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属于建筑,适用于采用后补钢桩进行基础加固时,提高筏板的受抗冲切承载力。为避免扩大桩基筏板的开洞面积,减少破坏筏板底部原防水层,避免基础下部地下水及淤泥涌入,在压桩结束后,采用新增型钢剪力架方式解决筏板冲切问题。
技术介绍
1、既有结构在增加荷载、地基土浸水软化、不均匀沉降时,经常采用后补桩的方式进行加固。常用的后补桩有混凝土灌注桩、静压后补钢桩、旋喷桩等。后补钢桩适用范围广,桩身承载力高,施工速度快,对周围环境影响小,在既有结构基础加固中的应用非常广泛。但由于钢材的强度较高,故桩身的抗压承载力通长较高,所以后补钢桩的截面相对较小。较小的桩身截面在与筏板连接时,筏板的受冲切承载力一直是一个困扰工程的难题。
2、后补钢桩已应用多年,常用的钢桩截面有h型钢桩、圆管桩等,其截面通常较小,所以一般采用静压的方式施工。通常做法为在筏板顶面开洞,采用反力架将钢桩压入。为节约成本,减少筏板破拆量,开洞尺寸一般仅稍大于钢桩的截面。在桩头位置,常用的连接方式有上盖板法、预留锥形孔法、局部破拆后浇法等。
3、上盖板法,一般是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用于提高筏板受冲切承载力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后补钢桩的筏板中上部开设十字凹槽,凹槽内放置型钢剪力架,使冲切破坏面外移,以此提高筏板的受冲切承载力。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十字凹槽横断面为倒梯形,倒梯形凹槽底部宽度大于型钢剪力架的下翼缘宽度,满足混凝土浇筑流动要求,凹槽深度大于型钢剪力架高度。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中,倒梯形凹槽底部宽度比型钢剪力架的下翼缘宽度大80~120mm,凹槽深度比型钢剪力架高度大80~120mm。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中,倒梯形凹槽底部宽度比型钢剪力架的下翼缘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提高筏板受冲切承载力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后补钢桩的筏板中上部开设十字凹槽,凹槽内放置型钢剪力架,使冲切破坏面外移,以此提高筏板的受冲切承载力。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十字凹槽横断面为倒梯形,倒梯形凹槽底部宽度大于型钢剪力架的下翼缘宽度,满足混凝土浇筑流动要求,凹槽深度大于型钢剪力架高度。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中,倒梯形凹槽底部宽度比型钢剪力架的下翼缘宽度大80~120mm,凹槽深度比型钢剪力架高度大80~120mm。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中,倒梯形凹槽底部宽度比型钢剪力架的下翼缘宽度大...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