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倾斜轨道星载原子钟控温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39965230 阅读:31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1-09 00:21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倾斜轨道星载原子钟控温系统,属于航天器热控制领域,包括原子钟安装板、2个原子钟、4个薄膜电加热器、2个热敏电阻、2个氨轴向槽道热管、多层隔热组件、相变传热装置;2个原子钟对称安装在原子钟安装板上表面;4个薄膜电加热器和2个热敏电阻贴附在原子钟安装板的上表面;2个氨轴向槽道热管设置在原子钟安装板内部,且与薄膜电加热器和热敏电阻位置对应;相变传热装置设置在原子钟安装板的下表面;多层隔热组件包覆在原子钟安装板、原子钟、薄膜电加热器、热敏电阻的裸露外壁。本发明专利技术可以有效隔离外热流波动对于原子钟温度稳定性的影响,降低原子钟控温回路功耗补偿需求,满足了极端空间外热流条件下星载原子钟高稳定度控温需求。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属于航天器热控制领域,涉及一种倾斜轨道星载原子钟控温系统


技术介绍

1、随着航天技术的不断发展,星载有效载荷对其工作温度控制精度、温度稳定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星载原子钟作为导航信号生成和系统测距的星上时间基准,为星座卫星系统提供精确稳定的频率源,是星座卫星系统有效载荷的核心部件,其性能直接决定用户的定位精度。温度稳定性是影响原子钟输出频率稳定性的主要因素之一。星载原子钟在实际应用中环境温度变化较大,为使星载原子钟在实际应用中也能达到较高的稳定度指标,尤其是天稳定度指标,必须降低整机的温度敏感性(频率-温度系数),这对整机的热设计提出了极高的要求。

2、航天器在轨飞行时,轨道外热流波动和舱内热源的变化会影响整星的温度水平。航天器吸收的轨道外热流会随其表面热光学性质及航天器在轨位置、姿态的变化而变化。而作为单个舱内设备,它的温度不仅受自身热耗的影响,而且还与整星温度场密切相关。对于部分暴露在舱外的设备,其温度水平还直接受到轨道外热流波动的影响。因此,对有高精度控温需求的设备,通常采用与外部热扰动隔离,并辅以电加热主动控温技术,以对其提供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倾斜轨道星载原子钟控温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原子钟安装板(2)、2个原子钟(3)、4个薄膜电加热器(4)、2个热敏电阻(5)、2个氨轴向槽道热管(6)、多层隔热组件(7)、相变传热装置(8)和热控涂层(10);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倾斜轨道星载原子钟控温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原子钟安装板(2)为15~21mm厚的铝蜂窝板;原子钟(3)与原子钟安装板(2)之间填充导热脂。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倾斜轨道星载原子钟控温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原子钟安装板(2)上表面的外沿处沿周向设置有聚酰亚胺隔热垫(9)进行覆盖。

4.根据权利要求3所...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倾斜轨道星载原子钟控温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原子钟安装板(2)、2个原子钟(3)、4个薄膜电加热器(4)、2个热敏电阻(5)、2个氨轴向槽道热管(6)、多层隔热组件(7)、相变传热装置(8)和热控涂层(10);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倾斜轨道星载原子钟控温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原子钟安装板(2)为15~21mm厚的铝蜂窝板;原子钟(3)与原子钟安装板(2)之间填充导热脂。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倾斜轨道星载原子钟控温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原子钟安装板(2)上表面的外沿处沿周向设置有聚酰亚胺隔热垫(9)进行覆盖。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倾斜轨道星载原子钟控温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聚酰亚胺隔热垫(9)的位置位于原子钟安装板(2)与外部卫星舱板(1)的对接处;通过聚酰亚胺隔热垫(9)实现原子钟安装板(2)与外部卫星舱板(1)之间的隔热;聚酰亚胺隔热垫(9)的厚度不小于5mm。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倾斜轨道星载原子钟控温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多层隔热组件(7)单元数不小于10单元。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倾斜轨道星载原子钟控温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原子钟安装板(2)与底部的相变传热装置(8)之间填充导热脂。

7.根据权利要求...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昌鹏任红艳李延东杜国明陶成华赵欣许峰
申请(专利权)人:航天东方红卫星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