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贾孟辉专利>正文

用于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的舒胃发泡膏及其制备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996980 阅读:255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用于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的舒胃发泡膏及其制备方法,是将生半夏、吴茱萸、生南星、乌药和斑蝥,分别清洗,烘干,粉碎,过100目筛,然后与鲜姜汁一起经紫外线杀菌,按比例混合制成膏泥状,进而制成药贴,然后直接敷贴于患者脾俞、胃俞穴上后采用发泡疗法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本发明专利技术的舒胃发泡膏通过中药发泡技术的应用既能达到局部的穴位刺激治疗作用,又能使药物的活性因子通过皮肤的渗透直达病所,起到中药多靶点激活多系统参与治疗病灶的作用,临床试验表明,效果显著。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属于中药
,特别是涉及一种。
技术介绍
慢性萎缩性胃炎(chronicatrophicgastritis,CAG)是临床常见病、多发病之一。CAG是以胃酸及胃蛋白酶分泌减少,腺体萎缩,粘膜变薄,粘膜肌层增厚以及伴有肠上皮化生、有些还合并有异型增生为其病理特点的一种炎性疾病。研究资料表明CAG与胃癌关系密切,CAG胃癌前期病变的癌症发生率为2.35%~7.46%。现代医学认为Hp感染是CAG的主要病因,而神经内分泌免疫功能障碍是影响CAG发展的重要机制,神经内分泌功能紊乱时,胃粘膜分泌功能、胃粘膜上皮细胞的完整性和快速修复能力、胃粘膜血供、保护性递质水平的稳定以及植物神经支配功能皆受到影响,使胃壁屏障遭到破坏,为Hp种植或加重感染创造了条件。因此,如何使胃粘膜之萎缩、IM、ATP改善和逆转并维持胃壁屏障功能相对稳定、防止癌变发生,是治疗CAG的关键。西医的多种抗生素及“核子”药物铋剂,虽有一定的清除Hp,改善CAG、IM及ATP的作用,但它们长期使用的安全性和耐药性亦应引起重视。 CAG属中医“胃痛”范畴。中医根据CAG发病缓慢、“久病必虚”、“久淤”的特点,治疗多从脾虚和(或)血淤立法处方,以健脾化淤为大法,或根据相关证型,同时结合清热解毒、疏肝理气、养阴等法治疗,疗效较好。虽然中医药治疗CAG方法多样、副作用小、且确有较好临床疗效,现代研究也表明中医药治疗CAG具有提高机体免疫能力,增强胃肠粘膜屏障,改善粘膜下微循环,阻止胆汁反流,抗Hp感染等综合作用,并能促使萎缩腺体及肠化、非典型增生的逆转。但CAG乃慢性病,需长期调理,而中医药治疗CAG的现状是临床治疗仍以中药汤剂为主,因于口感不佳,服用操作、携带不便,使患者难以坚持;加之目前对CAG辨证分型和疗效判断缺乏统一标准,导致分型过多,不利于经验总结和理论升华;以及科研设计欠严密,缺乏大样本的随机对照、双盲研究;疗效的重复性差,无法与国际接轨;临床报道有效的品种繁多,缺乏统一的分级量化指标等等。因此,进一步筛选、开发出真正有效的药物和最佳的给药途径,研制出操作简易、携带方便的剂型是中医药治疗CAG的大势之所趋。 传统中医的药物发泡或敷膏发泡疗法,是指将某些对皮肤有刺激作用的药物敷膏于人体的特定穴位,致使穴位局部皮肤充血、发泡甚至化脓,对疾病起到“外惹内效”之功的一种外治法。早在春秋战国时期的《五十二病方》中就有用芥子泥敷于百会穴来治疗蛇咬伤的记载。发泡疗法经历代中医药大家的不断发展和完善,在临床应用和理论研究方面都有新的突破和进展。显然,中药发泡疗法属类于现代意义的经皮给药系统(trandermaltherapeuticsystems),即指在皮肤表面给药使药物以恒定速度(或接近恒定速度)通过皮肤各层,进入体循环产生全身或局部治疗作用的新剂型。经皮给药可以不经过肝脏的“首过效应”和胃肠道的破坏;皮肤间层有贮存作用,使药物浓度曲线平缓,避免了“峰谷现象”,提供可预定和较长的作用时间,维持稳定持久的血药浓度;毒性和不良反应小;用药部位在体表,中断给药方便。经皮给药系统以其独特的优势,业已成为近年来国内外新药物开发研究的热点。 目前,国内外尚未发现用中药穴位发泡疗法治疗消化系统疾病、尤其是用于治疗CAG的报道。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缺陷,提供一种利用中医药传统疗法——中药穴位发泡疗法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所使用的舒胃发泡膏,该舒胃发泡膏利用中药穴位发泡原理通过局部和全身的双重神经内分泌免疫功能调节作用,从根本上干预和逆转CAG的病理进程,快速提升胃粘膜的分泌功能、胃粘膜上皮细胞的完整性和修复能力,清除Hp、改善胃粘膜血供、保护性递质水平的稳定; 本专利技术的另一目的是提供上述舒胃发泡膏的制备方法。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下述技术方案 一种用于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的舒胃发泡膏,其特征在于其原料组方为 生半夏 1重量份; 吴茱萸 2重量份; 生南星 1重量份; 乌药2重量份; 斑蝥1重量份; 鲜姜汁 2重量份; 上述用于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的舒胃发泡膏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其工艺过程为首先将生半夏、吴茱萸、生南星、乌药和斑蝥分别清洗,烘干,粉碎,过100目筛,然后与鲜姜汁一起经紫外线杀菌,按比例混合制成膏泥状即成; 其进一步的过程是取1克的发泡中药膏泥涂抹在大小为2.5cm×2.5cm的医用无菌、不粘胶、透气、抗敏的无纺布粘胶面得中心,上覆盖大小为3cm×3cm的医用灭菌保鲜薄膜,将膏泥包裹密封而制成药贴。 本专利技术用药理论依据为 1、 生半夏 性温,味辛,有小毒,归脾、胃、肺经。具有降逆止呕、燥湿化痰、和胃安神、宽中消痞、排脓消痈作用。现代中药药理研究表明半夏具有镇咳、催吐和镇吐、抗癌、调节胃肠功能及利胆等作用,含β-谷甾醇及其葡萄糖昔、黑尿酸及天门冬氨酸、精氨酸、β-氨基酸;另含胆碱、微量挥发油、原儿茶醛等。原儿茶醛为辛辣刺激性物质,入丸散时有毒副作用,经过炮制或水煎煮则无刺激作用,故临床有生半夏和制半夏之分。 2、吴茱萸 味苦,具有驱寒镇痛、止呕、止泻和舒张血管的的功效。含有的大量的生物碱类化合物和显著的生理活性,已引起国内外学者的高度重视。研究表明,吴茱萸能够抑制活化炎性细胞中NADP氧化酶依赖活性氧族和iNOS依赖性NO产物,并通过抑制炎性细胞分泌前列腺E2、白三烯等炎性因子的合成来发挥抗炎效应。 3、生姜 性温,具有散寒解表、温中止吐、回阳通脉、燥湿消痰的功效。化学成分复杂,已发现的有100多种,主要可归属三类:挥发油、姜辣素和二苯基庚烷,此外还含有十几种氨基酸成分。目前国内外医药学界对生姜的研究十分重视,已发现它具有具有广泛的药理作用,如抗血小板聚集、降血脂和抗动脉粥样硬化、保护胃粘膜和抗溃疡、保肝利胆、镇痛、抗炎、镇咳、解毒、抗氧化、抗肿瘤和止吐等作用。 4、生南星 苦、辛,温。有毒。归肺、肝、脾经。功能燥湿化痰,祛风解痉;外用散结消肿。主要含三萜皂苷、安息香酸、氨基酸、D-甘露醇等化学成分。其药理作用主要是祛痰及抗惊厥、镇静、镇痛作用;水提取液对肉瘤S180、HCA(肝癌)实体型、子宫瘤U14有明显抑制作用。 5、斑蝥 辛、温,有毒。归肝、胃经。功能攻毒蚀疮,逐瘀散结。主要含斑蝥素、蚁酸、色素,及钙、镁、磷、铁、铜等多种微量元素。药理作用主要能够抗肿瘤、升白细胞、皮肤刺激,还有抗真菌、消炎、激活免疫的作用。 6、乌药 辛、温。归脾、胃、肾经。功能顺气止痛,温肾散寒。含多种倍半萜类成分,如香樟烯、香樟内酯、羟基香樟内酯、乌药醇、乌药醚、异乌药醚和乌药酮等化学成分。药理作用主要是促进消化液的分泌、增强胃肠蠕动功能,抗菌消炎、抑制多种细菌的感染,其挥发油更能增强局部血液的循环和代谢。 本专利技术将采用上述药材组方所制得的药贴直接敷贴于患者脾俞、胃俞穴上,采用发泡疗法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其理论依据是 本专利技术依据中医“经穴---脏腑相关”的理论,选取足太阳膀胱经的脾俞和胃俞穴。经穴---脏腑相关或称体表---内脏相关,是经络学说的核心内容之一,是指导中医诊断和治疗的重要理论基础。经络内属于脏腑,外络于肢节,沟通人体内外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用于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的舒胃发泡膏,其特征在于其原料组方为:生半夏1重量份;吴茱萸2重量份;生南星1重量份;乌药2重量份;斑蝥1重量份;鲜姜汁2重量份。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贾孟辉
申请(专利权)人:贾孟辉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64[中国|宁夏]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