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ystem.ArgumentOutOfRangeException: 索引和长度必须引用该字符串内的位置。 参数名: length 在 System.String.Substring(Int32 startIndex, Int32 length) 在 zhuanliShow.Bind() 液体腐蚀介质和/或土壤腐蚀介质腐蚀钢管的方法技术_技高网

液体腐蚀介质和/或土壤腐蚀介质腐蚀钢管的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9971792 阅读:12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1-09 00:50
本发明专利技术为一种液体腐蚀介质和/或土壤腐蚀介质腐蚀钢管的方法,属于钢管腐蚀研究技术领域。本发明专利技术方法通过将试验管道安装在设置有阴极铜片的试验容器内,试验容器两端连接有循环储液池以形成回路,循环储液池上连接有饱和溶液池;试验管道两端连接有绝缘管道以形成回路。本发明专利技术方法能够对管道整体进行加速腐蚀,一方面实现了不同腐蚀介质同时对试验管道进行腐蚀试验的目的,二方面实现了在试验管道中流通液体使其具有内部压力的同时对试验管道进行加速腐蚀试验的目的,三方面实现了在模拟溶液介质腐蚀时,能够对腐蚀介质溶液浓度进行调整以保持腐蚀环境不变的目的。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属于钢管测试,特别涉及对钢管的腐蚀研究,具体是一种液体腐蚀介质和/或土壤腐蚀介质腐蚀钢管的方法


技术介绍

1、腐蚀是海底管道或埋地管道失效的主要原因之一,随使用时间的延长,在海水或土壤中离子的作用下会由于腐蚀作用而致使其老化腐蚀穿孔,影响管道正常使用。

2、目前,对于钢管腐蚀的研究,大多数在于对钢管进行自然腐蚀或取试样进行电偶腐蚀、电解腐蚀等,以及对钢管防护层防腐蚀材料的研究,更加侧重于钢管材料、防腐蚀涂层及腐蚀介质影响方面的研究。其他加速腐蚀试验方法无法在管道内保持有液体流动的情况下进行加速腐蚀试验,这样就无法还原管道腐蚀时的内部液体流速、压力等实际工作环境,并且其他腐蚀试验方法仅能使试样在同种介质中进行腐蚀,功能单一。


技术实现思路

1、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为了解决上述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而提供一种液体腐蚀介质和/或土壤腐蚀介质腐蚀钢管的方法。该方法是一种模拟海洋环境或埋地环境下的管道在实际工作过程下加速腐蚀的方法,该方法使被腐蚀管道能模拟实际在液体中或土壤中工作以及内部液体具有流速和压力的情况下进行加速腐蚀。

2、本专利技术是通过如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3、一种液体腐蚀介质和/或土壤腐蚀介质腐蚀钢管的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4、s1.试验管道和绝缘管道的设置

5、试验管道为一字型直管段,绝缘管道为c字型环状管段,绝缘管道上的断口用于对接试验管道;绝缘管道的一端断口设为进水端、另一端断口设为出水端,进水端内设置有进水流量控制阀和单向阀,出水端内设置有出水压力计和出水流量控制阀;绝缘管道的管路上设置有内部流通储液池,内部流通储液池内设有温度传感器及其加热装置,进水流量控制阀、单向阀、出水压力计、出水流量控制阀均通过信号控制器与计算机连接;

6、s2. 试验容器的设置

7、试验容器为圆柱型容器,其左端设置有左端盖、右端设置有右端盖,左端盖的上部设置有第一进水口、下部设置有第二进水口,右端盖的上部设置有第一出水口、下部设置有第二出水口;试验容器的前端内壁设置有向其中轴线方向延设的水平前隔板,试验容器的后端内壁设置有向其中轴线方向延设的水平后隔板,水平前隔板的端部板边与水平后隔板的端部板边之间形成用于卡置试验管道的卡槽;水平前隔板及水平后隔板将试验容器的内腔分隔形成上部腐蚀腔和下部腐蚀腔,左端盖上的第一进水口及右端盖上的第一出水口与上部腐蚀腔相通,左端盖上的第二进水口及右端盖上的第二出水口与下部腐蚀腔相通;试验容器的上部腐蚀腔内壁上设置有与上部腐蚀腔形状相匹配的上部阴极铜片,试验容器的下部腐蚀腔内壁上设置有与下部腐蚀腔形状相匹配的下部阴极铜片,上部阴极铜片和下部阴极铜片均与电化学工作站连接;试验容器的左端盖的上部插装有伸至上部腐蚀腔内的上部参比电极,试验容器的左端盖的下部插装有伸至下部腐蚀腔内的下部参比电极,上部参比电极和下部参比电极均与电化学工作站连接;

8、s3.试验管道与试验容器及绝缘管道的安装

9、将试验管道插装在试验容器内,并且卡置在水平前隔板和水平后隔板之间的卡槽内,试验管道外管壁的前端与水平前隔板的端部板边卡接固定,试验管道外管壁的后端与水平后隔板的端部板边卡接固定;绝缘管道的进水端通过阳极电极连接件与试验管道的左端连接,阳极电极连接件与电化学工作站连接,绝缘管道的出水端与试验管道的右端连接;绝缘管道、试验管道及内部流通储液池形成循环管路;

10、s4. 第一循环储液池和第二循环储液池的设置

11、设置第一循环储液池,第一循环储液池的左端连接有第一循环进水管,第一循环进水管的另一端与试验容器左端盖上的第一进水口连接;第一循环储液池的右端连接有第一循环出水管,第一循环出水管的另一端与试验容器右端盖上的第一出水口连接;

12、设置第二循环储液池,第二循环储液池的左端连接有第二循环进水管,第二循环进水管的另一端与试验容器左端盖上的第二进水口连接;第二循环储液池的右端连接有第二循环出水管,第二循环出水管的另一端与试验容器右端盖上的第二出水口连接;

13、s5. 第一饱和溶液池和第二饱和溶液池的设置

14、设置第一饱和溶液池,第一饱和溶液池通过第一连通管与第一循环储液池连接,第一连通管内设置有第一浓度传感器及控制阀门,第一浓度传感器及控制阀门通过信号控制器与计算机连接;

15、设置第二饱和溶液池,第二饱和溶液池通过第二连通管与第二循环储液池连接,第二连通管内设置有第二浓度传感器及控制阀门,第二浓度传感器及控制阀门通过信号控制器与计算机连接;

16、s6.使试验管道内保持有液体流动

17、通过计算机对试验管道及绝缘管道整体内部压力以及流量进行调整,先将绝缘管道出水端的出水流量控制阀关闭,进水端的单向阀保持打开状态,由进水端内的循环泵向试验管道内泵送溶液;由于进水端的单向阀在相反方向相当于关闭状态,所以持续向试验管道中加水可以使试验管道内压力持续增大,直到试验管道内压力达到设定值时,出水端的出水压力计接收到信号打开出水端的出水流量控制阀,使出水端的出水流量控制阀流量计示数等于进水端的进水流量控制阀流量计示数,此时进出水端流速相等并在整个回路中稳定流动,且试验管道内保有需要的压力值;当管道内部循环溶液温度低于所需值时启动加热装置调节温度;

18、s7.对试验管道进行腐蚀试验

19、1)液体腐蚀介质的腐蚀

20、第一循环储液池与试验容器的上部腐蚀腔连通,第二循环储液池与试验容器的下部腐蚀腔连通,各自通过循环泵形成循环回路,以使液体腐蚀介质在上、下部腐蚀腔内流通;在腐蚀进行过程中,当液体腐蚀介质浓度随腐蚀进程降低时,通过计算机控制第一、二浓度传感器及控制阀门,从而将第一、二饱和溶液池内的饱和溶液添加到对应的第一、二循环储液池内以保持其内液体腐蚀介质浓度的稳定;

21、2)土壤腐蚀介质的腐蚀

22、将试验容器左端盖上的第一、二进水口以及右端盖上的第一、二出水口关闭,在上、下部腐蚀腔内填充土壤腐蚀介质即可;

23、3)液体腐蚀介质及土壤腐蚀介质的同时腐蚀

24、第一循环储液池与试验容器的上部腐蚀腔连通,通过循环泵形成循环回路,以使液体腐蚀介质在上部腐蚀腔内流通;在腐蚀进行过程中,当液体腐蚀介质浓度随腐蚀进程降低时,通过计算机控制第一浓度传感器及控制阀门,从而将第一饱和溶液池内的饱和溶液添加到对应的第一循环储液池内以保持其内液体腐蚀介质浓度的稳定;

25、将试验容器左端盖上的第二进水口以及右端盖上的第二出水口关闭,在试验容器的下部腐蚀腔内填充土壤腐蚀介质即可。

26、进一步地,第一循环进水管内设置有第一循环流动阀门,第二循环进水管内设置有第二循环流动阀门。

27、进一步地,阳极电极连接件的顶部设置有与上部腐蚀腔对应的上部电极接头、底部设置有与下部腐蚀腔对应的下部电极接头,阳极电极连接件通过其上的上部电极接头和下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液体腐蚀介质和/或土壤腐蚀介质腐蚀钢管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液体腐蚀介质和/或土壤腐蚀介质腐蚀钢管的方法,其特征在于:第一循环进水管内设置有第一循环流动阀门,第二循环进水管内设置有第二循环流动阀门。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液体腐蚀介质和/或土壤腐蚀介质腐蚀钢管的方法,其特征在于:阳极电极连接件的顶部设置有与上部腐蚀腔对应的上部电极接头、底部设置有与下部腐蚀腔对应的下部电极接头,阳极电极连接件通过其上的上部电极接头和下部电极接头与电化学工作站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液体腐蚀介质和/或土壤腐蚀介质腐蚀钢管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液体腐蚀介质和/或土壤腐蚀介质腐蚀钢管的方法,其特征在于:第一循环进水管内设置有第一循环流动阀门,第二循环进水管内设置有第二循环流动阀门。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宇清吴宪段贵明郭琪成华张凤仙姚远邢颖赵敏薛琳夏春刚王清贾建民
申请(专利权)人:山西五建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