耳机组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9967772 阅读:20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1-09 00:32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耳机组件,包括充电盒、第一耳机及第二耳机。充电盒包括第一电极、第二电极、第三电极及第四电极,第一电极和第二电极均至少部分位于第一耳机槽,第三电极和第四电极均至少部分位于第二耳机槽,第二电极和第三电极位于第一电极与第四电极之间,第一电极与第三电极的极性相同,第二电极与第四电极的极性相同。第二耳机的第一触点与第一耳机的第一触点的极性相同,第二耳机的第二触点与第一耳机的第二触点的极性相同。第一耳机可拆卸地容置于第一耳机槽,其第一触点接触第一电极,第二触点接触第二电极。第二耳机可拆卸地容置于第二耳机槽,其第一触点接触第三电极,第二触点接触第四电极。上述耳机组件的使用寿命长。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申请涉及音频,尤其涉及一种耳机组件


技术介绍

1、当前的耳机组件包括充电盒和两个耳机,由于两个耳机的外观设计非常相近,消费者在将耳机装入充电盒时,容易出现耳机插错耳机槽或者耳机插反等耳机错误入盒情况。而由于耳机的充电触点及充电盒的电极均存在正极、负极之分,导致在耳机错误入盒时,容易造成耳机的器件损坏,缩短了耳机的使用寿命。


技术实现思路

1、本申请提供了一种耳机组件,该耳机组件能够降低耳机反接充电盒时,发生器件损坏的风险,使得耳机及耳机组件的使用寿命较长。

2、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耳机组件,耳机组件包括充电盒、第一耳机及第二耳机。充电盒具有间隔设置的第一耳机槽和第二耳机槽。充电盒包括第一电极、第二电极、第三电极及第四电极,第一电极和第二电极均至少部分位于第一耳机槽,第三电极和第四电极均至少部分位于第二耳机槽,第二电极和第三电极位于第一电极与第四电极之间,第一电极与第三电极的极性相同,第二电极与第四电极的极性相同。

3、第一耳机包括间隔设置的第一触点和第二触点,第二耳机包括间隔设置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耳机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充电盒、第一耳机及第二耳机;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耳机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耳机的第一触点和所述第一耳机的第二触点均固定于所述第一耳机的壳体,且相对所述第一耳机的壳体露出;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耳机组件,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第一耳机中,所述第一耳机包括防反接电路和充电电路,所述防反接电路串接在第一触点或第二触点与所述充电电路之间,所述防反接电路用于在第一触点接触所述第一电极、第二触点接触所述第二电极时导通,还用于在第一触点接触所述第二电极、第二触点接触所述第一电极时断开。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耳机组件...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耳机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充电盒、第一耳机及第二耳机;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耳机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耳机的第一触点和所述第一耳机的第二触点均固定于所述第一耳机的壳体,且相对所述第一耳机的壳体露出;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耳机组件,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第一耳机中,所述第一耳机包括防反接电路和充电电路,所述防反接电路串接在第一触点或第二触点与所述充电电路之间,所述防反接电路用于在第一触点接触所述第一电极、第二触点接触所述第二电极时导通,还用于在第一触点接触所述第二电极、第二触点接触所述第一电极时断开。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耳机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防反接电路包括nmos管,所述nmos管的漏极电连接第一触点或第二触点,所述nmos管的源极电连接所述充电电路。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耳机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耳机还包括处理器,所述处理器电连接所述nmos管的栅极,所述处理器用于控制所述防反接电路的工作状态。

6.根据权利要求4或5所述的耳机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耳机还包括第一电阻和第二电阻,所述第一电阻和所述第二电阻串联在所述第一触点与所述第二触点之间,所述nmos管的栅极电连接于所述第一电阻与所述第二电阻之间。

7.根据权利要求4至6中任一项所述的耳机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耳机还包括第一瞬态二极管,所述第一瞬态二极管的两端分别电连接第一触点和第二触点;

8.根据权利要求4至7中任一项所述的耳机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防反接电路包括一个所述nmos管;

9.根据权利要求3至8中任一项所述的耳机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耳机还包括第三电阻,所述第三电阻的两端分别连接所述充电电路的两个端口。

10.根据权利要求5至9中任一项所述的耳机组件,其...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胡世艳马健祯张崇炜
申请(专利权)人: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