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孙婷尚迪张军刘玉珊张景荣唐霄铧韩菊兰许震寰朱丽钟珉菡
申请(专利权)人:四川省农业特色植物研究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