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柔筒随动正交反对称变形加载的双柔性轴承动性能测试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9965745 阅读:18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1-09 00:23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基于柔筒随动正交反对称变形加载的双柔性轴承动性能测试装置。将嵌套在两个同结构尺寸且相互同轴垂直的波发生器上的一对柔性轴承压入到等直径柔筒两端的内孔中,柔筒两端的变形始终与两垂直的波发生器形状保持一致,从而利用柔筒正交反对称变形来对两旋转的柔性轴承施加大小相等方向垂直的随动载荷,确保两柔性轴承的受力区域始终随动于波发生器的长轴端,模拟真实谐波减速器用柔性轴承运行和受载工况。该装置通过使用不同结构尺寸的波发生器和柔筒,对柔性轴承施加不同大小的载荷,且利用柔筒中间截面的保圆特征来夹持试验头,可测量两试验柔性轴承的振动、噪声、温度和摩擦力矩等动性能参数,并考核轴承的寿命性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属于滚动轴承性能检测,特别涉及一种基于柔筒随动正交反对称变形加载的双柔性轴承动性能测试装置,模拟柔性轴承在谐波减速器中的实际工况,测量一定规格的柔性轴承的动性能和寿命性能。


技术介绍

1、谐波减速器具有体积小、传动比大、重量轻、传动精度高等特点,是工业机器臂和机器人的核心零部件。随着智能制造的普及,对谐波减速器的性能提出更高的要求。与一般传动不同,谐波减速器的核心原理是谐波传动,其主要由柔性轴承、波发生器、刚轮和柔轮等元件组成。波发生器为非圆的凸轮形状,柔性轴承安装在波发生器上并嵌入到柔轮内孔中,用来提供可控的弹性变形,迫使柔轮产生变形,从而使柔轮变形后的长轴两端与刚轮产生啮合,并产生差齿啮合运动,传递运动和力,达到大减速比的目的。

2、柔性轴承作为谐波减速器的核心部件之一,柔性轴承内、外套圈的壁厚较薄,在装入波发生器之前为圆形,装入波发生器之后,内、外圈均变为与波发生器相同的非圆形并承受弯曲应力,在运转过程中,外圈还将承受交变的弯曲应力,容易发生失效。因此,柔性轴承的疲劳寿命等性能是影响谐波减速器传动寿命和精度的主要因素之一。而目前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基于柔筒随动正交反对称变形加载的双柔性轴承动性能测试装置,其特征在于,利用等直径薄壁柔筒因同轴垂直安装的波发生器而产生的正交反对称变形约束,来对分别嵌套在柔筒内孔两端的各一套柔性轴承施加大小相等方向垂直的随动载荷,确保在运转过程中,柔性轴承受力区域始终位于波发生器的长轴端,模拟柔性轴承在谐波减速器中运转和受力状态,并对柔性轴承的振动、噪声、温度和摩擦力矩等动性能进行测试,以及考核柔性轴承的寿命性能。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柔筒随动正交反对称变形加载的双柔性轴承动性能测试装置,其特征在于,测试装置由主驱动装置、柔筒随动加载装置和副驱动装置组成。主驱动装置由底板、主电机、...

【技术特征摘要】

1.基于柔筒随动正交反对称变形加载的双柔性轴承动性能测试装置,其特征在于,利用等直径薄壁柔筒因同轴垂直安装的波发生器而产生的正交反对称变形约束,来对分别嵌套在柔筒内孔两端的各一套柔性轴承施加大小相等方向垂直的随动载荷,确保在运转过程中,柔性轴承受力区域始终位于波发生器的长轴端,模拟柔性轴承在谐波减速器中运转和受力状态,并对柔性轴承的振动、噪声、温度和摩擦力矩等动性能进行测试,以及考核柔性轴承的寿命性能。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柔筒随动正交反对称变形加载的双柔性轴承动性能测试装置,其特征在于,测试装置由主驱动装置、柔筒随动加载装置和副驱动装置组成。主驱动装置由底板、主电机、主电机座、主轴、对角接触球轴承、轴承座组成。电机通过电机座固定在底板上,主轴由一对角接触球轴承进行悬臂支承。副驱动装置由杯筒、副轴、扭矩传感器、副电机和移动平台组成,副驱动装置安装在移动平台上,方便柔筒与杯筒之间的定位。

3.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基于柔筒随动正交反对称变形加载的双柔性轴承动性能测试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柔筒随动加载装置由波发生器、柔性轴承、柔筒、弹性联接件、套筒组成。柔筒为等直径薄壁结构,在不受力状态下,柔筒圆周截面沿着轴线均为等直径圆环,将两个柔性轴承分别安装两个同结构尺寸且相互同轴垂直的波发生器上,并分别嵌到柔筒两端的内孔中,迫使柔筒两端产生正交反对称变形。利用柔筒的正交反对称变形约束对两端柔性轴承施加大小相等且方向垂直随动载荷,实现两柔性轴承的受载在试验运转过程中随波发生器旋转且大小保持不变。

4.如权利要求1、2、3所述的基于柔筒随动正交反对称变形加载的双柔性轴承动性能测试装置,其特征在于,柔筒的对称中间圆周截面在工作过程始终保持圆形,且此截面筒壁仅在轴向存在微幅摆动的特征。因此利用该柔筒的保圆特征来夹持柔筒随动加载装置,即在柔筒对称中间截面处与弹性联接件低刚度端固联,而弹性联接件高刚度端则通过螺栓等机械连接方式与杯筒固连,实现柔筒...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邱良伟陈晓阳沈雪瑾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进顺多体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